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位结构及具有限位结构的电子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485798阅读:来源:国知局
性元件14a将会被拉伸,以形成解除限位状态。其余构件以及构件间的关系与第一实施例相似,故将不再赘述。
[0034]请继续参考图4至图6,图4所示为依据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所示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电子装置的侧面示意图。图6所示为依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又一示意图。
[0035]本实施例为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电子装置2,且电子装置2包括本体20以及底座22。本体20可分离地枢接于底座22。
[0036]底座22包括转轴10、第二限位件12以及第一弹性元件14。且第一弹性元件14为弹簧或是弹片。转轴10的一端具有第一限位件102,且第一限位件102相对第二限位件12设置。
[0037]第一弹性元件14与第二限位件12连接,使第一限位件102与第二限位件12形成限位状态,以使本体20固定设置底座22。且本实施例的本体20还包括多个凸出件搭配底座22的凹槽,以固定设置底座22于本体20上。详细而言,于限位状态时,本实施例的第二限位件12的抵顶部(图中未标出)可使本体固定、装设于底座22。
[0038]此外,底座22还可包括第二弹性元件222 (图5),且第二弹性元件222为弹簧或是弹片。第二弹性元件222与转轴10连接,使第一限位件102与第二限位件12形成限位状态。详细而言,此第二弹性元件222设置的目的在于提供本体20弹性恢复力,避免本体20意外的旋转至预定角度范围且与底座22脱离。
[0039]当本体20带动转轴10旋转至预定角度范围(本体20相对底座22转动),第一限位件102推抵第二限位件12,并解除限位状态。换言之,此时,第一限位件102的凸轮将会推抵第二限位件12的抵顶部,压迫第二限位件12的抵顶部且抵抗第一弹性元件14的拉力,使第二限位件12向右平移,并形成解除限位状态,使得本体20与底座22分离。
[0040]此外,本实施例还可包含一些让使用者辨识的机制以供使用者判断本体20已旋转至预定角度范围(换言之,使用者可通过此些机制知道本体20已呈现解除限位状态或是还在限位状态)。
[0041]本实施例的电子装置2的本体20还包括状态显示单元,此状态显示单元可为通过视觉、声音或是手感等不同的机制提供使用者判断本体20的旋转状态。
[0042]以状态显示单元可为通过视觉辨识为例,此状态显示单元可为发光单元或是设置第一限位件的色块,例如,当本体20尚未转至预定角度范围时,发光单元显示红灯(限位状态)。当本体20转至预定角度范围时,则发光单元显示绿灯,以让使用者轻易辨识此角度为解除限位状态。
[0043]或者,如图5所示,若限位状态显示单元为设置于第一限位件102的色块时,第一限位件102将会部分露出于本体20,当本体20带动第一限位件102转动至预定角度范围时,将会露出第一限位件102的色块(例如可为绿色色块),故使用者也可轻易的辨识此角度为解除限位状态。
[0044]以状态显示单元可为通过声音段落感单元为例。例如,当本体20转至预定角度范围的瞬间,产生声响(click)提醒使用者以转至预定角度范围。
[0045]以状态显示单元可为通过陷落感为例,例如可设定当本体20尚未转至预定角度范围时,此时本体20旋转时仅需克服扭力。而当本体20超过预定角度范围时,则本体转动时20仅需克服第二弹性元件222的弹性恢复力。故,当使用者将本体20沿轴心旋转超过预定角度范围时,若施加相同的力道,超过预定角度范围时本体20将会瞬间快速陷落(扭力大于弹性恢复力),提供使用者一个陷落感的手感,以感知本体20以旋转至预定角度范围。
[0046]以上所举的状态显示单元都为举例,都不以上述实施例为限制,且也可依据不同需求搭配一至多种状态显示单元于一实施例上。
[0047]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使得限位结构的本体旋转至特定角度范围,带动第一限位件,使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可相推抵以形成解除限位状态,使本发明的电子装置可达到本体与底座分离的目的。
[0048]所以,通过此种配置,本发明的底座将无需额外增设开关等传动件来供使用者手动解除限位状态,更可简化整体的机构设置、减少整体的元件数量(降低成本且可轻量化)、并改善传统本体跟底座可分离的电子装置需设置开关或传动件影响电子装置整体美观等等缺点。
[0049]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主权项】
1.一种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轴,其一端具有第一限位件; 第二限位件,相对上述第一限位件设置;以及 第一弹性元件,与上述第二限位件连接,使上述第一限位件与上述第二限位件形成限位状态; 其中,上述转轴旋转至预定角度范围,上述第一限位件推抵上述第二限位件,并形成解除限位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第一限位件包含凸轮,且上述第二限位件包含抵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与上述转轴连接,使上述第一限位件与上述第二限位件形成上述限位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第一弹性元件或上述第二弹性元件为弹簧或是弹片。
5.一种具有限位结构的电子装置,包括: 本体;以及 底座,分离地枢接于上述本体,上述底座包括转轴、第二限位件以及第一弹性元件,上述转轴的一端具有第一限位件,且上述第一限位件相对上述第二限位件设置,上述第一弹性元件与上述第二限位件连接,使上述第一限位件与上述第二限位件形成限位状态,以使上述本体固定设置上述底座; 其中,上述本体带动上述转轴旋转至预定角度范围,使上述第一限位件推抵上述第二限位件,以形成解除限位状态,使上述本体与上述底座可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第一限位件包括凸轮,且上述第二限位件包括抵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底座还包括第二弹性元件,与上述转轴连接,使上述第一限位件与上述第二限位件形成上述限位状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第一弹性元件或上述第二弹性元件为弹簧或弹片。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其中上述底座还包括状态显示单元。
【专利摘要】一种限位结构,包括转轴、第二限位件以及第一弹性元件。转轴的一端具有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相对第一限位件设置。第一弹性元件与第二限位件连接,使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形成限位状态。转轴旋转至预定角度范围,第一限位件推抵第二限位件,以形成解除限位状态。本发明提供一种限位结构,不需额外增设开关等传动件而能够自动解除卡合状态,使得整体的结构设置简单,元件数量轻量化,操作方便。
【IPC分类】F16M11-16, F16B1-04, G06F1-16
【公开号】CN104806858
【申请号】CN201410033644
【发明人】江宗儒, 谢智和, 魏玄武, 王顺隆
【申请人】华硕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7月29日
【申请日】2014年1月24日
【公告号】US20150211273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