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减振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844263阅读:来源:国知局
反应灵敏,从而使汽车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
[0029]所述限位碟片822的球面形底面8222与呈金字塔形状的压缩阀片组83之间形成一个由连杆I中心向连杆I外周尺寸渐开的环形油流缓冲区85,当连杆I向下运动时,油液由电磁阀组件81与压缩阀片组83之间的腔室向下扩散流动,经所述油流缓冲区85对油液的流速进行缓和,由于油流缓冲区85的截面由连杆I中心向外周逐渐扩张,因此连杆I向下移动的过程中能够持续保持平稳的缓冲性,降低了工作缸油液的泡沫化程度,油液能够缓和的流入工作缸底部的腔室,并且油液不易飞溅,使得减振器的阻尼特性更加稳定,能取得更佳的减振效果。
[0030]较佳的,限位碟片822的顶面8221呈与球面形底面8222的曲度相对应的内凹状,限位碟片的厚度均一。所述限位件82还包括限位座824,限位座824卡嵌固定在电磁阀组件81的底端,限位座824内开设一个通孔8241,由通孔8241的底端沿径向设置一个环槽8242,环槽8242具有一个与限位碟片822的顶面8221相配合的槽顶面8243,所述槽顶面8243由中心向外周逐渐向上倾斜,也就是说环槽中心部位的深度小于外周部位的深度。当所述连杆I向上运动时限位碟片822容置定位在所述环槽8242内,限位碟片822的底面8222卡抵环槽8242的槽顶面8243,并且,所述限位块821容置于通孔8241内。
[0031]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由于限位碟片822的顶面8221呈与底面8222相对应的内凹状,当所述连杆I向上运动时,压缩阀片831推动限位碟片822,限位碟片822的两端先接触限位座824的槽顶面8243,因此阀片复位时先由截面呈弧形的限位碟片822进行初步缓冲,并配合由上到下尺寸渐增的压缩阀片831,因此油液推开压缩阀片组83复位时阻尼力变化缓慢,从而使减振器具有更加优良的减振效果;环槽8242的槽顶面8243与限位碟片822的顶面相配合并由中心向外周逐渐向上倾斜,也就是说环槽8242外周的凹设深度大于中心部位的凹设深度,因此,在环槽8242的中心相对外周形成一个能够有效的避免减振器内泄的凸环。
[0032]较佳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减振器,位于最上端的压缩阀片831的直径小于限位碟片822的直径,位于最下端的压缩阀片831的直径大于限位碟片822的直径。
[0033]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能够在较短的时间使所述压缩阀片组83复位,减振器反应灵敏,进一步优化了减振效果。
[0034]较佳的,所述活塞阀总成件84上沿轴向设置第一活塞阀体孔841与第二活塞阀体孔842,所述活塞阀8还包括一个限位于活塞阀体总成件84与螺栓头部之间的复原阀组件85,复原阀组件85包括多个叠置的套设在螺栓823上的复原阀片851。
[0035]较佳的,所述底阀7包括底阀体71、阀杆72、第一阀片组73、第二阀片组74,阀杆72的顶端设置阀杆螺母75,底阀体71、第一阀片组73、第二阀片组74均套设在阀杆72中,所述第一阀片组73有多个由上到下直径逐渐增大的的阀片731,位于最下端的阀片731与底阀体71之间安装有补偿碟片76,底阀体71上轴向贯穿设置底阀体孔711,补偿碟片76上设置与底阀体孔711相连通的流通孔761,所述底阀体71的顶部远离阀杆72的侧面处设置一圈截面为弧形的缓冲贮槽712,所述缓冲贮槽712靠近流通孔761并与流通孔761连通。
[0036]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第一阀片组73的阀片731由上到下直径逐渐增大,当关闭底阀71的阀片731时阻尼力的变化曲线为缓慢变化的弧状曲线,使得减振器的阻尼特性更加稳定,更能够确保减振器的性能要求,设置所述弧形缓冲贮槽712,能够对油液起到更佳的缓冲作用,有效的降低油液的泡沫化程度。
[0037]较佳的,所述气囊11的底部与气壁4连接处具有一个S形弯折部111,S形弯折部111具有一个朝外的槽口 112,槽口 112内固定气囊锁紧圈113,气壁4的顶部通过气囊锁紧圈113包覆夹持在S形弯折部内。
[0038]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将气囊11的底部设置S形弯折部111,并将气壁4的顶部包覆夹持在所述S形弯折部111内,使得减振器具有更好的密封效果。
[0039]较佳的,所述S形弯折部111具有一个开放端114,气壁4的顶部被S形弯折部包覆111的部位内缩形成一个阶梯连接部41,S形弯折部111的开放端114卡抵所述阶梯连接部41。
[0040]采用以上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借助阶梯连接部41将气囊11的开放端114密封定位,气壁4与气囊44之间定位效果好,并且进一步巩固了密封效果。
[0041]较佳的,所述限位座824外还套设一个套体件825,套体件825与工作缸2之间设置包胶件826,套体件825的外周设置多个环状凹槽8251,包胶件826的内壁上设置所个与所述凹槽8251配合的凸环8261,凸环8261卡嵌设置在凹槽8251内。采用以上技术方案后:连杆I在运动过程中包胶件826与工作缸2之间不易移位,不但提高了活塞阀8的侧向定位,而且能够进一步防止减振器的内泄,达到更好的密封效果。
[0042]由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所述汽车减振器确实具有反应灵敏,阻尼力变化缓慢并能有效避免内泄的有益效果。
【主权项】
1.一种汽车减振器,包括连杆,工作缸、一个套设在工作缸上的外筒,以及一个套设在外筒上的气壁,工作缸内形成工作腔,工作缸与外筒之间形成贮油腔,工作腔内设置底阀以及活塞阀,所述底阀设置在工作腔的底部,所述活塞阀套设在连杆底部,连杆的顶部设置密封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减振器还包括一个密封连接在气壁顶端的气囊,连杆的上部由气囊罩覆,连杆的下部穿设在工作缸内,所述活塞阀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电磁阀组件、限位件、压缩阀组件以及活塞阀总成件,所述限位件包括限位块、限位碟片以及螺栓,限位块固定在螺栓尾部,限位碟片套在所述螺栓上并夹抵在限位块与压缩阀组件之间,所述限位碟片具有一个内凹的顶面,一个呈球面形的底面,压缩阀组件包括多个压缩阀片,所述压缩阀片堆叠设置并且从上到下直径逐级递增,压缩阀片穿设在螺栓上,位于最上端的压缩阀片抵接在限位碟片的底面上,限位碟片与所述压缩阀片之间形成一个由中心向外周尺寸渐开的环形油流缓冲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还包括限位座,限位座卡嵌固定在电磁阀组件的底端,限位座内开设一个通孔,由通孔的底端沿径向设置一个环槽,环槽具有一个与限位碟片的顶面相配合的槽顶面,所述槽顶面由中心向外周逐渐向上倾斜,当所述连杆向上运动时限位碟片容置定位在所述环槽内,限位碟片的底面卡抵环槽的槽顶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减振器,其特征在于:位于最上端的压缩阀片的直径小于限位碟片的直径,位于最下端的压缩阀片的直径大于限位碟片的直径。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汽车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阀体总成件上沿轴向设置第一活塞阀体孔与第二活塞阀体孔,所述活塞阀还包括一个限位于活塞阀体总成件与螺栓头部之间的复原阀组件,复原阀组件包括多个叠置的套设在螺栓上的复原阀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阀包括底阀体、阀杆、第一阀片组、第二阀片组,阀杆的顶端设置阀杆螺母,底阀体、第一阀片组、第二阀片组均套设在阀杆中,所述第一阀片组有多个由上到下直径逐渐增大的的阀片,位于最下端的阀片与底阀体之间安装有补偿碟片,底阀体上轴向贯穿设置底阀体孔,补偿碟片上设置与底阀体孔相连通的流通孔,所述底阀体的顶部远离阀杆的侧面处设置一圈与流通孔相连通的弧形缓冲贮槽。
6.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汽车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底部与气壁连接处具有一个S形弯折部,S形弯折部具有一个朝外的槽口,槽口内固定气囊锁紧圈,气壁的顶部通过气囊锁紧圈包覆夹持在S形弯折部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S形弯折部具有一个开放端,气壁的顶部被S形弯折部包覆的部位内缩形成一个阶梯连接部,S形弯折部的开放端卡抵所述阶梯连接部。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汽车减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座外还套设一个套体件,套体件与工作缸之间设置包胶件,套体件的外周设置多个环状凹槽,包胶件的内壁上设置多个与所述凹槽配合的凸环,凸环卡嵌设置在凹槽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减振器,包括连杆,工作缸、一个套设在工作缸上的外筒,以及一个套设在外筒上的气壁,工作缸内形成工作腔,工作缸与外筒之间形成贮油腔,工作腔内设置底阀以及活塞阀,底阀设置在工作腔的底部,活塞阀套设在连杆底部,连杆的顶部设置密封件,汽车减振器还包括一个密封连接在气壁顶端的气囊,连杆的上部由气囊罩覆,连杆的下部穿设在工作缸内,活塞阀从上到下依次包括电磁阀组件、限位件、压缩阀组件以及活塞阀总成件,限位件包括限位块、限位碟片以及螺栓,限位块固定在螺栓尾部,限位碟片套在螺栓上并夹抵在限位块与压缩阀组件之间,本实用新型具有很好的减振及密封效果。
【IPC分类】F16F9-34, F16F9-08, F16F9-32
【公开号】CN204553665
【申请号】CN201520251038
【发明人】陈万里, 陈万成, 熊新汉, 李卜爱
【申请人】浙江戈尔德减振器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8月1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