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抽油机刹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70457发布日期:2020-11-27 10:01阅读:7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抽油机刹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田采油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抽油机刹车装置。



背景技术:

游梁式抽油机是一种最常见的采油设备,游梁式抽油机上设置有刹车装置,其作用是在抽油机停机检修时对抽油机进行制动,防止抽油机不受控运转带来安全隐患。游梁式抽油机上的刹车装置的结构通常包括刹车轮、夹臂、复位弹簧和连杆操纵机构,刹车轮固定安装在减速箱上的制动轴上,夹臂在连杆操纵机构的驱动下从外侧将刹车轮抱死,通过增加摩擦力,实现刹车制动。

刹车装置常年置在室外,经受着雨水锈蚀,渐渐的使复位弹簧出现老化或者复位故障,即松开刹车以后,复位弹簧不能复位,导致夹臂未与刹车轮彻底分离,出现了夹臂无故磨损的情况,进而导致下一次的刹车存在失灵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复位弹簧易故障,夹臂未与刹车轮彻底分离导致无故磨损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抽油机刹车装置,本实用新型能够确保每一次夹臂复位成功,并且本实用新型能够从刹车轮内外两侧同时抱死,增加摩擦面积,从而增加摩擦力,使制动更加稳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抽油机刹车装置,包括刹车轮、制动机构、传动机构和锁紧机构,刹车轮固定安装在减速箱上的制动轴上,所述刹车轮为轮毂状,所述的制动机构包括外制动机构和内制动机构,所述的外制动机构设置在刹车轮外部,外制动机构固定安装在减速箱上,所述的内制动机构设置在刹车轮内侧,跨刹车轮设置有用于安装内制动机构的c型钢板,c型钢板与刹车轮无接触,c型钢板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减速箱上;

所述的外制动机构为多连杆抱紧机构,包括主动杆a、左夹臂、右夹臂、上连杆和下连杆,所述的左夹臂和右夹臂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刹车轮的两侧,靠近刹车轮的左、右夹臂均为半圆形,左夹臂的下端通过轴铰接在减速箱上,右夹臂的上端通过轴铰接在减速箱上,所述的主动杆a的通过轴铰接在减速箱上,铰接点为支点,所述的上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左夹臂上端和主动杆a支点的上部铰接,所述的下连杆的两端分别与右夹臂下端和主动杆a支点的下部铰接;

所述的内制动机构为多连杆外扩机构,包括中心杆、左扩臂、右扩臂、左顶杆和右顶杆,所述的中心杆的中心通过轴铰接在所述的c型钢板上,并且轴与中心杆同步转动,所述的左扩臂和右扩臂分别位于中心杆两侧,并且相对中心杆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左、右扩臂外侧均为弧形,左扩臂的下端通过轴铰接在c型钢板上,右扩臂的上端通过轴铰接在c型钢板上,所述的左顶杆的两端分别与中心杆左端和左扩臂上部铰接,所述的右顶杆的两端分别与中心杆右端和右扩臂下部铰接,所述的内制动机构还包括主动杆b,主动杆b安装在c型钢板外侧,所述的主动杆b一端与中心杆同轴并同步转动。

外制动机构中主动杆a制动方向与内制动机构中的主动杆b的制动方向一致,所述的主动杆b自由端与主动杆a之间铰接有能够使二者产生运动关联的联动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内、外制动机构均为多连杆机构,与现有技术的复位弹簧弹动夹臂复位相比较,能够确保每一次夹臂复位成功,确保夹臂不会受到无故磨损。

2.并且本实用新型能够从刹车轮内、外两侧同时抱死,增加摩擦面积,从而增加摩擦力,使制动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外制动机构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内制动机构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c型钢板的侧视图。

图中:1-刹车轮,2-减速箱,3-c型钢板,4-主动杆a,5-左夹臂,6-右夹臂,7-上连杆,8-下连杆,9-中心杆,10-左扩臂,11-右扩臂,12-左顶杆,13-右顶杆,14-主动杆b,15-联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包括刹车轮1、制动机构、传动机构和锁紧机构,刹车轮1固定安装在减速箱2上的制动轴上,以上为现有技术中已经存在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用新型的创新点在于:所述刹车轮1为轮毂状,所述的制动机构包括外制动机构和内制动机构,内外制动机构能够同时制动,起到双制动效果,提升了现有刹车制动稳定性。所述的外制动机构设置在刹车轮1外部,外制动机构固定安装在减速箱2上,所述的内制动机构设置在刹车轮1内侧,跨刹车轮1设置有用于安装内制动机构的c型钢板3,c型钢板3与刹车轮1无接触,c型钢板3的两端固定连接在减速箱2上。

所述的外制动机构为多连杆抱紧机构,包括主动杆a4、左夹臂5、右夹臂6、上连杆7和下连杆8,所述的左夹臂5和右夹臂6相互平行,且分别位于刹车轮1的两侧,靠近刹车轮1的左、右夹臂5、6均为半圆形,外制动机构通过三个定点连接在减速箱2上,三个定点分别是:左夹臂5的下端、右夹臂6的上端和主动杆a4的上部,其中与主动杆a4的铰接点为称为支点,所述的上连杆7的两端分别与左夹臂5上端和主动杆a4支点的上部铰接,所述的下连杆8的两端分别与右夹臂6下端和主动杆a4支点的下部铰接;如图1或2所示,向左拉动主动杆a4,左、右夹臂5、6将刹车轮1抱紧,此时配合现有技术中的锁紧机构,将刹车锁紧;当松开锁紧机构时,反向推动主动杆a4,左、右夹臂5、6必然与刹车轮1分离,与现有技术中复位弹簧弹开夹臂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一定的必然分离性,更能够保证夹臂不受到无故的磨损。

所述的内制动机构为多连杆外扩机构,包括中心杆9、左扩臂10、右扩臂11、左顶杆12和右顶杆13,内制动机构通过三个定点连接在c型钢板3上,三个定点分别是:中心杆9的中心通过轴铰接在c型钢板3上并且轴与中心杆9同步转动,左扩臂10的下端通过轴铰接在c型钢板3上,右扩臂11的上端通过轴铰接在c型钢板3上。左扩臂10和右扩臂11分别位于中心杆9两侧,并且相对中心杆9的中心呈中心对称,左、右扩臂10、11外侧均为弧形,扩张时,弧形的左右扩臂10、11抵在刹车轮1内侧,从内侧扩张式制动。所述的左顶杆12的两端分别与中心杆9左端和左扩臂10上部铰接,所述的右顶杆13的两端分别与中心杆9右端和右扩臂11下部铰接,所述的内制动机构还包括主动杆b14,主动杆b14安装在c型钢板3外侧,所述的主动杆b14一端与中心杆9同轴并同步转动。如图1或3所示,向左拉动主动杆b14,左、右扩臂10、11将刹车轮1由内向外胀紧,使左、右扩臂10、11与刹车轮1内侧之间产生较强的摩擦力,此时配合现有技术中的锁紧机构,将刹车锁紧;当松开锁紧机构时,反向推动主动杆b14,左、右扩臂10、11内收,必然与刹车轮1分离,与现有技术中复位弹簧弹开夹臂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一定的必然分离性,更能够保证夹臂不受到无故的磨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能够从刹车轮1内、外两侧同时抱死,增加与刹车轮1的摩擦面积,从而增加摩擦力,使制动更加稳定。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中的双制动机构同时发挥制动作用,设置将外制动机构中主动杆a4制动方向与内制动机构中的主动杆b14的制动方向一致,所述的主动杆b14自由端与主动杆a4之间铰接有能够使二者产生运动关联的联动杆15。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