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缓冲装置以及带缓冲的设备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232758阅读:来源:国知局
[0032]如图3 (a)、图3 (b)、图3 (C)以及图4 (a)、图4 (b)所示,流体缓冲装置10包括在一侧LI具有底壁21的筒状的壳体20、一侧LI配置在壳体20的内侧的转子30以及在另一侧L2封闭壳体20的开口 29的环状的外罩60。外罩60为树脂制,并且具有圆环部61和从圆环部61的内侧朝向一侧LI突出的圆筒部62。
[0033]在图3(a)、图3(b)、图3(c),图4(a)、图4(b)以及图5 (a)、图5 (b)中,壳体20为树脂制,并且具有从底壁21的外周缘朝向另一侧L2延伸的圆筒状的主体部22。主体部22的内周面220中的位于另一侧L2的部分228的内径比位于一侧LI的部分229的内径稍大。
[0034]在壳体20的底壁21的中央形成有圆形的凹部210,所述圆形的凹部210朝向一侧LI凹陷,并且将转子30的旋转轴40的一侧LI的端部49支承为能够旋转,在相对于该凹部210靠径向外侧的位置形成有朝向一侧LI凹陷的两个圆弧状的凹部211。两个凹部211形成于在周向上偏离180度的角度位置。
[0035]在周向上分别与两个凹部211偏离的位置,两个分隔用凸部23从主体部22的内周面220朝向径向内侧突出。两个分隔用凸部23形成于在周向上偏离180度的角度位置。在本方式中,两个分隔用凸部23中的任意一个的一侧LI的端部均与底壁21相连。在本方式中,分隔用凸部23的截面呈梯形,并且周向尺寸(厚度)从径向外侧朝向径向内侧变小。
[0036]转子30具有轴线L方向的一侧LI配置于壳体20的内侧的旋转轴40和保持于旋转轴40的阀体50。旋转轴40为树脂制,并且具有位于壳体20的内侧的第一轴部41和在比第一轴部41靠另一侧L2的位置延伸的第二轴部42。第一轴部41的外径比旋转轴40的一侧LI的端部49的外径大,第二轴部42的外径比第一轴部41的外径大。在本方式中,端部49形成为圆筒状,并成为对树脂成型时的缩孔进行缓和的结构。另外,第二轴部42的外径也可比第一轴部41的外径小。
[0037]在旋转轴40上的第一轴部41与第二轴部42之间形成有圆形的第一凸缘部43和圆形的第二凸缘部44,其中,所述圆形的第一凸缘部43在另一侧L2与第一轴部41相邻,所述圆形的第二凸缘部4在另一侧L2与第一凸缘部43隔着指定的间隔对置。因此,在第一凸缘部44与第二凸缘部44之间形成有环状的槽45。因此,若将O形环70装配于槽45并将旋转轴40的第一轴部41配置于壳体20的内侧,则O形环70与壳体20的主体部22的内周面220中的位于一侧LI的部分229抵接,由壳体20与旋转轴40所夹持的空间被密闭。并且,由壳体20的底壁21和第一凸缘部43划分的空间被密闭以作为缓冲室11,该第一凸缘部43在另一侧L2与第一轴部41对置。此时,在缓冲室11填充有油等流体12 (粘接流体)。然后,将外罩60的圆筒部62插入到旋转轴40的第二轴部42与壳体20的主体部22之间,通过焊接等方法将外罩60固定,则构成流体缓冲装置10。
[0038]在该状态下,旋转轴40的一侧LI的端部49以能旋转的方式支承于壳体20的底部21的凹部210,且第二轴部42在外罩60的圆筒部62的内侧被支承为能够旋转,并且,第二轴部42的一部分贯通外罩60,以构成连接部10b。
[0039](缓冲室11内的详细结构)
[0040]如图4(a)、图4(b)以及图5 (a)、图5 (b)所示,在缓冲室11中,壳体20的两个分隔用凸部23的径向内侧端部231与旋转轴40的第一轴部41的外周面410接触。
[0041]并且,在旋转轴40的第一轴部41的外轴面410形成有两个阀体支承用凸部46,所述两个阀体支承用凸部46从在周向上偏离180度的角度位置朝向径向外侧,在这两个阀体支承用凸部46分别支承有阀体50。在此,两个阀体支承用凸部46中的任意一个都以从位于与旋转轴40的一侧LI的端部49起距离规定尺寸的量的另一侧L2的部分为起点,沿轴线L方向延伸至第一凸缘部43,两个阀体支承用凸部46中的任意一个的另一侧L2的端部都与第一凸缘部43相连。
[0042]在本方式的阀体支承用凸部46的径向外侧的部分中,支承阀体50的阀体支承部463沿轴线L方向延伸。更加具体地说,在阀体支承用凸部46的径向外侧部分形成有第一凸部461和第二凸部462,其中,所述第一凸部461朝向径向外侧突出,所述第二突出部462在第二方向B上与第一凸部461相邻的位置朝向径向外侧突出,第一凸部461以及第二凸部462沿轴线L方向延伸。其结果是,在第一凸部461与第二凸部462之间形成沿轴线L方向延伸的槽460,在本方式中,通过槽460构成阀体支承部463。第一凸部461以及第二凸部462中的任意一个的另一侧L2的端部都与第一凸缘部43相连。
[0043]槽460的内周面呈在大约180度以上的范围内弯曲的圆弧状,在槽460支承有阀体50。在本方式中,第二凸部462的周向宽度比第一凸部461的周向宽度宽。并且,第一凸部461的末端部位于比第二凸部462的末端部靠径向内侧的位置。并且,阀体支承用凸部46的径向内侧的周向宽度比径向外侧的周向宽度窄。
[0044]与槽460 (阀体支承部463)相同,阀体50也沿轴线L方向延伸,并且具有在周向上非对称的形状。更加具体地说,阀体50具有基部51和末端部52,其中,所述基部51由以能够绕与轴线L平行的轴线旋转的方式支承于所述第一凸部461与第二凸部462之间的槽460并且截面呈大致圆形的轴部55构成,所述末端部52的截面呈凸状,并从基部51朝向径向外侧突出且以覆盖第一凸部461的方式朝向第一方向A倾斜,末端部52的径向外侧的部分位于比第一凸部461以及第二凸部462靠径向外侧的位置。
[0045](缓冲室11内的轴线L方向的密闭结构)
[0046]与阀体支承用凸部46相同,阀体50也沿轴线L方向延伸,阀体50的另一侧L2的端部56与第一凸缘部43接触。因此,在阀体50与第一凸缘部43之间几乎没有空有间隙。因此,流体12不会从阀体50和第一凸缘部43之间通过。与此相对,阀体50的一侧LI的端部57位于比阀体支承用凸部46的一侧LI的端部稍微靠近另一侧L2的位置。因此,在相对于阀体50靠一侧LI的位置,在阀体支承用凸部46与壳体20的主体部22的内周面220之间存在微小的间隙G0。因此,流体能够经由间隙GO稍微地通过。
[0047]虽然在第一轴部41的一侧LI的端面417以及阀体支承用凸部46的一侧LI的端部467与壳体20的底壁21之间存在有微小的间隙,但是形成于第一轴部41的一侧LI的端面417以及阀体支承用凸部46的一侧LI的端部467的第一肋(在图4(a)中未图示)与壳体20的底壁21接触。因此,流体12不从第一轴部41的一侧LI的端面417与底壁21之间、和阀体支承用46的一侧LI的端面417与底壁21之间通过。关于该第一肋,在后文中参照图6等进行叙述。
[0048]虽然在分隔用凸部23的另一侧L2的端面236与旋转轴40的第一凸缘部43之间存在有微小的间隙,但是形成于分隔用凸部23的另一侧L2的端面236的第二肋(在图4(a)中未图示)与第一凸缘部43接触。因此,流体12不从分隔用凸部23的另一侧L2的端面236与第一凸缘部43之间通过。关于该第二肋,在后文中参照图6等进行叙述。
[0049](动作)
[0050]在这样构成的流体缓冲装置10中,若转子30 (旋转轴40)绕轴线L朝第一方向A旋转,则阀体50受到流体压并旋转,末端部52朝向第二凸部462侧移动。其结果是,末端部52的径向外侧部分与壳体20的主体部22的内周面220抵接。因此,在阀体50以及阀体支承用凸部46中,阻止了流体朝向第二方向B移动,其结果是,对转子30 (旋转轴40)施加负荷(阻力)。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比阀体50靠一侧LI的位置,阀体支承用凸部46与壳体20的主体部22的内周面220之间空有微小的间隙G0。因此,在阀体50以及阀体支承用凸部46中,允许流体稍微向第二方向B移动。因此,虽然对转子30 (旋转轴40)施加负荷,但是允许转子30 (旋转轴40)以较低速度朝向第一方向A旋转。
[0051]与此相对,若转子30(旋转轴40)绕轴线L朝第二方向B旋转,则阀体50受到流体压并旋转,末端部52朝向第一凸部461侧移动。其结果是,在末端部52的径向外侧的部分与壳体20的主体部22的内周面之间存在间隙。因此,在阀体50以及阀体支承用凸部46中,允许流体朝向第一方向A移动,其结果是,不对转子30 (旋转轴40)施加负荷。
[0052](肋的结构)
[0053]图6 (a)、图6 (b)、图6 (C)、图6 (d)是形成于应用了本发明的流体缓冲装置10的旋转轴40的第一肋16的说明图,图6(a)是将旋转轴40的一侧LI的端部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