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4497发布日期:2019-09-12 09:51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消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声器。



背景技术:

综采工作面运联移变移变长时间运行温度高,需要降温,故使用风管直吹降温,效果虽好但是噪音太大,进、出工作面人员在经过移变时均能听到刺耳的噪声。

消声器的消声原理是利用腔与管的适当组合,来达到两种作用来消声的:一是利用管道截面突变(即声抗的变化)使沿管道传播的声波向声源方向反射回去,从而使声能反射回原处;二是利用几个界面的反射,使原来第一个向前传播的声波又回到原点,并再次折回向前传播,该点与尚未被反射的第二个向前传播的声波汇合,而且两者在振幅上相等,在相位上差180度的奇数倍,从而互相干涉而抵消。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消声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声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声器,包括:

一消声器外壳1,该消声器外壳1为中空结构,一端连通有入气管道11;

一第一挡板2,该第一挡板2设置在靠近入气管道11一端,其边缘与消声器外壳1内壁连接;

一第二挡板3,该第二挡板3设置在靠近出气管道12一端,其边缘与消声器外壳1内壁连接;

所述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将消声器外壳1分为第一消声空间4、第二消声空间5、第三消声空间6;

一第一连通管7,该第一连通管7贯穿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设置,将第一消声空间4与第三消声空间6连通;

一第二连通管8,该第二连通管8贯穿第二挡板3设置,将第三消声空间6与第二消声空间5连通;

一排出管道9,该排出管道9贯穿消声器外壳1远离入气管道11一端、第二挡板3,将第二消声空间5与外界连通。

所述入气管道11的管径与第一连通管7、第二连通管8的管径不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通管的管径7与第二连通管8的管径不相同。

所述入气管道11的管径大于第一连通管7的管径。

所述第一连通管7的管径大于第二连通管8的管径。

与相关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声器,通过利用腔与管的组合,利用声抗的变化,同时利用几个界面的反射,使得反射的声波与后来的声波汇合,相互干涉而抵消,从而大幅度增加了消声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照图1(其中,箭头为声音传播方向),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声器,包括:

一消声器外壳1,该消声器外壳1为中空结构,一端连通有入气管道11;

一第一挡板2,该第一挡板2设置在靠近入气管道11一端,其边缘与消声器外壳1内壁连接;

一第二挡板3,该第二挡板3设置在靠近出气管道12一端,其边缘与消声器外壳1内壁连接;

所述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将消声器外壳1分为第一消声空间4、第二消声空间5、第三消声空间6;

一第一连通管7,该第一连通管7贯穿第一挡板2、第二挡板3设置,将第一消声空间4与第三消声空间6连通;

一第二连通管8,该第二连通管8贯穿第二挡板3设置,将第三消声空间6与第二消声空间5连通;

一排出管道9,该排出管道9贯穿消声器外壳1远离入气管道11一端、第二挡板3,将第二消声空间5与外界连通。

所述入气管道11的管径与第一连通管7、第二连通管8的管径不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通管的管径7与第二连通管8的管径不相同。

所述入气管道11的管径大于第一连通管7的管径。

所述第一连通管7的管径大于第二连通管8的管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