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49460发布日期:2021-01-26 19:57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变速箱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变速箱是车辆上非常重要的部件,它可以改变传动比,扩大驱动轮转矩和转速的作用。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变速箱也有了升级,从最初的手动变速箱,到现在无级变速箱,从无同步器到有同步器,操控越来越方便。
[0003]
变速箱一般包括上箱体、下箱体、以及一端连接在下箱体内另一端延伸到上箱体内的齿轮轴组件,上箱体底部设有第一结合面,下箱体顶部设有第二结合面,在组装变速箱时,需要对上箱体和下箱体进行压箱闭合,具体操作为:先在第一结合面和第二结合面上涂粘接胶,然后将上箱体和下箱体对接,再利用人工手动对上箱体和下箱体进行压箱闭合,从而使粘接胶充分粘接上箱体和下箱体。
[0004]
现有技术当中,目前采用以下两种方式对上箱体和下箱体进行手动压箱闭合:(一)操作工在工作台上采用尼龙榔头敲击和手拍压上箱体和下箱体,以对变速箱进行压箱闭合,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工作量大而且容易损坏变速箱箱体,同时还极易造成很大的安全质量危害;(二)在下箱体内搭设压板,使用螺钉穿过上箱体上的螺纹孔螺接到压板上,从将上箱体和下箱体压紧,以对变速箱进行压箱闭合,这种方式不仅操作复杂、效率低而且还存在压箱错位和无法闭合问题,甚至会再使用尼龙榔头强行敲压进行闭合变速箱,易造成箱体内腔加工面和网纹面划伤及螺纹孔毛丝,导致容易发生变速箱箱体报废、变速箱漏油等安全质量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0005]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以解决现有对变速箱进行压箱闭合的方式容易损坏变速箱箱体的技术问题。
[0006]
一种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与齿轮轴组件连接,所述装置包括套筒、转轴、以及设置于所述套筒内的压套及多个夹板,所述多个夹板沿所述套筒的轴线圆周阵列排布,且所述夹板贴着所述套筒的内壁滑动,所述多个夹板包覆所述压套并随所述压套一起移动,所述转轴的中部与所述压套的顶端螺接,所述转轴的底端延伸到所述套筒内并与所述压套连接,所述夹板的底端内侧延伸出钩爪部,所述齿轮轴组件的外轴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钩爪部卡接的卡槽。
[0007]
进一步地,所述压套通过第一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转轴连接。
[0008]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底端设有第一销孔,所述压套上设有第二销孔,所述第一可拆卸结构包括插接于所述第一销孔和所述第二销孔中的销轴。
[0009]
进一步地,所述压套的外壁围绕所述第二销孔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可拆卸结构还包括一o型圈,所述o型圈套设于所述安装槽内,所述销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o型圈抵靠。
[0010]
进一步地,所述夹板通过第二可拆卸结构与所述转轴连接。
[0011]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可拆卸结构包括一轴承,所述轴承套装于所述转轴上,所述夹板的内侧表面设有凹槽,所述轴承至少一部分容置于所述凹槽中。
[0012]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一把手,所述把手通过第三可拆卸结构与所述套筒的顶端连接,所述第三可拆卸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把手上的内六方孔、以及设置于所述套筒顶端的第一外六方,所述内六方孔与所述第一外六方卡接。
[0013]
进一步地,所述转轴的顶端设有与旋转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二外六方。
[0014]
进一步地,所述装置还包括一旋杆,所述转轴的顶端设有通孔,所述旋杆穿设于所述通孔中。
[0015]
进一步地,所述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还包括卡簧,所述外轴的外壁上设有与所述卡簧卡接的卡簧槽,所述外轴上套设有轴套,所述卡簧的外径与所述套筒和所述轴套的内径相对应。
[0016]
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设置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使用时,多个夹板先包覆住齿轮轴组件的外轴和压套,并使夹板的钩爪部钩爪在外轴的卡槽中,然后将套筒套在多个夹板上,使与压套连接的转轴的顶部穿过套筒,然后转动转轴,使转轴与套筒螺接,然后握住套筒,并使套筒的底端压住上箱体,然后转动转轴,由于钩爪部勾住齿轮轴组件的外轴,从而拉到齿轮轴组件和下箱体一同朝向上壳体移动,由于上壳体被套筒压住,从而使下箱体和上箱体之间闭合粘接,完成变速箱压箱闭合操作,整个压箱闭合过程简单、效率高、能够轻松完成变速箱压箱闭合操作,此外压箱过程不存在对箱体的破坏性动作,保证变速箱箱体不被损坏,避免发生安全质量事故。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变速箱的截面结构图;
[0018]
图2为图1当中i处的放大图;
[0019]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0020]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的截面结构图;
[0021]
图5为图4当中ii处的放大图;
[0022]
图6-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的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0023]
图8为图6当中iii处的放大图;
[0024]
图9-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的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的使用状态图;
[0025]
图11为图9当中iv处的放大图;
[0026]
图12为图10当中v处的放大图。
[0027]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
[0028]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9]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
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30]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31]
实施例一
[0032]
请参阅图3-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当中的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100,用于对图1-图2所示的变速箱200进行压箱闭合操作,以实现变速箱200的压箱闭合,图1-图2示出的变速箱200包括上箱体201、下箱体202、以及一端连接在下箱体202内另一端延伸到上箱体201内的齿轮轴组件203,齿轮轴组件203设置于上箱体201和下箱体202的中心位置,上箱体201底部设有第一结合面2011,下箱体202顶部设有第二结合面2021,上箱体201和下箱体202通过第一结合面2011和第二结合面2021的粘接胶粘接闭合(即拼接组装在一起),齿轮轴组件203包括内轴2031、套设在内轴2031上的外轴2032、以及套设在外轴2032上的轴套2033,请参阅图2,上箱体201的底部设有容置槽2012,轴套2033通过压机压入容置槽2012中。
[0033]
在使用时,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100与齿轮轴组件203连接,其中,图3-图5所示的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100具体包括套筒10、转轴20、以及设置于套筒10内的压套30及多个夹板40,多个夹板40沿套筒10的轴线圆周阵列排布,且夹板40贴着套筒10的内壁滑动,多个夹板40包覆压套30并随压套30一起移动,转轴20的中部与压套30的顶端螺接,转轴20的底端延伸到套筒10内并与压套30连接,夹板40的底端内侧延伸出钩爪部41,齿轮轴组件203的外轴2032的外壁上设有与钩爪部41卡接的卡槽203a。
[0034]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当中,夹板40的数量为两个,且夹板40呈圆弧形,两个夹板40可对接成一圆柱状套筒10(即将圆柱状套筒10等分拆成两瓣夹板40),使用时,两个夹板40合抱组合使用。当两个夹板40合抱组合在一起时,两个夹板40底部的钩爪部41拼接成一环形结构,增大钩爪部41与卡槽203a的卡接面积,从而保证钩爪部41勾住外轴2032的稳定性。但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在其它实施例当中,夹板40的数量还可以为更多个,例如采用三个夹板40,三个夹板40可合抱组合成一圆柱状套筒10(即将圆柱状套筒10等分拆成三瓣夹板40)。
[0035]
此外,压套30设置于转轴20的底端,且压套30、转轴20、套筒10和夹板40同轴设置,压套30底部具有一容置孔31,使用时容置孔31容置内轴2031的顶端,以使压套30套在内轴2031的顶端,以使压套30与内轴2031同轴配合,从而保证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100能够快速找正并垂直压箱,避免压箱错位和无法闭合的现象发生。在不同规格的变速箱200当中,有不同直径规格的内轴2031,为了使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100能够适配对多种规格的变速箱200进行压箱闭合操作,压套30通过第一可拆卸结构32与转轴20连接,以方便更换具有不同容置孔直径的压套30,从而与不同直径规格的内轴2031进行适配。具体地,请参阅图3和图4,转轴20的底端设有第一销孔,压套30上设有第二销孔,第一可拆卸结构32包括插接于第一销孔和第二销孔中的销轴321,此外压套30的外壁围绕第二销孔设有一环形的安装槽33,
第一可拆卸结构32还包括一o型圈322,o型圈322套设于安装槽33内,且销轴321的两端分别与o型圈322抵靠,从而利用o型圈322来限制销轴321从销孔中脱出。使用时,取下o型圈322和销轴321,即可更换压套30。
[0036]
此外,请参阅图4,为了使整个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100便于拆卸和组装,夹板40通过第二可拆卸结构与转轴20连接,第二可拆卸结构包括一轴承221,轴承221套装于转轴20上,转轴20上设有限位台阶23,轴承221上端面抵靠限位台阶23,下端面抵靠压套30,从而将轴承221固定于转轴20上,夹板40的内侧表面设有凹槽42,轴承221至少一部分容置于凹槽42中,从而使夹板40与转轴20之间建立连接,以使夹板40跟随转轴20一起移动,而压套30设置于转轴20末端上,从而使夹板40能够跟随压套30一起移动。使用时,取下套筒10,即可取下轴承221,然后再将转轴20从套筒10转下即可。通过设置轴承221,使得转轴20转动更加省力、快速,从而提高变速箱压箱闭合效率。
[0037]
为了方便操作,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100还包括一把手50,把手50与套筒10的顶端连接连接,这样在使用时,操作工就可以一手握住套筒10、另一手握住把手50一起上下滑动,以进行压箱闭合操作。为了方便把手50拆卸,把手50通过第三可拆卸结构与所述套筒10的顶端连接。具体地,第三可拆卸结构包括设置于把手50上的内六方孔51、以及设置于套筒10顶端的第一外六方511,内六方孔51与第一外六方511卡接,使用时,将把手50的内六方孔51套在套筒10顶端的第一外六方511上即可,使用完后,往上提拔把手50,以使内六方孔51与第一外六方511脱离卡接即可卸下把手50。另外,为了便于握持套筒10,在一些可选实施例当中,可以在套筒10外壁设置防滑结构,以避免手在握持过程中打滑,防滑结构可以为但不限于网格滚花、硅胶套、凸筋等等。操作时,尽量一手握住套筒10、另一手握住把手50进行操作,这样可以避免当压箱闭合过程中有压偏和错位时,手臂不会被上箱体201内壁的锋利网纹面边缘处割伤。
[0038]
为了方便转动转轴20,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100还包括一旋杆60,转轴20的顶端设有通孔,旋杆60穿设于通孔中,使用时将旋杆60插入通孔中,然后利用旋杆60来转动转轴20,使用完后将旋杆60从通孔中拔出即可。除此之外,为了加快转轴20的旋转速度,以提高压箱闭合操作的效率,转轴20的顶端设有与旋转驱动装置连接的第二外六方24,即旋转驱动装置可通过第二外六方24来对接转轴20,从而电动驱使转轴20旋转。具体地,旋转驱动装置可以为但不限于拧紧枪、电批等等。
[0039]
结合图1-图8,整个压箱闭合操作过程为:先在下箱体202顶部的第二结合面2021上均匀涂布粘接性硅胶(可选)、并在上箱体201底部的第一结合面2011上也均匀涂布粘接性硅胶,然后把上箱体201扣向下箱体202,并使下箱体202上的齿轮轴组件203的外轴2032穿过上箱体201底部的轴套2033进入上箱体201内部,然后组装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100,组装过程为:先将轴承221套在转轴20上,并将压套30装入转轴20底端,并装上销轴321和o型圈322,此时轴承221和压套30完成与转轴20的组装,然后将压套30套在内轴2031顶部,两个夹板40合抱对接,并使两个夹板40的顶端包覆压套30,并使轴承221卡入夹板40的凹槽42中,并使两个夹板40的底端包覆外轴2032,并使夹板40的钩爪部41钩爪在外轴2032的卡槽203a中,然后将套筒10套在两个夹板40上,然后操作工一只手握着套筒10、另一只手握着把手50,并推动套筒10往下滑动,此时夹板40沿套筒10内壁往内滑动,使转轴20的顶部穿过套筒10,并使套筒10的底端压住上箱体201的轴套2033,以使套筒10的压箱作用力作用在上箱
体201上,然后将把手50装到套筒10顶部,然后利用旋杆60或旋转驱动装置转动转轴20,以使转轴20与套筒10螺接,此时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100完成组装,此时状态如图6和图8所示,然后利用旋杆60或旋转驱动装置转动转轴20,由于夹板40的钩爪部41勾住齿轮轴组件203的外轴2032,从而拉到齿轮轴组件203和下箱体202一同朝向上壳体移动,由于上壳体被套筒10压住,从而使第一结合面2011和第二结合面2021闭合粘接,状态如图7所示,以使粘接性硅胶充分粘接下箱体202和上箱体201,避免压箱后漏油,完成变速箱200压箱闭合操作;
[0040]
当下箱体202和上箱体201已经闭合情况下,需要打开下箱体202和上箱体201时,可以按上述过程组装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100,然后反向转动转轴20(例如压箱时顺时针转、而开箱时逆时针转),以推动齿轮轴组件203和下箱体202一同远离上壳体移动,从而打开下箱体202和上箱体201。
[0041]
综上,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当中的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100,能够使整个压箱闭合过程简单、效率高、能够轻松完成变速箱压箱闭合操作,此外压箱过程不存在对箱体的破坏性动作,保证变速箱箱体不被损坏,避免发生安全质量事故,同时能够实现对中垂直压箱,不易出现压箱错位和无法闭合问题。
[0042]
实施例二
[0043]
请参阅图9-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当中的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100,本实施例当中的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100与第一实施例当中的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100的不同之处在于:
[0044]
为了进一步保证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100能够垂直压箱,本实施例当中的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100还包括卡簧70,外轴2032的外壁上设有与卡簧70卡接的卡簧槽203b,卡簧70的外径与套筒10的内径和轴套2033的内径相对应(相等或略小于),从而使卡簧70能够同轴套2033入轴套2033和套筒10内。
[0045]
请参阅图9-图12,整个压箱闭合操作过程为:先在下箱体202顶部的第二结合面2021上均匀涂布粘接性硅胶(可选)、并在上箱体201底部的第一结合面2011上也均匀涂布粘接性硅胶,并利用卡簧70钳将卡簧70卡入外轴2032的卡簧槽203b中,然后把上箱体201扣向下箱体202,并使下箱体202上的齿轮轴组件203的外轴2032穿过上箱体201底部的轴套2033进入上箱体201内部,此时卡簧70与轴套2033内壁配合,保证外轴2032与轴套2033同轴,从而使上箱体201和下箱体202自动对中,然后组装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100(组装过程与第一实施例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组装完后,此时状态如图9和11所示,然后利用旋杆60或旋转驱动装置转动转轴20,以拉到齿轮轴组件203和下箱体202一同朝向上壳体移动,此时卡簧70进入轴套2033内,并与套筒10内壁配合,以保证轴套2033与外轴2032同轴,从而保证变速箱压箱闭合装置100整个过程都能够垂直往下压箱,避免出现压偏和错位,同时也能够使压箱更加省力和快捷,最终第一结合面2011和第二结合面2021闭合粘接,状态如图10和12所示,以完成变速箱200压箱闭合操作。
[0046]
需要指出的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提供的装置,其实现原理及产生的技术效果和第一实施例相同,为简要描述,本实施例未提及之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中相应内容。
[0047]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