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干涉高速滑动式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24371发布日期:2020-06-16 23:3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低干涉高速滑动式换向阀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磁阀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低干涉高速滑动式换向阀。



背景技术:

电磁阀是用电磁控制的工业设备,是用来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元件,用在工业控制系统中调整介质的方向、流量、速度和其他的参数。通过控制阀杆的移动来开启或关闭不同的连接孔,控制执行元件的动作。因为使用领域及需求的不同,往往需要选择不同的工作介质,而由此带来的问题是当更换工作介质时,为了避免先导与工作介质发生干涉而导致的堵塞、溢流及降低速度等问题需要频繁更换先导管道。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集成外先导,使工作介质可以为多种介质而不会造成先导与工作介质干涉的低干涉高速滑动式换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低干涉高速滑动式换向阀,包括:

阀体,其内设置有阀腔;

阀杆,其插接在阀腔内,通过阀杆在阀腔内沿轴线的移动,实现换向效果;

先导座,其与阀体的一端相连接;先导座内设置有先导腔,先导腔内设置有先导座活塞,其与阀杆一端相连接;

后盖,其与阀体的另一端相连接;后盖内设置有后盖腔,后盖腔内设置有后盖活塞,其与阀杆另一端相连接;

还包括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先导座与阀体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块连接,后盖与阀体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块连接;第一连接块与先导座连通,使先导气体经由第一连接块、先导座进出先导腔;第二连接块与后盖连通,使先导气体经由第二连接块、后盖进出后盖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先导阀,先导座与先导阀相连通,第一连接块与先导座上设置有第一先导通道,第一先导通道一端连接先导阀,另一端连接气源,先导座上还设置有第二先导通道连接先导阀与先导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二连接块与后盖上设置有第三先导通道,第三先导通道一端连接后盖腔,另一端连接气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连接块与先导座及阀体密封连接;第二连接块与阀体及后盖密封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先导座活塞与先导腔接触位置、后盖活塞与后盖腔接触位置分别嵌设有第三密封圈,第三密封圈为y形圈,第三密封圈v形开口朝向远离阀腔心部方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三个工作口,其设置在垂直于阀杆的一侧的阀体上,三个工作口分别与阀腔连通;三个工作口从靠近先导座一端到靠近后盖一端依次为p口、a口、r口;阀杆具有两个工作状态:第一工作状态,p口与a口连通;第二工作状态,a口与r口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阀杆上设置有若干阀杆凸台;阀腔内壁上相应设置有相同数量的阀腔凸台,当阀杆凸台与阀腔凸台相接触时形成密闭结构,当阀杆凸台与阀腔凸台错开时形成连通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每个阀杆凸台径向均嵌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为c形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阀杆靠近后盖一端与阀腔内壁接触位置嵌设有第二密封圈,第二密封圈为y形圈,第二密封圈的v型开口方向朝向阀腔心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先导座、第一连接块与阀体通过先导座螺钉紧固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后盖、第二连接块与阀体通过后盖螺钉紧固连接。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至少可以产生如下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创造性的设置了第一连接块与第二连接块,第一连接块设置在先导座与阀体之间,第二连接块设置在后盖与阀体之间;第一连接块与先导座连通,先导气体经由第一连接块、先导座进出先导腔;第二连接块与后盖连通,使先导气体经由第二连接块、后盖进出后盖腔,以此推动阀杆移动换向。与现有技术相比,当需要更换工作介质时无需同时更换外先导的管道,避免先导与工作介质发生干涉而导致的堵塞、溢流及降低速度的诸多问题,因此适用多种工作介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低干涉高速滑动式换向阀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低干涉高速滑动式换向阀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先导阀;200、先导座;210、先导腔;220、先导座活塞;300、阀体;310、阀腔;320、阀腔凸台;400、阀杆;410、阀杆凸台;420、第一密封圈;430、第二密封圈;440、第三密封圈;450、耐磨环;500、后盖;510、后盖腔;520、后盖活塞;600、第一连接块;610、第一先导通道;620、第二先导通道;630、先导座螺钉;700、第二连接块;710、第三先导通道;730、后盖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下面结合图1至图2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

一种低干涉高速滑动式换向阀,包括:

阀体300,其内设置有阀腔310;阀杆400,其插接在阀腔310内,通过阀杆400在阀腔310内沿轴线的移动,实现换向效果;阀体300的一端与先导座200相连接;阀体300的另一端与后盖500相连接;先导座200内设置有先导腔210,先导腔210内设置有先导座活塞220,其与阀杆400一端相连接;后盖500内设置有后盖腔510,后盖腔510内设置有后盖活塞520,其与阀杆400另一端连接;三个工作口,其设置在垂直于阀杆400的一侧的阀体300上,三个工作口分别与阀腔310连通;三个工作口从靠近先导座200一端到靠近后盖500一端依次为p口、a口、r口;阀杆400具有两个工作状态:第一工作状态,p口与a口连通;第二工作状态,a口与r口连通。

还包括第一连接块600和第二连接块700,先导座200与阀体300之间通过第一连接块600连接,后盖500与阀体300之间通过第二连接块700连接;第一连接块600与先导座200连通,使先导气体经由第一连接块600、先导座200进出先导腔210;第二连接块700与后盖500连通,使先导气体经由第二连接块700、后盖500进出后盖腔510。

进一步的,阀杆400插接在阀腔310内并且贯通第一连接块600与第二连接块700,阀杆400两端一端与先导座活塞220连接,另一端与后盖活塞520连接,以此实现先导座活塞220与后盖活塞520带动阀杆400换向的效果。

进一步的,a口接执行元件。

具体的,阀杆400具有两个工作状态:

第一工作状态,阀杆400朝向先导座200移动,直至先导座活塞220抵靠在先导腔210内壁上,p口与a口连通,工作介质从p口注入,通过阀腔310间隙,从a口流出,进入执行元件;

第二工作状态,阀杆400朝向后盖500移动,直至后盖活塞520抵靠在后盖腔510内壁上,a口与r口连通,执行元件内的工作介质流入a口通过阀腔310间隙,从r口流出。

通过设置第一连接块600与第二连接块700,传递先导气体到先导腔210与后盖腔510,从而推动阀杆400换向。因此,当需要更换工作介质时无需额外更换先导管,先导气体可通过第一连接块600与第二连接块700传导。先导气体的传导不会与工作介质发生干涉,并且保证换向阀能够高速滑动。

进一步的,还包括先导阀100,先导座200与先导阀100相连通,第一连接块600与先导座200上设置有第一先导通道610,第一先导通道610一端连接先导阀100,另一端连接气源,先导座200上还设置有第二先导通道620连接先导阀100与先导腔210。气源通过第一先导通道610流入先导阀100,当低干涉高速滑动式换向阀通电时,先导阀100打开,先导气体从先导阀100经由第二先导通道620进入先导腔210,由于先导座活塞220的面积大于后盖活塞520,从而克服后盖活塞520的推力而使阀杆400移动换向。

进一步的,第二连接块700与后盖500上设置有第三先导通道710,第三先导通道710一端连接后盖腔510,另一端连接气源。当低干涉高速滑动式换向阀断电时,先导阀100关闭,先导腔210内没有先导气体流入,先导气体经由第三先导通道710进入后盖腔510,后盖腔510内产生的压力使后盖活塞520推动阀杆400换向。

低干涉高速滑动式换向阀具有两个工作状态:

第一工作状态:如图1所示,低干涉高速滑动式换向阀断电,先导气体从第三先导通道710经由第二连接块700、后盖500进入后盖腔510,后盖活塞520推动阀杆400朝向先导座200方向移动,此时,p口与a口连通,工作介质从p口注入,通过阀腔310间隙,从a口流出,进入执行元件。

第二工作状态:如图2所示,低干涉高速滑动式换向阀通电,先导气体从第一先导通道610经由第一连接块600、先导座200进入先导腔210,先导座活塞220推动阀杆400朝向后盖500方向移动,此时,a口与r口连通,执行元件内的工作介质流入a口通过阀腔310间隙,从r口流出。

进一步的,第一连接块600与先导座200及阀体300密封连接;第二连接块700与阀体300及后盖500密封连接。具体的,第一连接块600与阀体300相接触的位置、先导座200与第一连接块600相接触的位置分别嵌设密封圈;第二连接块700与阀体300相接触的位置、后盖500与第二连接块700相接触的位置分别嵌设密封圈。

更进一步的,先导座200、第一连接块600与阀体300通过先导座螺钉630紧固连接;后盖500、第二连接块700与阀体300通过后盖螺钉730紧固连接。

进一步的,先导座活塞220与先导腔210接触位置、后盖活塞520与后盖腔510接触位置分别嵌设有第三密封圈440。进一步优选的,第三密封圈440为y形圈,第三密封圈440的v形开口朝向远离阀腔310心部方向。y形圈配合先导座活塞220、后盖活塞520的设置提高了密封性。第三密封圈440起到单向导通的作用,具体而言,先导腔210、后盖腔510内靠近阀腔310一侧,即v型开口朝向的反方向一侧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三密封圈440进入到远离阀腔310一侧,即v型开口朝向一侧,而远离阀腔310一侧的气体无法通过第三密封圈440进入到靠近阀腔310一侧。

y形圈的截面呈y形,是一种典型的唇形密封圈。依靠其张开的唇边贴于密封副偶合面。无内压时,仅仅因唇尖的变形而产生很小的接触压力。在密封的情况下,与密封介质接触的每一点上均有与介质压力相等的法向压力,所以唇形圈底部将受到轴向压缩,唇部受到周向压缩,与密封面接触变宽,同时接触应力增加。当内压再升高时,接触压力的分布形式和大小进一步改变,唇部与密封面配合更紧密,所以密封性更好。

进一步的,阀杆400上设置有若干阀杆凸台410,每个阀杆凸台410径向均嵌设有第一密封圈420;阀腔310内壁上相应设置有相同数量的阀腔凸台320,当阀杆凸台410与阀腔凸台320相接触时通过第一密封圈420形成密闭结构,当阀杆凸台410与阀腔凸台320错开时,形成连通结构。随着阀杆400的移动,实现阀杆凸台410与阀腔凸台320的开合,进而连通不同的工作口。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阀杆凸台410的数量设置为两个,阀腔凸台320的数量同样为两个。

进一步的,第一密封圈420为c形圈。c形圈是截面形状呈现出c形的一类密封圈,在压缩过程中,使得c形圈和密封面以线密封方式紧密结合。

当换向阀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时:p口与a口连通,工作介质从p口注入,通过阀杆凸台410与阀腔凸台320之间的间隙,从a口流出,进入执行元件。

当换向阀处于第二工作状态时:a口与r口连通,执行元件内的工作介质流入a口通过阀杆凸台410与阀腔凸台320之间的间隙,从r口流出。

进一步的,阀杆400靠近后盖500一端与阀腔310内壁接触位置嵌设有第二密封圈430,第二密封圈430为y形圈,第二密封圈430的v型开口方向朝向阀腔310心部。第二密封圈430起到单向导通的作用,具体而言,阀腔310与第二连接块700之间,即v型开口朝向的反方向一侧的气体能够通过第二密封圈430进入到r口,即v型开口朝向一侧,而r口的工作介质无法通过第二密封圈430进入到阀腔310与第二连接块700之间。

进一步的,阀杆400靠近先导座200一端与阀腔310内壁接触位置嵌设有第一密封圈420,第一密封圈420为c形圈,以此防止p口的工作介质进入到先导腔210,避免先导腔210与p口连通。

进一步的,阀杆400为中空结构,先导气体流通更快速,使电磁换向阀的换向更灵敏、更精确。

具体的,阀杆400朝向先导阀100方向移动时,封闭在后盖腔510与后盖活塞520内靠近阀腔310一侧的气体需要排出,此处的气体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二密封圈430排出至r口;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阀杆400使气体补充到先导腔210靠近阀腔310一侧。阀杆400朝向后盖500方向移动的情形与之原理相同,方向相反,因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阀杆400两端与阀体300相接触的位置嵌设有耐磨环450。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