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盒卷烟小包透明纸包装机下纸吸风调节阀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17638发布日期:2018-06-05 23:08阅读:357来源:国知局
硬盒卷烟小包透明纸包装机下纸吸风调节阀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硬盒卷烟小包透明纸包装机下纸吸风调节阀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卷烟行业现有的GD-X2型硬盒卷烟小包透明纸包装机下纸吸风调节阀,通过压簧的作用移动阀芯调节吸风量。其原理是调节旋钮通过螺纹旋在螺孔中,当旋转调节旋钮时,在螺纹的作用下,调节旋钮移动并带动安装在其上的压簧压迫或释放阀芯上的压簧,当压力大于设置于阀芯上的压簧压力时,阀芯后移吸风量增大,当压力小于阀芯上的压簧压力时,阀芯前移吸风量减小。上述调节阀存在的缺点是,在透明纸切割和机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粉尘,被吸风吸入在阀芯与安装孔配合处积聚后,阀芯移动就会产生卡阻现象,使吸风调节不稳甚至使调节旋钮失灵吸风无法调节,产生小包透明纸包裹不良,无法保证产品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硬盒卷烟小包透明纸包装机下纸吸风调节阀的改进结构,以期能准确调节下纸吸风量大小、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硬盒卷烟小包透明纸包装机下纸吸风调节阀的改进结构,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后端依次连接有安装板和盖板,所述阀体上安装有前后排列的调节旋钮和阀芯,所述调节旋钮上设有一圈环形卡槽,所述阀体前端安装有一个安装板,所述调节旋钮通过环形卡槽卡在调节板的圆孔内,以实现调节旋钮能在调节板的圆孔内转动但不能前后移动,所述阀芯活动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调节旋钮后端与阀芯前端之间螺纹连接,通过旋转所述调节旋钮从而带动所述阀芯前后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旋钮内端开有螺纹孔,所述阀芯前端设有一段外螺纹段,所述阀芯的外螺纹段与调节旋钮的螺纹孔相配合实现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旋钮由调节旋钮本体和旋钮帽可拆卸连接而成,所述调节旋钮本体前端设有一段轴肩,所述调节旋钮的轴肩与旋钮帽共同形成所述调节旋钮的环形卡槽。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硬盒卷烟小包透明纸包装机下纸吸风调节阀的改进结构,其吸风调节阀的阀芯与调节旋钮之间采用螺纹连接,调节旋钮通过环形卡槽安装在调节板上,调节旋钮只能旋转不能前后移动,旋转时通过螺纹的螺旋作用带动阀芯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实现吸风口吸风量大小的调节,阀芯与调节旋钮之间采用机械式的螺纹连接方式,避免了阀芯因为粉尘积聚而发生调节失灵现象。此外,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调节方便,使吸风量调节准确稳定,保证了小包透明纸包装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阀芯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旋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旋钮拆分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调节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阀芯,2外螺纹段,3调节旋钮,4环形卡槽,5调节板,6圆孔,7螺纹孔,8阀体,9吸风口,10安装板,11盖板,12调节旋钮本体,13旋钮帽,14轴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参见图1至图5,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硬盒卷烟小包透明纸包装机下纸吸风调节阀的改进结构,包括阀体8,阀体8后端依次连接有安装板10和盖板11,阀体8上安装有前后排列的调节旋钮3和阀芯1,调节旋钮3上设有一圈环形卡槽4,阀体8前端安装有一个安装板10,安装板10与阀体8之间可通过螺钉连接,调节旋钮3通过环形卡槽4卡在调节板5的圆孔6内,以实现调节旋钮3能在调节板5的圆孔6内转动但不能前后移动,阀芯1活动安装在安装板10上,调节旋钮3后端与阀芯1前端之间螺纹连接,通过旋转调节旋钮3从而带动阀芯1前后移动。

其中,调节旋钮3内端开有螺纹孔7,阀芯1前端设有一段外螺纹段2,阀芯1的外螺纹段2与调节旋钮3的螺纹孔7相配合实现螺纹连接。调节旋钮3由调节旋钮本体12和旋钮帽13组成,调节旋钮本体12和旋钮帽13之间可通过螺钉连接的方式实现可拆卸连接,调节旋钮本体12前端设有一段轴肩14,调节旋钮3的轴肩14与旋钮帽13共同形成调节旋钮3的环形卡槽4。

当需要调节吸风时,旋转调节旋钮3,通过螺纹的螺旋作用使阀芯1沿前后方向往复移动,来改变阀芯1与吸风口9之间的间距,从而调节吸风口9的吸风量大小,本改进结构由于阀芯1与调节旋钮3之间采用机械式的螺纹连接方式,避免了阀芯1受粉尘影响出现卡阻现象,提高了下纸吸风调节的稳定性和准确性,确保了产品质量。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