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双重接合以获得高固持性的附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2043发布日期:2019-08-27 21:16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提供双重接合以获得高固持性的附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文献总体涉及紧固领域,并且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提供双重接合和高固持性的附接装置。



背景技术:

本文献涉及一种新型的和改良型的附接装置,其在零部件之间提供更牢固且更耐久的连接,从而在组装和车辆操作过程中使它们保持正确地定位、对准和隔离,同时有利地消除了发出异响的风险。有利地,所述附接装置减少了生产、制造和劳动力成本。所述附接装置组装时插接不费力,并且通过用单个卡扣动作将零部件定位、锁定并固持在一起,方便了组装。

现有技术的这些技术问题通过以下实用新型来解决。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文所描述的目的和益处,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和改良型的附接装置。所述附接装置包括卡扣紧固件和配合的卡扣壳体。所述卡扣紧固件包括基部和从所述基部悬垂的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包括位于所述弹性卡扣的第一面上的第一锁定肩部和位于所述弹性卡扣的相背对的第二面上的第二锁定肩部。所述卡扣壳体包括第三锁定肩部和第四锁定肩部。当所述卡扣紧固件固定到所述卡扣壳体时,所述第一锁定肩部与所述第三锁定肩部接合并且所述第二锁定肩部与所述第四锁定肩部接合。因此,所述附接装置提供双重接合,从而在将零部件连接在一起时产生更高的固持力。

所述卡扣壳体可包括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三锁定肩部可承载在所述第一壁上。所述第四锁定肩部可承载在所述第二壁上。所述卡扣壳体还可包括第一接收部。所述第一接收部可限定在所述第一壁与所述第二壁之间。当所述卡扣紧固件固定到所述卡扣壳体时,所述弹性卡扣被接收并保持在所述第一接收部中。

所述附接装置还可包括承载在所述第一壁上的斜坡。当所述弹性卡扣固定在所述卡扣壳体的所述第一接收部中时,所述斜坡有助于所述弹性卡扣的弯曲。所述附接装置还包括第一可调肋,所述第一可调肋位于所述第一壁上与所述斜坡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一接收部中。

所述卡扣紧固件还可包括从所述基部悬垂的四向定位器。另外,所述卡扣壳体还可包括第二接收部。当所述卡扣紧固件固定到所述卡扣壳体时,所述四向定位器可被接收并保持在所述第二接收部中。

可在所述四向定位器上设置第二可调肋。此外,可在所述第二接收部上设置第三可调肋。在许多可能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些中,所述第一锁定肩部可与所述第二锁定肩部相对且偏离。另外,所述第三肩部可与所述第四肩部偏离。

在许多可能的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些中,所述弹性卡扣可包括具有第一凸轮表面的头部。此外,所述第二壁可包括第三凸轮表面。在将所述卡扣紧固件连接到所述卡扣壳体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凸轮表面可与所述斜坡接合以便使所述弹性卡扣沿第一方向弯曲,然后所述第二凸轮表面可与所述第三凸轮表面接合以便使所述第二壁沿所述第一方向弯曲。

根据另外的方面,所述附接装置包括卡扣紧固件,所述卡扣紧固件包括基部、从所述基部悬垂的弹性卡扣和从所述基部悬垂的四向定位器。另外,所述附接装置包括卡扣壳体。所述卡扣壳体包括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当所述卡扣紧固件连接到所述卡扣壳体时,所述弹性卡扣接合在所述第一接收部中,并且所述四向定位器接合在所述第二接收部中。

所述第一接收部可包括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二接收部可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相邻的第二开口端。

此外,所述卡扣紧固件和所述卡扣壳体可包括双重接合特征。所述双重接合特征可包括位于所述卡扣紧固件上的第一锁定肩部和相对的第二锁定肩部以及位于所述卡扣壳体上的第三锁定肩部和第四锁定肩部。当所述卡扣紧固件连接到所述卡扣壳体时,所述第一锁定肩部可与所述第三锁定肩部接合并且所述相对的第二锁定肩部可与所述第四锁定肩部接合。

可在所述卡扣壳体上所述第一接收部中设置第一可调肋。可在所述四向定位器上设置第二可调肋。可在所述卡扣壳体上所述第二接收部中设置第三可调肋。所述第一锁定肩部可与所述第二锁定肩部相对且偏离,并且所述第三锁定肩部可与所述第四锁定肩部偏离。另外,可在所述卡扣壳体上设置斜坡。

在以下描述中,示出并描述了所述附接装置的若干优选实施例。应当认识到,附接装置能够具有其他不同的实施例,并且其若干细节能够在各个明显的方面进行修改,所有这些都不背离在以下权利要求中阐述和描述的附接装置。因此,附图和描述应被视为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附图说明

并入本文且形成本说明书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所述附接装置的若干方面,并且连同描述内容一起用来解释所述附接装置的某些原理。

图1是附接装置的分解透视图,其包括连接在一起以用于提供具有高固持性的双重接合的卡扣紧固件和配合的卡扣壳体。

图2a是附接装置的详细透视图,其示出了与卡扣壳体组装在一起的卡扣紧固件。

图2b是沿图2a的线2b-2b截取的组装好的附接装置的剖视图,以便清楚地示出卡扣紧固件与卡扣壳体之间的双重接合。

图3是组装好的附接装置的另一透视图,其示出了双重接合。

图4a是卡扣紧固件的第一侧的详细透视图。

图4b是卡扣紧固件的相背对的第二侧的详细透视图。

图5a是卡扣壳体的第一侧的详细透视图。

图5b是沿图5a的线5b-5b截取的横截面。

现在将详细参考本实用新型的附接装置的优选实施例,其示例在附图中示出。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图1、图2a、图2b、图3、图4a、图4b、图5a和图5b,示出了所述新型的和改良型的附接装置10。附接装置10包括悬臂类型的卡扣紧固件12,所述卡扣紧固件包括基部14和从所述基部悬垂的弹性卡扣16。所述弹性卡扣16包括位于弹性卡扣16的第一面20上的第一锁定肩部18、以及位于弹性卡扣的相背对的第二面24上的第二锁定肩部22。如图4a和图4b中最佳示出的,第一锁定肩部18与第二(分离的)锁定肩部22相对且偏离。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锁定肩部22是分离的并且在两端处在第一锁定肩部18的外侧延伸。

所述附接装置10还包括卡扣壳体26。卡扣壳体26包括第三锁定肩部28和第四锁定肩部30。第三锁定肩部28和第四锁定肩部30以与第一锁定肩部18和第二锁定肩部22相同的方式彼此偏离。参见例如图3和图5b。

卡扣紧固件12连接到第一零部件或一体形成为第一零部件的一部分,而卡扣壳体26连接到第二零部件或一体形成为第二零部件的一部分。当卡扣紧固件12固定在卡扣壳体26中时,两个零部件牢固地连接在一起。

更具体地,如图2a、图2b和图3中最佳示出的,当卡扣紧固件12连接并固定到卡扣壳体26时,第一锁定肩部18与第三锁定肩部28接合并且第二锁定肩部22与第四锁定肩部30接合。因此,提供了双重接合,从而产生用于将零部件与附接装置10连接在一起的高固持力。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卡扣壳体26包括第一壁32和第二壁34。第三锁定肩部28承载在第一壁32上。第四锁定肩部30承载在第二壁34上。还应当理解,卡扣壳体26还包括整体由附图标记36表示的第一接收部,所述第一接收部限定在第一壁32与第二壁34之间。当卡扣紧固件12固定到卡扣壳体26上时,弹性卡扣16被接收并保持在第一接收部36中。

在第一壁32上设置有或承载有斜坡38。当卡扣固定在卡扣壳体26的第一接收部中时,斜坡38有助于弹性卡扣16沿第一方向(注意图2b中的动作箭头A)的弯曲。卡扣紧固件12还包括从基部14悬垂的四向定位器40。所示实施例的四向定位器40和弹性卡扣16沿同一方向从基部14突出并且彼此间隔开且互相平行。卡扣壳体26还包括与第一接收部36间隔开且平行的第二接收部42。当卡扣紧固件12固定到卡扣壳体26时,四向定位器40被接收并保持在第二接收部42中(参见图2a和图3)。

一系列可调肋44、46、48用于确保卡扣紧固件12与卡扣壳体26之间的最佳配合和连接。第一可调肋44设置在卡扣壳体26的第一壁32上与斜坡38相邻。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可调肋44包括两个部分,在斜坡38的每个侧面的外侧各设置一个部分。

第二可调肋46设置在四向定位器40上(参见图4a)。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可调肋46也设置成两个部分。第三可调肋48设置在第一壁上且突出到第二接收部42中。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三可调肋48包括三个部分。

当希望将卡扣紧固件12与卡扣壳体26连接时,使弹性卡扣16与第一接收部36的第一开口端50对准,而四向定位器40与第二接收部42的第二开口端52对准(参见图1)。当卡扣紧固件12连接到卡扣壳体26时,第一开口端50的会聚入口壁54起着将弹性卡扣16引导到正确的组装位置中的作用。通过回顾图2b应当理解,弹性卡扣16包括具有第一凸轮表面58和第二凸轮表面60的头部56。在连接期间,第一凸轮表面58与坡度为大约30度的斜坡38接合,以便促进弹性卡扣16在插接或组装过程期间沿动作箭头A方向的弯曲。由设置在弹性卡扣16的端壁64中的弧形凹口62来促进弹性卡扣16的弯曲。

在插接过程期间,弹性卡扣16的头部56的第二凸轮表面60还与位于卡扣壳体26的第二壁34上的第三凸轮表面66接合。第二凸轮表面60与第三凸轮表面66之间的这种接合起着使第二壁34沿第一方向弯曲(注意图2b中的动作箭头B)的作用。卡扣紧固件12的弹性卡扣16与卡扣壳体26的弹性第二壁34的弯曲同时在弹性卡扣和第二壁中产生恢复力从而恢复到其静止位置。因此,所得到的双重接合为附接装置10的卡扣紧固件12与卡扣壳体26之间的连接提供高固持力。

一旦卡扣紧固件12和卡扣壳体26完全就位且连接在一起,可调节肋44、46、48便确保最佳配合,以防止由附接装置10连接的零部件之间发出异响的风险。

四向定位器40的主要功能是在拆卸过程期间防止对卡扣紧固件12和卡扣壳体26的损坏。四向定位器40还确保卡扣紧固件12和卡扣壳体26始终在相对于施加到附接装置10的任何载荷的法线方向上起作用。因此,弹性卡扣16的任何变形均由四向定位器40控制。

位于弹性卡扣16的端壁64中的弧形凹口62的相对较大的半径起着以下这种作用:分配应力并确保在组装和拆卸过程期间产生的应力低于制成卡扣紧固件12和卡扣壳体26的材料的屈服强度。

前述内容是出于说明和描述目的呈现的。前述内容并不意图详尽或将实施方案局限于所公开的精确形式。根据上述教导,明显的修改和变化是可能的。在按照公平、合法和公正授权的权利要求的广度来解释时,所有此类修改和变化都在所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附接装置,其具有:卡扣紧固件,所述卡扣紧固件包括基部和从所述基部悬垂的弹性卡扣,所述弹性卡扣包括位于所述弹性卡扣的第一面上的第一锁定肩部和位于所述弹性卡扣的相背对的第二面上的第二锁定肩部;以及卡扣壳体,所述卡扣壳体包括第三锁定肩部和第四锁定肩部,其中当所述卡扣紧固件固定到所述卡扣壳体时,所述第一锁定肩部与所述第三锁定肩部接合并且所述第二锁定肩部与所述第四锁定肩部接合。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卡扣壳体包括第一壁和弹性的第二壁,所述第三锁定肩部承载在所述第一壁上,并且所述第四锁定肩部承载在所述弹性的第二壁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卡扣壳体包括限定在所述第一壁与所述弹性的第二壁之间的第一接收部,当所述卡扣紧固件固定到所述卡扣壳体时,所述弹性卡扣被接收并保持在所述第一接收部中。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斜坡,所述斜坡承载在所述第一壁上,当所述弹性卡扣固定在所述卡扣壳体的所述第一接收部中时,所述斜坡有助于所述弹性卡扣的弯曲。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第一可调肋,所述第一可调肋位于所述卡扣壳体上与所述斜坡相邻且位于所述第一接收部中。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卡扣紧固件还包括从所述基部悬垂的四向定位器。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卡扣壳体还包括第二接收部,当所述卡扣紧固件固定到所述卡扣壳体时,所述四向定位器被接收并保持在所述第二接收部中。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第二可调肋,所述第二可调肋位于所述四向定位器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第三可调肋,所述第三可调肋位于所述卡扣壳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二接收部中。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锁定肩部与所述第二锁定肩部相对且偏离,并且所述第三锁定肩部与所述第四锁定肩部偏离。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卡扣包括具有第一凸轮表面和第二凸轮表面的头部。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弹性的第二壁包括第三凸轮表面,并且在将所述卡扣紧固件连接到所述卡扣壳体的过程中,所述第一凸轮表面与所述斜坡接合以便使所述弹性卡扣沿第一方向弯曲,然后所述第二凸轮表面与所述第三凸轮表面接合以便使所述弹性的第二壁沿所述第一方向弯曲。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附接装置,其具有:卡扣紧固件,所述卡扣紧固件包括基部、从所述基部悬垂的弹性卡扣和从所述基部悬垂的四向定位器;以及卡扣壳体,所述卡扣壳体包括第一接收部和第二接收部,当所述卡扣紧固件连接到所述卡扣壳体时,所述弹性卡扣接合在所述第一接收部中并且所述四向定位器接合在所述第二接收部中。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接收部包括第一开口端,并且所述第二接收部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相邻的第二开口端。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所述卡扣紧固件和所述卡扣壳体包括双重接合特征。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双重接合特征包括位于所述卡扣紧固件上的第一锁定肩部和相对的第二锁定肩部以及位于所述卡扣壳体上的第三锁定肩部和第四锁定肩部,其中当所述卡扣紧固件连接到所述卡扣壳体时,所述第一锁定肩部与所述第三锁定肩部接合并且所述相对的第二锁定肩部与所述第四锁定肩部接合。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第一可调肋,所述第一可调肋位于所述卡扣壳体上在所述第一接收部中。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第二可调肋,所述第二可调肋位于所述四向定位器上。

根据一个实施例,上述实用新型的特征还在于第三可调肋,所述第三可调肋位于所述卡扣壳体上在所述第二接收部中。

根据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锁定肩部与所述第二锁定肩部偏离并且所述第三锁定肩部与所述第四锁定肩部偏离。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