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管道泄漏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13459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管道泄漏报警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石油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管道泄漏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输油管道属于一种石油设备,用于各种油品的传递运输。当输油管道泄漏时对人群和环境来说是相当危险的,泄漏的石油会对土壤和地下水有不可修复的后果,严重时会引起爆炸,同时对植物和大气也将产生严重的危害。石油的泄漏还将引起巨大的经济损失,造成能源浪费、影响能源产业的安全性。因此,有必要对输油管道进行智能的泄漏监测,而传统的输油监测往往是通过人工巡检的方式查看输油管线是否有破损,这样的检测方式劳动强度大并且在实际过程中往往不能及时发现输油管线破损情况,等发现时,已经发生泄漏油的情况,传统的电传感器为点式测量,存在不能精确定位,不能提前预报泄漏隐患,误报率高等缺点,同时自身以电为载体会产生热量,存在火灾隐患,因此如何有效的监控原油管道泄漏并进行预警,目前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管道泄漏报警装置,旨在解决以上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管道泄漏报警装置,包括输油管道、温度探测光缆、压力探测报警装置,所述输油管道的底部铺设温度探测光缆,所述温度探测光缆与监测主机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监测主机另一端电性连接报警器,所述输油管道上半部等间隔轴向焊接多组同规格压力探测报警装置,所述压力探测报警装置包括压力传感器和内置无线发射模块,所述无线发射模块 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远程监控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监测主机外部安装太阳能发电板,内部安装以单片机为主的智能无线发射模板。

进一步的,所述智能无线发射模板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远程监控平台。

进一步的,所述每组压力探测报警装置在输油管道的上半部等间隔圆周焊接3个压力探测报警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器在外表面喷涂一层光致储能型夜光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可以设定报警压力,输油管道内的压力达到报警压力时,表明输油管线接近破损,此时,压力探测报警装置中的无线发射模块将信号传递给远程监控平台;本装置采用温度探测光缆,当输油管道某个位置温度升高异常时,可利用温度探测光缆确定其发生泄漏,再通过与其连接的监测主机发出报警信号至远程监控平台,而且监测主机外部安装太阳能板,节约能源;报警器在外表面喷涂一层光致储能型夜光粉,具有光致储能型夜光粉的报警器可以在夜晚发光,起到视线引导作用;整个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检测可靠性高,能够有效防止漏油现象,并且节约人力成本,同时温度探测光缆本身不带电,并且具有抗辐射和电磁干扰、抗雷击等特点,能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期工作、系统简单、误报率低、测量精度高等优点,可以实现永久性的监测,大大降低维护费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压力探测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输油管道;2、温度探测光缆;3、监测主机;4、报警器;5、太阳能发电板;6、智能无线发射模板;7、监控平台;8、压力探测报警装置;9、压力传感器;10、无线发射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一种新型管道泄漏报警装置,包括输油管道1、温度探测光缆2、压力探测报警装置8,所述输油管道1的底部铺设温度探测光缆2,所述温度探测光缆2与监测主机3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监测主机3另一端电性连接报警器4,所述监测主机3外部安装太阳能发电板5,内部安装以单片机为主的智能无线发射模板6,所述智能无线发射模板6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远程监控平台7,所述报警器4在外表面喷涂一层光致储能型夜光粉,具有光致储能型夜光粉的报警器可以在夜晚发光,所述输油管道1上半部等间隔轴向焊接多组同规格压力探测报警装置8,所述压力探测报警装置8包括压力传感器9和内置无线发射模块10,所述无线发射模块10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远程监控平台7,所述每组压力探测报警装置8在输油管道的上半部等间隔圆周焊接3个压力探测报警装置8。

工作原理:在输油管道1中通过设定报警压力,当输油管道1内的压力达到报警压力时,表明输油管道1接近破损,此时,压力探测报警装置8中的压力传感器9监测到压力后通过无线发射模块10将信号传递给远程监控平台7,而且在输油管道1底部采用温度探测光缆2,当输油管道1某个位置温度升高异常时,可利用温度探测光缆2确定其温度变化判断发生泄漏,再通过与其电性连接的监测主机3发出报警信号至远程监控平台7。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