缸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75674发布日期:2021-01-23 07:47阅读:78来源:国知局
缸体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涉及至少从一端突出有杆的缸体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关于作为以往的缸体装置的液压缓冲器,为了防止外部的灰尘等侵入缸体内,在缸体的杆突出部设有橡胶制的防尘罩。
[0003]
作为其一个例子的现有技术文献所示的液压缓冲器在缸体的一端外周设置环状槽,在该环状槽中嵌合有设于防尘套的一端而向内径方向突出的环状的安装部,从而安装有防尘套。该防尘套为交替地设有大径部与小径部的所谓的波纹管形状,且能够伸缩。另外,大径部与小径部朝向前端向杆的突出方向逐渐缩径。
[0004]
专利文献1:cn204327846u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发明将要解决的课题
[0006]
在上述以往的液压缓冲器中,由于防尘套安装于缸体外周,因此防尘套的最大外径比缸体外径大,在收缩时,最大外径进一步变大。
[0007]
在这样的以往的缸体装置中,存在必须在比缸体外径靠外侧处在周围确保空间的课题。
[0008]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09]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的缸体装置是至少从一端突出有杆的前端的缸体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缸体装置具有:缸体,所述杆的前端从该缸体突出;以及防尘套,其以覆盖该杆的外周的方式设置,呈筒状且由挠性的材料构成;该防尘套具有:朝向所述杆的前端交替地设置的大径部与小径部;以及杆接触部,其设于比所述大径部以及所述小径部靠所述杆的前端侧的前端部的位置,且与所述杆接触;相邻的所述大径部与所述小径部具有朝向所述前端部为比所述大径部小径的小径部、比该小径部大径且比所述大径部小径的前端侧的大径部、以及比该前端侧的大径部及所述小径部小径的前端侧的小径部这一关系,所述防尘套的最大外径比所述缸体的供所述杆突出的端部的外径小径。
[0010]
发明效果
[0011]
根据本发明的缸体装置,无需在比缸体的外径靠径向外侧确保防尘套的空间。
附图说明
[0012]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的整体、仅主要部分纵剖表示的图。
[0013]
图2是放大表示图1的缸体装置的主要部分即防尘套安装部的纵剖面图,并且是右侧表示自然状态、左侧表示收缩的状态的图。
[0014]
图3是从杆前端侧观察图1的缸体装置的缸体的图。
[0015]
附图标记说明
[0016]
1 缸体
[0017]
2 杆
[0018]
3 盖部件
[0019]
7 防尘套
[0020]
8 杆接触部
[0021]
10a、10b、10c 大径部
[0022]
11a、11b 小径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在图1中表示并说明作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缸体装置。
[0024]
杆2从内部封入有油液的圆筒状的缸体1突出。在该杆2的缸体内的缸体内端部安装有活塞(未图示),该活塞设有产生衰减力的阀。在缸体1的供杆突出的端部,向缸体1的外筒1a插入地设有环状的盖部件3。在盖部件3的内周侧设有一边与杆2滑动一边防止缸体1内部的油液的流出的内侧密封件14。另外,盖部件3的外周侧设有将其与缸体1的外筒1a之间密封的外侧密封件(未图示)。利用这些盖部件3、内侧密封件、外侧密封件形成了封堵外筒1a的杆突出端的封堵部。
[0025]
盖部件3在外周部设有外侧螺钉,被拧入并固定在设于外筒1a的内周面的内侧螺钉。另外,盖部件3也可以通过铆接外筒1a的端部来固定。
[0026]
在杆2的前端设有安装部4。该安装部4经由衬套(未图示)插入有销5a。利用该销5a,例如在铁道车辆中使用本缸体装置的情况下安装于车身。
[0027]
另外,在该安装部4一体地形成有凸缘部4a。
[0028]
在缸体1的与杆突出端1b相反的一侧的底端1c,与外筒1a一体地设有底侧安装部6,与安装部4相同,经由衬套(未图示)插入有销5b。通过该销5b,例如在铁道车辆中使用本缸体装置的情况下安装于台车。
[0029]
在缸体1的杆突出端1b侧以覆盖杆2的方式设有筒状的防尘套7。防尘套7由具有弹性的橡胶、树脂构成,能够挠曲。
[0030]
在图2、图3中示出该防尘套7的详细情况并进行说明。
[0031]
图2是单点划线的右侧表示防尘套7的自然状态、单点划线的左侧表示在杆2的收缩行程中安装部4的凸缘部4a与防尘套7的前端部7a抵接而收缩的状态的图。
[0032]
在防尘套7的杆2的前端侧的前端部7a设有与杆2接触的杆接触部8。杆接触部8的内径与杆2的外径大致相同,比防尘套7的中间部的厚度厚。通过该接触部8与杆2接触,能够在杆2进入缸体1收缩行程中将附着在杆2的表面上的灰尘去除。
[0033]
在作为缸体1的供杆2突出的端面的盖部件3的端面3a设有环状的槽3b。在该环状的槽3b中插入并固定有防尘套7的基端部7b。防尘套7从缸体侧朝向杆前端的杆接触部8交替地设有大径部10a、10b、10c与小径部11a、11b。
[0034]
与大径部10a相邻的小径部11a比大径部10a的直径小径。另外,大径部10b虽然比小径部11a大径,但比大径部10a的直径小径。而且,大径部10c虽然比小径部11b大径,但比大径部10b的直径小径。由于是这种形状,因此如图2的左侧所示,在收缩的状态下,小径部11a、11b在不重叠的情况下与盖部件3的端面3a抵接,另外,大径部10a、10b、10c不重叠地折
叠。
[0035]
在防尘套7的位于所述杆2的基端侧的的基端部7b形成有向径向外侧突出的环状的突出部12。另外,形成有从盖部件3的环状的槽3b的底面3d向径向外侧延伸的环状的径向槽3e,通过在该径向槽3e中嵌合防尘套7的突出部12,使得防尘套7被固定。
[0036]
在盖部件3的端面3a上相对于中心轴对称地贯穿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圆孔13。该圆孔13是在拧入盖部件3而固定时插入使盖部件3旋转的夹具的孔。在通过焊接或铆接来固定盖部件3的情况下是不需要的。
[0037]
在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缸体装置中,在杆2进入缸体1内而收缩时,安装部4的凸缘部4a与防尘套7的前端部7a抵接,防尘套7收缩。此时,防尘套7的各大径部10彼此、各小径部11彼此不重叠地折叠。由此,可抑制防尘套的轴心的偏移,而且轴向中间部不膨胀,因此防尘套7整体不会比作为防尘套的最大外径的防尘套7的环状的突出部12向外侧膨胀。
[0038]
由此,防尘套7的最大外径始终比缸体1的杆2所突出的端部即突出端1b的外径小径,因此无需在缸体1的突出端1b与安装部4的凸缘部4a之间的空间以外设置空间。
[0039]
由此,例如也能够设置图中单点划线所示的、由从凸缘部4a的外周朝向缸体1延伸的圆筒构成的防尘罩15。此时,能够使防尘罩15与缸体1的间隙最小,也能够防止小石子等的进入。
[0040]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防尘套7的外径为朝向杆2的前端变得小径的圆锥状的形状,该防尘套7通过防尘套7的突出部12嵌合与盖部件3的径向槽3e而固定。由于是这样的构造,所以在防尘套7被压溃时,在防尘套7的基端部7b上作用有沿径向扩展的力,在径向槽3e上向突出部12嵌合的方向作用力,因此能够防止防尘套7而脱落。进而,在大径部10a与小径部11a之间具备在防尘套7伸缩时用于使内部的空气出入的空气孔16,通过使内部的压力与大气压相等,在杆2进入缸体1的收缩行程中,可抑制由于防尘套7内侧的内压上升而整体向外侧膨胀的情况,另外,防止了由于所述内压上升、导致杆接触部8从杆2脱离、灰尘卷入杆接触部8与杆2之间的情况。
[0041]
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大径部10为三个、小径部11为两个的例子,但也可以比其多或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