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线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109530发布日期:2019-03-15 19:32阅读:263来源:国知局
管线导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线铺设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管线导向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在生活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生产生活方面需要铺设各种各样的管线,用于生产生活的需要,在管线铺设过程中许多管线需要进行地下或者穿过地下铺设,因此铺设工作存在一定的难度,特别是柔性的电缆等管线,由于其柔性大,铺设时需要人工拖拽,效率较低,且人工劳动强度增大,因此特别需要一种装置来提高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管线导向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工作效率低,人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线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框架,所述导向框架为左右贯通的筒状结构,所述导向框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管线前进的驱动装置。

筒状结构包括但不限于方筒、圆筒等。管线铺设时,可将管线穿过导向框架,然后利用驱动装置驱动管线向前运动,无需人工拖拽,降低人工劳动强度且提高效率,当需要进行地下或者穿过地下铺设时,可将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放置于需铺设的地方,将管线穿过导向框架,然后启动驱动装置使管线前进即可。

优选的,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装置和用于驱动转动装置升降的升降装置;

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设置于导向框架上的上水平导轮和下水平导轮,所述上水平导轮和下水平导轮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上水平导轮和下水平导轮设置于导向框架的同一侧,由于导向框架的左右侧贯通,则上水平导轮和下水平导轮设置在导向框架的左侧或者右侧,即设置在管线的前进方向上,上水平导轮设置于下水平导轮的上方,上下水平导轮之间的距离与需要铺设的管线的外径相适应,或者稍稍小于管线的外径,使用时将管线从导向框架中穿过,使管线经过上水平导轮和下水平导轮之间的孔隙,然后同时转动上下水平导轮,使上下水平导轮的转动方向相反,上下水平的导轮同时转动对两者之间夹持的管线有一个向前的作用力,使管线向前运动。

优选的,所述上水平导轮和下水平导轮均通过导轮架固定于所述导向框架上,所述导轮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上水平导轮、下水平导轮转动的驱动电机。

导轮架可通过固定件固定在导向框架上,也可直接将导轮架固定在导向框架上,设置于导轮架上的导轮可自由转动,即导轮架不会影响导轮的转动,导轮架上设置的驱动电机用于驱动对应的导轮转动,每个导轮都通过导轮架设置在导向框架上,每个导轮架上都设置有驱动电机。

优选的,所述上水平导轮包括第一上水平导轮和第二上水平导轮,所述第一上水平导轮和第二上水平导轮分别位于所述导向框架的左右两侧,所述下水平导轮包括第一下水平导轮和第二下水平导轮,所述第一下水平导轮和第二下水平导轮分别位于所述导向框架的左右两侧。

导向框架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一个上水平导轮和一个下水平导轮,边对称设置,管线首先穿过上下水平导轮之间的间距再进入导向框架,穿出导向框架后再讲过一个上下水平导轮之间的间距,两组水平导轮同时转动对管线的作用力更大,使管线能够顺利前进。

优选的,所述上水平导轮和下水平导轮的外表面上均设置有弹性凸起。弹性凸起的设置可使导轮与管线卡紧,避免打滑。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气缸、升降拐臂、连接块和连杆,所述升降气缸通过气缸架固定于所述导向框架的上方,所述连接块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的活塞杆端,且所述连接块位于所述导向框架的上方,所述升降拐臂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块上,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上水平导轮的导轮架上,所述升降拐臂的中部铰接于所述导向框架的顶部,所述连杆位于所述导向框架的外侧,且所述连杆为开口面向导向框架的U形结构,所述连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另一端连接下水平导轮上的导轮架。

升降气缸的一端固定于气缸架上,气缸架固定在导向框架的上方,升降气缸的另一端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一连接块,连接块随着升降气缸活塞杆的伸缩而下降或上升,连接块上铰接有升降拐臂的一端,升由于升降拐臂的中部铰接在导向框架顶部,降拐臂的另一端固定在上水平导轮的导轮架上,因此,连接块上升时,带动升降拐臂的一端上升,在升降拐臂中部铰接点作用下,升降拐臂的另一端下降,从而带动上水平导轮的导轮架连同上水平导轮一起下降,而连接块上还连接有连杆,连杆的另一端连接下水平导轮的导轮架,连接块上升时,带动连杆上升,从而带动与其连接的下水平导轮的导轮架连同下水平导轮一通上升,上水平导轮下降,上水平导轮上升,将上下水平导轮之间的管线夹紧,然后转动上限水平导轮,可使管线顺利前进。

优选的,所述连接块为十字形连接块,所述连接块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气缸连接孔,所述连接块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拐臂连接孔,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杆连接孔。

左右和前后是相对而言的,十字连接块的相对的两端设定为左端和右端,另外两端则分别为前端和后端。这里的端部并不是指端面,而是距离端面的一定范围内。左右两端设置的拐臂连接孔可分别连接一个升降拐臂,即两个升降拐臂相对设置,对应于导向框架左右两侧设置的第一上水平导轮和第二上水平导轮,两个升降拐臂分别连接第一上水平导轮和第二上水平导轮上的导轮架,相应的,前后两端设置的连杆连接孔内分别连接连杆,两个连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导向框架左右两侧设置的第一上下平导轮和第二上下平导轮。

优选的,所述连杆包括L形连接块、连接杆和下水平导轮夹持杆;所述L形连接块的一端通过连杆连接孔固定于所述连接块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一端,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下水平导轮夹持杆的一端,所述下水平导轮夹持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轮架。

L形连杆可以是一整根的整体结构,也可以是如上述的分体结构,连杆设置为分体结构可对部分损坏或者不灵活的部件进行更换,节省材料。连杆的整体结构是U形,开口面向导向框架,此处将连杆设置为多个部件组合起来的结构,并不是严格的U形结构,下水平导轮夹持杆在底部向左右弯曲,以夹持下水平导轮的导轮架。

优选的,所述导向框架的顶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连杆运动的限位件。

导向框架1的顶部设置限位件,连杆在连接块的带动下上下运动,从而带动下水平导轮的升降,下水平导轮与上水平导轮的升降相互配合,以适应管线的外径,限位件的设置可以将连杆的运动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使连杆的运动距离与管线外径相适应。

优选的,所述下水平导轮夹持杆上设置有限位通孔,所述导向框架的外表面通过安装架固定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为水平设置,且所述限位杆穿过所述限位通孔。

限位杆和限位孔的设置进一步对连杆的运动距离进行限制,确保上下水平导轮的升降高度与管线外径相适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含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管线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框架,所述导向框架为左右贯通的筒状结构,所述导向框架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管线前进的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装置和用于驱动转动装置升降的升降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设置于导向框架上的上水平导轮和下水平导轮,所述上水平导轮和下水平导轮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所述升降装置用于驱动上下水平导轮升降,以适应管线外径。使用时,上水平导轮和下水平导轮之间的距离大于管线外径,使管线穿过导向框架及上下水平导轮之间的孔隙,然后利用升降装置使上水平导轮下降、下水平导轮上升,将管线卡紧,然后利用驱动电机带动上下导轮转动,由于上下导轮与管线卡紧,上下水平导轮转动带动管线前进,无需人工拖住,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线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线导向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线导向装置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线导向装置的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线导向装置的L形连接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线导向装置的下水平导轮夹持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线导向装置的导轮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

导向框架1、上水平导轮2、下水平导轮3、驱动电机4、升降气缸5、升降拐臂6、连接块7、连杆8、气缸架9、导轮架10、限位件11、安装架12、纤维杆13;

第一上水平导轮21、第二上水平的导轮22、第一下水平导轮31、第二下水平导轮32、气缸连接孔71、拐臂连接孔72、连杆连接孔73、L形连接块81、连接杆82、下水平导轮夹持杆8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参见图1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管线导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由图1至图3可知,所述管线导向装置包括导向框架1,所述导向框架1为左右贯通的方筒状结构,需要铺设的管线从导向框架1中穿过,所述导向框架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管线前进的驱动装置,穿过导向框架1的管线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前进;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转动装置和用于驱动转动装置升降的升降装置;

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设置于导向框架1上的上水平导轮2和下水平导轮3,所述上水平导轮2和下水平导轮3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

上水平导轮2可以是一个或者两个,下水平导轮3与上水平导轮相配合,因此,下水平的导轮3的数量与上水平导轮2的数量相同。当上水平导轮2和下水平的导轮3各为一个时,上下水平导轮位于导向框架1的同一侧,即均位于导向框架1的左侧或则右侧,以便管线穿过导向框架1时也能穿过上下导轮之间的空隙。

本实施例中,上水平导轮2有两个,分别为设置在导向框架1的左侧的第一上水平导轮21和设置在导向框架1的右侧的第二上水平导轮22,相应的,下水平导轮3也有两个,分别是设置在导向框架1左侧的第一下水平导轮31和设置在导向框架右侧的第二下水平导轮32;第一上水平导轮21和第一下水平导轮31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第二上水平导轮22和第二下水平导轮32的中心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第一上水平导轮21和第二上水平导轮22的高度相同,第一下水平导轮31和第二下水平导轮32的高度相同,即第一上水平导轮21和第二上水平导轮22之间的通道与第一下水平导轮31和第二下水平导轮32之间的通道同轴,两者均与导向框架1的左右贯通的通道同轴。并且,第一上水平导轮21和第二上水平导轮22之间的距离、第一下水平导轮31和第二下水平导轮32之间的距离均略小于要铺设的管线的外径,以便能够卡紧管线,使其顺利前进。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一上水平导轮21、第二上水平导轮22、第一下水平导轮31和第二下水平导轮32均通过导轮架10设置在导向框架1上,且第一上水平导轮21、第二上水平导轮22、第一下水平导轮31和第二下水平导轮32的外表面上设置有弹性凸起,导轮架10上还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上水平导轮2、下水平导轮3转动的驱动电机4,导轮架10的结构如图7所示。将需要铺设的管线依次穿过第一上水平导轮21和第一下水平导轮31之间的通道、导向框架1的通道、以及第二上水平导轮22和第二下水平导轮32之间的通道,然后开启驱动电机4驱动四个水平导轮转动,第一上水平导轮21和第二上水平导轮22转动方向相同,第一下水平导轮31和第二下水平导轮32转动方向相同,第一上水平导轮21和第一下水平导轮31转动方向相反,以使管线能够顺利前进。

上述方案虽然能够使管线前进,但由于第一上水平导轮21和第二上水平导轮22之间的距离、第一下水平导轮31和第二下水平导轮32之间的距离均略小于要铺设的管线的外径,管线穿入较困难,因此,本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还包括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气缸5、升降拐臂6、连接块7和连杆8,所述升降气缸5通过气缸架9固定于所述导向框架1的上方,所述连接块7固定连接所述升降气缸5的活塞杆端,且所述连接块7位于所述导向框架1的上方,所述升降拐臂6的一端铰接于所述连接块7上,另一端铰接于所述上水平导轮2的导轮架10上,所述升降拐臂6的中部铰接于所述导向框架1的顶部,所述连杆8位于所述导向框架1的外侧,且所述连杆8为开口面向导向框架1的U形结构,所述连杆8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块7,另一端连接下水平导轮3上的导轮架10。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块7为十字形连接块,如图4所示,所述连接块7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气缸连接孔71,所述连接块7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拐臂连接孔72,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杆连接孔73。升降气缸5的活塞杆端伸入气缸连接孔71内,并固定在气缸连接孔71内,升降气缸5的活塞杆的升降带动连接块7的升降。连接块7左端的拐臂连接孔72内铰接连接一个升降拐臂6,连接块右端的拐臂连接孔72内也铰接连接一个升降拐臂6,拐臂连接孔72如图4中所示,有一定的长度,以便升降拐臂6升降时留有空间,顺利升降。连接块7前端的连杆连接孔73内连接一个连杆8,连接块7后端的连杆连接孔73内也连接一个连杆8,两个连杆8的底部分别连接第一下水平导轮31和第二下水平导轮32的导轮架10,以便带动下水平导轮的升降。

本实施例中的两个升降拐臂6以导向框架1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两个升降拐臂6的另一端分别连接在第一水平导轮21和第二水平导轮22的导轮架10上,两个拐臂6的中部分别铰接在导向框架1的顶部左右两端,连接块7随着升降气缸5上升时,与连接块7铰接的升降拐臂6随之上升,由于升降拐臂6的中部铰接在导向框架1上,因此,升降拐臂6的另一端下降,左边的升降拐臂6带动第一上水平导轮21的导轮架10下降,右边的升降拐臂6带动第二水平导轮22的导轮架10下降,使第一上水平导轮21和第二水平导向轮22同步下降;前后两个连杆8同样是对称设置,连接块7上升时,带动连杆8的一端上升,连杆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两个下水平导轮的导轮架10,因此,两个下水平导轮随着连接块7的上升而上升;上水平导轮下降,下水平导轮上升,缩小上下导轮之间的距离。使用时,可先将上水平导轮上升,下水平导轮下降,增大上下水平导轮之间的距离,以便管线能够顺利穿过,管线穿过后再下降上水平导轮、升高下水平导轮,将管线卡紧,然后转动上下水平导轮,是管线前进。上下水平导轮的距离通过升降装置进行调整,便于管线的穿入,使用方便。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的连杆8包括L形连接块81、连接杆82和下水平导轮夹持杆83;所述L形连接块81的一端通过连杆连接孔73固定于所述连接块7上,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82的一端,所述连接杆8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下水平导轮夹持杆83的一端,所述下水平导轮夹持杆8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导轮架10。

如图5所示,L形连接块81的两端分别设置通孔,其两端分别通过通孔连接在连接块7和连接杆82上,L形连接块81的拐角处与导向框架1的拐角处相适应。下水平导轮夹持杆83的结构如图6所示,并不是严格的L形结构,而是在底部拐弯,以便连接下水平导轮的导轮架10,以带动导轮架10升降。如图6所述的水平导轮夹持杆83上设置有限位通孔,如图1所示,所述导向框架1的外表面通过安装架12固定有限位杆13,所述限位杆13为水平设置,且所述限位杆13穿过水平导轮夹持杆83上的限位通孔。

限位杆13和限位孔的设置可以对连杆8的运动距离进行限制,以确保上下水平导轮的升降高度与管线外径相适应。所述导向框架1的顶部也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连杆8运动的限位件11,进一步限制连杆8的升降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连杆8和连接块7的结构还可以是其他可行的结构。

当然,上述说明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实用新型未经描述的技术特征可以通过或采用现有技术实现,在此不再赘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参照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都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宗旨,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