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控制阀及空气悬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065128阅读:494来源:国知局
压力控制阀及空气悬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悬架及阀领域,具体涉及压力控制阀及空气悬架。
【背景技术】
[0002]现有重型卡车部分采用空气悬架结构,由控制阀控制空气悬架承载气囊的气压大小,实现不同的承载需求。
[0003]目前,国内外的空气悬架控制系统有电子控制和普通机械控制两种。电子控制的空气悬架的原理如图1所示,ECU(电子控制单元)向电磁阀发出指令,电磁阀根据ECU的指令进行开关,控制空气悬架气囊充气或放气,压力传感器将气囊压力信号传递给ECU,储气筒将高压气体通过电磁阀输送给气囊,从而实现空气悬架的各种功能。普通机械控制的空气悬架原理如图2所示,通过高度感载阀等感应汽车载荷变化,直接控制储气筒输出到气囊的压力大小,实现气囊的充放气。
[0004]普通机械控制在放气时气囊压力被完全放气,气囊干瘪,此时容易使气囊的囊皮褶皱,导致气囊早期损坏。电子控制尽管在ECU控制下能在放气时保留一部分压力避免气囊的囊皮皱褶,但当车辆停车断电后,控制阀也会因泄露等导致保留的压力损失,气囊褶皱。
[0005]另外,无论是普通机械控制还是电子控制,均未考虑到气囊充放气过程中的气体流速问题,导致气囊被快速充放气,褶皱处更加容易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降低空气悬架中气囊褶皱及开裂风险,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方面,提供了一种压力控制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为管状件,所述阀体内部具有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将所述阀体内部分隔为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第一隔板上开有连通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的第一孔和第二孔;进气阀芯,所述进气阀芯固定在所述进气口内,所述进气阀芯具有第二隔板,所述第二隔板将所述进气阀芯分隔出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第二隔板开有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和所述第二腔室的第三孔,所述第一腔室与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第二腔室与所述第二孔连通,所述第一腔室具有与所述进气口连通的第四孔;出气阀芯,所述出气阀芯固定在所述出气口内,所述出气阀芯具有第三隔板,所述第三隔板将所述出气阀芯分隔出第三腔室和第四腔室,所述第三隔板开有连通所述第三腔室和所述第四腔室的第五孔,所述第三腔室与所述第一孔连通,所述第四腔室与所述第二孔连通,所述第四腔室具有与所述出气口连通的第六孔;出气活塞,所述出气活塞位于所述第二腔室内,出气调整螺钉穿过所述进气阀芯伸入到所述第二腔室内,所述出气调整螺钉顶在出气弹簧压板上,所述出气弹簧压板能够在所述第二腔室内滑动,所述出气弹簧压板将出气弹簧压在所述出气活塞上使得所述出气活塞被预压在所述第二孔处从而封闭所述第二孔;进气活塞,所述进气活塞位于所述第三腔室内,进气调整螺钉穿过所述出气阀芯伸入到所述第三腔室内,所述进气调整螺钉顶在进气弹簧压板上,所述进气弹簧压板能够在所述第三腔室内滑动,所述进气弹簧压板将所述进气弹簧压在所述进气活塞上使得所述进气活塞被预压在所述第一孔处从而封闭所述第一孔。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三孔和所述第五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孔径。
[0009]优选地,所述第三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四孔的孔径。
[0010]优选地,所述第五孔的孔径小于所述第六孔的孔径。
[0011 ] 优选地,所述进气阀芯和所述出气阀芯通过卡簧分别固定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内。
[0012]优选地,所述进气阀芯和所述出气阀芯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分别固定在所述进气口和所述出气口内。
[0013]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空气悬架,包括如上所述的压力控制阀和气囊,所述压力控制阀的出气口连接所述气囊。
[0014]优选地,上述空气悬架还包括控制电磁阀,所述压力控制阀的进气口连接所述控制电磁阀。
[0015]优选地,上述空气悬架还包括高度感载阀,所述压力控制阀的进气口连接所述高度感载阀。
[001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在需要对气囊进行充气时,压缩空气从进气口进入,一方面进入第二腔室将出气活塞紧紧压在第二孔处,另一方面经过第一孔作用在进气活塞上面,迫使进气活塞压迫进气弹簧使其收缩,第一孔打开,气体经第三腔室、第四腔室、第六孔进入出气口,之后进入气囊实现充气;当需要对气囊进行放气时,进气口气压被撤,出气口的压力大于进气口的压力,迫使出气口的空气一方面进入第三腔室将进气活塞紧紧压在第一孔处,另一方面经第二孔作用在出气活塞上面,迫使出气活塞压迫出气弹簧使其收缩,第二孔打开,气体经第二腔室、第一腔室、第四孔进入进气口,实现气囊放气。而当空气悬架气囊压力降低到一定程度时,即出气口的压力降低,此时压缩空气不足以迫使出气活塞压缩出气弹簧,第一孔、第二孔均被封闭,气囊不再放气,气囊压力不再降低,实现了压力保持功能,降低了气囊褶皱的发生。而且,通过调整进气调整螺栓和排气调整螺栓,能够容易地调整进气弹簧或出气弹簧的预压紧力,改变气囊初始充放气压力大小。
[0017]进一步地,第三孔和第五孔采用较小的孔径,在充放气过程中,气体从高压侧向低压侧流动的过程中,要经历第三孔或第五孔的缓冲,从而使得充放气过程更加平缓,降低了气囊褶皱开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典型的电子控制的空气悬架的原理图;
[0019]图2是典型的普通机械控制的空气悬架的原理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标记说明:1、阀体,2、进气口卡簧,3、进气阀芯,4、进气活塞,5、进气弹簧,6、出气阀芯,7、出气口卡簧,8、出气弹簧,9、出气活塞,10、第一隔板,11、第一孔,12、第二孔,13、第二隔板,14、第三孔,15、第四孔,16、第三隔板,17、第五孔,18、第六孔,19、第一腔室,20、第二腔室,21、第三腔室,22、第四腔室,23、出气弹簧压板,24、出气调整螺钉,25、进气弹簧压板,26、进气调整螺钉,100、进气口,200、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考图3,本实施例的压力控制阀包括:阀体1、进气口卡簧2、进气阀芯3、进气活塞4、进气弹簧5、出气阀芯6、出气口卡簧7、出气弹簧8、出气活塞9等。阀体1为管状件,阀体1内部具有第一隔板10,第一隔板10将阀体1内部分隔为分别位于左右两侧的进气口100和出气口 200。第一隔板10上开有连通进气口 100和出气口 200的第一孔11和第二孔12。进气阀芯3插入进气口 100后,以进气口卡簧2固定在进气口 100内,防止进气阀芯3松动退位。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进气阀芯3还能够加工有外螺纹,阀体1能够加工有内螺纹,进气阀芯3旋入阀体1从而实现两者间的螺纹连接,从而将进气阀芯3固定在进气口 100内。进气阀芯3具有第二隔板13,第二隔板13将进气阀芯3分隔出第一腔室19和第二腔室20。第二隔板13开有连通第一腔室19和第二腔室20的第三孔14。第一腔室19与第一孔11连通,第二腔室20与第二孔12连通。第一腔室19具有与进气口 100连通的第四孔15,而第二腔室20不与进气口 100连通。应当注意的是,在上文及接下来的描述中,“连通”特指直接连通,而“不连通”特指不直接连通,例如第一腔室19是通过第四孔15与进气口 100直接连通,而第二腔室20与进气口 100之间并无直接的开口,但第二腔室20能够通过第三孔14、第一腔室19、第四孔15与进气口 100间接连通。与进气阀芯3相似,出气阀芯6通过出气口卡簧7或者螺纹连接的方式固定在出气口 200内,出气阀芯6具有第三隔板16,第三隔板16将出气阀芯6分隔出第三腔室21和第四腔室22。第三隔板16开有连通第三腔室21和第四腔室22的第五孔17。第三腔室21与第一孔11连通,第四腔室22与第二孔12连通,第四腔室22具有与出气口 200连通的第六孔18。出气活塞9位于第二腔室20内,出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