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轴承端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38731发布日期:2018-08-10 19:37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轴承辅助部件,特别涉及一种轴承端盖。



背景技术:

在金属的冶炼锻造过程中,会用到许多机械设备,例如装取料机,主要用于金属块的运输,装取料机在运行的过程中通常需要解决传动箱的轴承润滑问题,一般的解决方法是在传动机构内添加润滑油,并且为了防止轴承从传动箱内掉出,通常会在轴承处安装轴承端盖,以对轴承起到定位、防尘和保护的作用。

目前,授权公告号为CN203730578U,授权公告日为2014.07.23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磨损的轴承端盖,包括第一端盖盘、第二端盖盘以及出油口;所述第一端盖盘环绕设置在所述第二端盖盘的外侧,所述第一端盖盘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连接通孔;所述出油口在径向上贯穿所述第一端盖盘和所述第二端盖盘;所述出油口垂直于出油方向的截面呈矩形、圆形或椭圆形。

如上所述的耐磨损的轴承端盖,在使用时先让轴承穿过第二内孔,然后将轴承端盖安装于传动箱上,并使轴承端盖上的第二端盖盘朝向背对轴承的一侧,虽然第一盘体内表面上的密封圈能够阻挡润滑油从端盖与轴承之间的缝隙内流出,但是这种端盖在使用的过程中润滑油还可能会从这种端盖与传动箱之间相接触部位的缝隙内溢出,此时端盖上的出油口能够对溢出的润滑油进行引导,使润滑油不容易到处逸散,虽然这种端盖能够对润滑油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润滑油溢出造成油液污染的问题,因此需要对轴承端盖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轴承端盖,能够增加端盖与传动箱箱体以及轴承之间的密封性,使润滑油不容易从传动箱内溢出,从而达到减少油液污染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轴承端盖,包括主盖体、固定于所述主盖体一侧端面上且用于限制轴承从传动箱内脱出的支撑体,所述主盖体的中心开设有用于供轴承穿过的穿轴腔,所述主盖体上设置有密封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开设于所述主盖体位于穿轴腔内的侧壁上的装圈槽、嵌设于所述装圈槽内的O型圈、开设于所述主盖体的端面上且与支撑体位于同一侧的密封槽、嵌设于所述密封槽内的弹性密封圈,所述密封槽的直径大于支撑体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主盖体主要对传动轴起定位作用,支撑体则用于阻挡轴承从传动箱内脱出,O型圈用于增加传动轴与主盖体之间的密封性,使润滑油不容易从传动轴和主盖体之间的间隙流出传动箱,而弹性密封圈则用于增加主盖体与传动箱之间的密封性,使润滑油不容易从主盖体和传动箱之间的缝隙流出传动箱;O型圈和弹性密封圈的存在能够使传动箱的内部形成密闭的状态,使润滑油不容易发生泄漏,从而达到减少油液污染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装圈槽的截面呈方形,所述O型圈的截面呈圆形,所述O型圈截面的直径等于所述装圈槽的宽度,且所述O型圈的内腔的直径小于所述穿轴腔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O型圈的内腔小于穿轴腔的内腔,因此传动轴在穿过穿轴腔的过程中会挤压O型圈,使O型圈发生形变,在将装圈槽的截面设置为方形后,装圈槽与O型圈之间的空隙能够为O型圈提供形变空间,并且截面呈圆形的O型圈也能够减小与传动轴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传动轴在转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阻力。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槽的截面呈梯形,所述弹性密封圈的截面呈与所述密封槽的截面相匹配的梯形,且所述密封槽的开口处还设置有倒角。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截面呈梯形的弹性密封圈能够增加与传动箱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弹性密封圈的密封效果;在主盖体盖合于传动箱上的过程中会挤压弹性密封圈,使弹性密封圈发生形变,因此在密封槽开口处设置倒角后,能够在弹性密封圈发生形变时供弹性密封圈的形变部位嵌入,使弹性密封圈能够与传动箱之间具有良好的接触,从而达到减小形变对弹性密封圈密封效果影响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体远离所述主盖体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方便嵌入传动箱内的锥角。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在支撑体上设置锥角后,使得支撑体远离主盖体一端的直径小于传动箱上供传动轴穿过的孔的直径,因此能够在主盖体与传动箱进行连接的过程中方便支撑体嵌入到传动箱上的孔内,从而达到方便安装轴承端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体位于自身所形成的环形空间内的侧壁上一体化设置有环形挡油块,所述环形挡油块所围成的内腔的直径等于所述穿轴腔的直径,且所述环形挡油块与主盖体之间形成有用于供润滑油储存的储油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为了保证足够的密封性,O型圈是抵紧在传动轴的侧壁上的,因此在传动轴转动的过程中会与O型圈产生摩擦,使O型圈发热,当O型圈上的热量聚集过多时,会加速O型圈的老化,进而影响O型圈的密封效果,在设置储油腔后,储油腔能够储存一部分润滑油,而润滑油能够吸收一部分O型圈上的热量,对O型圈起到一定的冷却作用,从而减缓O型圈的老化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环形挡油块位于所述储油腔内的侧壁上开设有用于方便润滑油流回传动箱的斜角。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所有的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环形挡块上设置斜角后,当润滑油受热膨胀后,能够沿着斜角处的斜面,经由环形挡块与传动轴之间的间隙流入传动箱内,此时储油腔内的润滑油减少,油压降低,传动箱内的润滑油又会在油压的作用下经由环形挡块与传动轴之间的间隙流入储油腔内,使储油腔内的润滑油形成流动,加快O型圈上热量的传递,从而进一步减缓O型圈的老化速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体靠近密封槽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围绕所述储油腔分布且与所述储油腔相连通的卸油孔。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环形挡块与传动轴之间的间隙较小,使得润滑油的流动速度较慢,因此热量的传递速度也较慢,而在设置卸油孔后,卸油孔的存在能够方便润滑油进出储油腔,加快润滑油的流动速度,从而达到提高热量传递效率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卸油孔倾斜设置,且所述卸油孔靠近密封槽一侧的开口朝向远离所述主盖体的一侧倾斜。

通过采用上述方案,由于支撑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锥角,使得支撑体的外侧壁与传动箱的内壁之间会存在间隙,且离主盖体越远这个间隙越大,因此在将卸油孔倾斜设置后,使得卸油孔位于支撑体外侧壁一侧的开口与传动箱之间的距离也会增加,从而方便润滑油借由支撑体与传动箱内壁之间的间隙进出卸油孔。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O型圈能够增强主盖体与传动轴之间的密封性,而弹性密封圈能够增加主盖体与传动箱之间的密封性,使得传动箱内的润滑油不容易泄露出来,从而达到减小油液污染的目的;

2.环形挡块与主盖体之间所形成的储油腔能够存放一部分润滑油,使这部分润滑油能够对O型圈起到一定的冷却作用,从而达到减缓O型圈老化的目的;

3.卸油孔能够方便润滑油进出储油腔,使润滑油能够在传动箱和储油腔之间形成交换,从而达到提高热量传递效率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剖面视图。

图中:1、主盖体;2、支撑体;3、穿轴腔;4、连接孔;5、密封结构;51、装圈槽;52、O型圈;53、密封槽;54、弹性密封圈;6、倒角;7、锥角;8、环形挡油块;9、储油腔;10、斜角;11、卸油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轴承端盖,包括主盖体1、支撑体2,主盖体1呈圆盘状,在主盖体1的中心开设有用于供传动轴穿过的穿轴腔3;在主盖体1的端面上还开设有多个围绕穿轴腔3均匀分布的连接孔4,连接孔4在主盖体1与传动箱连接时用于供螺栓穿过。

如图2所示,在主盖体1上还设置有密封结构5,密封结构5包括装圈槽51、O型圈52、密封槽53、弹性密封圈54,装圈槽51开设于主盖体1位于穿轴腔3内的侧壁上,且装圈槽51的截面呈方形;O型圈52为截面呈“O”形的橡胶圈,O型圈52嵌设于装圈槽51内,O型圈52的截面直径等于装圈槽51的宽度,且O型圈52中心的内腔的直径小于穿轴腔3,使得传动轴穿设于穿轴腔3内时,O型圈52紧密贴合在传动轴的侧壁上,因此O型圈52能够具有较好的密封效果。

密封槽53的截面呈梯形,开设于主盖体1一侧的端面上且位于穿轴腔3和连接孔4之间,密封槽53用于供弹性密封圈54嵌入,密封槽53的圆心位于主盖体1的中心,密封槽53底部的宽度小于自身开口的宽度,且密封槽53的直径大于穿轴腔3的直径;在密封槽53的开口处还开设有倒角6,倒角6用于容纳弹性密封圈54的形变部分,从而使弹性密封圈54发生形变后仍能与传动箱之间具有良好的接触;弹性密封圈54采用橡胶材料制成,截面呈与密封槽53相匹配的梯形,弹性密封圈54嵌设于密封槽53内,且弹性密封圈54宽度较大的一端露出于密封槽53外,从而使得主盖体1安装于传动箱上后弹性密封圈54能够抵紧在传动箱的侧壁上。

支撑体2呈环形,一体化设置于主盖体1开设有密封槽53一侧的端面上,且支撑体2位于密封槽53和穿轴腔3之间;支撑体2远离主盖体1一端的侧壁上开设有锥角7,锥角7能够在轴承端盖与传动箱进行连接的过程中方便支撑体2嵌入传动箱上的穿轴孔内,并且在实际验证时发现,将这个锥角7设置为5°是最合理的选择,一方面能够方便支撑体2嵌入传动箱上的穿轴孔,另一方面又能够使支撑体2对传动箱内的轴承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

在支撑体2位于自身所围成的环形空间内的侧壁上一体化设置有环形挡油块8,环形挡油块8所围成的内腔的直径等于穿轴腔3的直径,且环形挡油块8与主盖体1之间形成有储油腔9,储油腔9能够容纳一部分润滑油,这部分润滑油能够对O型圈52起到一定冷却的作用,因此能够减缓O型圈52的老化;在环形挡油块8位于储油腔9内的侧壁上还开设有方便润滑油流出储油腔9的斜角10,这个斜角10使环形挡油块8远离支撑体2一侧的厚度小于靠近支撑体2一侧的厚度,因此在润滑油受热膨胀后能够沿着斜角10处的斜面流出储油腔9。

在支撑体2靠近密封槽53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围绕储油腔9均匀分布且与储油腔9连通的卸油孔11,卸油孔11倾斜设置,且卸油孔11靠近密封槽53一侧的开口朝向远离主盖体1的一侧倾斜,使得支撑体2在嵌入传动箱上的穿轴孔内后,卸油孔11位于支撑体2外侧壁上的开口与传动箱的内壁之间能够具有较大间隙,从而方便储油腔9内的润滑油与传动箱内的润滑油进行交换。

具体实施过程:在安装时,将主盖体1设置有支撑体2的一侧朝向传动箱,然后首先将主盖体1套设于传动轴上,使O型圈52抵紧在传动轴的侧壁上,此时O型圈52能够使传动轴与主盖体1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在将主盖体1套设于传动轴上后,推动主盖体1靠近传动箱,使支撑体2嵌入传动箱上的穿轴孔内;然后用螺栓将主盖体1固定于传动箱上,在将螺栓拧紧的过程中,主盖体1与传动箱会挤压弹性密封圈54,使弹性密封圈54产生形变,此时弹性密封圈54能够使主盖体1与传动箱之间具有良好的密封性,O型圈52和弹性密封圈54的存在能够封闭主盖体1与传动轴、主盖体1与传动箱之间的间隙,使传动箱内的润滑油不容易发生泄漏,从而达到减少油液污染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