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定向导流弯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96407发布日期:2020-09-11 22:29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定向导流弯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排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定向导流弯头。



背景技术:

现在家居中的用水设施如洗脸面盆和洗衣机等都是通过排水管将污水排入地漏内。在地漏盖上会固定一个排水弯头,排水弯头的进水口与用水设施的排水管相连接,弯头的出水口向下对准地漏口,这样当用水设施排水时,污水就会顺着排水管经过弯头流入地漏口内最后流入下水管道内。

目前的排水弯头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将弯头的进水口外径设置成小于排水管的内径,从而可以将弯头进水口插入用水设施排水管内固定的内插式弯头,另一种是将弯头的进水口内径设置成大于排水管的外径,从而可以将用水设施排水管放入弯头的进水口内固定的外接式弯头。

首先,以上两种排水弯头虽然出水口都是垂直对准地漏口,但是由于水流在弯头内改变了流动方向造成了紊流,并且弯头将污水排入地漏口时需要水与空气进行交换空间平衡大气压,所以污水刚排出弯头出水口时会形成一个变粗的中空水柱,这时一部分污水不是直接进入地漏口排走,而是被水柱的中空气体排挤到了地漏内壁上,从而出现中部空白、水流靠近周壁流动的现象;这进一步造成了靠近周壁的污水不能够直接排入地漏,而会经排水弯头与地漏接合处反弹再汇入地漏口内,由于增加了水流的运动路径,这样很容易造成污水返溢出地漏。

其次,内插式排水弯头的进水口为了能与较细的排水管连接紧固,所以弯头的进水口处的内径和外径都很细,弯头在进水口外壁向后设置有直径逐渐依次加大的若干个环形凸起,在环形凸起上还可以套上一个橡胶圈,这种设计是为了增加内插式排水弯头的通用性,让内插式弯头可以插入不同内径的用水设施排水管内紧固连接。虽然内插式弯头可以与不同内径的用水设施排水管用内插方式相连接排水,但弯头的过水截面远远小于排水管的过水截面(缩小了0.5至3倍过水截面积),并且无论排水管的内径多大都是通过弯头很细的进水口将污水排走。这样就影响了排水速度。更严重的是弯头进水口的外径相对排水管的内径较细,这种弯头与排水管连接后插入排水管内的相对较细的进水口外壁与较粗的排水管内壁之间会形成一个环形空隙,在排水管排放污水时这个环形空隙会不断的积累衣物脱落的纤维等污物,当这个空隙被污物完全填满后,堆积的污物会沿排水管内壁向排水管深处继续堆积并逐渐超过弯头进水口位置,最终会在污物重力和水流冲击作用下会突然从排水管内壁脱落堵塞弯头进水口(类似血管血栓),影响用水设施的污水排放。

另外,外接式排水弯头是将弯头的进水口内径扩大,以便可以将排水管放入弯头进水口内固定连接,这种连接方式虽然避免了排水弯头过水截面变细导致的影响排水量和排水速度的问题,但是这种弯头不能将不同直径的排水管完全紧固连接,会造成排水管排水时污水有可能会从排水管和弯头的连接部位外溢。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避免出水口形成中空水柱造成溢水的排水弯头,且其进水口一侧能够适用于多种型号的用水设施排水管。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定向导流弯头,以解决排水弯头水流紊乱造成的地漏返溢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定向导流弯头,包括依序设置的横向管体、弯转管体、纵向管体,所述横向管体沿轴线方向第一端设置有进水口,所述纵向管体沿轴线方向第二端设置有排水口,所述定向导流弯头还包括:

导流鳍,所述导流鳍设置于所述纵向管体内壁远离所述进水口一侧,所述导流鳍由所述纵向管体内壁朝向远离所述纵向管体内壁方向拱起形成,并在远离所述纵向管体内壁处形成尖峰。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鳍由所述纵向管体第一端朝向第二端方向逐渐抬高拱起高度。

进一步地,所述导流鳍由所述纵向管体第一端形成并逐渐延伸至所述排水口。

进一步地,所述弯转管体适于使所述横向管体轴线与所述纵向管体轴线呈角度α。

进一步地,所述角度α的取值范围为:100°≤α≤130°。

进一步地,所述定向导流弯头在所述纵向管体外表面上还设置有:紧固环形凸起、紧固螺纹结构;所述紧固螺纹结构适于与螺纹管卡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螺纹管卡与所述紧固环形凸起之间形成夹紧区域。

进一步地,所述定向导流弯头在所述横向管体外表面靠近所述进水口一侧还设置有外连接部,所述外连接部由所述进水口至所述弯转管体方向外径逐渐加大。

进一步地,所述外连接部末端设置有阻挡环形凸起,所述外连接部上还设置有标记槽。

进一步地,所述定向导流弯头在所述横向管体内表面靠近所述进水口一侧还设置有内连接部,所述内连接部由所述进水口至所述弯转管体方向内径逐渐缩小。

进一步地,所述定向导流弯头还包括:广口进水口,所述广口进水口设置于所述纵向管体上端,所述广口进水口适于与额外的用水设施排水管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在所述导流鳍结构的引流作用下,沿所述纵向管体的径向方向,所述导流鳍能够将水流疏导成两股对称且相互反向旋转的水柱,这两股横向相互反向旋转的水柱在所述导流鳍的所述尖峰处相遇后,合力向所述纵向管体的中轴处汇聚,并在重力作用下,汇聚后的水流围绕纵向管体轴心向下流动,从而确保污水能够直接排入地漏口内,不发生地漏返溢现象;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向导流弯头,在排水弯头的进水口外壁向后设置有直径逐渐加大的外连接部,可以将不同内径的排水管紧固在弯头的外连接部上,同时排水弯头进水口内壁向后设置有内径逐渐缩小的内连接部,可以将不同外径的排水管紧固在弯头的内连接部内,这种结构可以匹配连接多种不同直径的排水管;

(3)由于所述内连接部内径逐渐缩小和/或所述外连接部外径逐渐加大,在所述内连接部或所述外连接部与用水设施排水管连接时,连接处没有空隙,不会淤积污物堵塞弯头进水口,同时排水管的过水截面与排水弯头的进水口的过水截面基本一致,所以大大提高了排水速度;

(4)所述角度α的取值范围为:100°≤α≤130°,这样当水流由所述定向导流弯头的进水口进入,并沿横向管体和弯转管体流向纵向管体时,水流会有一个更大的纵向向下分力,使水流会集中在纵向管体的中轴和后壁位置,这样就在纵向管体内前半部形成了一个平衡大气压的固定空气交换通道,从而保证了向下水柱稳定的形状,加快了向下的排水速度和排水量;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向导流弯头,易于生产、不生锈耐腐蚀,抗老化、适用性广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a-a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排水时纵向管体内过水截面的水流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剖视图;

图9为图7中b-b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横向管体、11-进水口、12-外连接部、121-标记槽、122-阻挡环形凸起、13-内连接部;2-弯转管体;3-纵向管体、31-紧固环形凸起、32-紧固螺纹结构、33-排水口、34-广口进水口、35-螺纹管卡、36-纵向管体轴心、37-纵向管体内水柱横向轮廓、38-纵向管体内水柱受导流鳍作用的横向水流方向;4-导流鳍。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一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定向导流弯头,结合附图1-图5所示,所述定向导流弯头包括:依序设置的横向管体1、弯转管体2、纵向管体3;

所述横向管体1适于与用水设施排水管连接,所述横向管体1沿轴线方向第一端设置有进水口11;所述纵向管体3适于与地漏连接,所述纵向管体3沿轴线方向第二端设置有排水口33;所述弯转管体2适于将所述横向管体1沿轴线方向的第二端与所述纵向管体3沿轴线方向的第一端连接,使所述横向管体1与所述纵向管体3进行内部导通。

进一步的,所述弯转管体2适于使所述横向管体1轴线与所述纵向管体3轴线呈角度α,从而改变所述横向管体1与所述纵向管体3内部的水流流向。

优选的,所述角度α的取值范围为:100°≤α≤130°。这样当水流由所述定向导流弯头的进水口11进入,并沿横向管体1和弯转管体2流向纵向管体3时,水流会有一个更大的纵向向下分力,使水流会集中在纵向管体3的中轴和后壁位置,这样就在纵向管体3内前半部形成了一个平衡大气压的固定空气交换通道,从而保证了向下水柱稳定的形状,加快了向下的排水速度和排水量。

所述纵向管体3内壁远离所述横向管体1所述进水口11一侧设置有导流鳍4,所述导流鳍4由所述纵向管体3内壁朝向远离所述纵向管体3内壁方向拱起形成,并在所述导流鳍4远离所述纵向管体3内壁处形成尖峰;较佳的,所述导流鳍4构造为大致m形结构。

较佳的,所述导流鳍4由所述纵向管体3第一端形成并逐渐延伸至所述排水口33。更进一步的,所述导流鳍4还可以由所述弯转管体2形成并逐渐延伸至所述排水口33。

较佳的,所述导流鳍4由所述纵向管体3第一端朝向第二端方向逐渐抬高拱起高度。

结合图5所示,由于所述导流鳍4的存在,水流由所述横向管体1流至所述纵向管体3时,会形成如图5所示的纵向管体内水柱受导流鳍作用的横向水流方向38,并大致形成纵向管体内水柱横向轮廓37,从而使水流围绕纵向管体轴心36汇聚。

在所述导流鳍4结构的引流作用下,沿所述纵向管体3的径向方向,所述导流鳍4能够将水流疏导成两股对称且相互反向旋转的水柱,这两股横向相互反向旋转的水柱在所述导流鳍4的所述尖峰处相遇后,合力向所述纵向管体3的中轴处汇聚,并在重力作用下,汇聚后的水流围绕纵向管体轴心36向下流动,从而确保污水能够直接排入地漏口内,不发生地漏返溢现象。

由于所述导流鳍4的存在,通过对水流运动路径进行调整和引导,改变了常规弯头在将污水排入地漏口过程中,由于水与空气进行交换空间平衡大气压造成的弯头出水口形成的中空水柱;确保污水能够直接排入地漏口内,减少污水在排水弯头与地漏接合处反弹再汇入地漏口内的现象发生,改变水流的运动路径,避免污水返溢出地漏。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形式,所述定向导流弯头在所述纵向管体3外表面上还设置有:紧固环形凸起31、紧固螺纹结构32;

所述紧固螺纹结构32为设置于所述纵向管体3外表面的螺纹结构,所述紧固螺纹结构32适于与螺纹管卡35可拆卸式连接,所述螺纹管卡35旋合在所述紧固螺纹结构32上时,所述螺纹管卡35与所述紧固环形凸起31之间形成夹紧区域,所述螺纹管卡35与所述紧固环形凸起31之间适于卡接地漏盖,从而将所述定向导流弯头固定连接于地漏盖上。所述螺纹管卡35与所述紧固螺纹结构32采用螺纹连接形式,一方面确保排水弯头与地漏盖连接的稳固性,另一方面增加结构适配性,方便适用于不同厚度的地漏盖。

作为进一步的实现形式,所述定向导流弯头在所述横向管体1外表面靠近所述进水口11一侧还设置有外连接部12,所述外连接部12由所述进水口11至所述弯转管体2方向外径逐渐加大,以便将不同内径的用水设施排水管紧固在所述外连接部12上。

较佳的,在所述外连接部12末端设置有阻挡环形凸起122,便于让内径较大的排水管进行连接位置参照,方便连接到位。

较佳的,在所述外连接部12上还设置有标记槽121,便于让内径较小的排水管进行连接位置参照,方便连接到位,作为优选的实现形式,所述标记槽121设置于所述阻挡环形凸起122与所述进水口11之间。

较佳的,所述定向导流弯头在所述横向管体1内表面靠近所述进水口11一侧还设置有内连接部13,所述内连接部13由所述进水口11至所述弯转管体2方向内径逐渐缩小,以便将不同外径的用水设施排水管紧固在所述内连接部13内。

从而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向导流弯头,不但可以防止排水弯头排水时的返溢和堵塞现象的发生,同时可以与多种不同直径的用水设施排水管紧固连接。此外,由于所述内连接部13内径逐渐缩小和/或所述外连接部12外径逐渐加大,在所述内连接部13或所述外连接部12与用水设施排水管连接时,连接处没有空隙,不会淤积污物堵塞弯头进水口。同时排水管的过水截面与排水弯头的进水口的过水截面基本一致,所以大大提高了排水速度。

较佳的,所述定向导流弯头可以采用聚乙烯、聚丙烯和abs工程塑料等材料一体注塑成型,优选abs工程塑料。

实施例二

如上述所述的定向导流弯头,本实施例与其不同之处在于,结合图6-图9所示,所述定向导流弯头还包括:

广口进水口34,所述广口进水口34适于与额外的用水设施排水管连接。

优选的,所述广口进水口34设置于所述纵向管体3上端,在广口进水口34上装配相应的连接件后,可以与所述进水口11配合,分别与两个用水设施排水管紧固连接,并通过同一个排水口33排水。

作为优选的实现形式,结合图7所示,所述广口进水口34与所述排水口33呈180度设置,此时,所述广口进水口34与所述进水口11之间呈180-α角度设置。优选的,所述角度α的取值范围为:100°≤α≤130°。

关于本实施例的其他结构特征和技术方案与实施例1雷同,在此不再赘述。值得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定向导流弯头,其纵向管体3内部同样设置有导流鳍。在所述导流鳍4结构的引流作用下,沿所述纵向管体3的径向方向,所述导流鳍4能够将水流疏导成两股对称且相互反向旋转的水柱,这两股横向相互反向旋转的水柱在所述导流鳍4的所述尖峰处相遇后,合力向所述纵向管体3的中轴处汇聚,并在重力作用下,汇聚后的水流围绕纵向管体轴心36向下流动,从而确保污水能够直接排入地漏口内,不发生地漏返溢现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定向导流弯头,结构上的特点可以增大排水量、防止弯头堵塞和匹配连接多种不同直径排水管。还具有易于生产、不生锈耐腐蚀,抗老化、适用性广泛的优点。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