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压力损失单向阀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4073阅读:119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压力损失单向阀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特别是适合于自动控制流体流动而又不产生压力损失的单向阀门。
目前化工生产中的蒸馏浓缩装置(图1)采用水喷射泵(俗名水老虫)抽取浓缩锅中的蒸汽,并随水老虫的水射流一起向江河排放的结构。目前采用的塑料水老虫射流压力≥294KPa,流量≥52M3/H,由功率为7.5KW的2″离心水泵(10)提供,1台1000L蒸馏锅配一只水老虫。该装置明显存在如下缺点电耗、水耗大,蒸馏出的酸雾随射流排放,浪费原材料,污染工厂,污染环境,水老虫性能差,压力波动大,故障多,易损坏。
上海某大化工厂对上列蒸馏浓缩装置进行了技术改造,工作流程图见图2,本装置在图1装置中的浓缩锅与水老虫之间增加了冷凝和回收槽,将浓缩锅中提取的盐酸蒸汽经冷凝成盐酸后,在回收槽中储存,到一定量后关闭冷凝器下端的阀门(12),打开回收槽侧面和下端两阀门(12),由泵(10)泵到车间配酸槽,回收利用,该厂改造了一个车间的六只1000L蒸馏锅,总投资35万元,每月回收31%盐酸210t,节省中和用30%液碱210t,蒸馏过程中溢出的液料被回收,有效地控制了污染,直接经济效益每月10万元以上。但该装置仍存下列缺点仍采用水老虫。除回收大部分盐酸外,其余缺点仍然存在。
为了彻底解决上列缺点,(即淘汰水老虫和稳定工作系统压力),就非要在流程的适当位置装自控单向阀不可。
现有单向阀结构可分为升降式和旋启式两种,又可分为榆次型和联合设计型两种,其单向阀的阀门均是常闭的,阀门靠弹力压紧,开启压力均很大(A-Ha为39.2KPa,A-Hb392KPa,DIF-H1为34.3KPa,DIF-H3为343KPa)且现有单向阀门的密封性能较低,耐酸、耐碱能力差,流体阻力大,又容易产生振动,噪音大等,不适用于含颗粒和粘度较大的介质,更不能用于有真空度的系统中。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耐腐蚀、工作状况可直观无压力损失,又能自动控制单向流动的单向阀门。
本实用新型由上体、阀体、充气球、压圈、带孔托板及下体组成。上、下体呈碗状,用塑料焊接在透明有机玻璃管制成的阀体两头,阀体中央置一充气球,充气球停放在带孔托板的中心孔上,带孔托连接于阀体与下体之间,压圈粘接在阀体上,将带孔托板定位在下体之上。所有另体均用耐酸、耐碱、耐油材料制成。流体自上往下流时,由于阀门内所有流体实际通道截面积≥2倍外接管孔面积,(带孔托板中心孔作置放充气球用,不属于实际通道面积),且流动畅通无阻,故阀内不产生压力损失,在应用于冷凝——回收工作状态时,阀下端接管出口插入液面以下,当流体(汽、气、液等)倒流时,阀下管道中的液面上升,充气球上浮,并由碗状上体的内锥孔导向,使充气橡皮球自动紧紧堵住上体进液口,阻止倒流,起到单向阀作用。在应用于封闭循环管路状态时,流体克服充气球浮力从上往下流动,当倒流时,充气球在浮力和反压力作用下,堵住上体进液口,阻止倒流起单向阀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与现有单向阀完全不同,在应用于冷凝--回收工作状态时。本单向阀门为常开式,所以无开启压力,故特别适用于有真空度的工作体系中。阀内无流体阻力,无能量损耗,并由于充气球富有弹性,能自动贴紧出口,不怕介质中存固体颗粒。不受介质的粘度影响,各种情况下,均能保持良好的密封性能,耐腐蚀性能强本实用新型单向阀所有另件均用耐酸、耐碱、耐油材料制成,工作状态平稳,无振动、无噪声,阀体透明,阀内工作状态可以直观。结构简单,另件少,易加工,材料便宜,故成本低,比现有单向阀的成本至少要低一半,本实用新型适用于所有流体,包括汽-液,气-气,气-液,液-液等。


图1是蒸馏浓缩装置流程图图2是浓缩蒸馏和盐酸回收装置流程图图3是无压力损失单向阀实施例的纵剖面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酸性溶液的浓缩蒸馏(或提纯)和回收装置中的使用状态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在中性溶液的浓缩蒸馏(或提纯)和回收装置中的使用状态图1、上体2、阀体3、充气球4、压圈5、带孔托板6、下体7、外接管8、水池9、吸水阀10、水泵11、冷却塔12、隔膜阀13、无压力损失单向阀14、阀门下面参照附图3对本实用新型作一步说明流体经上外接管(7)流入上体(1),经阀体(2)与充气球(3)的间隙,流过带孔托板(5),然后经过下体(6)从下接管(7)流出。其下接管(7)的出口插入液面以下,带孔托板(5)由下体(6)的凸台支承,其上由压圈(4)定位,压圈(4)粘接在阀体(2)上。当流体倒流时,下接管中的液体液面上升,定位在带孔托板(5)中心孔上的气球(3)随液面上浮,由上体(1)内锥角导向,将上体(1)的出口自动封住,阻止倒流,从而起到单向阀作用。阀体(2)用透明有机玻璃制成,便于观察液体的流动情况。上体(1)、下体(6)、带孔托板(5)及压圈(4)用聚氯乙稀材料制成,充气球用耐酸、碱或耐油橡胶制成。所有另件联接用氯仿粘接及塑料焊接。阀体(2)与充气球(3)之间的最小间隙面积,带孔托板(5)上所有通孔面积之和(中心孔除外),属实际流体通道截面积,且≥2倍外接管(7)的孔面积。
下面参照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在酸性溶液的浓缩蒸馏(或提纯)和回收装置中的使用作进一步的说明。该装置包括冷却体系和蒸馏汽体的抽取及处理二个体系。冷却体系由水池(8),吸水阀(9)、水泵(10)、冷凝管及冷却塔(11)组成。冷却水由水泵(10)自水池抽取,泵入冷凝器冷却汽体后,进入冷却塔(11)冷却后返回水池(8),循环使用。蒸馏汽体的抽取和处理体系,由蒸馏锅,冷凝管,隔膜阀(12),回收槽,无压力损失单向阀(13),中和槽一、二,中和液储槽、储气筒,机械真空泵及管道和其他阀门组成,体系中的真空度由W3(V5)真空泵产生,蒸馏锅中的盐酸蒸汽,经冷凝器冷凝成液态盐酸后,流入回收槽储存,残余酸雾,经本实用新型(13)进入中和槽,经二次中和,除尽酸雾后,通过储气筒,并由真空泵排出。储气筒除起稳压作用外,还起清除水份的作用。中和槽一、二下端外侧两阀门(14)是取样阀门,定期检查中和槽中中和液的PH值。本实用新型单向阀(13)起阻止中和槽一、二中的中和液倒流入盐酸回收槽的作用和稳定单向阀(13)之前系统中工作压力,保持其工作状态稳定的作用。中和槽一、二上各装一只单向阀(13)的原因是防止一旦一只失灵,还有另一只起作用,确保中和槽一、二中之中和液不因真空度的波动而倒流入盐酸回收槽。由于保证了中和槽一、二中的中和液的稳定,使经冷凝--回收的残余酸雾得到完全中和。
故本实用新型单向阀的采用,使本方案成立,用机械真空泵淘汰水老虫成为可能,而一台5.5KW的W3泵的抽气量是7.5KW水老虫的近10倍,即一台W3泵能承担10只1000L蒸馏锅的抽气任务,可节电9倍,节约全部水老虫用水,且W3泵性能较稳定,故障少,还彻底处理了酸雾,起了有效保护工厂和环境的作用和自动保证了工作状态的稳定,提高了劳动生产力的作用。
回收槽左侧之隔膜阀(12)起通气作用,在打开回收槽下端隔膜阀(12)排放回收液,或打开中和一、二下端两相通的阀门(14),排放失效“中和液”时,必须同时打开回收槽左侧的阀门(12),使排放通畅。
图5是体实用新型在中性溶液的蒸馏回收(或提纯)装置中的使用状态图,该回收装置除减少中和结构外,其他同图4,其工作原理也同图4装置。这装置主要应用在酒精、高梁酒、无盐水、香料油的生产过程中。
权利要求1.一种自控单向阀,它由上体、阀体、充气球、压圈、带孔托板及下体组成,其特征在于呈碗状的上体、下体连接在管状阀体之两端,管状阀体中央有一个充气球,并由球下方的带孔托板上的中心孔支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上体、阀体、压圈、带孔托板及下体均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阀体采用透明有机玻璃管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阀,其特征在于充气球采用耐酸、耐碱、或耐油橡胶材料制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向阀门,其特征在于阀内所有流体实际通道面积≥2倍外接管孔面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动控制流体单向流动的单向阀。它由上体、阀体、充气球、压圈、带孔托板及下体组成,所有零体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流体从上往下流动,阀内所有流体通道面积均大于外接管的孔面积。当应用于冷凝—回收工作状况时,阀下端的连接管出口应插入液面以下,一旦流体倒流,阀下端管道中的液面上升,充气球上浮,由上体之内锥面导向,在浮力及反压力使用下,使球堵住进液口,阻止倒流。本实用新型同样可应用于封闭、循环管路中。
文档编号F16K15/04GK2108830SQ91215758
公开日1992年7月1日 申请日期1991年8月2日 优先权日1991年8月2日
发明者季康明, 陈其龄 申请人:季康明, 陈其龄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