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阀门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10648发布日期:2018-08-31 21:45阅读:84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热力管网上的阀门保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拆卸阀门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热力管网上的大规格阀门在更换阀杆填料时需频繁拆卸,现有的阀门在保温方面一般采用的是固定式保温,制作时将保温层包裹住阀门,然后在保温层的外部安装上阀门盒,现有的阀门盒一般为铁皮制作,用拉铆钉固定,而当需要更换阀门的阀杆填料时,需要将其拆卸下来,这样只能撕开,拆卸时破坏严重,无法再次使用,造成极大的资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拆卸方便、无需维护、成本低、并可重复使用的可拆卸阀门保温装置。

其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卸阀门保温装置,包括

上阀门盒,所述上阀门盒用于包裹阀门的上半部分,所述上阀门盒的内壁设有上密封层,所述上密封层的外侧设有上防透气膜,所述上防透气膜与上密封层之间形成上气体隔离腔,所述上防透气膜的外侧设有上保温层;

下阀门盒,所述下阀门盒用于包裹阀门的下半部分,所述下阀门盒的内壁设有下密封层,所述下密封层的外侧设有下防透气膜,所述下防透气膜与下密封层之间形成下气体隔离腔,所述下防透气膜的外侧设有下保温层;

多张弹性网,所述多张弹性网分别固定在上保温层和下保温层的外侧;

所述上阀门盒与下阀门盒的一侧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所述上阀门盒与下阀门盒铰接对应的另一侧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连接在一起,所述上气体隔离腔与下气体隔离腔形成密封的保温空间。

所述弹性网的下端分别设有多个与上阀门盒和下阀门盒的内壁固定的保温钉,通过保温钉依次将上保温层、上防透气膜、上密封层的下端进行固定。

所述上阀门盒和下阀门盒上分别设有与上气体隔离腔和下气体隔离腔连通的充气装置。

所述充气装置为充气气囊或充气机。

所述卡扣结构包括

卡座,所述卡座安装在下阀门盒上,所述卡座的外侧设有卡凸;

卡扣配合体,所述卡扣配合体包括安装在上阀门盒上的滑动杆,所述滑动杆上滑动设有带有卡孔的卡扣,卡座与卡扣配合体连接时,所述卡凸固定于卡扣的卡孔内,所述滑动杆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有卡簧,所述卡簧的自由端与卡扣表面接触。

所述上阀门盒和下阀门盒的外表面均设有把手。

所述上密封层与下密封层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

所述上防透气膜和下防透气膜的下端分别安装有安装座,所述上防透气膜和下防透气膜安装座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结构合理,拆卸方便、无需维护、成本低、并可重复使用。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卡扣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阀门盒;2.下阀门盒;3.弹性网;4.上密封层;5.上防透气膜;6.上气体隔离腔;7.上保温层;8.保温钉;9.下密封层;10.安装座;11.下防透气膜;12.下气体隔离腔;13.下保温层;14.密封圈;15.充气装置;16.把手;21.卡座;22.卡凸;23.滑动杆;24.卡扣;25.卡孔;26.卡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和图2,一种可拆卸阀门保温装置,包括上阀门盒1,下阀门盒2,多张弹性网3。通过上阀门盒1来包裹阀门的上半部分,通过下阀门盒2来包裹阀门的下半部分,并且上阀门盒1和下阀门盒2的一侧通过销轴铰接在一起,即上阀门盒1可相对于下阀门盒2转动,另一侧通过卡扣结构可拆卸连接在一起。

在上阀门盒1的内壁上依次为上密封层4、上防透气膜5、上保温层7、弹性网3,上密封层4直接附着在上阀门盒1的内壁上,上防透气膜5与上密封层4之间形成上气体隔离腔6,通过上阀门盒1内壁上的保温钉8依次将弹性网3、上保温层7、上防透气膜5、上密封层4的下端进行固定在一起。

同样,在下阀门盒2的内壁上依次为:下密封层9、下防透气膜11、下保温层13、弹性网3,下密封层9附着在下阀门盒1的内壁上,下防透气膜11与下密封层9之间形成下气体隔离腔12,通过下阀门盒2内壁上的保温钉8依次将弹性网3、下保温层13、下防透气膜11、下密封层9的下端进行固定在一起。另外,在上防透气膜5和下防透气膜11的下端分别安装有安装座10,并在上防透气膜5和下防透气膜11的安装座10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14,另外,在上密封层4与下密封层9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14,这样当上阀门盒1和下阀门盒2连接后,上气体隔离腔6与下气体隔离腔12形成密封的保温空间,通过这个保温空间可以起到二次隔离作用,保温效果更好。

上保温层7和下保温层13均为质轻、导热系数很低的保温隔热层,一般为硅酸铝卷毡。

将上阀门盒1和下阀门盒2可拆卸连接的卡扣结构包括固定在下阀门盒2上的卡座21,卡座21的外侧设有卡凸22;安装在上阀门盒1上的滑动杆23,滑动杆23的两侧设置有轨道,卡扣24滑动设置在轨道内,卡扣24上有卡孔25,滑动杆23的自由端转动连接有卡簧26,当上阀门盒1和下阀门盒2合起来以后,滑动卡扣24,使卡凸22置入卡扣24上的卡孔25内,通过卡簧26的弹力可以对卡扣24表面进行压制,防止卡扣24脱离,能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即卡座21与卡扣配合体上的卡扣24连接时,卡凸22固定于卡扣24的卡孔25内,卡簧26的自由端与卡扣24表面接触。

另外,在上阀门盒1和下阀门盒2的外表面均设有把手16,通过把手16方便工人拆卸。图1中的上阀门盒1和下阀门盒2上均设有用于阀杆顶部伸出的阀杆孔,阀杆孔的周边密封有保温层,可以全方位起到保温作用。

实施例二

参照图1,在上阀门盒1和下阀门盒2上分别设有与上气体隔离腔6和下气体隔离腔12连通的充气装置15,充气装置15为充气气囊或充气机。当上阀门盒1和下阀门盒2扣合连接后,通过上、下密封层连接处的密封圈和上、下防透气膜的安装座连接处的密封圈,可以使保温空间处于密封状态,这时,通过充气装置15向保温空间内充气,可以使上、下防透气膜带动上、下保温层向阀门靠拢,能进一步起到更好的保温作用。

在安装前,在上、下阀门盒的内侧先铺设密封层,然后铺设防透气膜,在防透气膜的内侧满衬质轻、导热系数很低的硅酸铝卷毡,在上、下阀门盒的外侧居中位置各设有一个不锈钢把手16,安装时将上、下阀门盒1、2靠紧阀门,将阀门盒的不锈钢卡扣扣住即可,安装后,上气体隔离腔6与下气体隔离腔12可形成密封的保温空间,通过保温空间,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作用,而通过向保温空间内充气,能压迫上、下防透气膜带动上、下保温层向阀门靠拢,这样能尽量使保温层与阀门的外表面接触,提高保温效果;拆卸时,两名操作工相互配合,或一人也可,每人用手抓住一个把手16,防止上、下阀门盒脱落,另一只手将阀门盒的不锈钢卡扣打开即可拆下,拆卸安装简单方便,可重复使用。

本实用新型拆卸方便、无需维护、成本低、并可重复使用,不改变原阀门盒的加工工艺,使用过程中节省了拆安的工时,降低了保温材料的消耗,还兼顾了隔热节能的高效性。

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变化后的内容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