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加压盘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5416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流体加压盘改良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体加压盘改良结构,特别是一种加压盘由内腔外输入空气降低与高粘度流体粘结力而辅助脱离容器,并以一撑托盘辅助托住内腔底部,俾利加压盘的内腔保持饱满的高粘度流体。



背景技术:

已知的高粘度流体(例如:黄油)的汲取加压盘构造,如图1至图3所示,其设成:一加压盘10中央设有具一贯孔111及一连通孔112的锥部11,使该加压盘10的底部中央形成一内腔12,该贯孔111连设一排气阀13、该连通孔112连设一输气管14,该加压盘10底部设有一凸环15并套设一环形的弹性体16,该弹性体16设成一支撑部161、一抵靠部162及一扩大部163;其中,该支撑部161套合于该凸环15,该抵靠部162上端承受该加压盘10的压力,该扩大部163可弹性改变扩开的角度;该弹性体16底部以一定位环17固定、限位该支撑部161,且该定位环17与该加压盘10锁固一体,该加压盘10的锥部11顶端穿组一自动汲取装置18,该自动汲取装置18具有通孔181并伸入于该内腔12中;借由上述结构,达到可强化、稳固该弹性体16,且该扩大部163可因应容器1内径变化刮除、集中内壁残留的高粘度流体2;以及可排出、输入该内腔12的空气,达到可汲取该高粘度流体2;而当容器1内的高粘度流体2用罄进而需更换另一容器1时,该输气管14输入空气经该连通孔112进入该内腔12,使该内腔12产生增压作用而可辅助该加压盘10脱离该容器1,达到易于取出的便利功效;惟,该输气管14输入空气时,空气经该连通孔112进入该内腔12,该内腔12于该连通孔112出口处会因输入空气而将高粘度流体2推挤向一侧(如图2所示),使高粘度流体2无法充满该内腔12而形成一输气空间3,该输气空间3降低该加压盘10与高粘度流体2粘结合力,而能辅助该加压盘10脱离该容器1;当该加压盘10脱离该容器1后,部分残留于该内腔12底部的高粘度流体2因重力而掉落进而形成一缺料空间4,当该加压盘10再次伸入另一盛满高粘度流体2的容器1(如图3所示),欲对高粘度流体2加压的同时,首先须将该内腔12的输气空间3、缺料空间4内空气排除,使高粘度流体2充满该内腔12才能避免该自动汲取装置18自该通孔181汲入空气,但该排气阀13进行吸出该加压盘10内的空气时,残留在该内腔12的高粘度流体2堵于该贯孔111,造成该内腔12内残留的高粘度流体2连同空气被该排气阀13吸走,导致许多高粘度流体2不必要的浪费,实有必要设法加以解决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流体加压盘改良结构,主要技术、目的为:将输入空气的输气管避开加压盘的内腔,借此可避免该内腔内高粘度流体被吹挤而堵塞于排气阀口;且该加压盘底端组设一撑托盘,借此可辅助阻断高粘度流体,俾使该加压盘易于脱离容器,也使该内腔保有充满的高粘度流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上述的目的,提供一种流体加压盘改良结构,包括:一主盘体,由上至下具有一上凸环、一锥部、一环部及一下凸环,使该主盘体底部形成一内腔;该上凸环一侧设有一贯孔,该贯孔连设一排气阀;该环部上设有一贯穿该下凸环环墙的第一通孔,该第一通孔上方连设一输气管;一环形的弹性体,其设成一支撑部、一抵靠部及一扩大部,该支撑部套合于该下凸环,该抵靠部上端承受该主盘体的压力,该扩大部可弹性改变扩开的角度;一撑托盘,盘面上设有一第一盘孔,该第一盘孔对应该第一通孔,并且盘面上布设多个排列整齐的条肋,各相邻两条肋之间形成一间隔通道,该撑托盘与该下凸环组固一体,使该弹性体底部以该撑托盘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第一通孔下方凸设一与该第一通孔相连通的延伸部,且该第一盘孔嵌合该延伸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该环部上设有一贯穿该下凸环环墙的第二通孔,且该撑托盘上设有一对应该第二通孔的第二盘孔,该第二盘孔接合连通该第二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该条肋断面设成上宽下窄,使该间隔通道呈上窄下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该撑托盘的周缘设有环凸墙,并借该环凸墙限位该支撑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该下凸环底端环设多个螺孔,该撑托盘盘面上设有多个穿孔,该撑托盘配合多个螺栓通过该穿孔与该螺孔螺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其中,该条肋呈环形排列。

借由上述结构,达到该第一通孔可将该输气管输入的空气避开该内腔输出,该撑托盘可托住高粘度流体,可确保该内腔底部内可具有饱满的高粘度流体。

附图说明

图1,是已知结构的加压状态的剖视图

图2,是已知结构的容器脱离加压盘的剖视图

图3,是已知结构更换另一盛满高粘度流体容器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加压机台的整体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未加压状态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加压状态的剖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容器欲脱离加压盘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背景技术:

1 容器 14 输气管

2 高粘度流体 15 凸环

3 输气空间 16 弹性体

4 缺料空间 161 支撑部

10 加压盘 162 抵靠部

11 锥部 163 扩大部

111 贯孔 17 定位环

112 连通孔 18 自动汲取装置

12 内腔 181通孔

13 排气阀

本实用新型:

200 加压盘 33扩大部

20 主盘体 40撑托盘

21 上凸环 41环凸墙

211 贯孔 42第一盘孔

22 锥部 43第二盘孔

23 环部 44穿孔

231 第一通孔 45 条肋

232 第二通孔 46 间隔通道

24 下凸环 47螺栓

241 延伸部 50机台

25 内腔 51底座

26 排气阀 52立座

27 输气管 53气压缸

30 弹性体 531伸缩杆

31 支撑部 54升降座

32 抵靠部 55自动汲取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请参阅图4至图6,包括:一主盘体20,由上至下具有一上凸环21、一锥部22、一环部23及一下凸环24,使该主盘体20底部形成一内腔25;该上凸环21一侧设有一贯孔211,该贯孔211连设一排气阀26;该环部23上设有一贯穿该下凸环24环墙的第一通孔231、第二通孔232,该第一通孔231上方连设一输气管27,下方凸设一与该第一通孔231相连通的延伸部241,且该下凸环24底端环设多个螺孔;一环形的弹性体30,其设成一支撑部31、一抵靠部32及一扩大部33,该支撑部31套合于该下凸环24,该抵靠部32上端承受该主盘体20的压力,该扩大部33可弹性改变扩开的角度;一周缘具有环凸墙41的撑托盘40,盘面上设有一第一盘孔42、一第二盘孔43及多个穿孔44,该第一盘孔42对应该延伸部241,该第二盘孔43对应该第二通孔232,并且盘面上布设多个环形排列整齐的条肋45,各相邻两条肋45之间形成一间隔通道46,该条肋45断面设成上宽下窄,使该间隔通道46呈上窄下宽;该撑托盘40配合多个螺栓47通过该穿孔44与该下凸环24的螺孔螺合,使该撑托盘40与该下凸环24锁固接设一体,且该第一盘孔42嵌合该延伸部241,该第二盘孔43接合连通该第二通孔232;使该弹性体30底部以该撑托盘40固定,并借该环凸墙41限位该支撑部31;借由上述结构,达到该第一通孔231可将该输气管27输入的空气避开该内腔25而由该延伸部241输出,该撑托盘40可托住高粘度流体2,可确保该内腔25具有饱满的高粘度流体。

上述实施例的组成、作用,细节说明如下:请参阅图4至图7,该加压盘200的加压方式,是一机台50的底座51上设有立座52,该立座52内组一具有伸缩杆531的气压缸53,该气压缸53与一升降座54组设一起,该伸缩杆531一端头固定于该立座52内部顶端,该升降座54组设向下延伸的自动汲取装置55,该自动汲取装置55底部通过该上凸环21与该加压盘200组固一体,并使该自动汲取装置55伸入于该内腔25;借由该气压缸53相对该伸缩杆531的伸缩动作,使该升降座54、自动汲取装置55及加压盘200同步升降,达到该主盘体20及弹性体30可伸入容器1加压的目的。该弹性体30是以橡胶材质制成,市售高粘度流体2的容器1通常呈开口内径大、底部内径小的略微斜度,当该加压盘200伸入盛满高粘度流体2的容器1内,初始时,打开该排气阀26,使该内腔25连通外部空气,该弹性体30罩合该容器1的开口,此时,该加压盘200可辅以压力下降,同时间该内腔25的空气由该排气阀26排出,如此使高粘度流体2可经由该撑托盘40之间隔通道46流入并充满该内腔25,接着随即关闭该排气阀26,使空气不再倒灌流入该内腔25,借此避免让该自动汲取装置55汲入不必要的空气。

请参阅图4、图6、图7及图8,当该自动汲取装置55完成抽汲一容器1内的高粘度流体2,该加压盘200上升欲将该容器1脱离取出,因该弹形体30的扩大部33与该容器1内壁呈紧密贴合状态,以及高粘度流体2的粘结力影响使该容器1不易落下,故以该输气管27同步输入空气经该第一通孔231、延伸部241及第一盘孔42,于该撑托盘40下将空气向容器1输入,使高粘度流体2与该加压盘200断开(如图8所示),而达到可易于将容器1脱离取出且使该内腔25内仍具有饱满的高粘度流体2;又,因该第一盘孔42与该延伸部241相互嵌合,且该第一通孔231与该延伸部241无接缝,如此一来,可确保空气不经过该内腔25,而可避免该内腔25内的高粘度流体2被空气推出气室空间,并由于该间隔通道46呈上窄下宽,使该高粘度流体2容易导入该内腔25而不易因重力而落下,借此该撑托盘40可托住流动性不佳的高粘度流体2,并使高粘度流体2向下沉积,该内腔25底部不会缺料而产生气室空间。当欲更换另一盛满高粘度流体2的容器1时,脱离前一容器1的加压盘20,其内腔25具有无空气且饱满的高粘度流体2,因此,无须再进行该内腔25的空气排除作业,直接将该弹性体30罩合该容器1的开口并辅以压力下降,此一同时,该撑托盘40与容器1间的空气可通过该第二盘孔43由该第二通孔232排出,使该加压盘200底部下降与高粘度流体2液面结合,让该自动汲取装置55继续进行抽汲作业。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是为充分说明本实用新型而所举的较佳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此。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所作的等同替代或变换,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