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作用气筒式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0877阅读:9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向作用气筒式减震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行驶系统,悬架中的弹性元件,具体地说是在车架和车身与车轮或车桥之间作弹性联系的减振器,适用于与载重汽车悬架中弹性元件并列安装,加强保护弹性元件(钢板弹簧)。
在现有技术中,载重汽车悬架中的弹性元件均是钢板弹簧,都没有专门的减振器。目前,我国乡镇的路面质量普遍较差,而载重汽车却是无所不至。载重汽车在这种坏路面上高速行驶时,路面作用于车轮的冲击性垂直反力往将超过钢板弹簧的弹性极限,造成钢板弹簧的疲劳,甚至断裂。具统计,载重汽车钢板弹簧断裂故鄣率约占总故鄣率的10%~20%,长期在乡镇路面上行驶的载重汽车一年需要更换两架钢板弹簧。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减振器都是为高级轿车专门设计的,主要有液力减振器和充气式减振器,前者对油质要求较高,后需要专门附带一个大气囊,尤其是这两种减振器的结构复杂,成本高,难以用于载重汽车中。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诸多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公开一种双向作用气筒式减振器,该减振器具有结构简单,阻尼力随路面作用于车轮的冲击性垂直反力增大而增大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包括一个气缸,其特征在于活塞将缸筒分成压缩气室和伸张气室,压缩气室的缸筒上设有压缩进气单向阀,伸张气室的缸筒上设有伸张进气单向阀。当汽车车轮滚上凸起或滚出凹坑时,车轮接近车身,减振器受压缩,压缩气室减小,伸张气室增大,由于压缩气室的减小压缩其内的空气便造成悬架压缩运动的阻尼力;当车轮滚进凹坑或滚离凸起时,车轮相对车身移开,减振器受拉,压缩气室增大,伸张气室减小,由于伸张气室的减小压缩其内的空气便造成悬架伸张运动的阻尼力。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解决方案较现有技术具有下列突出的优点和效果1.结构简单,成本底廉(每只成本约100元),维修也极为方便;2.弹性介质为空气,取之不竭,空气介质也不会腐蚀缸内零部件;3.路面作用于车轮的冲击性垂直反力增大阻尼力也随之增大;4.无论是压缩力还是伸张力超过设计极限时,造成压缩气室或伸张气室的真空失去弹性,压缩进气单向阀或伸张进气单向阀会自然打开补充空气。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便公众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解决方案,更好地掌握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最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装配分解图;图3为图2中局部A放大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作用气筒式减振器安装在载重汽车前轮处的使用状态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作用气筒式减振器安装在载重汽车后轮处的使用状态图;实施例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作用气筒式减振器的一个重要附加技术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进气单向阀和伸张进气单向阀的进气口均由三通管19连通,其目的在于保证预充气时压缩气室14和伸张气室15内压力平衡,同时也可以减少一套封口装置。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作用气筒式减振器的气缸主要由缸筒9、活塞11、缸盖3、活塞杆10组成;所述的压缩进气单向阀和伸张进气单向阀均由阀体16、钢球17、弹簧18组成。
参见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作用气筒式减振器的装配过程可分如下四个步骤一.把压盖1和密封圈2放入缸盖3的上所设的凹坑内,用内六角螺钉5连接,然后将“0”形密封圈4装入缸盖的退刀槽内;二.先把防尘罩13套在活塞杆10上,再把步骤一装配好的缸盖组件套在活塞杆10上,垫片6和“0”形密封圈7套装在活塞杆10的顶端,由螺母8锁紧,然后将两只密封圈12分别装在活塞11上的两道密封槽内;三.将步骤一和二装好的组件插入缸筒9内,再将缸盖3拧入缸筒9内;四.把伸张进气单向阀和压缩进气单向阀分别装缸筒9的上部和下部,再装上三通管19即可。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向作用气筒式减振器使用方法可参见图4和图5,如安装在载重汽车前轮处,即将所述的双向作用气筒式减振器20固定在车轮21和弹簧钢板22之间;若安装在载重汽车后轮处使用,则将其固定在车架纵梁23的内侧。
权利要求1.一种双向作用气筒式减振器,包括一个气缸(9、3、11、10),其特征在于活塞(3)将缸筒(9)分成压缩气室(14)和伸张气室(15),压缩气室的缸筒上设有压缩进气单向阀(16、17、18),伸张气室的缸筒上设有伸张进气单向阀(16、17、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向作用气筒式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缩进气单向阀和伸张进气单向阀的进气口均由三通管(19)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行驶系统,悬架中的弹性元件,具体地说是在车架和车身与车轮或车桥之间作弹性联系的双向作用气筒式减振器,该减振器包括一个气缸(9、3、11、10),其特征在于活塞(3)将缸筒(9)分成压缩气室(14)和伸张气室(15),压缩气室的缸筒上设有压缩进气单向阀(16、17、18),伸张气室的缸筒上设有伸张进气单向阀(16、17、18)。
文档编号F16F9/02GK2333839SQ9821595
公开日1999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1998年6月29日 优先权日1998年6月29日
发明者陈贤武 申请人:陈贤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