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214542发布日期:2018-08-21 16:41阅读:157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用减震器,属于汽车零部件领域。



背景技术:

减震器(Absorber)是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广泛用于汽车,加速车架与车身振动的衰减,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

现有技术中的减震器,支撑板普遍采用钢材,通过钣金冲压成型,然后拼焊而成,结构相对较复杂,重量较重.并且钢板需要防腐处理,经过电泳液电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易成型的减震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器,包括减速弹簧、支撑轴、第一档板、第二挡板和连接件,其中:

所述减速弹簧穿过所述支撑轴,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档板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挡板上还设有容纳所述支撑轴穿过的通孔;

所述第二挡板其顶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档板上,其两侧设有向同一侧折弯的折弯部,所述减速弹簧位于两个所述折弯部之间;

所述连接件用于所述第二挡板与汽车纵梁的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档板和第二挡板均为铝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档板和第二挡板通过焊接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连接件为铆钉,其包括锥形的帽体以及外径小于该帽体的杆体;

所述第二挡板上设有第一沉孔,所述第一沉孔上,离所述纵梁较远一端的第一孔体为与所述帽体外形相匹配的锥形结构;

所述纵梁上设置有第二沉孔,所述第二沉孔上,离所述第二挡板较远一端的第二孔体为锥形结构;

所述第二挡板与所述纵梁组装时,所述第一沉孔与所述第二沉孔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孔体内壁上设有若干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截面为三角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中,减震器的第二挡板两侧的折弯部通过折弯加工而成,相比于钣金冲压而言,加工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二挡板、纵梁以及连接件连接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二挡板、纵梁以及连接件连接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2-减速弹簧;4-支撑轴;6-第一档板;8-第二挡板;10-连接件;12-折弯部;14-帽体;16-杆体;18-第一沉孔;20-第一孔体;22-第二沉孔;24-第二孔体;28-纵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减速弹簧2、支撑轴4、第一档板6、第二挡板8和连接件10,其中:

所述减速弹簧2穿过所述支撑轴4,其一端与所述第一档板6固定连接;

所述第一挡板上还设有容纳所述支撑轴4穿过的通孔;

所述第二挡板8其顶端固定在所述第一档板6上,其两侧设有向同一侧折弯的折弯部12,所述减速弹簧2位于两个所述折弯部12之间;

所述连接件10用于所述第二挡板8与汽车纵梁28的可拆卸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减震器的第二挡板8两侧的折弯部12通过折弯加工而成,相比于钣金冲压而言,加工更加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档板6和第二挡板8均为铝材。

现有技术中该部分普遍采用钢板材料,结构相对较复杂,重量较重.并且钢板需要防腐处理,经过电泳液电泳。而采用铝材,铝材的密度仅为钢材的1/3,相比质量大大减轻.且铝材在空气中会被氧化,表面形成保护膜因此不需要电泳,省去钢材的防腐处理步骤。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档板6和第二挡板8通过焊接固定。

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连接牢固,并且操作方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

所述连接件10为铆钉,其包括锥形的帽体14以及外径小于该帽体14的杆体16;

所述第二挡板8上设有第一沉孔18,所述第一沉孔18上,离所述纵梁28较远一端的第一孔体20为与所述帽体14外形相匹配的锥形结构;

所述纵梁28上设置有第二沉孔22,所述第二沉孔22上,离所述第二挡板8较远一端的第二孔体24为锥形结构;

所述第二挡板8与所述纵梁28组装时,所述第一沉孔18与所述第二沉孔22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孔体24内壁上设有若干凹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槽的截面为三角形。

铆钉用于第二挡板8与纵梁28间的固定,具体原理为:

1.组装时,第一沉孔18与第二沉孔22连通,将铆钉依次插入第一沉孔18和第二沉孔22中,此时帽体14将第一孔体20填充满,杆体16穿过第二孔体24并且伸出于第二孔体24;

2.抵住铆钉的帽体14部分,放置其从第一孔体20中脱离;

3.在杆体16上施加一个作用力,使杆体16轴向压缩,并发生塑性变形,此国产中,杆体16轴向尺寸缩短,径向尺寸拉长,以至部分充满第二孔体24,

4.在第二孔体24上设置有截面为三角形的凹槽,杆体16在变形时,会将该凹槽填充,一方面能增大之间的接触面积,起到防松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凹槽与杆体16的接触面上,凹槽给杆体16变形部位支撑力也能构成第二挡板8与纵梁28间产生松动的阻力。

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