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控制阀以及控制阀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553038阅读:来源:国知局
a且通过第一套管(sleeve) 71及第二套管72而固定设置的引导阀座构件9而形成的。此外,此压力调整阀3如所述般地配置在所述压油投入接口 la及所述低压通路Id之间,通过所述引导阀部5及所述主阀部4变为开阀状态而将此等压油投入接口 la与低压通路Id进行连通,其他情况下此等压油投入接口 la与低压通路Id之间为隔断。
[0030]如所述内容及图2所示,所述主阀部4是利用主阀体6及具有可落座此主阀体6的主阀座7a的阀收纳体7而形成的。所述主阀体6为具有在与朝所述主阀座7a侧的相反侧进行开口的内部空间6a的有底筒状构件,包括连通此内部空间6a与压油投入接口 la的孔6b。另一方面,所述阀收纳体7具有配置于所述压油投入接口 la侧的第一套管71,以及将此第一套管71的一部分收纳于其中一端部,且另一端部安装于所述壳体1的第二套管72。所述第一套管71为在朝向压油投入接口 la侧的端部具有连通所述压油投入接口 la的操作液流入口 71a,且在侧面具有连通所述低压电路Id的第一操作液排出口 71b的筒状构件。其内部形成为可滑动所述主阀体6的引导室7b。在此引导室7b的上游侧端缘形成有所述主阀座7a。所述第二套管72在所述第一套管71的所述操作液流入口 71a的相反侧端部通过螺钉结合等进行连接,且在内部收纳所述引导阀部5的引导阀体8。再者,所述第二套管72具有连通内部空间与所述低压通路Id的第二操作液排出口 72a。并且,此主阀部4选择性地采取所述主阀体6落座于所述主阀座7a的闭阀状态以及所述主阀体6自所述主阀座7a离开的开阀状态。更具体地说,在所述主阀体6的内部空间6a的底面与所述引导阀座构件9的底面之间,设置作为将所述主阀体6朝向所述主阀座7a而进行施力的施力单元的弹簧101,若所述引导阀部5变为开阀状态且在所述引导室7b内与装卸通路lc之间产生压差,则此压差引起的作用于主阀体6的力胜过所述弹簧101的施加的力,此主阀部4变为开阀状态。
[0031]如所述内容及图2所示,所述引导阀部5是利用可进退于所述主阀部4的阀收纳体7的第二套管72内部的引导阀体8,以及在内部具有可落座此引导阀体8的引导阀座9a,且固定于所述主阀部4的阀收纳体7的第一套管71与第二套管72之间设置的引导阀座构件9而形成的。所述引导阀体8具有随着向压油投入接口 la侧直径变小而为略圆锥状的阀体本体81,以及在自此阀体本体81延伸至向所述压油投入接口 la侧的相反侧的所述第二套管72的内部进行滑动的引导部82。另一方面,如图3所示,所述引导阀座构件9包括配置在所述第一套管71及第二套管72之间的凸缘部91,以及配置于自此凸缘部91延伸至所述压油投入接口 la侧的所述第一套管71的内部的安装部92,并且在朝向压油投入接口la侧的相反侧的端部包括引导阀座9a。并且,此引导阀部5选择性地采取所述引导阀体8落座于所述引导阀座9a的闭阀状态,以及所述引导阀体8自所述引导阀座9a离开的开阀状态。更具体地说,在所述引导阀体8的引导部82的基端与所述第二套管72之间,设置作为将所述引导阀体8朝向所述引导阀座9a而进行施力的施力单元的弹簧102,若自所述压油投入接口 la经过所述主阀体的孔6b而导入引导室7b内的液压超过规定压力,则此液压引起的作用于引导阀体8的力胜过所述弹簧102的施加的力,此引导阀部5变为如图4所示的开阀状态。
[0032]但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所述引导阀体8的阀体本体81中设置有具有操作液导入口 83x及3个操作液排出口 83y的操作液通路83,所述操作液导入口 83x开口于所述引导室7b侧,3个操作液排出口 83y是较所述操作液导入口 83x更位于引导阀体8的引导部82侧且朝向自所述引导阀座9a延伸至引导室7b侧的连通孔9b而形成的。更详细地说,此操作液通路83的操作液导入口 83x位于所述引导阀体8的前端。此外,此操作液通路83具有:基部83a,自所述操作液导入口 83x沿着所述引导阀体8的中心轴进行延伸;前端部83b,自此基部83a的前端朝向所述引导阀体8的直径方向且分别正交于各自延伸的所述基部83a且到达所述各操作液排出口 83y。所述基部83a的前端即所述前端部83b的基端为权利要求中的分支部。另一方面,所述操作液通路83的互相邻接的操作液排出口 83y,相互间隔每120°而自所述基部83a的前端放射状地延伸。S卩,自所述操作液导入口 83x朝向所述各操作液排出口 83y的各路径与各自邻接的路径所形成的角全部配置成相等。换言之,此操作液通路83以所述引导阀体8的中心轴为中心旋转120°会得到相同位置。
[0033]在此,若压油投入接口 la内的液压超过规定的压力时,首先,作用于引导阀体8的液压而引起的力胜过作用于引导阀体8的施加的力,引导阀体8离开引导阀座9a而引导阀部5采取如图4所示的开阀状态。此时,操作液的一部分经由所述操作液通路83而自引导室7b通过操作液排出口 72a朝向储罐室Id排出。S卩,流通于所述操作液通路83内的操作液是自所述3个操作液排出口 83y排出。在此,在操作液的流体压所引起的作用中,在与引导阀体8的中心轴正交的方向的作用因所述3个操作液排出口 83y互相间隔每120°而互相抵消。因此,引导阀体8采取开阀状态时,操作液的流体压所引起的力仅具有沿引导阀体8的轴心的方向的成分。并且,引导室7b内的操作液介由第二操作液排出口 72a而排出至低压通路ld,且在压油投入接口 la与引导室7b内之间产生压差,因此,此压差所引起的力胜过作用于主阀体6的弹簧101的施加的力,从而主阀体6自主阀座7a离开且主阀部4采取开阀状态。
[0034]亦即,根据本发明方式,在引导阀体8中具有开口于所述引导室侧的操作液导入口 83x,以及位于与自所述操作液导入口 83x朝向所述引导室7b侧的相反侧的3个操作液排出口 83y,自所述操作液导入口 83x朝向所述各操作液排出口 83y的各路径配置成与各自邻接的路径所形成的角全部相等,因此如上所述的操作液的流动所引起的力仅具有沿引导阀体8的轴心的方向的成分。因此,在不招致设置用于引导引导阀体8的进退方向的特别构件的零件个数及组装工作量的增加的情况下,可防止或抑制如下不良情况的产生:引导阀体8采取开阀状态时引导阀体8接受流体的液压而振动,并与引导阀座构件9冲撞而发出升曰Ο
[0035]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将所述操作液排出口 83y设定在3处,并通过流通于操作液通路内83的操作液,在机械力学上最稳定而可引导引导阀体8的进退方向。
[0036]继而,参照图5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以下,以描述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为主。再者,在以下的说明中,对于与所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部位相对应的各部位,附上相同的名称及标号。
[0037]本实施方式的引导阀体A8的阀体本体A81具有如以下所述的形状。S卩,此阀体本体A81包括:略圆筒状的前端部A81a,较此前端部A81a直径略小的中间部A81b,以及自此中间部A8lb连接至基端侧且随着朝向基端侧直径逐渐变大的基部A8lc。在此阀体本体A81上具有操作液导入口 A83x及3个操作液排出口 A83y,所述操作液导入口 A83x开口于所述引导室7b侧,所述3个操作液排出口 A83y是较所述操作液导入口 A83x更位于引导阀体8的引导部82侧且朝向自引导阀座A9a延伸至引导室7b侧的连通孔A9b而形成的。更详细地说,此操作液通路A83的操作液导入口 A83x位于所述引导阀体A8的前端。此外,此操作液通路A83具有:基部A83a,自所述操作液导入口 A83x沿着所述引导阀体A8的中心轴进行延伸;前端部A83b,自此基部A83a的前端朝向所述引导阀体A8的直径方向分别正交于各自延伸的所述基部A83a且到达所述各操作液排出口 A83y。所述基部A83a的前端即所述前端部A83b的基端为权利要求中的分支部。另一方面,所述操作液通路A83的互相邻接的操作液排出口 A83y相互间隔每120°而自所述基部A83a的前端放射状地延伸。S卩,自所述操作液导入口 A83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