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14741发布日期:2019-04-29 11:36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悬臂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悬臂,特别是涉及一种悬臂装置。



背景技术:

一种如中国台湾专利号第M548619号专利案所公开的现有的悬臂装置,适用于悬吊一个物件(如屏幕)。参阅第M548619号专利案,所述悬臂装置主要包含上、下相互对合的一个上臂件与一个下臂件、与所述上臂件、所述下臂件枢接形成四连杆机构的一端盖座与一个连接座、穿置在所述上臂件与所述下臂件间的一个伸缩机构,及连接所述伸缩机构一个末段的一个从动座。借此,通过所述上臂件与所述下臂件支撑所述物件,及以所述伸缩机构负荷所述物件,使所述物件稳定于预定的位置。

所述上臂件与所述下臂件通常设计成板片的型态,用于降低整体的重量及体积,惟,要能够支撑所述物件,所述上臂件与所述下臂件就必须具有足够的结构强度,否则,很容易会有弯曲,甚或断裂的状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升荷重能力,及延长使用寿命的悬臂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悬臂装置,包含一个关节单元,及两个悬臂。

所述关节单元包括相隔间距的第一关节座与第二关节座。

所述悬臂枢接在所述第一关节座与所述第二关节座间,且与所述第一关节座、所述第二关节座构成四连杆机构,每一个悬臂包括沿宽度方向相隔第一宽度且沿长度方向延伸的两侧板,及连接所述侧板且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面板,每一个侧板具有面向相邻侧板的内板面,及反向于所述内板面的外板面,且至少其中一个悬臂的每一个侧板还具有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且与所述内板面、所述外板面二者至少其中一者形成有位差的至少一个侧向增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悬臂装置,每一个悬臂的每一个侧板还具有与所述内板面、所述外板面二者至少其中一者形成有位差的侧向增强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悬臂装置,每一个侧板的所述至少一个侧向增强结构具有突出于所述外板面且界定出开口朝向所述内板面的凹穴的凸部。

本实用新型的悬臂装置,每一个悬臂的每一个侧板还具有形成在侧边且沿所述长度方向延伸的边缘,所述面板连接于所述侧板的边缘。

本实用新型的悬臂装置,每一个侧板的所述至少一个侧向增强结构的凸部具有两个直线段,及连接所述直线段且与邻接的直线段呈夹角的转折段。

本实用新型的悬臂装置,每一个悬臂还包括两个边角增强结构,所述面板具有对应所述侧板的边缘且沿所述宽度方向相隔第二宽度的两个侧缘,每一个边角增强结构连接于各自的侧板的边缘与所述面板对应的侧缘。

本实用新型的悬臂装置,每一个悬臂的每一个侧板还具有沿所述长度方向相隔第一长度的两个第一端缘,且所述面板还具有沿所述长度方向相隔第二长度的两个第二端缘,所述第一长度>所述第二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悬臂装置,其中一个悬臂的面板还具有由其中一个第二端缘向另一个第二端缘延伸的凹口。

本实用新型的悬臂装置,所述第一宽度>所述第二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悬臂装置,每一个侧板还具有连接所述边缘的两端且与所述边缘呈夹角的两个折缘,所述面板还具有至少两个折缘,所述面板的每一个折缘连接于对应的侧缘,每一个边角增强结构具有平面部,及至少一个斜面部,所述平面部连接于各自的侧板的边缘与所述面板对应的侧缘,所述至少一个斜面部连接于所述平面部与对应的折缘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以所述侧向增强结构相对于所述内板面、所述外板面所形成的凹、凸构造,增强所述侧板的刚性,不但能够提升所述悬臂的荷重能力,且能够延长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的特征及功效,将于参照图式的实施方式中清楚地呈现,其中:

图1是一张立体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悬臂装置的一个实施例;

图2是所述实施例的一张剖视图;

图3是所述实施例中一个悬臂的一张立体图;

图4是沿着图3中的线Ⅳ-Ⅳ所截取的一张剖视图;

图5是沿着图4中的线Ⅴ-Ⅴ所截取的一张剖视图;

图6是所述实施例中另一个悬臂的一张立体图;

图7是沿着图6中的线Ⅶ-Ⅶ所截取的一张剖视图;及

图8是沿着图7中的线VIII-VIII所截取的一张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与图2,本实用新型悬臂装置的一个实施例,适用于支撑一个物件1(如屏幕)。所述悬臂装置包含一个关节单元2,及两个悬臂3、4。

所述关节单元2包括相隔一个间距的一个第一关节座21与一个第二关节座22。

所述悬臂3、4枢接在所述第一关节座21与所述第二关节座22间,且与所述第一关节座21、所述第二关节座22构成四连杆机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悬臂3、4相互对合而界定出一个通道30。

参阅图3、图4与图5,所述悬臂3包括沿一个宽度方向X相隔一个第一宽度W1且沿一个长度方向Y延伸的两侧板31、连接所述侧板31且沿所述长度方向Y延伸的一个面板32,及两个边角增强结构33。

每一个侧板31具有面向相邻侧板31的一个内板面311、反向于所述内板面311的一个外板面312、形成在一侧边且沿所述长度方向Y延伸的一个边缘313、连接所述边缘313的两端且与所述边缘313呈一个夹角的两个折缘310、沿所述长度方向Y相隔一个第一长度L1的两个第一端缘315、沿所述宽度方向X延伸且邻近所述第一端缘315的两个穿孔316,及两个侧向增强结构317。每一个侧向增强结构317具有突出于所述外板面312且界定出开口朝向所述内板面311的一个凹穴318的一个凸部319。所述凸部319具有两个直线段3191,及一个转折段3192。该转折段3192连接所述直线段3191,且连接的直线段3191呈一个夹角θ。

所述面板32具有沿所述长度方向Y相隔一个第二长度L2的两个第二端缘320、321、沿所述宽度方向X相隔一个第二宽度W2的两个侧缘322、两个折缘323,及由其中一个第二端缘321向另一个第二端缘321延伸的一个凹口324。每一个折缘323邻近所述端缘320且连接对应的侧缘322与对应的侧板31。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长度L1>所述第二长度L2。所述第一宽度W1>所述第二宽度W2,且所述夹角θ=160度。

每一个边角增强结构33具有一个平面部331,及一个斜面部332。所述平面部331连接于各自的侧板31的边缘313与所述面板32对应的侧缘322。所述斜面部332连接于所述平面部331与对应的折缘323、310间。

参阅图6、图7与8,所述悬臂4包括沿所述宽度方向X相隔一个第一宽度W3且沿所述长度方向Y延伸的两侧板41、连接所述侧板41且沿所述长度方向Y延伸的一个面板42,及两个边角增强结构43。

每一个侧板41具有面向相邻侧板31的一个内板面411、反向于所述内板面411的一个外板面412、形成在一个侧边且沿所述长度方向Y延伸的一个边缘413、连接所述边缘313的两端且与所述边缘313呈一个夹角的两个折缘410、沿所述长度方向Y相隔一个第一长度L3的两个第一端缘415、沿所述宽度方向X延伸且邻近所述第一端缘415的两个穿孔416,及两个侧向增强结构417。每一个侧向增强结构417具有突出于所述外板面412且界定出开口朝向所述内板面411的一个凹穴418的一个凸部419。所述凸部419具有两个直线段4191,及一个转折段4192。该转折段4192连接所述直线段4191,且与连接的直线段4191呈一个夹角θ。

所述面板42具有沿所述长度方向Y相隔一个第二长度L4的两个第二端缘420、421、沿所述宽度方向X相隔一个第二宽度W4的两个侧缘422,及四个折缘423。每一个折缘423连接对应的侧缘422与对应的折缘410。

值得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长度L3>所述第二长度L4。所述第一宽度W3>所述第二宽度W4,且所述夹角θ=160度。

每一个边角增强结构43具有一个平面部431,及两个斜面部432。所述平面部431连接于各自的侧板41的边缘413与所述面板42对应的侧缘422间。每一个斜面部432连接于所述平面部431,且形成在对应的折缘423与对应的折缘410间。

借此,以所述悬臂3、4上的所述侧向增强结构317、417,提升所述侧板31、41的刚性,及以所述边角增强结构33、43,提升所述面板32、42与所述侧板31、41间的结构强度,进而加强所述悬臂3、4的荷重能力,及延长使用寿命。

且所述侧向增强结构317、417与所述边角增强结构33、43,可以在所述悬臂3、4冲压时,与所述悬臂3、4一体成型,借此,可以维持每一个悬臂3、4为板片式设计,在不增加整体重量与体积的情形下,达到提升结构强度与刚性的目的。

经由以上的说明,可将前述实施例的优点归纳如下:

本实用新型能够以所述侧向增强结构317、417,提升所述侧板31、41的刚性,及以所述边角增强结构33、43,提升所述面板32、42与所述侧板31、41间的结构强度,在不增加整体重量与体积的情形下,不但能够提升每一个悬臂3、4的荷重能力,且能够延长每一个悬臂3、4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