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空调板的隔声减震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4891发布日期:2020-10-28 11:24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于空调板的隔声减震垫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空调板的隔声减震垫。



背景技术:

空调具有外机和内机,内机安装于室内,而外机安装于室外的空调板上,现有的空调板没有减震的功能,噪音较大,当人们使用空调时,经常遭受噪音的困扰。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空调板的隔声减震垫。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空调板的隔声减震垫,该隔声减震垫包括隔声减震垫本体和用于连接空调板的弹性连接件,弹性连接件包括若干个首尾连接且垂直设置于隔声减震垫本体下表面的第一弹性部,第一弹性部垂直向隔声减震垫本体中心处延伸形成若干个第二弹性部,第一弹性部的数量比空调板的侧边的数量少1,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与隔声减震垫本体形成的空间与空调板的部分侧边相适配。

进一步的改进,隔声减震垫本体由四周向中间逐渐隆起,隔声减震垫本体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柔性支撑柱,所有柔性支撑柱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进一步的改进,隔声减震垫本体的上表面还设有限位柱,相邻两个限位柱之间设有柔性限位围栏,柔性限位围栏的上表面与隔声减震垫本体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cm。

进一步的改进,隔声减震垫本体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橡胶条。

进一步的改进,第二弹性部靠近隔声减震垫本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橡胶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声减震垫可直接套设于空调板上,拆卸方便,减震效果好,并能够起到降噪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示例中的隔声减震垫的结构示意;

图2为示例中的隔声减震垫的剖视图;

图3为示例中的隔声减震垫的机构示意图;

图4为示例中的隔声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示例中的隔声减震垫的剖视图;

图6为示例中的隔声减震垫的剖视图;

图7为示例中的隔声减震垫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以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隔声减震垫的结构示意图,该隔声减震垫包括隔声减震垫本体1和用于连接空调板2的弹性连接件,如图2所示,弹性连接件包括若干个首尾连接且垂直设置于隔声减震垫本体1下表面的第一弹性部3,第一弹性部3垂直向隔声减震垫本体1中心处延伸形成若干个第二弹性部4,第一弹性部3的数量比空调板2的侧边的数量少1,第一弹性部3、第二弹性部4与隔声减震垫本体1形成的空间与空调板2的部分侧边相适配;其中,部分侧边指的是空调板除去其与楼板相接触的侧边;当空调板的侧边数为4时,则第一弹性部的数量为3,因为空调板与墙壁相连接的侧壁无需对应的第一弹性部;隔声减震垫的材料优选于发泡橡胶或者发泡聚乙烯隔震垫,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可采用橡胶材质制备,隔声减震垫本体的形状本示例不做具体限定,可以是图1所示的规则形状,也可以是图3所示的不规则形状,只要与空调板相适应即可,如图4所示,使用时,将隔声减震垫通过第一弹性部和第二弹性部套在空调板2上即可完成安装,拆卸、更换方便。

如图5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隔声减震垫的剖视图,隔声减震垫本体1由四周向中间逐渐隆起,隔声减震垫本体1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柔性支撑柱5,所有柔性支撑柱5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柔性支撑柱为中心坚硬表面柔软的柱状体,如中心设置钢筋柱,再在钢筋柱表面包裹橡胶;本示例通过设置以上结构,当遇到下雨天时,雨水流到空调外挂机上再流到隔声减震垫本体上表面,由于隔声减震垫本体中间部位高,四周低,因此雨水会从隔声减震垫中心流到边沿处,再从隔声减震垫边沿流下去,雨停后,即使没有太阳,隔声减震垫的表面由于未与空调外挂机紧密贴合,而是留有缝隙,因此其表面的水渍也可通过风的流动而加速干燥,避免其因积攒积水或长期潮湿而腐蚀空调外挂机。

如图6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隔声减震垫的剖视图,隔声减震垫本体1的上表面还设有限位柱6,相邻两个限位柱6之间设有柔性限位围栏7,柔性限位围栏7的上表面与隔声减震垫本体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cm;限位柱与柔性支撑住的材质相同,柔性限位围栏可采用发泡橡胶、发泡聚乙烯隔震垫或橡胶垫;本示例通过设置限位柱和柔性限位围栏,可加强空调外挂机的稳定性,当空调外挂机受力震动时,柔性限位围栏可对其进行限位。

如图7所示,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隔声减震垫的剖视图,隔声减震垫本体1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橡胶条8;第二弹性部4靠近隔声减震垫本体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橡胶条9;第一橡胶条与隔声减震垫本体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第二弹性部与第二橡胶条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粘接;本示例通过设置第一橡胶条和第二橡胶条,增加隔声减震垫本体与空调板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增加其安装的牢固性。

本实用新型的附图中各设备之间的连接关系是为了清楚阐释其信息交互及控制过程的需要,因此应当视为逻辑上的连接关系,而不应仅限于物理连接;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

本技术:
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应用于空调板的隔声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减震垫包括隔声减震垫本体(1)和用于连接空调板(2)的弹性连接件,所述弹性连接件包括若干个首尾连接且垂直设置于所述隔声减震垫本体(1)下表面的第一弹性部(3),所述第一弹性部(3)垂直向所述隔声减震垫本体(1)中心处延伸形成若干个第二弹性部(4),所述第一弹性部(3)的数量比所述空调板(2)的侧边的数量少1,所述第一弹性部(3)、所述第二弹性部(4)与所述隔声减震垫本体(1)形成的空间与所述空调板(2)的部分侧边相适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空调板的隔声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减震垫本体(1)由四周向中间逐渐隆起,所述隔声减震垫本体(1)上表面设置有多个柔性支撑柱(5),所有所述柔性支撑柱(5)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应用于空调板的隔声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减震垫本体(1)的上表面还设有限位柱(6),相邻两个所述限位柱(6)之间设有柔性限位围栏(7),所述柔性限位围栏(7)的上表面与所述隔声减震垫本体(1)的上表面之间的距离不小于20c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空调板的隔声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减震垫本体(1)的下表面设有第一橡胶条(8)。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应用于空调板的隔声减震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性部(4)靠近所述隔声减震垫本体(1)的侧壁上设有第二橡胶条(9)。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应用于空调板的隔声减震垫,该隔声减震垫包括隔声减震垫本体和用于连接空调板的弹性连接件,弹性连接件包括若干个首尾连接且垂直设置于隔声减震垫本体下表面的第一弹性部,第一弹性部垂直向隔声减震垫本体中心处延伸形成若干个第二弹性部,第一弹性部的数量比空调板的侧边的数量少1,第一弹性部、第二弹性部与隔声减震垫本体形成的空间与空调板的部分侧边相适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声减震垫可直接套设于空调板上,拆卸方便,减震效果好,并能够起到降噪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李婷;刘新峰;庞泊;洪少权;刘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三磊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3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