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由快速组接的管接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67018阅读:22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可自由快速组接的管接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自由快速组接的管接头结构。
管接头的用途,主要是在架设蓬架时,用于套接圆铁管的中段或顶、底各段,而达到相邻两铁管的中继、并接,抑或是不等角度的夹角相接,借以构成固定式的立体架型。其用途多在于临时搭盖或固定式蓬架、遮阳架、植物栽培架等等。而传统式的管接头,即是如图4所示的结构主要是以适合内管2圆径套接的圆管套11,在侧边位置,依邻接的圆管2所需的夹接角度,将另一圆管套12以焊接方式固定,而借助圆管套11、12的侧面挖设的螺槽1″,由侧面螺锁入螺栓1a,而借螺栓1a底面对所套入内管2侧面进行挤压,而达到强制定位的效果,进而构成该种单规格、固定型式的管接头1;而该种管接头1在使用及施工时,至少有下述缺点(一)因该旧式管接头使用时,必须将内管2由圆管套11、12的上或下套处推套进入,在内管2长度较长时,推套的操作相当麻烦、费时。特别是在因管体过长而导致管体稍微弯斜时,即将更造成圆管套11、12套过时的困难。相对的,在欲拆卸整具架体时,其不便性亦绝不低于组装。特别是对于架体需要重复拆卸和组装的情况(如喜庆用蓬架),其施工更是极度不便。若非是许多个热练操作者一起施工,否则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将架体完成组装或拆卸,故这种管接头绝不实用。
(二)以旧式管接头1组成架体之后,若是要在中段临时再作管体的接续加设时,则仍由于内管2必须先通过圆套管11、12,而使得组装者必须将整具已构成的架体先拆散再重组,方能解决。其造成施工困难、不便,显然极度费工、费时,相当不经济。
(三)因该式管接头1的两圆套管11、12的夹接角度因两套管经过焊接固定而无法作任何调整。因此,在使用时若有必要以不同角度接置管体,则必需准备多种不同夹接角度的管接头1,且施工时必须认选适用角度的特定管接头1使用;由于需准备多种规格的管接头,所以造成成本增加。况且,纵使多规格化,亦无法备齐任意角度的管接头,因而施工的选择性低。
(四)如前点所述,旧式管接头1固定内管2的方式,是借助螺栓1a锁入时的侧面挤压;显然,其固定作用“点”挤压式,在管接头内套管径与内管2外径较大或是两者未完全紧锁时,其牢固性不好,常见因套接处松脱而致使架体歪斜、垮倒。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可以由侧面启设开口,使管体中段可直接套置固定的活动式管接头,可以免除旧式管接头使用前必须将内管由圆管套的上或不套处推套进入的不便操作,而达到简便、快速的施工效果并可克服管体过长或稍微弯斜而产生的组装不便的缺点,而达到少数人即可完成施工的方便性;特别是适用于架体需重复拆卸和组装的情况,其施工效益显著,实用性好。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两底座接置角度可调整后再施固定的作用,而满足使用时相接管体作不同角度接置的需求,从而达到单一规格准备,即可适用全面施工需求的方便性和经济性,对于施工成本,尤具有大幅节省的实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底座周面所形成的横向滑动限制,可以借助滑块相对顶侧所设置的止滑面,形成对处在其上方的管部外径作成顶制,而与盖体的底面共同形成至少三条直线的环布、对称的夹持作用,具绝佳牢固性;较诸旧式侧面锁栓挤压定位方式,更具有稳定、牢固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兼成目的在于如前主要目的所述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可以由侧面启设开口,使管体中段可直接套置固定的活动式管接头;因此,在一固定的架体完成之后,施工者仍可视需要由管架的侧面再进行任意部位的本实用新型管接头套接,或作部分卸除,无需卸除整具架体而重装,进而达到无限增加或变化组接的多重实用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目的在于提供滑块是以锁进方式制动滑块前进,形成其顶侧面对管体底面作顶制抵压作用;因此,在于滑块行进至对管体形成紧抵之间,乃具有绝佳的工作裕度,可以有效克服在管体规格尺寸不够稳定和精确时,甚至是误差不大的不同规格管体,仍可以借助螺栓锁进行调整而达到适用,更具有广泛性的实用效果。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而提出的一种可自由快速组接的管接头结构,其主要是由两具管接头为一组,作反置及背面借中端锁栓枢接定位所构成;而每具管接头则包括一盒型底座;底座横向其一侧边的上方,设有位于两侧的栓槽;底座的纵向两侧边则在顶缘部位形成凹状缺口,适可以提供一管体的外径部位套入;底座侧面上左、右各设有一栓孔;底座槽底的中段部位则设置有一栓孔;一对长型止滑块;其以纵向对置的方式,放置在盒型底座槽底部的两侧对置,接受底座周面所形成的横向滑动限制;两滑块相对面的顶侧,则设置有呈斜置状的止滑面;其中,靠近外侧的滑块,设置有与底座螺槽对正的两贯穿栓孔;靠近内侧的滑块则设置有亦与贯穿栓孔对正的两侧面螺槽;而且,螺槽的内径,略小于栓孔的内径;另外,于滑块的中段相对位置,则作成凹状缺口的设置,而可以提供由在该处位置通过及以工具探入作加设螺栓通过底座的栓孔至另侧反置底座的内侧,以螺帽锁滞定位,而达到所套接两支管体接置角度的设定作用;一活动压盖;盖体呈弯弧且后段折直,适可以折盖在盒型底座的另一横向侧面上;盖体的前段则借助长栓贯穿枢设在盒型底座横向侧边上方的栓槽内定位,形成活设;可在管体套入时,于压盖底面与底座缺口之间形成套紧夹滞;另外,压盖的折直末段乃作成凸阶状挡唇;该盖体折直末段上则设有左、右各一底段向下呈开放状,并通过挡唇的倒U型孔部;该孔部的上段适与底座侧面上的螺槽,在盖制时形成对正;一片厚度状压制片;片体上具有位列左、右各一的栓孔,适可分别与底座的侧面栓孔,亦即是压盖前侧倒U型孔部形成对正;而且,压制片片体的厚度适可以压制在压盖挡唇的宽度上方,以作成完整的遮盖;一对调节迫紧用螺栓;其后段为扩大状的帽体,提供以工具夹滞转调旋进或旋退;帽体的前侧栓段,则至少具有末段大部分的螺牙部;其中,该对螺栓是预以其前侧栓段通过压制片的对位栓孔后,再通过底座侧面上所设栓孔及外侧滑块上的贯穿栓孔后,由最末段的螺牙部螺锁至内侧滑块的对位螺槽内,使预先结合该对滑块,在压盖末盖合之前,不会掉落;在管体置入于底座上侧面中段之后,即可借压盖向下盖合,由其下段倒U型孔部的下端开放端通过尚未作成紧锁的栓段;而在螺栓向前紧锁时,则因压制片的底端面压制在压盖的挡唇上方,使压盖不得向上脱开;且帽体位于挡唇的外侧,可作自由旋向调整,而达到压盖的定位操作;由螺栓在最内侧定点位置的锁进操作,即由于最末段的螺牙部螺锁至内侧滑块的对位螺槽处,而可以将内侧滑块作强迫制拉向外侧滑块抵近的调节,使滑块相对顶侧所设置的止滑面,在抵近时乃形成对位于其上方的管体外径底部两侧的压迫顶制,而配合与盖体的底面压制,共同形成至少三条直线的环列夹持作用,而达到效果绝佳、操作方便的管体固定效果。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剖面与紧锁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组合剖面与角度调节示意图;图4为惯用管接头结构立体图。
请配合参阅
图1、2和3所示,本实用新型主要是由两具管接头为一组,作反置及背面借中端锁栓4枢接定位所构成;而每具管接头则包括一盒型底座5;底座5横向其一侧边的上方,设有位于两侧的栓槽51;底座5的纵向两侧边则在顶缘部位形成凹状缺口52,适可以提供一管体9的外径部位套入;底座5侧面上左、右各设有一栓孔53;底座5槽底的中段部位则设置有一栓孔54;一对长型止滑块6;其以纵向对置的方式,放置在盒型底座5槽底部的两侧对置,接受底座5周面所形成的横向滑动限制;两滑块6相对面的顶侧,则设置有呈斜置状的止滑面61;其中,靠近外侧的滑块6,设置有与底座5螺槽53对正的两贯穿栓孔62;靠近内侧的滑块6则设置有亦与贯穿栓孔62对正的两侧面螺槽63;而且,螺槽63的内径,略小于栓孔62的内径;另外,于滑块6的中段相对位置,则作成凹状缺口64的设置,而可以提供由在该处位置通过及以工具探入加设螺栓4通过底座5的栓孔54至另侧反置底座5的内侧,以螺帽41锁滞定位;从而可在锁滞之前,即作所套置两支分别管体9的两底座5接置角度的设定;而达到单一规格制作及全夹角均可适用的多重实用性,且具有方便操作的效果(如图3中虚线部分所示)。其中,特别是由于一般管体在于立体或是平面的架面组成,乃是以至少四边组成的矩型框体所连续组接构成;而该式矩型结构的结合的稳定力,则主要是来自于该四枚相互箝制作用的连杆作用力(即一般所称的四连杆作用);因此,乃使得在于螺栓4锁滞定位的强度要求转弱,只要是足以组成四连杆的衔接作用后,实际上螺栓4已非具有真正的结合作用力,而反退为辅助组接的预先定位用零件了。
一活动压盖7;盖体呈弯弧且后段折直,适可以折盖在盒型底座5的另一横向侧面上;盖体7的前段则借助长栓71贯穿枢设在盒型底座5横向侧边上方的栓槽51内定位,形成活设;可在管体9套入时,于压盖7底面与底座5缺口52之间形成套紧夹滞;另外,压盖7的折直末段乃作成凸阶状挡唇73;该盖体7折直末段上则设有左、右各一底段向下呈开放状,并通过挡唇73的倒U型孔部72;该孔部72的上段适与底座5侧面上的栓孔53,在盖制时形成对正;一片厚度状压制片8;片体上具有位列左、右各一的栓孔81,适可分别与底座5的侧面栓孔53,亦即是压盖7前侧倒U型孔部72形成对正;而且,压制片8的片体的厚度适可以压制在压盖7挡唇73的宽度上方,以作成完整的遮盖;一对调节迫紧用螺栓3;其后段为扩大状的帽体31,提供以工具夹滞转调旋进或旋退;帽体31的前侧栓段32,则至少具有末段大部分的螺牙部33;其中,该对螺栓3是预以其前侧栓段32通过压制片8的对位栓孔81后,再通过底座5侧面上所设栓孔53及外侧滑块6上的贯穿栓孔62后,由最末段的螺牙部32螺锁至内侧滑块6的对位螺槽63内,使预先结合该对滑块6,在压盖7未盖合之前,不会掉落;在管体9置入于底座5上侧面中段之后,即可借压盖7向下盖合,由其下段倒U型孔部72的下端开放端通过尚未作成紧锁的栓段32(如图2所示的螺栓3假想线);而在螺栓3向前紧锁时,则因压制片8的底端面压制在压盖7的挡唇73上方,使压盖7不得向上脱开;且帽体31位于挡唇73之外侧,可作自由旋向调整(如图2所示),而达到压盖7的定位操作;此时,由于螺栓3已推进至贴压压制片8与压盖7前侧面的最内侧位置,且位于外侧的滑块6在提供两贯穿栓孔62令栓段32通过后,即因受到管体9的推挤作用形成后退,到背面紧抵于底座5的内面侧边,形成定位;而螺栓3在定点位置的锁进操作,即由于最末段的螺牙部33螺锁至内侧滑块6的对位螺槽63处,且滑块6受底座5周面所形成的横向滑动限制,而可以在将内侧滑块6作强迫制拉向外侧滑块抵近的调节(如图2的实线部分所示);并由于滑块6相对顶侧所设置的止滑面61,在抵近时乃形成对位于其上方的管体9外径底部两侧的压迫顶制,而配合与盖体7的底面压制,共同形成至少三条直线的环列夹持作用,具绝佳的牢固效果;至于卸除紧锁管体9的操作,则如上述动作相反顺序,在旋退该对螺栓3的螺牙段33后,一方面由于内侧滑块6因反向螺转方向而被制拉退移,而解除对管体9侧面的抵紧操作之外;并由于继续向外退移的螺栓3,乃同于令压制片8可以退出对压盖7底段挡唇73的制压;使压盖7即可以直接向上掀起,完全解除压盖7与滑块6、管体9三者间相互紧抵的紧制关系,直接将本件管接头组件退出与管体9的套接。在操作上具简便、快速的实用性,是为本实用新型的最重要特征。尤其在于压盖7可作接向外掀启退锁的操作方式,对于管体9的加套,乃可在任意时机下,由管体9侧边作直接扣入,再予紧锁,安装操作尤其具有免经穿套的方便效果,是为贯用管套式接头所无法具备或比拟的实用效益。
至于两只底座5在作成两底面相贴接时(请配合参阅图3所示),除靠螺栓4与螺帽41的紧锁作压迫性结合之外,主要是在底座5的底面,乃是可以增加设置该底面部位的止滑纹面,以形成两底面贴滞时的止转作用之外;亦可以在于该两侧底面以设置对称位置的凸点5A、凹点5B(其中一面或两面须设置成全图幅间列分布),以形成两底面相贴滞时的凹、凸点嵌止定位作用,如此则相同是可以形成在两底座5相贴接角度的调整至当、紧锁后,不致发生偏转现象。不过,本项止转的使用技术,乃是一般机械调整器或是其他机构上所经常可见运用的,非是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所首创(亦未载入权利要求书内),则特别在此予以一并陈述。
权利要求1.一种可自由快速组接的管接头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是由两具管接头为一组,作反置及背面借中端锁栓枢接定位所构成;而每具管接头则包括一盒型底座;底座横向其一侧边的上方,设有位于两侧的栓槽;底座的纵向两侧边则在顶缘部位形成凹状缺口,适可以提供一管体的外径部位套入;底座侧面上左、右各设有一栓孔;底座槽底的中段部位则设置有一栓孔;一对长型止滑块;其以纵向对置的方式,放置在盒型底座槽底部的两侧对置,接受底座周面所形成的横向滑动限制;两滑块相对面的顶侧,则设置有呈斜置状的止滑面;其中,靠近外侧的滑块,设置有与底座螺槽对正的两贯穿栓孔;靠近内侧的滑块则设置有亦与贯穿栓孔对正的两侧面螺槽;而且,螺槽的内径,略小于栓孔的内径;另外,于滑块的中段相对位置,则作成凹状缺口的设置,而可以提供由在该处位置通过及以工具探入作加设螺栓通过底座的栓孔至另侧反置底座的内侧,以螺帽锁滞定位,而达到所套接两支管体接置角度的设定作用;一活动压盖;盖体呈弯弧且后段折直,适可以折盖在盒型底座的另一横向侧面上;盖体的前段则借助长栓贯穿枢设在盒型底座横向侧边上方的栓槽内定位,形成活设;可在管体套入时,于压盖底面与底座缺口之间形成套紧夹滞;另外,压盖的折直末段乃作成凸阶状挡唇;该盖体折直末段上则设有左、右各一底段向下呈开放状,并通过挡唇的倒U型孔部;该孔部的上段适与底座侧面上的螺槽,在盖制时形成对正;一片厚度状压制片;片体上具有位列左、右各一的栓孔,适可分别与底座的侧面栓孔,亦即是压盖前侧倒U型孔部形成对正;而且,压制片片体的厚度适可以压制在压盖挡唇的宽度上方,以作成完整的遮盖;一对调节迫紧用螺栓;其后段为扩大状的帽体,提供以工具夹滞转调旋进或旋退;帽体的前侧栓段,则至少具有末段大部分的螺牙部;其中,该对螺栓是预以其前侧栓段通过压制片的对位栓孔后,再通过底座侧面上所设栓孔及外侧滑块上的贯穿栓孔后,由最末段的螺牙部螺锁至内侧滑块的对位螺槽内,使预先结合该对滑块,在压盖未盖合之前,不会掉落;在管体置入于底座上侧面中段之后,即可借压盖向下盖合,由其下段倒U型孔部的下端开放端通过尚未作成紧锁的栓段;而在螺栓向前紧锁时,则因压制片的底端面压制在压盖的挡唇上方,使压盖不得向上脱开;且帽体位于挡唇的外侧,可作自由旋向调整,而达到压盖的定位操作;由螺栓在最内侧定点位置的锁进操作,即由于最末段的螺牙部螺锁至内侧滑块的对位螺槽处,而可以将内侧滑块作强迫制拉向外侧滑块抵近的调节,使滑块相对顶侧所设置的止滑面,在抵近时乃形成对位于其上方的管体外径底部两侧的压迫顶制,而配合与盖体的底面压制,共同形成至少三条直线的环列夹持作用,而达到效果绝佳、操作方便的管体固定效果。
专利摘要一种可自由快速组接的管接头结构,其由两具管接头为一组,作反置及背面借中端锁栓枢接定位所构成,每具管接头包括一盒型底座,一对长型止滑块,一活动压盖,一片厚度状压制片,一对调节迫紧用螺栓。该管接头克服了传统固定式圆管套接接头所存在的缺点,其可由接头侧边随时嵌套进入、固定,且具有相邻两接头全向转折角度的任意设定效果。施工简便、实用,经济性好,并较传统管接头稳定和牢固。
文档编号F16B7/00GK2150377SQ92245778
公开日1993年12月22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28日
发明者周玉秋 申请人:周玉秋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