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轴换向齿轮箱及切片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84742发布日期:2018-06-12 23:11阅读:519来源:国知局
双轴换向齿轮箱及切片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卫生用品生产设备技术领域,涉及双轴换向齿轮箱及切片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轴传动型一次性卫生用品设备(例如纸尿裤设备、卫生巾设备及护理垫设备等),都是采用的单轴换向齿轮箱,主要是因为市场上没有双轴换向齿轮箱,而单轴型齿轮箱采购或自产都很方便,但设备的传动会比较复杂,而且需要较大的传动空间,造成安装及拆卸维护不方便,需要双轴换向的工位都要用2台单轴箱才能解决,成本相对也会比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双轴换向齿轮箱及切片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市场上没有双轴换向齿轮箱,使用单轴型齿轮箱需要较大的传动空间,安装及拆卸维护不方便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双轴换向齿轮箱,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上下分布且相互平行的两个动力轴,

所述动力轴两端均穿过所述箱体延伸至所述箱体外,中部通过换向齿轮组与转动设置在所述箱体上的输出轴连接,

所述动力轴和所述输出轴均通过轴承与所述箱体转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输出轴包括短输出轴和长输出轴,所述短输出轴与一个动力轴转动连接,所述长输出轴与另一个动力轴转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换向齿轮组包括主动伞齿轮和被动伞齿轮,所述主动伞齿轮设置在所述动力轴中部,

所述被动伞齿轮设置在所述输出轴一端,所述输出轴另一端穿过所述箱体延伸至所述箱体外。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箱体连通的支撑套,所述长输出轴穿过所述支撑套与所述动力轴转动连接,所述长输出轴通过轴承与所述支撑套转动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上设置有注油孔螺丝和油标。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箱体包括主体和设置在所述主体上的箱盖,所述箱盖通过螺栓与所述主体连接,所述换向齿轮组设置在所述主体与所述箱盖所围空腔内,所述主体上设置有安装板。

双轴换向切片系统,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切刀总成、输送装置和所述的双轴换向齿轮箱,所述切刀总成设置在所述输送装置上方,

所述动力轴与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短输出轴与所述切刀总成连接,所述长输出轴与所述输送装置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短输出轴通过相位差速器与所述切刀总成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动力轴通过皮带输送传动轴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双轴换向齿轮箱为多个,相邻两个所述双轴换向齿轮箱的所述动力轴通过相位切刀传动轴连接。

本实用新型使用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根据卫生用品切片生产线对换向齿轮箱的功能需要,创新性的开发了双轴换向齿轮箱和双轴换向切片系统,设计成下输出轴长,可直接驱动传动工位(输送轴传动),上输出轴短,直接驱动相位差速器(刀轴传动)。采用双轴换向齿轮箱大幅节省出传动室空间,使整个传动室一目了然,便于安装维护,同时提高了在传动室工作时的安全性。同时生产线对单轴齿轮箱需要两种形式,一种是长轴型,一种是短轴型,而采用双轴换向齿轮箱,一台就可以满足需要,有效降低了生产线构建所需成本。换向齿轮均采用螺旋伞齿,配对研磨,大幅降低了噪音,提高了传动的平稳性。

本实用新型还在长输出轴外加设了支撑套,保证了长输出轴运转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外界对长输出轴造成损伤的风险,保证了设备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高的使用稳定性。

箱体上设置有注油孔螺丝和油标。注油孔螺丝的设置便于用户根据双轴换向齿轮箱内润滑油的使用情况灵活向箱体内添加润滑油,油标的设置则便于用户随时对箱体内的润滑油储量进行观察,确保了双轴换向齿轮箱使用性能的稳定性。

2、本实用新型将箱体设置为了分体式结构,便于用户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对箱体内零部件进行更换或维护,这一设置有效增加了设备维修的便捷性。安装板的设置便于设备在不同使用区域的固定,保证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双轴换向切片系统,包括支架,支架上设置有切刀总成、输送装置和双轴换向齿轮箱,切刀总成设置在输送装置上方,

短输出轴通过相位差速器与切刀总成连接。相位差速器的设置确保了短输出轴与切刀总成传动的稳定性,进而确保了切片作业的稳定顺利进行,符合其使用要求。动力轴可直接与动力装置连接,也可通过皮带输送传动轴与动力装置连接,这一设置有效增加了动力轴与动力装置连接的灵活性,确保了设备较宽的适用范围。双轴换向齿轮箱可为个或多个,便于用户根据自身生产量灵活设置双轴换向齿轮箱的数量,这一设置进一步确保了设备较高的适用范围和组装灵活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动力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切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相位切刀传动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架,2-切刀总成,3-输送装置,4-双轴换向齿轮箱,41-箱体,411-主体,412-箱盖,413-螺栓,42-动力轴,43-换向齿轮组,431-主动伞齿轮,432-被动伞齿轮,44-输出轴,441-短输出轴,442-长输出轴,45-支撑套,5-相位差速器,6-皮带输送传动轴,7-动力装置,8-注油孔螺丝,9-油标,10-安装板,11-相位切刀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双轴换向齿轮箱,包括箱体41,箱体41内设置有上下分布且相互平行的两个动力轴42,

动力轴42两端均穿过箱体41延伸至箱体41外,中部通过换向齿轮组43与转动设置在箱体41上的输出轴44连接,

动力轴42和输出轴44均通过轴承与箱体41转动连接。

进一步,输出轴44包括短输出轴441和长输出轴442,短输出轴441与一个动力轴42转动连接,长输出轴442与另一个动力轴42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根据卫生用品切片生产线对换向齿轮箱的功能需要,创新性的开发了双轴换向齿轮箱4,设计成下输出轴长,可直接驱动传动工位(输送轴传动),上输出轴短,直接驱动相位差速器(刀轴传动)。采用双轴换向齿轮箱4大幅节省出传动室空间,使整个传动室一目了然,便于安装维护,同时提高了在传动室工作时的安全性。同时生产线对单轴齿轮箱需要两种形式,一种是长轴型,一种是短轴型,而采用双轴换向齿轮箱4,一台就可以满足需要,有效降低了生产线构建所需成本。

进一步,换向齿轮组43包括主动伞齿轮431和被动伞齿轮432,主动伞齿轮431设置在动力轴42中部,

被动伞齿轮432设置在输出轴44一端,输出轴44另一端穿过箱体41延伸至箱体41外。

换向齿轮均采用螺旋伞齿,配对研磨,大幅降低了噪音,提高了传动的平稳性。

进一步,箱体41上还设置有与箱体41连通的支撑套45,长输出轴442穿过支撑套45与动力轴42转动连接,长输出轴442通过轴承与支撑套45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在长输出轴442外加设了支撑套45,保证了长输出轴442运转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外界对长输出轴442造成损伤的风险,保证了设备较长的使用寿命和较高的使用稳定性。

进一步,箱体41上设置有注油孔螺丝8和油标9。

注油孔螺丝8的设置便于用户根据双轴换向齿轮箱4内润滑油的使用情况灵活向箱体41内添加润滑油,油标9的设置则便于用户随时对箱体41内的润滑油储量进行观察,确保了双轴换向齿轮箱4使用性能的稳定性。

进一步,箱体41包括主体411和设置在主体411上的箱盖412,箱盖412通过螺栓413与主体411连接,换向齿轮组43设置在主体411与箱盖412所围空腔内,主体411上设置有安装板10。

本实用新型将箱体41设置为了分体式结构,便于用户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对箱体41内零部件进行更换或维护,这一设置有效增加了设备维修的便捷性。安装板10的设置便于设备在不同使用区域的固定,保证了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双轴换向切片系统,包括支架1,支架1上设置有切刀总成2、输送装置3和双轴换向齿轮箱4,切刀总成2设置在输送装置3上方,

动力轴42与动力装置7连接,短输出轴441与切刀总成2连接,长输出轴442与输送装置3连接。

使用时将待切片物品放置到输送装置3上,动力轴42在动力装置7的带动下进行旋转,同时动力轴42通过换向齿轮组43将动力传送给短输出轴441和长输出轴442,实现了输送装置3和切刀总成2的运转,进而完成卫生用品的切片操作。其中两个动力轴42分别由两个动力装置7带动,便于用户根据输送装置3和切刀总成2的转速需求,灵活调整两个动力轴42的转速,进一步增加了设备的灵活调整性。

进一步,短输出轴441通过相位差速器5与切刀总成2连接。

相位差速器5的设置确保了短输出轴441与切刀总成2传动的稳定性,进而确保了切片作业的稳定顺利进行,符合其使用要求。

进一步,动力轴42通过皮带输送传动轴6与动力装置7连接。

动力轴42可直接与动力装置7连接,也可通过皮带输送传动轴6与动力装置7连接,这一设置有效增加了动力轴42与动力装置7连接的灵活性,确保了设备较宽的适用范围。

进一步,双轴换向齿轮箱4为多个,相邻两个双轴换向齿轮箱4的动力轴42通过相位切刀传动轴11连接。

双轴换向齿轮箱4可为1个或多个,便于用户根据自身生产量灵活设置双轴换向齿轮箱4的数量,这一设置进一步确保了设备较高的适用范围和组装灵活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