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止减速机构润滑脂流失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20460发布日期:2020-12-01 11:10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防止减速机构润滑脂流失的密封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速机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防止减速机构润滑脂流失的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润滑脂型腔是由驱动轴4、内齿圈1、密封圈7、隔板2和电枢轴5组成(如图1-2所示),装配时通过紧固层层传递压力,内齿圈和隔板端面外圈上的压力使密封圈产生一定的压缩形变与隔板紧密贴合,从而组成一个相对密封的空间,以防止减速机构内的润滑脂流失。但由于轴向尺寸的限制,隔板不可能与内齿圈端面贴死,如若漏装密封圈,就会导致不密封。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用于防止减速机构润滑脂流失的密封结构,解决现有减速机构的润滑脂型腔密封不彻底,造成润滑脂流失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防止减速机构润滑脂流失的密封结构,包括内齿圈及设于所述内齿圈内的行星部件,所述行星部件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轴、电枢轴传动连接,所述内齿圈的一侧还配合安装有隔板,所述内齿圈在与隔板相接触的面上设有一圈凸起,所述凸起与隔板接触密封形成密闭腔体。

进一步的,所述凸起为圆弧形。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轴、电枢轴及内齿圈三者同轴设置,且所述驱动轴、电枢轴固定连接在行星部件的轴向。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轴、电枢轴在远离行星部件的一端分别从内齿圈上的孔中穿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用于防止减速机构润滑脂流失的密封结构,内齿圈在与隔板接触的一端面上设置凸起,通过凸起与隔板的接触实现密封,密封效果佳,杜绝因漏装密封圈带来的漏油风险,同时由于无需使用密封圈,安装更为简单,成本更为低廉;内齿圈与隔板之间是线性接触密封,装配时在对内齿圈、隔板施加相同压力的情况下,接触面积小压强更大,更容易装配。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润滑脂型腔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内齿圈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一种用于防止减速机构润滑脂流失的密封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内齿圈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内齿圈;2、隔板;3、凸起;4、驱动轴;5、电枢轴;6、行星部件;7、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展示一下实例来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且不应解释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可以同时从材料、方法和反应条件进行改进,所有这些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之内。

如图3-4所示,一种用于防止减速机构润滑脂流失的密封结构,包括内齿圈1及设于所述内齿圈1内的行星部件6,所述行星部件6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轴4、电枢轴5传动连接,所述驱动轴4、电枢轴5及内齿圈1三者同轴设置,且所述驱动轴4、电枢轴5固定连接在行星部件6的轴向,所述驱动轴4、电枢轴5在远离行星部件6的一端分别从内齿圈1上的孔中穿出,所述内齿圈1的一侧还配合安装有隔板2,所述内齿圈1在与隔板2相接触的面上设有一圈圆弧形的凸起3,所述凸起3与隔板2接触密封形成密闭腔体。通过凸起3与隔板2的接触实现密封,密封效果佳,杜绝因漏装密封圈7带来的漏油风险,同时由于无需使用密封圈7,安装更为简单,成本更为低廉;内齿圈1与隔板2之间是线性接触密封,装配时在对内齿圈1、隔板2施加相同压力的情况下,接触面积小压强更大,更容易装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防止减速机构润滑脂流失的密封结构,包括内齿圈(1)及设于所述内齿圈(1)内的行星部件(6),所述行星部件(6)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轴(4)、电枢轴(5)传动连接,所述内齿圈(1)的一侧还配合安装有隔板(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齿圈(1)在与隔板(2)相接触的面上设有一圈凸起(3),所述凸起(3)与隔板(2)接触密封形成密闭腔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减速机构润滑脂流失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3)为圆弧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减速机构润滑脂流失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4)、电枢轴(5)及内齿圈(1)三者同轴设置,且所述驱动轴(4)、电枢轴(5)固定连接在行星部件(6)的轴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止减速机构润滑脂流失的密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轴(4)、电枢轴(5)在远离行星部件(6)的一端分别从内齿圈(1)上的孔中穿出。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防止减速机构润滑脂流失的密封结构,包括内齿圈及设于内齿圈内的行星部件,行星部件的两端分别与驱动轴、电枢轴传动连接,内齿圈的一侧还配合安装有隔板,内齿圈在与隔板相接触的面上设有一圈凸起,凸起与隔板接触密封形成密闭腔体。本申请在内齿圈与隔板的接触面上加一圈凸起,通过凸起与隔板接触实现密封,省去现有在内齿圈止口处使用密封圈的操作,结构更加简单,密封效果佳,且隔板和内齿圈采用线接触,在不影响接触处内齿圈本身强度的情况下,增大了压强,便于装配。

技术研发人员:余金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神电汽车电机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4.26
技术公布日:2020.12.0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