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差速器轴承预紧力的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311356发布日期:2019-04-05 20:06阅读:8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差速器轴承预紧力的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驱动桥减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控制差速器轴承预紧力的调整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驱动桥主减速器中的差速器在汽车行驶中发挥很重要的作用,而差速器轴承支撑着差速器的转动,轴承的位置同时也影响着主、从动锥齿轮的啮合,设计要求差速器轴承需要有一定的预紧力,合适的预紧力可以提高轴承的支撑刚度和旋转精度。目前,一般采用测量预紧前后差速器轴承盖对角线距离的差值来判断预紧力是否满足要求。现在大部分工厂里,预紧力的调整都是凭借工人师傅的经验,存在预紧力不符合设计要求的风险,且装配需要反复调整,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控制差速器轴承预紧力的调整结构,在合理的预紧力范围内,相对较大的预紧力对轴承的运转是有利的,而限制轴承预紧力增大的就是桥壳内安装减速器的空间。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控制差速器轴承预紧力的调整结,包括调整套筒1,所述调整套筒1为一圆柱体套筒,上下端面圆的直径不同,下端面圆直径大于上端面圆直径;所述下端面上设置有内止口,与减速器壳体的法兰面的外止口相配合,下端面上还设置有4个螺纹通孔,用于连接减速器壳体;所述套筒1两侧各有一个长圆形孔,用于调整调整环6。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端面圆的直径比桥壳9中心圆孔的直径小1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筒1通过调整套筒固定螺栓7与减速器壳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差速器轴承预紧力的调整结构,通过调整套筒实现差速器轴承预紧力最大化,定量的控制了轴承的最大预紧力,不需要装配工人凭借经验估算,并且套筒结构简单,安装拆卸省时省力,套筒上的长圆孔为调整环的调节预留了足够空间,方便快捷的提高了调整效率,具有很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控制差速器轴承预紧力的调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控制差速器轴承预紧力的调整结构的剖面图;

图3为图2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控制差速器轴承预紧力的调整结构的装配调整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控制差速器轴承预紧力的调整结构的装配调整俯视图;

图6为减速器总成水平放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局部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减速器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调整套筒1、减速器壳体2、差速器总成3、差速器轴承盖4、差速器轴承盖固定螺栓5、调整环6、调整套筒固定螺栓7、六角螺母8、桥壳总成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控制差速器轴承预紧力的调整结,包括调整套筒1,所述调整套筒1为一圆柱体套筒,上下端面圆φA、φB的直径不同;

所述下端面上设置有内止口,与减速器壳体的法兰面的外止口相配合,下端面上还设置有4个螺纹通孔,用于连接减速器壳体;

所述套筒1两侧各有一个长圆形孔,用于调整调整环6。

进一步地,所述的上端面圆的直径比桥壳9中心圆孔的直径小1mm。

进一步地,所述的套筒1通过调整套筒固定螺栓7与减速器壳体连接。

本实施例中φA=422mm、φB=424mm、桥壳9圆孔直径为φ423mm。

本实用新型一种控制差速器轴承预紧力的调整结构的使用方法,具体如下:

将差速器总成3装入差速器壳体2内,盖上差速器轴承盖4,拧紧差速器轴承盖固定螺栓5,旋入调整环6,将减速器总成水平放置,套上调整套筒1,使调整套筒的内止口和减速器壳的外止口相配合,调整结构的1-1面与减速器总成的2-1面相接触,再安装4个调整套筒固定螺栓7,并拧紧六角螺母8,继续调整调整环6,两侧调整环6旋入深度保持一致,当调整调整环时,差速器轴承盖向外扩张,加大差速器轴承预紧力,预紧力达到允许最大值时,至差速器轴承盖4碰到调整套筒1内壁,调整停止,拆下4个六角螺母8和调整套筒固定螺栓7,拿下调整套筒1,完成差速器轴承预紧力的调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