中间传动齿轮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2684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锻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间传动齿轮套。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的工业化已经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汽车由很多零部件组成,汽车的刹车系统包括卡钳、与卡钳配合的后制动钳活塞和前制动钳活塞。现有的后制动钳活塞结构强度不高,连接不稳定。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中间齿轮轴套,[申请号:200720023316.8],包括轴套本体,轴套本体内壁上设有环形油槽,环形油槽大致位于轴套本体轴向中间部位,在轴套本体内壁上海设有至少一道与环形油槽相交的纵向油槽。纵向油槽长度与轴套本体轴向长度相同,且纵向油槽可以呈直条状也可以呈弯曲状。

上述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改进了现有技术的部分问题,但是,该方案还至少存在以下缺陷:结构强度差,连接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强度高且连接稳定的中间传动齿轮套。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中间传动齿轮套包括呈管状的齿轮套本体,所述的齿轮套本体轴向依次设有外径依次增大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所述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一过渡斜面,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二过渡斜面,所述的第一管体和第二管体的内壁重叠,所述的第二管体和第三管体的内壁之间具有与第二过渡斜面相对应的过渡内斜面,所述的第一管体的端口处设有内倒角,所述的第三管体的内径大于第一管体的外径。通过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逐步增大管体的外径,将齿轮套本体设置成单向对接的齿轮套,并通过过渡内斜面在齿轮套本体的内部将与其对接的轴体顺滑对接,提高其连接稳定性,且过渡内斜面可以承担大部分的压力,从而避免管体其他部分损坏,三个同轴的管体的结构提高其结构强度。

在上述的中间传动齿轮套中,所述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皆为同轴的管体。

在上述的中间传动齿轮套中,所述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的长度比例为3:1:1。

在上述的中间传动齿轮套中,所述的过渡内斜面上设有限位环槽,所述的限位环槽内壁与第三管体的轴线平行,限位环槽的底部与第三管体的轴线垂直。

在上述的中间传动齿轮套中,所述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的内径大小比例为3:3:4。

在上述的中间传动齿轮套中,所述的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的外径大小比例为9:10:12。

在上述的中间传动齿轮套中,所述的第一过渡斜面、第二过渡斜面与齿轮套本体轴线的夹角分别为27°、15°。

在上述的中间传动齿轮套中,所述的轴体为一次冲压成型。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中间传动齿轮套的优点在于:通过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三管体逐步增大管体的外径,将齿轮套本体设置成单向对接的齿轮套,并通过过渡内斜面在齿轮套本体的内部将与其对接的轴体顺滑对接,提高其连接稳定性,且过渡内斜面可以承担大部分的压力,从而避免管体其他部分损坏,三个同轴的管体的结构提高其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剖视图。

图中,齿轮套本体1、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第三管体4、第一过渡斜面5、第二过渡斜面6、过渡内斜面7、内倒角8、限位环槽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中间传动齿轮套包括呈管状的齿轮套本体1,所述的齿轮套本体1轴向依次设有外径依次增大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第三管体4,所述的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一过渡斜面5,第二管体3和第三管体4的外壁之间具有第二过渡斜面6,所述的第一管体2和第二管体3的内壁重叠,所述的第二管体3和第三管体4的内壁之间具有与第二过渡斜面6相对应的过渡内斜面7,所述的第一管体2的端口处设有内倒角8,所述的第三管体4的内径大于第一管体2的外径。通过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第三管体4逐步增大管体的外径,将齿轮套本体1设置成单向对接的齿轮套,并通过过渡内斜面7在齿轮套本体1的内部将与其对接的轴体顺滑对接,提高其连接稳定性,且过渡内斜面7可以承担大部分的压力,从而避免管体其他部分损坏,三个同轴的管体的结构提高其结构强度。

作为优选地,过渡内斜面7上设有限位环槽9,所述的限位环槽9内壁与第三管体4的轴线平行,限位环槽9的底部与第三管体4的轴线垂直。对接的轴体插入该齿轮套本体1内时可以通过限位环槽9来限定其插入的位置,避免过渡插入而损坏整个齿轮套本体1。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第三管体4皆为同轴的管体。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第三管体4的长度比例为3:1:1。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第三管体4的内径大小比例为3:3:4。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第三管体4的外径大小比例为9:10:12。第一过渡斜面5、第二过渡斜面6与齿轮套本体1轴线的夹角分别为27°、15°。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齿轮套本体1、第一管体2、第二管体3、第三管体4、第一过渡斜面5、第二过渡斜面6、过渡内斜面7、内倒角8、限位环槽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