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14612发布日期:2019-11-12 23:59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润滑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动力系统具有油箱、柴油机与柴油机的动力输出轴传动连接的齿轮箱和齿轮箱连接的传动轴等,由其采油机带动齿轮箱运行,再由齿轮箱将动力通过传动轴输出。而在齿轮箱运行时需要对齿轮向内部零件进行润滑,现有润滑系统为单个泵体进行供油,在泵体出现故障时,就会停止给齿轮箱进行供油,导致齿轮箱不能够润滑,导致齿轮箱内部过热,也增加了齿轮箱内部零件磨损的速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现有润滑系统为单个泵体进行供油,在泵体出现故障时,就会停止给齿轮箱进行供油,导致齿轮箱不能够润滑,导致齿轮箱内部过热,也增加了齿轮箱内部零件磨损的速度的问题,现提供了一种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包括油箱、第一管路、第二管路、第三管路、进油管路、出油管路和单片机,所述进油管路和出油管路的一端均与齿轮箱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的一端均与油箱连通,所述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第三管路的另一端均与进油管路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上串联有第一油泵、第一回止阀和第一密封蝶阀,所述第二管路上串联有第二油泵、第二回止阀和第二密封蝶阀,所述第三管路上串联有调节阀和第三密封蝶阀(33),所述进油管路上依次串联有第一过滤器、冷却器和压力调节阀,所述进油管路上设置有压力继电器和温度继电器,所述出油管路的另一端与油箱连通,所述第一油泵、第二油泵、调压阀、压力调节阀、压力继电器和温度继电器均与单片机信号连接。油箱内的润滑油主要由第一油泵进输送并为系统的供油,而第二油泵在第一油泵失效时起到备用作用,这样就防止了润滑系统在第一油泵失效,而停止对齿轮箱进行供油的现象。

为了能够稳定进油管路的压力,进一步地,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所述第一截止阀与调压阀及第三密封蝶阀相互并联设置。通过在第三管路上设置第三截止阀并与调节阀和第三密封蝶阀并联设置,在进油压力过大时,打开第三截止阀,使得第一油路和第二油路内的油液流入到油箱内部。

为了便于连接第一过滤器两端的压力差,进一步地,所述进油管路上设置有压差控制器,所述压差控制器与第一过滤器相互并联设置,所述压差控制器与单片机信号连接。通过在进油管路上设置压差控制器并与第一过滤器相互并联设置,这样就能够时时对第一过滤器两端的的压力进行了解,从而便于对第一过滤器进行维护。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管路上设置有第四密封蝶阀,所述第四密封蝶阀与冷却器相互并联设置,所述冷却器的两端设置有第五密封蝶阀。当进油管路内润滑油需要进行冷却时,能通过冷却器对润滑油进行冷却,当进油管路内润滑油不要冷却时,打开第四密封蝶阀就能够使得润滑油不经过冷却器而进入到齿轮箱内。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管路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所述第二截止阀与压力调节阀相互并联设置,所述压力调节阀的两端设置有第六密封蝶阀。在需要控制进油管路输入到齿轮箱内的压力时,关闭第二截止阀,润滑油通过压力调节器,从而使得进入到齿轮箱内润滑油的压力得到控制,在不需要控制润滑油进入到齿轮箱内的压力时直接打开第二截止阀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冷却器的输入端连接有第四管路,所述冷却器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五管路,所述第四管路上串联设置有第七密封蝶阀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五管路上设置有气动调节阀,所述气动调节阀与单片机信号连接。在冷却器的第四管路上设置第七密封蝶阀和第二过滤器,在冷却水进入到冷却器时,第二过滤器能够对冷却水进行过滤处理,同时在冷却器不使用时旋转关闭第一密封蝶阀,第五管路上设置气动调节阀,可以随时选择打开或者关闭气动调节阀,也就是在冷却器内的冷却水需要循环时,打开气动调节阀进行冷却水的循环,在不需要冷却器内的冷却水循环时可以关闭启动调节阀,起到节能作用,降低了能源的消耗。

为了防止气动调节阀失效,进一步地,所述第五管路上设置有第三截止阀,所述第三截止阀与气动调节阀相互并联设置。通过在第五管路上设置第三截止阀并与气动调节阀并联,这样在冷却器内的冷却水需要循环时也可以选择打开第三截止阀进行冷却水的循环。

为了能够了解油箱内润滑油的液位,进一步地,所述油箱上设置有液位控制器。通过在油箱上安装液位控制器,这样能够时时了解油箱内的润滑油液位情况。

为了防止齿轮箱进入到有效内的润滑油有杂质,进一步地,所述出油管路位于油箱内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过滤器。通过在出油管路位于油箱内的一端安装第三过滤器,第三过滤器对进入到油箱内的润滑油起到过滤作用,保证油箱内油液的洁净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路管路和第二管路上均设置有压力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在使用时,通过设置第一油泵和第二油泵,第一油泵为系统的供油,而第二油泵在第一油泵失效时起到备用作用,这样就防止了润滑系统在第一油泵失效,而停止对齿轮箱进行供油的现象,避免了现有润滑系统为单个泵体进行供油,在泵体出现故障时,就会停止给齿轮箱进行供油,导致齿轮箱不能够润滑,导致齿轮箱内部过热,也增加了齿轮箱内部零件磨损的速度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液压系统图。

图中:1、油箱,2、第一管路,3、第二管路,4、第三管路,5、第四管路,6、第五管路,7、进油管路,8、出油管路,9、单片机,10、第一油泵,11、第二油泵,12、调压阀,13、压力调节阀,14、压力继电器,15、温度继电器,16、第一回止阀,17、第一密封蝶阀,18、第二回止阀,19、第二密封蝶阀,20、第一过滤器,21、冷却器,22、第一截止阀,23、压差控制器,24、第四密封蝶阀,25、第二截止阀,26、第七密封蝶阀,27、第二过滤器,28、气动调节阀,29、第三截止阀,30、液位控制器,31、第三过滤器,32、压力表,33、第三密封蝶阀,34,第五密封蝶阀,35、第六密封蝶阀。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包括油箱1、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第三管路4、进油管路7、出油管路8和单片机9,所述进油管路7和出油管路8的一端均与齿轮箱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和第三管路4的一端均与油箱1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第二管路3和第三管路4的另一端均与进油管路7的另一端连通,所述第一管路2上串联有第一油泵10、第一回止阀16和第一密封蝶阀17,所述第二管路3上串联有第二油泵11、第二回止阀18和第二密封蝶阀19,所述第三管路4上串联有调节阀和第三密封蝶阀33,所述进油管路7上依次串联有第一过滤器20、冷却器21和压力调节阀13,所述进油管路7上设置有压力继电器14和温度继电器15,所述出油管路8的另一端与油箱1连通,所述第一油泵10、第二油泵11、调压阀12、压力调节阀13、压力继电器14和温度继电器15均与单片机9信号连接。

所述第三管路4上设置有第一截止阀22,所述第一截止阀22与调压阀12及第三密封蝶阀33相互并联设置。

所述进油管路7上设置有压差控制器23,所述压差控制器23与第一过滤器20相互并联设置,所述压差控制器23与单片机9信号连接。

所述进油管路7上设置有第四密封蝶阀24,所述第四密封蝶阀24与冷却器21相互并联设置,所述冷却器21的两端设置有第五密封蝶阀34。

所述进油管路7上设置有第二截止阀25,所述第二截止阀25与压力调节阀13相互并联设置,所述压力调节阀13的两端设置有第六密封蝶阀35。

所述冷却器21的输入端连接有第四管路5,所述冷却器2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五管路6,所述第四管路5上串联设置有第七密封蝶阀26和第二过滤器27,所述第五管路6上设置有气动调节阀28,所述气动调节阀28与单片机9信号连接。

所述第五管路6上设置有第三截止阀29,所述第三截止阀29与气动调节阀28相互并联设置。

所述油箱1上设置有液位控制器30。

所述出油管路8位于油箱1内的一端设置有第三过滤器31。

所述第一管路2管路和第二管路3上均设置有压力表32。

上述粗轧区稀油润滑系统在运用时,在第一油泵10进行时,第二油泵11处于停止运行状态,第一油泵10将油箱1内的润滑油由第一管路2输送,润滑油通过第一回止阀16,而第一密封蝶阀17处于打开状态,当第一管路2内的压力在设定范围内时,润滑油进入到进油管路7中,润滑油依次通过第一过滤器20、冷却器21、压力调节阀13进入到齿轮箱内,齿轮箱内的润滑油通过出油管路8,在第三过滤器31的过滤下进入到油箱1内,通过上述润滑油反复循环输送;

在第一进油管路7压力过大时,第一管路2上的压力表32可以观察到压力情况,此时可以选择打开第一截止阀22,直接将第一管路2中的压力卸载,同时也可以选择关闭第一截止阀22,使得第一管路2中的压力达到调压阀12的设定值时,调压阀12自动打开对第一管路2润滑油的压力进行卸载;

在第一油泵10失效时,单片机9控制第二油泵11启动,使得第二油泵11将润滑油由油箱1内通过第二管路3输送至进油管路7内,润滑油依次通过第一过滤器20、冷却器21和压力调节阀13并达到齿轮箱内,齿轮箱内的润滑油通过出油管路8并在第三过滤器31的过滤下进入到油箱1内,从而使得润滑油反复循环;

压差控制器23用于检测第一过滤器20两端的压差数值,当压差在允许范围内时,压差控制器23不动作,当压差超出设定值时,压控制器发生信号至单片机9,提醒工作人员第一过滤器20需要进行维护;

在需要使得冷却器21时关闭第四密封蝶阀24,从而使得进油管路7的润滑油通过冷却器21进行冷却,在不需要润滑油冷却时,打开第四密封蝶阀24,,同时关闭冷却器21两端的第五密封蝶阀34,使得润滑油不通过冷却器21即可;

通过打开第三截止阀29,使得油液直接通过进油管路7进入到油箱1内,同时也可以选择关闭第三截止阀29,使润滑油润滑油通过压力调节阀13进控制进入到齿轮箱内润滑油的压力;

再者压力继电器14是用于检测进油管路7内润滑油进入到齿轮箱内时的压力,温度继电器15用于检测进油管路7内润滑油进入到齿轮箱内时的温度。

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