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装置及使用该轴承装置的液体泵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583041阅读:14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轴承装置及使用该轴承装置的液体泵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装置,尤其涉及适用于吸取液体的泵的叶轮旋转中心轴滑动部分的轴承装置。本发明还涉及使用该轴承装置的液体泵。
过去在轴承装置的轴与滑动轴承之间留有极小的间隙,在该间隙内装入润滑油等以使轴与轴承能顺利地相对旋转。然而,有一种轴承装置是用于向冰箱制冰机供水用的泵和电热水瓶用的泵等所用的叶轮(搅拌液体用的叶片构件)中心轴的滑动部分,而这种泵吸取的是供人饮用的液体,故这种轴承装置从产品的性质出发不能使用润滑油。为此,在用于这类泵的轴承装置中通常不用润滑油。另外,这类泵即使不用润滑油,在液体进入并充满泵内时,液体可以取代滑动部分的润滑油,可以使叶轮无噪音地顺利旋转。
然而,向冰箱制冰机供水用的泵有时尽管供水罐内无水供给、泵内未充满液体,也会由于冰箱本身的控制而使泵启动工作,即对叶轮进行旋转驱动。而如果在未充满液体的状态下使叶轮空转,由于轴承装置的滑动部分没有润滑材料,轴与轴承就不能顺利地相对旋转,而且,由于存在极小的间隙,在泵的轴承装置上,轴与轴承之间的碰撞会导致接触噪音、即机械噪音发生。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没有润滑油也能使轴和滑动轴承顺利地滑动、不会产生接触噪音的轴承装置及使用该轴承装置的液体泵。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1的轴承装置由轴、可滑动地与该轴对向设置且可与轴之间相对旋转的滑动轴承构成,其特点是,使轴和轴承中的一方在与另一方压接的状态下相对旋转。因此,可以消除轴与滑动轴承之间的间隙,轴与滑动轴承之间不会产生碰撞。
本发明技术方案2是将轴做成圆柱形状,在滑动轴承上设置与轴的外周面间滑动的内周面,同时将滑动轴承内周面的内径做成小于轴的外径,故能实现轴与轴承之间可靠的压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3是在方案1的轴承装置上,轴与滑动轴承能相对地向轴向移动,同时在轴或前述轴承中的一方形成锥形面,在该锥形面的中途部分使轴或滑动轴承中的另一方压接。因此,轴和滑动轴承既能稳定地压接,又能顺利地相对旋转。而且,如果通过锥形面的倾斜度来减少两者的滑动接触程度,则可减少轴承与轴之间的磨擦力产生的负荷,能更加顺利的相对旋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技术方案4的液体泵设置具有导入液体的导入口和导出液体用的导出口的壳体、装在该壳体内旋转自如的叶轮、驱动该叶轮旋转用的驱动源,同时形成使设置在上述叶轮的旋转中心的轴或支承该轴的滑动轴承中的一方在与另一方压接的状态下相对旋转的结构。因此,即使在壳体内没有液体的状态下使叶轮空转,轴承装置的轴和滑动轴承也能一边可靠地压接一边相对旋转,故不会发生轴与轴承之间的碰撞。
技术方案5是在方案4的液体泵上,把轴作为固定在壳体内的固定轴,把滑动轴承一体地安装在叶轮上,并在壳体的外侧在与叶轮对向的位置上设置受驱动源驱动而旋转的感应磁铁,同时在叶轮上设置跟踪感应磁铁的从动磁铁。因此,壳体的内部空间就与驱动源完全隔离,可防止液体流入驱动源一侧。另外,由于叶轮被感应磁铁沿轴向吸引,故可利用该叶轮向轴向的力实现轴与滑动轴承之间的可靠压接。
技术方案6是在技术方案5的液体泵上,将轴做成圆柱形状,在滑动轴承上设置在锥形面的中途部分容纳轴的外周面端部的内周面,且使叶轮可沿轴向移动,同时在壳体内没有液体的状态下,轴的端部与滑动轴承的内周面滑动接触,同时叶轮旋转,而在壳体内有液体存在的状态下,轴的端部脱离滑动轴承的内周面且叶轮旋转。因此,在有液体存在的状态下,在轴与滑动轴承之间产生间隙,叶轮在没有压接产生的阻力的状态下顺利旋转,故可确保液体泵的泵性能。
对附图的简单说明

图1是表示使用本发明轴承装置的液体泵及其周围部分的纵向剖视图。
图2是从图1中箭头Ⅱ方向看液体泵的俯视图。
图3是图2的Ⅲ-Ⅲ剖视图。
图4是从图3中箭头Ⅳ方向看液体泵的俯视图。
图5是图4的Ⅴ-Ⅴ剖视图。
图6是从图3中箭头Ⅳ方向看液体泵的滑动轴承的轴状构件的俯视图。
图7是图6的Ⅶ-Ⅶ剖视图。
图8是图7的Ⅷ-Ⅷ剖视图。
图9是从图3中箭头Ⅳ方向看液体泵的滑动轴承的杯状构件的俯视图。
图10是图9的Ⅹ-Ⅹ剖视图。
图11是图10的箭头Ⅺ部分的放大图。
图12表示容纳给水罐的给水罐容纳部的又一示例,该给水罐使用本发明实施形态的液体泵。
以下结合图1到图12说明本发明实施形态的轴承装置及使用该轴承装置的液体泵。该轴承装置是用于向冰箱的制冰机供水用的液体泵,但并不限于本实施形态的结构,也可用于其他的泵,同时还可适用于泵以外的装置。
如图1所示,在作为冰箱壳体的冰箱主体1上设有给水罐容纳部1a。在给给水罐容纳部1a中容纳着给水罐2,该给水罐2中贮存着向制冰机(未图示)供给的水。
将该给水罐2内的水向制冰机输送用的液体泵3如图1到图3所示,设置具有将给水罐2内的液体导入的导入口4以及将导入的液体向制冰机导出的导出口5的壳体6、装在壳体6内旋转自如的叶轮7、设置在叶轮7的旋转中心部分的轴承装置8、作为驱动叶轮7旋转用的驱动源的DC电动机9。液体泵3用DC电动机9的旋转驱动力在壳体6内对叶轮7作旋转驱动,以将给水罐2内的液体吸取到制冰机一方。
另外,容纳叶轮7的壳体6和驱动叶轮7旋转用的DC电动机9设置在相互隔绝的空间内。即,壳体6设置在给水罐2的内侧。另一方面,DC电动机9设置在内侧装有给水罐2的给水罐容纳部1a的外侧。即,壳体6和DC电动机9分别隔着给水罐2的壁及给水罐容纳部1a的壁设置。
在壳体6的外侧,在上述2个壁外侧的与叶轮7对向的位置,设置被DC电动机9驱动旋转的感应磁铁10。另一方面,叶轮7成为跟踪该感应磁铁10的从动磁铁,一旦感应磁铁10受到DC电动机9驱动而旋转它就旋转。另外,DC电动机9嵌合固定于在给水罐容纳部1a的局部形成的筒状电动机固定部1b。
设置在给水罐2内的壳体6由有底的、大致圆筒状构件形成的杯状构件11与覆盖该杯状构件11敞开端的盖状构件12卡合成一体形成。即,杯状构件11具有圆形的底面13a和从底面13a的外周竖立的圆筒状壁面13b,在壁面13b外侧的敞开端附近设有2个与盖状构件12卡合用的卡合凸起14a、14a。
另一方面,盖状构件12具有比杯状构件11的壁面13b的外径略大的外径,同时具有圆形部15和筒部16,该圆形部15具有中心一侧上升的倾斜面,该筒部16从圆形部15的外周边缘向帽构件13a一侧延伸,在筒部16上设有与杯状构件11卡合用的2个L字形卡合片17、17。
杯状构件11和盖状构件12通过在规定的位置上使卡合凸起14a、14a与卡合片17、17抵接并使两个构件11和12相对旋转,而使卡合片17、17嵌入卡合凸起14a、14a中卡合固定。在盖状构件12上,为了保持结合固定位置,在卡合片17、17的前端设有止动凸起17a、17a。这样,壳体6的内部就形成设置叶轮7的内部空间。
盖状构件12在嵌入杯状构件11后,只要使之向与嵌入相反的方向相对旋转,就可将其取下。即,在杯状构件11的壁面13b上设有在使盖状构件12向相反方向旋转时与卡合片17的倾斜面17a抵接的引导部18。因此,一旦握住设在盖状构件12的圆形部作为旋钮用的肋19、19、同时使盖状部12向相反方向旋转,倾斜面17a就与引导部18抵接。如果使盖状构件12进一步旋转,倾斜面17a就与引导部18抵接并滑动,自然地将盖状构件12从杯状构件11上取下。
在上述的将2个构件卡合固定为一体而形成的壳体6上,设有导入液体用的导入口4、导出液体用的导出口5、及将壳体6固定在给水罐2内用的卡合片21。而且,通过将卡合片21与设在给水罐2内的泵固定部22卡合固定,壳体6就被设置在给水罐2内的底部2a一侧,且此时杯状构件11的底面13a与给水罐2的侧壁2b抵接。另外,在壳体6的底面13a上竖立固定着作为轴承装置8的一部分、且作为设置在叶轮7的旋转中心位置上的轴的圆柱形固定轴20。
导入口4是用于将给水罐2内的液体导入壳体6内部用的,在成为叶轮7的旋转中心的圆形部15中央形成。该导入口4由将壳体6外侧的给水罐2的内部空间与壳体6内部连通的圆形口部23、横跨口部23内肋24、以及从口部23的边缘部分向壳体6的外侧方向伸出的圆筒部25构成。
在叶轮7由于液体的推动而向导入口4的方向移动时,轴承装置8与叶轮7一体移动,这时肋24就成为与滑动轴承40抵接的推力挡盖。另外,在圆筒部25的端部设有2个切口部26、26。该切口部26、26是为了便于给水罐2内的液体进入圆筒部25内。而在圆筒部25端部的未设有切口部26、26的部分,一体地连接着作为旋钮用的肋19、19。
导出口5用于将导入壳体6内部的液体向制冰机(未图示)一侧导出,在叶轮7旋转轨道外侧的壁面13b上形成。导出口5由在壁面13b上形成的口部27、从该口部27的边缘部分向壳体6的外侧伸出的筒状管道部28、以及将管道部28的前端与连接在制冰机(未图示)上的配水管29连接用的接头部30构成。而且,在叶轮7旋转时,已从导入口4进入壳体6内的液体就随着叶轮7的旋转而向叶轮7的外周一侧移动,从导出口5向制冰机一侧导出。另外,管道部28的根基部通过增强肋31而与壳体6的杯状构件11的壁面13b连接。
竖立固定在壳体6内的固定轴20成为壳体6内叶轮7的旋转中心。固定轴20用金属制成,具体说是用SUS材料制作的轴,成为轴承装置8的一部分。在本实施形态中,固定轴20是金属制的轴,当然也可以用树脂等其他材料做成。
该固定轴20为圆柱形状,两端的外周面角部20a为一定锥形面的形状,竖立固定在壳体6的杯状构件11的底面13a的中心位置。即,在杯状构件11的底面13a的中央,设有从底面13a向盖状构件12一侧伸出的圆筒柱32,在圆筒柱32的中央设有圆形的嵌合固定孔33。而且,固定轴20通过将其一端压入嵌合固定孔33内而固定在壳体6的内部。
在与该固定轴20的固定端相反的端部20b,滑动轴承40以压接的状态嵌入。一旦叶轮7旋转,滑动轴承40就以与固定轴20的端部20b压接的状态与叶轮7一体地旋转。而且叶轮7可沿推力方向移动,其旋转位置根据壳体6内有无液体而沿推力方向移动。
设在壳体6内的叶轮7受作为驱动源的DC电动机9的驱动而旋转。而且叶轮7通过在壳体6内旋转而在壳体6内产生负压,并从给水罐2吸取液体,同时将吸取的液体向制冰机输送。另外,叶轮7受轴承装置8的支承而旋转自如。
该叶轮7在壳体6内无液体时,在轴承装置8的固定轴20与滑动轴承40压接的状态下一边滑动接触一边旋转。而在壳体6内有液体时,则由于液体的推力而使固定轴20与滑动轴承40分离,使叶轮7在向轴向的导入口4(图3中箭头A方向)移动的状态下旋转。
如图4和图5所示,叶轮7由中心部分具有贯通孔34的圆盘状底板35、具有竖立于底板35的中心部分且与贯通孔34连续的中空部分36a的筒状轴部36、分别与筒状轴部36及底板35双方连接的十字形叶片部37构成。在贯通孔34和筒状轴部36的连续的中空部分36a内,用轴部构件38及帽状构件39这2个构件构成的滑动轴承40与叶轮7一体地安装于其中(见图3)。
如图5所示,贯通孔34和筒状轴部36在径向的直径不同,贯通孔34的直径L大于筒状轴部36的中空部分36a的直径M。在贯通孔34与筒状轴部36的中空部分36a连续的部分形成阶梯部41和倾斜面42。阶梯部41成为将轴状构件38安装于叶轮7内部空间内时的推力方向挡接部。倾斜面42成为将轴状构件38插入筒状轴部36内时的引导部。在贯通孔34的圆周壁34a上还沿轴向形成4条切缝34b。该切缝34b在将轴状构件34插入贯通孔34内时成为引导部,同时阻止轴状构件38在径向的旋转。
叶轮7全部用磁性构件做成,底板35上没有叶片根基部37形成的那一侧的平面部分(图5中下侧)磁化为N、S两极。该叶轮7的磁化部分受被DC电动机9驱动旋转的两极磁化感应磁铁10吸引,叶轮7由于磁力的作用,平时向底面13a一侧(图3中箭头B方向)加力。因此,一旦受DC电动机9驱动的感应磁铁10旋转,叶轮7的磁化部分就跟踪感应磁铁10而使叶轮7旋转。叶轮7成为跟踪感应磁铁10的从动磁铁。
轴承装置8由固定轴20、与固定轴20滑动地对向设置的滑动轴承40构成。滑动轴承40由轴状构件38和帽状构件39构成,这2个构件从成为叶轮7的旋转中心部分的筒状轴部36的轴向两侧夹入筒状轴部36而一体地安装到叶轮7上。
轴状构件38从叶轮7的贯通孔34插入叶轮7的内部空间,直到与阶梯部41抵接,这样安装到叶轮7上。轴状构件38的前端部分从叶轮7的筒状轴部36伸出。另一方面,帽状构件39嵌入轴状构件38的前端部分,这样与轴状构件38协同夹入叶轮7的筒状轴部36。采用这种结构,滑动轴承40就一体地安装到叶轮7上。
轴状构件38如图6到图8所示,具有圆盘状的台部43、在该台部43的外周端形成的2个凸部44、44、在台部43的中央形成的贯通孔45、从贯通孔45的边缘部分沿轴向竖立的2个滑动片46、46、在台部43的一侧平面分别竖立在滑动片46、46的半径方向外侧的2个圆弧状筒部47、47、在台部43的一侧平面分别竖立于筒部47、47的裂缝部分且向内周弯曲的弹性卡合片48、48。
台部43用直径略小于叶轮7的贯通孔34的内径L、且大于筒状轴部36的内径M的圆盘状构件做成。而且在将轴状构件38插入叶轮7的内部空间后,台部43的外周边缘部分与阶梯部41抵接。
在将轴状构件38插入叶轮7的贯通孔34内时,台部43的凸部44、44与形成于贯通孔34内的4个切缝34b中位于对角上的2个嵌合。通过这种嵌合,凸部44、44就被切缝34b引导,可使轴状构件38进入到贯通孔34的深部。设在轴状构件38上且阻止轴状构件38沿径向旋转的贯通孔45成为供固定轴20贯通的孔。滑动片46、46的前端部分略向内侧凸出,该凸出部分46a、46a略与固定轴20滑动接触。筒部47、47的外周面与叶轮7的筒状轴部36的内周面抵接。
如图3所示,弹性卡合片48、48贯通叶轮7的筒状轴部36内,其前端部分从筒状轴部36伸出。在图8所示的弹性卡合片48、48的前端部分设有嵌合部50、50,与图10所示的在帽状构件39上形成的嵌合孔部49、49嵌合。在该嵌合部50、50上,在其外周部形成卡合凸起50a,而且弹性卡合片48、48如图3的虚线所示,是一边向内侧弯曲一边插入叶轮7的筒状轴部36内,并从筒状部36的端部向外伸出。另外,在嵌合部50、50上分别设有倾斜面51、51,以在将弹性卡合片48从叶轮7的贯通孔34插入筒状轴部36内时与设在叶轮7内部的倾斜面42抵接,并便于将弹性卡合片48、48向内侧弯曲。
另一方面,帽状构件39通过将轴状构件38的弹性卡合片48、48嵌合,与轴状构件38协同夹入叶轮7的筒状轴部36,能与叶轮7一体旋转。即,如图10所示,帽状构件39具有在压接的状态下可滑动地容纳固定轴20的端部20b的具有锥形内周面52a的杯状轴承部52、在轴承部52的外周面上与该轴承部52形成一体且与轴状构件38的台部43协同夹入叶轮7的筒状轴部36的伞形部53、在轴承部52与伞形部53之间的分界部分形成的嵌合孔49、49。
而且,在将轴状构件38插入叶轮7内之后,通过将图9的嵌合孔部49、49与从叶轮7的筒状轴部36伸出的弹性卡合片48、48的嵌合部50、50嵌合,帽状构件39就与轴状构件38及叶轮7形成一体。这时,轴承部52的外周面嵌入轴状构件38的筒部47、47以及弹性卡合片48、48的内侧。
另外,轴承部52的内周面52a如图11所示,形成锥形面,具有越向深处内径越小的锥角α。比该锥形面的中途位于更深处的内径W1小于固定轴20的外径W2。
另外,如上所述,一体地装有滑动轴承40的叶轮7被感应磁铁10吸引。因此,轴承部52的内周面52a的锥形面中途部分成为与固定轴20的端部20b压接的状态。结果,在无液体的状态下,滑动轴承40在对固定轴20压接的状态下旋转。而在壳体6内有液体存在的状态下,叶轮7由于液体被吸引时的负压作用而向导入口4一侧移动,故这时轴承部52的内周面52a和固定轴20分离。
又如图11所示,在轴承部52的内周面52a的更深处,形成容纳固定轴20的端面的半球状推力轴承52b。在轴承部52的外侧端部又形成半球状的推力轴承52c,它在叶轮7因负压作用而向导入口4方向移动时与设在导入口4内的肋24抵接而限定叶轮7的位置。
以下说明使用上述结构的本发明实施形态轴承装置8的液体泵3的动作。
在该液体泵3上,叶轮7最初被吸引到感应磁铁10一侧。因此,一体地安装在叶轮7上的滑动轴承40也与叶轮7一同被吸引到感应磁铁10一侧。在滑动轴承40的帽状构件39上形成的轴承部52的内周面52a由于叶轮7被吸引到感应10一侧而与固定轴20的端部20b压接。在无液体的场合,一旦DC电动机9的旋转驱动力使感应磁铁10旋转,叶轮7就跟踪感应磁铁10而在壳体6内旋转。
这样,在给水罐2内没有液体泵3要吸取的液体存在、叶轮7空转的场合,是在与固定轴20的端部20b压接的状态下旋转,而在给水罐2内有足够的水贮存于其中、通过叶轮7的旋转而将给水罐2内的液体吸入壳体6内的场合,叶轮7的旋转位置就在推力方向发生变化。
即,在给水罐2内无液体的场合,即使叶轮7在壳体6内旋转,液体也不会进入壳体6内。因此,没有液体被吸引时的负压力作用于叶轮7,故不会产生向导入口4一侧移动的力。结果是,叶轮7就在同一场所、即在受感应磁铁10吸引、轴承部52的内周面52a与固定轴20的端部20b压接的位置上旋转。因此,叶轮7就在感应磁铁10一侧稳定地旋转,而不沿推力方向移动,故不会产生接触噪音。
还有,这时由于轴承部52与固定轴20之间的磨擦力,在叶轮7上施加了负荷,但该负荷极小,对转速和DC电动机9的驱动的影响很小。在本实施形态中,DC电动机9的驱动电流是从50mA增加10mA到60mA。
另外,在给水罐2内有液体存在的场合,壳体6内也有液体进入,其负荷虽大,但叶轮7最初是在轴承部52与固定轴20a滑动的同时进行旋转。在本实施形态中,DC电动机9的驱动电流由于这一滑动而从90mA(无滑动接触时的驱动电流)起增加数mA。然后,一旦叶轮7在壳体6内旋转,给水罐2的液体就从导入口4顺利地流入壳体6的内部。
这样一来,在壳体6内就产生液体受吸引时的负压,叶轮7一边旋转一边克服感应磁铁10的吸力而向导入口4一侧移动。结果,与固定轴20的端部20b压接的滑动轴承40的内周面52a就脱离固定轴20的端部20b,叶轮7在这一状态下旋转。
如上所述,在壳体6内有液体存在的状态下,一旦泵受到驱动,叶轮7就在滑动轴承40的内周面52a脱离固定轴20的端部20b的状态下旋转,故不会有滑动接触形成的负荷。而且,已进入的液体发挥润滑油的作用,使叶轮7顺利地旋转。因此,空转的场合和最初旋转时不会产生接触音导致的噪音,在发挥一般的泵功能时,压接形成的负荷不会施加给叶轮7的旋转,不会降低泵性能。
本发明的轴承装置的实施形态的结构如上所述,但并不受上述所限,可在不脱离发明宗旨的范围内作各种变换。譬如,上述的实施形态是在滑动轴承40的内周面52a设置越往深处越窄的锥形面,但也可在内周面52的中途部分或入口部分设置角度相反、即越往深处越宽且入口一侧也宽的凸部。而且,也可使凸部所包围的空间的内径小于固定轴20的外径以得到压接状态。
另外,上述的实施形态是在形成于内周面52a上的锥形面中途部分容纳固定轴20的端部20b,但也可相反地在固定轴20的前端、中间或根基部设置锥形面或凸部。采用这种结构时,滑动轴承40就与固定轴20的锥形面或凸部进行压接。
还有,在如各实施形态那样用于叶轮7的场合,为了能在对液体进行泵驱动时减少滑动轴承40和固定轴20之间的磨擦产生的负压,最好设置锥形面的倾斜度。关于这一点,同样适用于将其他实施形态的装置用于液体泵的场合。
还有,也可以用旋转轴构成叶轮7的旋转中心轴,且将滑动轴承固定。即,只要轴与滑动轴承是互为相对旋转的,可以将其中的任一方作为固定方,而将另一方作为旋转方。至少在将轴和轴承的一方与另一方压接的状态下使轴与滑动轴承相对旋转即可。
在上述的实施形态中,采用叶轮7一边被感应磁铁10吸引一边旋转的磁铁耦合方式,但也可以将叶轮直接固定在电动机的输出轴上。然而,从液体泵的性质出发,为了防止液体泄漏,本实施形态的磁铁耦合方式是将壳体6的内部空间与作为驱动源的DC电动机9分别设置在各个空间。
还有,在上述实施形态中,是用磁铁构成叶轮7,并在叶轮7的平面部分进行NS的两极磁化,但磁化也可以不是两极。另外,也可用树脂等其他材料构成叶轮7,并将磁化后的从动磁铁固定于其上。另外,给水罐容纳部1a可以如图12所示,将除了放置壳体6的部分以外的其他部分做成底部向上凸起的形状。一旦这样将底部抬高而使给水罐2的底部到达导入口4的中心的高度,就不会贮存多余的液体,对卫生及节省空间都有利。
如上所述,采用本发明的轴承装置时,由于没有轴与轴承之间的间隙,且相互间不会晃动,故不会产生轴与轴承之间的接触噪音,可以实现安稳的轴承装置以及液体泵装置。采用技术方案2的发明时,轴与轴承之间的压接状态更好,可得到更安稳的轴承装置。采用技术方案3的发明时,尽管处于压接状态下,仍能顺利地相对旋转,同时结构简单,能降低制造成本。
另外,采用使用本发明的轴承装置的液体泵时,即使在空转时,也不会发生轴与轴承碰撞的情况,故不会发生接触噪音,可实现安稳的液体泵装置。另外,由于壳体的内部空间与驱动源完全隔离,成为无液体泄漏的液体泵,故可实现安全性高的液体泵。另外,利用叶轮被感应磁铁吸引这一点,能够使轴承装置的轴与滑动轴承之间可靠压接,故可通过简单的结构可靠地防止噪音发生。
还有,当将上述液体泵装置置于液体中时,在轴与滑动轴承之间会产生间隙,叶轮在无压接阻力的状态下顺利地旋转。结果,不会因为压接滑动而妨碍泵性能,可确保充分的泵性能。另外,即使轴空转,由于叶轮在轴与滑动轴承压接的状态下旋转,故可防止叶轮晃动而产生接触噪音。
权利要求
1.一种轴承装置,由轴、以及可滑动地与该轴对向设置且可与轴之间相对旋转的滑动轴承构成,其特征在于,使所述轴和所述轴承中的一方在与另一方压接的状态下相对旋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轴做成圆柱形状,在所述滑动轴承上设置与所述轴的外周面间滑动的内周面,同时将所述滑动轴承内周面的内径做成小于所述轴的外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轴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与所述滑动轴承能相对地向轴向移动,同时在所述轴或所述轴承中的一方形成锥形面,在该锥形面的中途部分使所述轴或所述滑动轴承中的另一方压接。
4.一种液体泵,其特征在于,设置具有导入液体的导入口和导出液体用的导出口的壳体、装在该壳体内旋转自如的叶轮、以及驱动该叶轮旋转用的驱动源,同时使设置在所述叶轮旋转中心的轴或支承该轴的滑动轴承中的一方在与另一方压接的状态下相对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泵,其特征在于,把所述轴作为固定在所述壳体内的固定轴,把所述滑动轴承一体地安装在所述叶轮上,并在所述壳体的外侧在与所述叶轮对向的位置上设置受所述驱动源驱动而旋转的感应磁铁,同时在所述叶轮上设置跟踪所述感应磁铁的从动磁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体泵,其特征在于,将所述轴做成圆柱形状,在所述滑动轴承上设置在锥形面的中途部分容纳所述轴的外周面端部的内周面,且所述叶轮可沿轴向移动,同时在所述壳体内没有液体的状态下,所述轴的端部与所述滑动轴承的内周面滑动接触,同时所述叶轮旋转,而在所述壳体内有液体存在的状态下,所述轴的外周面端部脱离所述滑动轴承的内周面且所述叶轮旋转。
全文摘要
一种轴承装置,由轴承装置8、轴20、以及与该轴20对向设置且相对旋转的滑动轴承40构成。轴承装置8的轴20与滑动轴承40中的一方在与另一方压接的状态下相对旋转。因此,相对旋转时的轴20与滑动轴承40之间没有间隙,可防止轴20与轴承40碰撞导致的接触噪音。本发明即使不用润滑油,轴与滑动轴承也能顺利地滑动,可提供无接触噪音的安稳的轴承装置及液体泵。
文档编号F16C17/00GK1235249SQ9910672
公开日1999年11月17日 申请日期1999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1998年5月13日
发明者吉川伸一, 中曾根毅 申请人:株式会社三协精机制作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