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气筒、气刹系统及具有该气刹系统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811570阅读:73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储气筒、气刹系统及具有该气刹系统的汽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刹车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储气筒、气刹系统及具有该气刹系 统的汽车。
背景技术
轻型载货汽车、中重型载货汽车等气压制动车型,包括压力存储单元以及作为 空气干燥器的再生源。压力存储单元包括一个湿储气筒和两个干储气筒,再生源为再生储气筒。现有技术中,湿储气筒、干储气筒、再生储气筒均如图1所示,为设置有进出 气口的密封筒。各储气筒均包括筒体10、固定扎带20、进出气口 30、固定板40、出水 口 50。进出气口 30、出水口 50设置于筒体10上。装配时,各个储气筒均通过两个固定扎带20捆绑在筒体10上,然后再将固定扎 带20的固定板40,用螺栓将储气筒整体固定在车架上。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在于储气筒数量多,导致占用的空间多,增加了零件的 管理费用,同时使得车体体积庞大,整车的重量增加。并且,装配工艺复杂,使得生产 效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储气筒、气刹系统及具有该气刹系统的汽车, 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储气筒数量多带来的体积大、装配工艺复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气筒,包括筒体,其中,所述筒体内设置隔腔机构,所 述隔腔机构将所述筒体的内部空间分割为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子空间;每个所述子空间 的筒体上分别设置有进出气口及出水口。如上所述的储气筒,其中,所述隔腔机构可为一个或多个,当所述隔腔机构为 一个时,所述子空间有两个。当所述隔腔机构为两个时,可将所述筒体的内部空间分割 为三个相互隔离的子空间。子空间的个数为隔腔机构的个数加1。可视实际需要设置。所述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子空间中,有一个子空间可为湿储气筒的内部空间, 一个子空间可为再生储气筒的内部空间。所述筒体可包括直筒体、设置于所述直筒体一侧的第一筒盖、及设置于所述直 筒体另一侧的第二筒盖;所述再生储气筒的筒体可由所述第一筒盖、直筒体及隔腔机构构成,所述再生 储气筒的进出气口可设置于所述第一筒盖上,出水口可设置于所述直筒体上构成所述再 生储气筒筒体的部分;所述湿储气筒的筒体可由所述隔腔机构、直筒体及第二筒盖构成,所述湿储气 筒的进出气口可设置于所述第二筒盖及直筒体上,出水口可设置于所述直筒体上构成所 述湿储气筒筒体的部分。[0014]所述隔腔机构可包括隔板以及位于所述隔板边缘、且与所述隔板一体的翻边; 所述翻边焊接于所述筒体的内表面。所述翻边可位于再生储气筒内部空间的子空间。所述筒体上还可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储气筒固定在车架上的支架;所述支架的断 面形状可为L形,包括竖直部及与所述竖直部一体的水平部;所述竖直部焊接在所述筒 体上,所述水平部上设置有与车架连接的连接部。所述支架可有两个,以所述筒体的中心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于所述筒体上。一个所述支架可设置于所述筒体上距一端的距离为所述筒体长度的32%处;另 一个所述支架可设置于所述筒体上距另一端的距离为所述筒体长度的32%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气刹系统,包括干储气筒,还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储气筒。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上述气刹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储气筒通过隔腔机构对筒体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实现了多 个储气筒共用一个筒体,即将多个储气筒合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减少了独立储气筒的数 量,节省了空间,减少了装配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使得气刹系统的体积减小, 节约了成本。

图1为现有技术中储气筒的装配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储气筒的透视图;图3为图2所示储气筒的俯视图;图4为图2所示储气筒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 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 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 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 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储气筒,以图2 图4为例进行说明。如图2、图4所示,储气筒包括筒体1、第一进出气口 2、支架3、放水口 4、第 二进出气口 5和隔腔机构7。其中,筒体1包括直筒体11、第一筒盖12及第二筒盖13。直筒体11为圆柱形筒体,可采用钢板卷焊制成。直筒体11两侧的第一筒盖12及第二筒盖13均可采用钢板冲压成型,然后采用 焊接形式,将直筒体11、第一筒盖12及第二筒盖13连接成整体,可以对高温高压气体进 行储存及冷却。隔腔机构7设置在筒体1内部,对筒体1的内部空间进行分割,将一个储气筒分 隔为两个储气筒再生储气筒和湿储气筒。[0033]其中,再生储气筒的筒体由第一筒盖12、部分直筒体11及隔腔机构7构成;湿 储气筒的筒体由隔腔机构7、部分直筒体11及第二筒盖13构成。如图3所示,隔腔机构7包括隔板71以及位于隔板71边缘、且与隔板71 —体 的翻边72。隔板71为与直筒体11内径相匹配的圆形板,翻边72可理解为隔板71的延伸 部,位于再生储气筒内,与直筒体11之间存在一定的夹角,即存在倾斜角度,焊接于筒 体1的内表面。由于翻边72带有一定倾斜角度,使得在焊接之前,隔腔机构7能轻松的装入筒 体1,因此,隔腔机构7采用这种拉伸翻边结构,保证了隔腔机构7与筒体1焊接时能够 避免漏焊及筒体损伤,并最终将筒体1分成两腔,一个为湿储气筒腔,一个为再生储气筒腔。隔腔机构7可采用钢板冲压而成。第一进出气口 2装配在再生储气筒一端,即第一筒盖12上,可以作为再生储气 筒的进气通道,也可作为干燥器再生所有气源的流通通道。第二进出气口 5设置在湿储气筒的筒体1上。如图3所示,构成湿储气筒筒体1 的直筒体11上设置有两个第二进出气口 5,第二筒盖13上设置有一个第二进出气口 5, 作为接收从气压源供给的高温高压气体进入湿储气筒的通道。如图3所示,储气筒还包括进气口 6。进气口 6设置于构成湿储气筒筒体的直筒体11上,用于作为将湿储气筒内的高 压气体供给干储气筒的通道。放水口 4有两个,均设置在直筒体11上且分设在隔板71的两侧,一个构成再生 储气筒筒体的部分,另一个构成湿储气筒筒体的部分。具体地,两个放水口 4均焊接在 筒体1的底部,起排水功能.支架3有两个,以筒体1的中心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于筒体1上,与筒体1焊接 成一体,用于将储气筒固定在车架上。支架3的断面形状为L形,包括竖直部31及与竖直部31—体的水平部32。竖直部31焊接在筒体1上,水平部32上设置有与车架连接的连接部,如带螺栓 的螺孔。支架3与储气筒为整体式,完全摒弃了传统的储气筒用扎带固定的方式,可以 直接通过支架3将储气筒进行装配,而无需分装,简化了装配工艺。支架3的折弯处即竖直部31与水平部32的连接处,采用1.25倍钢板厚度,保证 了支架3的抗变形能力。支架3与筒体1焊接处的圆弧与支架3最外边沿保留了一定的宽度,并非直接加 工成尖角型,提高了支架与筒体的焊接强度、支架本身的抗拉强度。支架3在筒体1上的焊接位置选择为筒体总长的32%,保证了筒体1在受到振动 后产生的支架弯曲变形,支架撕裂等破坏性创伤,增加了储气筒的安全性,同时又减少 了储气筒与车架产生共振的几率。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储气筒,通过隔腔机构将再生储气筒与湿储气筒整合为一 体,节省了整车布置空间,而且整车重量、零件管理费用有了一定程度降低,节约了成本。并且通过支架直接装配,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刹系统包括干储气筒,还可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储气 筒,通过采用上述一体式的储气筒,减小了气刹系统的体积,提高了气刹系统的生产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可包括上述气刹系统,通过采用上述经过改进的气刹系 统,提高了汽车的生产效率。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 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 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 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 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储气筒,包括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内设置隔腔机构,所述隔腔机构 将所述筒体的内部空间分割为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子空间;每个所述子空间的筒体上分 别设置有进出气口及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腔机构为一个,所述子空间有 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储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子空间中, 有一个子空间为湿储气筒的内部空间,一个子空间为再生储气筒的内部空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储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包括直筒体、设置于所述直 筒体一侧的第一筒盖、及设置于所述直筒体另一侧的第二筒盖;所述再生储气筒的筒体由所述第一筒盖、直筒体及隔腔机构构成,所述再生储气筒 的进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一筒盖上,出水口设置于所述直筒体上构成所述再生储气筒筒 体的部分;所述湿储气筒的筒体由所述隔腔机构、直筒体及第二筒盖构成,所述湿储气筒的进 出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二筒盖及直筒体上,出水口设置于所述直筒体上构成所述湿储气筒 筒体的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储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隔腔机构包括隔板以及 位于所述隔板边缘、且与所述隔板一体的翻边;所述翻边焊接于所述筒体的内表面;所 述翻边位于再生储气筒内部空间的子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储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上还设置有用于将 所述储气筒固定在车架上的支架;所述支架的断面形状为L形,包括竖直部及与所述竖 直部一体的水平部;所述竖直部焊接在所述筒体上,所述水平部上设置有与车架连接的 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储气筒,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有两个,以所述筒体的中心 线为对称线对称设置于所述筒体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储气筒,其特征在于,一个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筒体上距一 端的距离为所述筒体长度的32%处;另一个所述支架设置于所述筒体上距另一端的距离 为所述筒体长度的32%处。
9.一种气刹系统,包括干储气筒,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 8任一项所 述的储气筒。
10.—种汽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刹系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储气筒、气刹系统及具有该气刹系统的汽车,储气筒包括筒体,其中,所述筒体内有设置隔腔机构,所述隔腔机构将所述筒体的内部空间分割为至少两个相互隔离的子空间;每个所述子空间的筒体上分别设置有进出气口及出水口。通过隔腔机构对筒体的内部空间进行分隔,实现了多个储气筒共用一个筒体,即将多个储气筒合成为一个整体,从而减少了独立储气筒的数量,节省了空间,减少了装配工序,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使得气刹系统的体积减小,节约了成本。
文档编号F17B1/16GK201795270SQ20102027068
公开日2011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2日
发明者于海兴, 张俊茹, 张政, 熊壮, 王万顺, 王智博, 阚文娟 申请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