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密封机械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84424阅读:459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密封机械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一种组合密封机械结构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涉及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组合密封机械结构。
【背景技术】
[0003]在食品机械、水处理等行业润滑油渗漏是评价机械质量的重要指标。渗漏对机械安全可靠运行会造成很大的威胁,目前,普遍采用的密封结构主要有密封圈、活塞环等接触密封和迷宫密封、离心式密封等非接触密封。单独采用上述任何一种密封形式都很难实现无泄漏的效果。本发明结构应用于水平布置的旋转机械中,尤其对润滑油渗漏量要求非常苛刻的环境下更为适用。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组合密封机械结构,克服机械设备润滑油渗漏的问题。
[0005]本发明的目的是以如下方式实现的:一种组合密封机械结构,主要由机械壳体、甩油环、唇形密封、螺旋密封、旋转轴组成,其特征在于:其工作机理在于,工作润滑油直接或间接喷射到离心式甩油密封结构处,通过离心式甩油密封结构处的机械壳体阻挡部分的润滑油,从机械壳体与旋转轴之间通过的润滑油,被甩油环离心作用于机械壳体上,再通过机械壳体底部的回油孔排出;向外扩散的少量残余滑油及滑油混合空气被接触式密封结构阻隔,唇形密封与旋转轴存在较小的间隙,极少量的滑油混合空气继续向外扩散,螺旋密封结构将机械壳体外的空气引入至接触式密封结构处,产生正压力阻止滑油混合空气扩散,经冷却后的少量润滑油经由机械壳体底部的回油孔排出;经由各道密封结构的润滑油最终被强制回油密封结构收集后排出机械壳体。
[0006]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的防止静止状态下、旋转状态下的润滑油泄漏,可以达到无泄漏的组合密封结构,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附图说明】
[0007]附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0008]图中:1、机械壳体,2、甩油环,3、唇形密封,4、螺旋密封,5、旋转轴,A、强制回油密封结构,B、离心式甩油密封结构,C、接触式密封结构,D、螺旋密封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参照附图,一种组合密封机械结构,主要由机械壳体、甩油环、唇形密封、螺旋密封、旋转轴组成,其特征在于:其工作机理在于,工作润滑油直接或间接喷射到离心式甩油密封结构B处,通过离心式甩油密封结构B处的机械壳体I阻挡部分的润滑油,从机械壳体与旋转轴之间通过的润滑油,被甩油环2离心作用于机械壳体I上,再通过机械壳体I底部的回油孔排出;向外扩散的少量残余滑油及滑油混合空气被接触式密封结构C阻隔,唇形密封3与旋转轴5存在较小的间隙,极少量的滑油混合空气继续向外扩散,螺旋密封结构D将机械壳体I外的空气引入至接触式密封结构C处,产生正压力阻止滑油混合空气扩散,经冷却后的少量润滑油经由机械壳体I底部的回油孔排出;经由各道密封结构的润滑油最终被强制回油密封结构A收集后排出机械壳体I。
[0010]该发明采用四种不同的密封技术。第一种为强制回油,大量工作后的润滑油通过回油孔强制排出机体;第二种通过旋转轴上的甩油环离心甩油的方式密封,阻隔部分滑油,排出机壳;第三种为防止滑油混合气体的滑油渗漏而采用接触式的唇形密封结构;第四种为非接触式的螺旋密封结构,主要防止动态旋转状态下未隔绝掉的滑油混合气体渗漏而产生的少量滑油泄漏。
【主权项】
1.一种组合密封机械结构,主要由机械壳体、甩油环、唇形密封、螺旋密封、旋转轴组成,其特征在于:其工作机理在于,工作润滑油直接或间接喷射到离心式甩油密封结构(B)处,通过离心式甩油密封结构(B)处的机械壳体(I)阻挡部分的润滑油,从机械壳体与旋转轴之间通过的润滑油,被甩油环⑵离心作用于机械壳体⑴上,再通过机械壳体⑴底部的回油孔排出;向外扩散的少量残余滑油及滑油混合空气被接触式密封结构(C)阻隔,唇形密封(3)与旋转轴(5)存在较小的间隙,极少量的滑油混合空气继续向外扩散,螺旋密封结构(D)将机械壳体(I)外的空气引入至接触式密封结构(C)处,产生正压力阻止滑油混合空气扩散,经冷却后的少量润滑油经由机械壳体(I)底部的回油孔排出;经由各道密封结构的润滑油最终被强制回油密封结构(A)收集后排出机械壳体(I)。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组合密封机械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工作机理在于,工作润滑油直接或间接喷射到离心式甩油密封结构处,通过离心式甩油密封结构处的机械壳体阻挡部分的润滑油,从机械壳体与旋转轴之间通过的润滑油,被甩油环离心作用于机械壳体上,再通过机械壳体底部的回油孔排出;经由各道密封结构的润滑油最终被强制回油密封结构收集后排出机械壳体。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有效的防止静止状态下、旋转状态下的润滑油泄漏,可以达到无泄漏的组合密封结构,并且结构简单,便于实现。
【IPC分类】F16J15/16, F16J15/32
【公开号】CN105443763
【申请号】CN201410461265
【发明人】张东民
【申请人】张东民
【公开日】2016年3月30日
【申请日】2014年9月12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