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机润滑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66595发布日期:2018-12-14 21:57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一种柴油机润滑泵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油泵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柴油机润滑泵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机油泵作为发动机的润滑装置,其质量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机油泵分为齿轮泵和转子泵两大类,其中转子泵一般包括依次叠加在一起的上盖板和下盖板,在上盖板或下盖板上设置有转子腔,在转子腔内安装有一对内啮合的内转子和外转子,当内转子和外转子进行相对转动时,会将机油从内转子和外转子所形成的啮合腔的一侧输送到另一侧,从而将机油输送到发动机的相关部位。

为了提高机油泵的装配质量,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装备工具,这些装配工具使机油泵的装配质量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在目前,机油泵的装配复杂,外形较大,结构松散,安装空间要求大,内外转子啮合表面的滑动阻力比齿轮泵大,功率消耗较大,机油泵内外转子间的偏心距和齿廓曲线存在设计上的不足,使得内外转子在工作时啮合间隙变动率大,导致机油泵工作效率低,动力损耗大,噪音大,且内外转子容易被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柴油机润滑泵,装配便捷,整体结构紧凑,外形尺寸小,重量轻,配合面之间具有良好的润滑性,供油均匀性好,内外转子啮合间隙变动率小,提高机油泵的工作效率,降低机油泵动力损耗,延长内外转子的使用寿命,延长机油泵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柴油机润滑泵,包括惰齿轮、机油泵体、惰齿轮轴、螺母、弹簧挡圈、固定销、外转子、内转子、压块、开口挡圈、压簧、调整垫片、机油泵盖和衬套,所述机油泵体包括惰齿轮轴孔,所述惰齿轮轴孔与惰齿轮轴相适配,所述机油泵体通过惰齿轮轴孔安装在惰齿轮轴上,所述内转子安装在惰齿轮轴上,所述外转子包括外转子内孔,所述内转子设置在外转子内孔内,所述内转子上设有若干个凸齿,所述外转子上设有若干个内齿,所述凸齿与内齿相互配合,所述内转子上还设有用于润滑内转子与惰齿轮轴配合面的润滑口,所述外转子上还设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内设有固定销,所述定位槽的内壁上设有衬套,所述衬套夹在固定销与定位槽之间,所述惰齿轮套在外转子和机油泵体的外壁上,所述惰齿轮与外转子通过固定销相连,所述惰齿轮上还设有弹簧挡圈,所述弹簧挡圈位于固定销的上方,所述惰齿轮轴上设有机油泵盖,所述机油泵盖与惰齿轮相互配合,所述惰齿轮轴上还设有用于润滑机油泵体与惰齿轮轴配合面的螺旋润滑油道。

作为优选,所述惰齿轮轴包括连接段、过渡段和驱动段,所述连接段、过渡段和驱动段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机油泵盖、内转子、机油泵体安装在过渡段上,所述连接段上设有压块、开口挡圈、压簧、调整垫片,所述开口挡圈与机油泵盖之间设有压块,所述压块上套有压簧,所述压块与机油泵盖之间设有调整垫片,所述驱动段上设有螺母,所述连接段、过渡段和驱动段均经过锐角倒钝处理。

作为优选,所述内转子和外转子均经过锐角倒钝处理,所述内转子和外转子的啮合间隙为0.075mm~0.15mm。

作为优选,所述凸齿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内齿的数量为五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装配便捷,提高安装效率,减少劳动强度,便于机油泵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性能稳定;通过内转子、外转子相互配合,啮合间隙变动率小,提高机油泵的工作效率,降低机油泵动力损耗,延长内外转子的使用寿命;通过内转子的润滑口与惰齿轮轴相互配合,惰齿轮轴的螺旋润滑油道与润滑机油泵体相互配合,提高配合面之间的润滑度,延长机油泵的工作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润滑泵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润滑泵的机油泵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润滑泵的惰齿轮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润滑泵的内转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润滑泵的外转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惰齿轮、2-机油泵体、3-惰齿轮轴、4-螺母、5-弹簧挡圈、6-固定销、7-外转子、8-内转子、9-压块、10-开口挡圈、11-压簧、12-调整垫片、13-机油泵盖、14-衬套、21-惰齿轮轴孔、31-连接段、32-过渡段、33-驱动段、34-螺旋润滑油道、71-外转子内孔、72-内齿、73-定位槽、81-凸齿、82-润滑口。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润滑泵,包括惰齿轮1、机油泵体2、惰齿轮轴3、螺母4、弹簧挡圈5、固定销6、外转子7、内转子8、压块9、开口挡圈10、压簧11、调整垫片12、机油泵盖13和衬套14,所述机油泵体2包括惰齿轮轴孔21,所述惰齿轮轴孔21与惰齿轮轴3相适配,所述机油泵体2通过惰齿轮轴孔21安装在惰齿轮轴3上,所述内转子8安装在惰齿轮轴3上,所述外转子7包括外转子内孔71,所述内转子8设置在外转子内孔71内,所述内转子8上设有若干个凸齿81,所述外转子7上设有若干个内齿72,所述凸齿81与内齿72相互配合,所述内转子8上还设有用于润滑内转子8与惰齿轮轴3配合面的润滑口82,所述外转子7上还设有定位槽73,所述定位槽73内设有固定销6,所述定位槽73的内壁上设有衬套14,所述衬套14夹在固定销6与定位槽73之间,所述惰齿轮1套在外转子7和机油泵体2的外壁上,所述惰齿轮1与外转子7通过固定销6相连,所述惰齿轮1上还设有弹簧挡圈5,所述弹簧挡圈5位于固定销6的上方,所述惰齿轮轴3上设有机油泵盖13,所述机油泵盖13与惰齿轮1相互配合,所述惰齿轮轴3上还设有用于润滑机油泵体2与惰齿轮轴3配合面的螺旋润滑油道34。所述惰齿轮轴3包括连接段31、过渡段32和驱动段33,所述连接段31、过渡段32和驱动段33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机油泵盖13、内转子8、机油泵体2安装在过渡段32上,所述连接段31上设有压块9、开口挡圈10、压簧11、调整垫片12,所述开口挡圈10与机油泵盖13之间设有压块9,所述压块9上套有压簧11,所述压块9与机油泵盖13之间设有调整垫片12,所述驱动段33上设有螺母4,所述连接段31、过渡段32和驱动段33均经过锐角倒钝处理。所述内转子8和外转子7均经过锐角倒钝处理,所述内转子8和外转子7的啮合间隙为0.075mm~0.15mm。所述凸齿81的数量为四个,所述内齿72的数量为五个。

本实用新型工作过程:

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机润滑泵在工作过程中,惰齿轮轴3驱动惰齿轮1转动,外转子7随着惰齿轮1同步旋转,外转子7带动内转子8旋转,在内外转子旋转过程中,内转子8每个凸齿81的齿型轮廓线上总有与外转子7的内齿72的接触点,使内外转子间形成四个工作腔。由于内外转子的速比为4:5,所以外转子7总是慢于内转子8,且由于偏心距的存在,使工作腔容积产生大小变化。当某一工作腔从进油腔转过时,容积增大,产生真空,机油经进油孔被吸入。当该工作腔吸完油后,继续转动时腔内容积减小,油压升高,当与出油腔相通时,高压机油经出油孔压出,完成一个工作循环。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