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83313发布日期:2020-11-20 09:33阅读:76来源:国知局
支撑组件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撑组件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针对平板电脑的保护套设计如图1所示,支撑件2’的一端与框体1’背面粘接在一起,支撑件2’与框体1’边缘等大;在进行角跌测试的时候,支撑件2’与框体1’对应的四个角极易出现磨损,严重的会暴露支撑件2’内部的玻纤板,导致影响外形不美观甚至无法再进行使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主要目的是解决的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其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在第一侧形成第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子设备,且所述壳体在第二侧形成第二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是相背的两侧;

支撑体,所述支撑体至少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转动时,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具有不同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第二相对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二部分用于支撑所述壳体。

可选地,前述的支撑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内设有分割板;

所述分割板连接在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至少与所述第一部分相对应,以使所述壳体形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

所述第一部分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与所述分割板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向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外转动,所述第二部分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用于支撑所述壳体;所述第二部分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部分处于第二相对位置。

可选地,前述的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分割板热熔粘接;或者,

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分割板可拆卸粘接。

可选地,前述的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第一部分背离所述电子设备的一侧表面与同侧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平齐;

所述第二部分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所述第二部分背离所述电子设备的一侧表面与同侧所述壳体的外表面平齐。

可选地,前述的支撑组件,其中所述支撑体还包括第三部分;

所述第三部分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远离所述第一部分的一侧,且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部分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转动时,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壳体具有第三相对位置关系和第四相对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壳体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且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壳体处于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三部分配合所述第二部分支撑所述壳体;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壳体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且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壳体处于所述第四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三部分能位于所述壳体的第一侧覆盖所述第一容纳空间。

可选地,前述的支撑组件,其中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连接处的边框上设有避让缺口,且所述避让缺口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连接处的尺寸相适配。

可选地,前述的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第三部分上设有若干限位凹槽;

若干所述限位凹槽平行于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的连接处,且若干所述限位凹槽与所述壳体上对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连接处的边框相适配;

其中,所述边框置于所述限位凹槽内,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壳体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三部分与所述壳体处于第三相对位置关系。

可选地,前述的支撑组件,其中若干所述限位凹槽内设有第一磁性部;

所述壳体对应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三部分连接处的边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磁性部相适配的第二磁性部。

可选地,前述的支撑组件,其中所述第三部分上设有输入件和传输装置;

所述输入件能产生输入信号;

所述传输装置与电子设备信号连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获得所述输入信号。

另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

电子设备本体和任一前述的支撑组件;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本体能容置于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容纳空间内。

本申请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支撑组件及电子设备,将所述支撑体的第一部分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二容纳空间内,保证第一部分的四角被壳体包覆在内,能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延长支撑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平板电脑的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组件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组件中支撑体的第三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壳体1、分割板11、避让缺口12、避让通孔13、支撑体2、第一部分21、第二部分22、第三部分23、限位凹槽231、输入件232、框体1’、支撑件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申请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申请提出的一种支撑组件及电子设备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在下述说明中,不同的“一实施例”或“实施例”指的不一定是同一实施例。此外,一或多个实施例中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点可由任何合适形式组合。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总体思路如下:

实施例1

参考附图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支撑组件,其包括壳体1和支撑体2,所述壳体1在第一侧形成第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子设备,且所述壳体1在第二侧形成第二容纳空间;其中,所述第一侧和所述第二侧是相背的两侧;所述支撑体2至少包括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所述第一部分21固定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所述第二部分22与所述第一部分2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部分22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21转动时,所述第二部分22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具有不同的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和第二相对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22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二部分22用于支撑所述壳体1。

具体的,为了解决传统平板电脑保护套中支撑件贴合于框体外部,在进行角跌测试或实际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四角易磨损,导致外形不美观甚至无法再使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组件,其包括所述壳体1和所述支撑体2,所述壳体1在其相背的两侧上分别形成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内用于容纳电子设备,支撑体2的第一部分21设置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当支撑体2的第二部分22相对于所述第一部分21转动至第二相对位置时,所述第二部分22能够对所述壳体1起到支撑作用。

其中,所述壳体1为具有若干功能的框架结构或槽状结构,本实施例中所述壳体1为四边形框架结构,其第一侧的第一容纳空间用于容纳电子设备,例如:手机、平板电脑等;与第一侧相背的第二侧的第二容纳空间则用于容纳所述支撑体2,至少容纳所述第一部分21,使得所述壳体1将所述第一部分21的四角包裹在内;所述支撑体2为具有支撑功能的结构,本实施例中将所述支撑体2设置为板状结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均为板状结构,二者之间可以通过转轴实现转动连接,也可以通过软连接的方式实现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部分向远离所述壳体1的方向转动即所述第二部分22与所述壳体1之间出现一定夹角α,使得所述第二部分22、所述壳体1以及支撑面(例如:桌面或第三部分23等)围成三角形,从而对所述壳体1进行支撑,也就是对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内的电子设备的支撑,调节第二部分22远离所述壳体1的程度即第二部分22与第一部分21的夹角α的大小,从而调节对所述壳体1即电子设备的支撑角度。

根据上述所列,本申请提供的支撑组件中将所述支撑体2的第一部分21设置在所述壳体1的第二容纳空间内,保证第一部分21的四角被壳体1包覆在内,既能够满足角跌测试又能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延长支撑组件的使用寿命。

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具体的理解为:可以同时包含有a与b,可以单独存在a,也可以单独存在b,能够具备上述三种任一中情况;其中所述内外以实际安装中的内外为参考。

进一步地,如图3和4所示,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支撑组件,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壳体1内设有分割板11;所述分割板11连接在所述壳体1的内壁上至少与所述第一部分21相对应,以使所述壳体1形成所述第一容纳空间和所述第二容纳空间;

所述第一部分21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与所述分割板11相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22向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外转动,所述第二部分22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用于支撑所述壳体;所述第二部分22位于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所述第二部分22处于第二相对位置。

具体的,为了实现所述壳体1在其第一侧和第二侧分别形成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1内设置所述分割板11,所述分割板11为板状结构,分割板11在所述壳体1的厚度方向的某一位置与所述壳体1的内壁相连接,从而将所述壳体1在其厚度方向上分割为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的厚度在此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调节,只要能够容纳电子设备和支撑体1的第一部分即可;所述分割板11的大小和位置至少要与所述第一部分21相对应,即分割板11的部分外边缘在壳体1内为悬空状态,不与壳体1的内壁相连接,使得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是相连通的,形成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的前提下,减轻设备重量;或者是所述分割板11的大小与所述壳体1相适配,分割板11的全部外边缘与所述壳体1的周向内壁相连接,第一容纳空间和第二容纳空间被分割板11所隔开,保证壳体1的强度。此时,所述第二部分22板体在不支撑所述壳体1时,则同所述第一部分21同时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内,此时所述第二部分22与所述壳体1则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关系;当所述第二部分22需要支撑所述壳体1时,则将所述第二部分22向第二容纳空间外侧转动,此时,所述第二部分22与所述壳体1则处于第二相对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第一部分21板状结构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内与所述分割板11连接,二者可以通过热熔粘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也可以通过魔术贴的方式进行可拆卸的粘接;无论是热熔粘接方式还是魔术贴粘接方式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粘接或者连接方式,在此不做过多赘述;热熔粘接为本领域常见的设置方式,可以保证支撑体2中第一部分21与壳体1的连接牢固性,而魔术贴的粘接方式则可以使得本申请提供的支撑组件的使用更加的多样性,当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支撑角度调节时,则将支撑体1的第一部分21与分割板11粘接,当不需要对电子设备进行支撑角度调节时,则将支撑体1的第一部分2与分割板11解除粘接关系,仅仅保留壳体1作为电子设备的保护外壳。

其中,参考附图3,所述第一部分21在第二容纳空间的正投影面积与所述第二部分22在第二容纳空间的正投影面积之比为1/3-1,也就是说,图3中第一部分21的高度与第二部分22的高度比为1/3-1,因为要保证第二部分22能够起到支撑作用,则第一部分21的大小必然不能超过第二部分22的大小,如果第一部分21的大小大于第二部分22的大小,则壳体1的重心落在第一部分21上,壳体1会向第一部分21倾倒,第二部分22则支撑不稳定甚至无法起到支撑作用。

其中,参考附图3和附图4,为了配合电子设备上的摄像头,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部分21和分割板11上设有避让通孔13,以使电子设备的摄像头能够露出支撑体,不妨碍其摄像功能,避让通孔13具体的设置位置以电子设备摄像头所在处为准,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进一步的,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支撑组件,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一部分21背离所述电子设备的一侧表面与同侧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平齐;

所述第二部分22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所述第二部分22背离所述电子设备的一侧表面与同侧所述壳体1的外表面平齐。

具体的,为了保证支撑组件在实际使用时的美观性与舒适性,本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部分21和所述第二部分22均容纳在所述第二容纳空间时,要保证二者背离电子设备的一侧表面与壳体1厚度方向的外表面相平齐,保证支撑体2在不支撑壳体1时能够完全的容纳在壳体1内;此处可以理解的是,支撑体1的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厚度相同,在于分割板11连接时,可以根据胶或魔术贴的厚度调整分割板11的厚度,从而保证第一部分21和第二部分22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后其表面与壳体1的外表面相平齐。

实施例2

基于实施例1的支撑组件,参考附图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在具体实施中,所述支撑体2还包括第三部分23;

所述第三部分23设置在所述第二部分22远离所述第一部分21的一侧,且所述第三部分23与所述第二部分22转动连接,所述第三部分23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22转动时,所述第三部分23与所述壳体1具有第三相对位置关系和第四相对位置关系;

其中,所述第二部分22与所述壳体1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且所述第三部分23与所述壳体1处于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三部分23配合所述第二部分22支撑所述壳体1;所述第二部分22与所述壳体1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且所述第三部分23与所述壳体1处于所述第四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三部分23能位于所述壳体1的第一侧覆盖所述第一容纳空间。

具体的,为了保证所述支撑体2对壳体1支撑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部分22远离所述第一部分21的一侧设置所述第三部分23,所述第三部分23为板状结构,第三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22转动连接,此处可以是通过转轴连接,也可以是柔性连接;参考附图2,所述第二部分22向远离壳体1的方向转动(图2中的右上方向),在所述壳体1的第二侧调节对壳体1的支撑角度α,所述第三部分23朝向壳体1(图2中的左下方向)且与第二部分21之间具有一定夹角β时,第三部分23在壳体1的底部边框与壳体1相接触对壳体1提供支撑,并且壳体1、第二部分22以及第三部分23围成三角形,使得第二部分22对壳体1的支撑更加稳固,此时,第二部分22在第二容纳空间外与壳体1之间具有夹角α即第二部分22与所述壳体1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第三部分23在壳体1底部边框与壳体1相接触即所述第三部分23与所述壳体1处于所述第三相对位置关系。相应的,图2中,所述第二部分22相对于第一部分21转动直至第二部分22容纳在第二容纳空间内(图2中的左下方向),所述第三部分23相对于所述第二部分22转动至壳体1的第一侧(第三部分由图2的位置垂直屏幕向内翻转)对第一侧的第一容纳空间进行覆盖(实际应用中对电子设备的屏幕进行覆盖保护),此时,第二部分22在第二容纳空间内即第二部分22与所述壳体1处于所述第二相对位置关系,第三部分23在壳体1的第一侧覆盖第一容纳空间即所述第三部分23与所述壳体1处于所述第四相对位置关系。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4,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在具体实施中,所述壳体1对应所述第二部分22与所述第三部分23连接处的边框上设有避让缺口12,且所述避让缺口12与所述第二部分22与所述第三部分23连接处的尺寸相适配。

具体的,为了保证所述第三部分23在对第一容纳空间进行覆盖时,所述第二部分22与所述第三部分23连接处不会出现翘起,影响美观,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壳体1对应第二部分22和第三部分23的连接处的边框上设置所述避让缺口12,使得第三部分23翻转至壳体1第一侧时,第二部分22与第三部分23的连接处能够容纳在避让缺口12内,进而防止连接处翘起影响美观;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容纳第二部分22与第三部分23的连接处,避让缺口12的尺寸需要大于等于连接处的尺寸,也就是说,图4中避让缺口12在横向的开口长度要大于等于连接处在相同方向的长度。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三部分23上设有若干限位凹槽231;

若干所述限位凹槽231平行于所述第二部分22与所述第三部分23的连接处,且若干所述限位凹槽231与所述壳体1上对应所述第二部分22与所述第三部分23连接处的边框相适配;

其中,所述边框置于所述限位凹槽231内,所述第二部分22与所述壳体1处于所述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三部分23与所述壳体1处于第三相对位置关系。

具体的,为了保证所述第二部分22与所述壳体1处于第一相对位置关系,所述第三部分23与所述壳体1处于第三相对位置关系时第二部分22和第三部分23配合对壳体1进行良好的支撑,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三部分23上设有若干限位凹槽231,所述限位凹槽231与壳体1对应第二部分22与第三部分23连接处的边框相适配,用于将至少部分该边框容纳在限位凹槽231内,从而限定壳体1在第三部分23上的支撑位置,一方面防止壳体1在第三部分23上支撑不稳发生滑移影响用户体验度,另一方面也通过若干限位凹槽231与第二部分22的距离不同,从而调节壳体1的倾斜角度,例如:壳体1与靠近第二部分22的限位凹槽231抵触时的倾斜角度要小于壳体1与远离第二部分22的限位凹槽231抵触时的倾斜角度。另外结合上述实施例内容,壳体1对应第二部分22与第三部分23连接处的边框上设有所述避让缺口12,所以,本实施例中可以将限位凹槽231设置为在对应避让缺口12位置上的槽深小于非避让缺口12处边框的槽深,即如附图5所示,限位凹槽231的左右两侧深度大于中间部分的深度,中间部分则对应避让缺口12,该设置方式既能够保证壳体1在第三部分23上支撑稳定,还不会因为设置限位凹槽231降低第三部分23的强度。

进一步的,参考附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在具体实施中,若干所述限位凹槽231内设有第一磁性部;

所述壳体1对应所述第二部分22与所述第三部分23连接处的边框上设有与所述第一磁性部相适配的第二磁性部。

具体的,为了保证壳体1在第三部分23上支撑稳定,防止发生滑移,本实施例中在限位凹槽231内设置第一磁性部,壳体1上与限位凹槽231对应的边框上设置第二磁性部,在壳体1的与限位凹槽231抵触时,第一磁性部与第二磁性部相互吸引,保证壳体1的边框在限位凹槽231内稳定支撑;其中,所述第一磁性部和第二磁性部为具有磁性能够相互吸引的装置,例如:磁铁,磁性部相互吸引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设置方式,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实施例3

在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基础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组件,在具体实施中,所述第三部分23上设有输入件232和传输装置;

所述输入件232能产生输入信号;

所述传输装置与电子设备信号连接,使得所述电子设备能获得所述输入信号。

具体的,为了实现支撑体2的功能多样性,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三部分23上设置所述输入件232和传输装置,使得输入件232能够通过所述传输装置与容纳在第一容纳空间的电子设备实现电连接或信号连接,进而完成输入件232向电子设备发送的输入信号,电子设备上显示所述输入件232输入的内容,从而实现按键键盘向电子设备发送输入信号的功能,为使用者提供较大的、灵活的输入区域,可以将手机、平板电脑等小型移动终端的使用舒适性大大提高;其中,所述输入件232可以是按键键盘、触摸板或者是手写笔检测板等,所述传输装置则对应输入件232的形式可以设置为接触式的连接端口,也可以设置为非接触式的信号传输装置,例如:当所述输入件232为按键键盘时,所述传输装置可以接触式的线缆,线缆的一端与电子设备电连接,另一端与按键键盘电连接;或者传输装置也可以是接收器,接收器与电子设备电连接,按键键盘通过蓝牙信号与接收器信号连接,即按键键盘通过蓝牙信号与电子设备信号连接,进而实现按键键盘向电子设备发送输入信号的功能;上述设置方式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熟知的,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实施例4

本申请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一种电子设备,其包括电子设备本体和实施例1-3任一所述的支撑组件;

其中,所述电子设备本体能容置于所述支撑组件的第一容纳空间内。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支撑组件可直接采用上述实施例1至3中提供的任一所述支撑体,或实施例1至3相互结合得到的支撑组件,具体的实现结构可参见上述实施例1至3中描述的相关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申请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申请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