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挡位多功能自锁单元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96251发布日期:2019-01-04 23:52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变速器挡位多功能自锁单元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变速器控制领域的技术,具体是一种变速器挡位多功能自锁单元,可应用于车辆变速器换挡系统中



背景技术:

在变速器运行工况中,即使稳定在某一挡位下,拨叉轴仍然存在轴向力的扰动,一旦扰动力超过弹性自锁销在拨叉轴上形成的轴向保持力,则目标挡位无法维持,产生“脱挡”(跳排) 现象;另外,自锁弹簧弹性系数很难选择,如果弹性系数大,则自锁弹簧力大,换挡力也要大,造成一系列零部件需要加强,且对手动变速器而言手感变差,如果弹性系数小,则自锁弹簧力小,更容易发生“脱挡”现象;再则,自锁钢球在受到弹簧压力的情况下一直在拨叉轴表面滑动,容易造成零件磨损失效,为了提高耐磨性,通常拨叉轴该部位表面需作专门的硬化和强化处理,这种处理往往使拨叉轴产生异常变形,影响加工精度,制造难度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不足,提出一种变速器挡位多功能自锁单元,能够有效解决现有结构中因拨叉轴受轴向扰动力的作用所造成的脱挡情况。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竖直运动的自锁插销和与之相联水平运动的插销座,其中:插销座设置于拨叉轴上;自锁插销上设有至少一组销齿;插销座上对应设有至少一组座齿。

所述的一组销齿优选为三个,对应所述的一组座齿优选为六个。

所述的自锁插销上设有平行于拨叉轴轴向的导向条,插销座上设有平行于拨叉轴轴向且与导向条对应的导向槽。

所述的自锁插销销齿、插销座座齿的截面采用梯形结构时,除了销齿与座齿齿间、座齿与销齿齿间必须分别为同形、同尺寸外,销齿与销齿齿间、座齿与座齿齿间可以分别同形而不同尺寸。但考虑到换挡力通过拨叉轴到座齿梯形齿面再与销齿梯形齿面接触传递,自锁插销与插销座应当具有相同的强度,所以销齿、销齿齿间、座齿、座齿齿间优选为全部同形、同尺寸。

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销齿与座齿的梯形贴合面会磨损,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销齿齿顶与座齿齿间底部之间、座齿齿顶与销齿齿间底部设置合理间隙,即顶隙来实现上述磨损造成的齿侧间隙的自动消除,即因顶隙的存在,一旦梯形贴合面磨损,自锁插销的上下行程会自动微小补偿,即微增行程,侧隙即可消除,而不影响换挡和挡位自锁动作的正常进行。

本装置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换挡时,先通过电磁铁抬起自锁插销使销齿脱离座齿齿间,而导向条保留在插销座的导向槽中,然后换挡力推动拨叉轴和插销座移动到目标挡位处,在此过程中导向条与导向槽共同作用使拨叉轴和插销座绕拨叉轴轴线旋转或摆动受到约束,确保换挡正常进行。拨叉轴与插销座移动到目标挡位后,电磁铁落下使销齿插入座齿齿间、座齿插入销齿齿间并贴合,至此目标挡位就被紧紧锁住。当目标挡位在自锁插销和插销座的共同作用下锁住时,拨叉轴上的轴向扰动力即使大到与换挡力相同也无法使目标挡位脱挡。

上述消隙功能的实现完全自动,不需任何干预。为了自锁插销不致被通过插销座传递过来的拨叉轴轴向扰动力作用脱出自锁位置,自锁插销销齿、插销座座齿上的梯形底角θ需满足: 90°>θ>arcctg(μ),其中:μ为自锁插销梯形齿齿侧面与插销座梯形齿齿侧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技术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可完全避免因拨叉轴受轴向扰动力的作用所造成的脱挡 (跳排)现象,因而挡位自锁可靠、安全,也避免了传统自锁机构中的自锁钢球在拨叉轴上频繁摩擦造成相关零部件磨损而失效。采用本实用新型还使变速器挡位位置比传统自锁机构更加精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设有断续导向条的自锁插销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有通长导向条的自锁插销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销座示意图;

图5为销齿结构示意图;

图6、图7和图8为本实用新型电磁铁、自锁插销、直线轴承装配示意图;

图9为销齿、销齿齿间、座齿、座齿及相互间关系(同形、同尺寸)示意图;

图10为销齿、销齿齿间、座齿、座齿齿间(同形、不同尺寸)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应用示意图;

图中:1自锁插销、2插销座、3拨叉轴、4直线轴承、5电磁铁固定法兰、6电磁铁、 7导向条、8销齿、9座齿、10导向槽、11扁平楔构型、12T形槽构型、13螺纹构型、14拨叉、15同步器、h顶隙、Wxt销齿齿间顶宽、Wxb销齿齿间底宽、Dxt销齿齿顶厚、Dxb销齿齿根厚、Hx销齿齿高、Wzt座齿齿间顶宽、Wzb座齿齿间底宽、Dzt座齿齿顶厚、Dzb座齿齿根厚、Hz座齿齿高。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竖直运动的自锁插销1和与之相联水平运动的插销座2,其中:插销座2设置于拨叉轴3上;自锁插销1上设有至少一组销齿8以及平行于拨叉轴3轴向的导向条7;插销座2上对应设有至少一组座齿9以及对应导向条7的导向槽10,当到达目标挡位时自锁插销1落下且销齿8插入插销座2的座齿齿间中,实现拨叉轴3在目标挡位的自锁。

所述的对应是指:销齿8与座齿9齿间、座齿9与销齿8齿间分别是配对关系,应分别为同形、同尺寸。

所述的销齿8的齿形可以是矩形、梯形、三角形、圆柱形、圆锥形、菱柱形、带锥的菱柱形等,优选为梯形,所述的插销座2的座齿9齿形可以是矩形、梯形、三角形,或插销座2 的座孔孔形可以是圆柱孔、圆锥孔、菱柱孔或带锥菱柱孔。

所述的销齿8、销齿8的齿间、座齿9、座齿9的齿间优选为同形、同尺寸。

所述的销齿8的齿距与座齿9的齿距相等,且等于换挡行程。

所述的导向槽10的宽度优选与导向条7的厚度相匹配,导向槽10的深度优选大于导向条7的高度,使得导向条7能够约束插销座2和拨叉轴3不会绕拨叉轴3轴心线旋转或摆动,使换挡动作得以正常完成。

为了自锁插销1不致被通过插销座2传递过来的拨叉轴3轴向扰动力作用脱出自锁位置,自锁插销1上销齿8、插销座2上座齿的梯形底角θ满足:90°>θ>arcctg(μ),其中:μ为自锁插销1梯形齿齿侧面与插销座2梯形齿齿侧面之间的摩擦系数。

所述的竖直运动,采用但不限于通过电磁铁6与自锁插销1相联得以实现,电磁铁6 衔铁的保持力及自锁插销1销齿8、插销座2座齿9上的梯形底角满足90°>θ>arcctg(μ)从而使自锁插销1的销齿8插在插销座2的座齿9齿间中不会因拨叉轴3受到轴向扰动力而脱出,直至下一次换挡时,电磁铁6再次抬起自锁插销1为止。

如图6、图7和图8所示,所述的电磁铁6的衔铁与自锁插销1之间优选采用T形槽 12、扁平楔11加销或螺纹13方式相联。

所述的电磁铁6采用但不限于推拉式电磁铁6、推式电磁铁6、拉式电磁铁6、自保持推式电磁铁6、自保持拉式电磁铁6等。

优选地,所述销齿8齿高Hx减顶隙h小于电磁铁6抬落行程小于销齿8齿高Hx减顶隙 h再与导向条7高度之和,且座齿9齿高Hz减顶隙h小于电磁铁6的抬落行程小于座齿9齿高 Hz减顶隙h与导向条7高度之和。

所述的自锁插销1优选通过直线轴承4作径向支撑,该直线轴承4采用但不限于滑动直线轴承4、滚动直线轴承4。该直线轴承4通过自锁插销1圆柱体柄部为自锁插销1提供径向支撑,承受换挡力。

为了形成顶隙h,所述的自锁插销1的销齿8的齿顶厚Dxt大于插销座2的座齿9齿间底宽Wzb,而插销座2座齿9齿顶厚Dzt大于自锁插销1销齿8齿间底宽Wxb,使自锁插销1 的销齿8完全插入插销座2座齿9齿间后,销齿8齿顶与座齿9齿间底面、座齿9齿顶与销齿 8齿间底面均保持一定的间隙;而销齿8齿侧与座齿9齿侧无间隙贴合,达到自动消隙的作用。

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自锁插销1销齿8和插销座2座齿9的齿侧贴合面会磨损,但通过设置合理的顶隙h能够实现上述磨损造成的齿侧间隙通过自锁插销1的上下行程自动微小补偿(微增行程)即可消除,而不影响换挡和挡位自锁动作的正常进行。

销齿8及座齿9的齿高和齿厚以及齿数可以按照换挡力的大小配置,齿高、齿厚尺寸越大、齿数越多则所能承受的换挡力越大,反之;所能承受的换挡力越小,结构尺寸也越小。

如图11所示,换挡时,电磁铁6先把自锁插销1抬起使自锁插销1上的销齿8脱离插销座2上的座齿9齿间,但导向条7仍在插销座2的导向槽10中,然后拨叉轴3与插销座2 一起向目标挡位移动。当拨叉轴3与插销座2移动到目标挡位位置时电磁铁6将自锁插销1落下直至自锁插销1上的销齿8嵌入座齿9齿间,此时拨叉轴3在轴向上被紧紧锁住,实现了可靠的挡位自锁。在挡位自锁状态下即使拨叉轴3受到轴向扰动力的作用,自锁插销1在销齿8 的支撑下也不会从插销座2中脱出。上述拨叉轴3上的轴向扰动力依次通过插销座2、自锁插销1、直线轴承4传递到变速器壳体上。在这过程中自锁插销1上的导向条7始终在插销座2 的导向槽10中滑动,使插销座2、拨叉轴3绕拨叉轴3轴线旋转或摆动的动作被约束,挡位切换可以正常进行。

上述具体实施可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和宗旨的前提下以不同的方式对其进行局部调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且不由上述具体实施所限,在其范围内的各个实现方案均受本实用新型之约束。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