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药液真空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14448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一种药液真空灌装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药液灌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药液真空灌装装置。



背景技术:

向药液瓶内灌入药液,通常需要采用灌装机,通过抽真空实现灌装是其中一种主要方式。真空灌装主要的方式是将与储液罐连接的灌装头插入药液瓶内,通过抽走药液瓶内的空气产生负压,从而使储液罐内的药液在负压作用下进入药液瓶,而为了确保灌装头插入药液瓶后不会因产生漏气而影响灌装效果,需要在两者接触部位设置密封圈。然而,传统灌装头在插入药液瓶内时,密封圈与药液瓶瓶口内侧壁接触部分为面接触,接触面积大,插入过程受到的摩擦力大,灌装头不容易塞入瓶口内,从而降低了灌装效率;而且插入过程如果摩擦力大,工人操作时容易用力过猛并损坏药液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药液真空灌装装置,灌装头上的密封圈自由状态为椭圆环状,插入药液瓶瓶口时,密封圈与瓶口内侧壁接触面积小,阻力小,插入和拆除均十分方便,进入瓶口后再使密封圈向外扩展成圆环状,保证密封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药液真空灌装装置,包括灌装头,所述灌装头包括基座,所述基座上沿竖向穿设有灌液管和排液管,排液管的输出端依次连接有安全瓶和真空泵,灌液管的输出端和排液管的输入端均位于基座的下方,基座的下部、位于灌液管输出端和排液管输入端的外侧设有竖直布置且水平截面为椭圆环状的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弹性结构,基座上设有能让密封圈的水平截面向外扩展成圆环状的扩展装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扩展装置包括绕密封圈竖直中线对称布置的两个推块和两个支撑块,两个推块的中心连线和两个支撑块的中心连线相互垂直,两个支撑块分别固设在所述椭圆环状的密封圈内侧的长轴两端,推块与所述基座连接且位于密封圈的内侧,两个推块的移动方向与椭圆环状的密封圈内侧的短轴延伸方向相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推块的外侧壁为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的半径等于所述椭圆环状的密封圈内侧长轴长度的一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基座上设有一条与驱动机构连接、绕其中心旋转的旋转臂,旋转臂位于所述两个推块之间且其旋转中心轴与密封圈的竖直中轴线重合,推块的内侧壁为第二弧面,第二弧面的半径大于旋转臂的旋转半径,旋转臂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推块上的第二弧面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灌液管和排液管分别位于所述旋转臂的两侧。

所述驱动机构为电机或旋转手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液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安全瓶之间通过第一管道连接,安全瓶与所述真空泵之间通过第二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管道的输出端和第二管道的输入端均位于安全瓶内腔的上部。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药液真空灌装装置的优点为:

1、灌装头上的密封圈自由状态为椭圆环状,插入药液瓶瓶口时,椭圆环状密封圈只有长轴的两端与瓶口接触,密封圈与瓶口内侧壁接触面积小,阻力也小,插入和拆除均十分方便,进入瓶口后,再通过扩展装置使密封圈向外扩展成圆环状,此时密封圈外侧壁均与药液瓶瓶口接触,保证密封性;使灌液管的输入端与装有药液的储液罐连接,真空泵从安全瓶和药液罐中抽走空气形成负压,储液罐内的药液通过灌液管被抽至药液瓶内,药液瓶内的药液液面达到与排液管输入端高度平齐时,由于负压作用,多余的药液会随排液管进入安全瓶,从而确保每次灌装量一致;

2、扩展装置包括两个推块和两个支撑块,其中两个支撑块不动,以将密封圈支撑呈椭圆环状,通过使两个推块向外推动密封圈,从而使椭圆环状密封圈逐渐拉伸呈圆环状,其结构简单合理,无需同时使用四个推块;

3、第一弧面的半径等于椭圆环状的密封圈内侧长轴长度的一半,密封圈贴合更紧密,密封效果好;

4、通过旋转臂能使两个推块同时移动,结构简单,需要使密封圈从圆环状变回椭圆环状时,使旋转臂旋转,密封圈因弹性作用复位会带动两个推块复位;

5、灌液管和排液管分别位于所述旋转臂的两侧,充分利用空间,使灌液管和排液管的截面积尽可能大,提高效率。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药液真空灌装装置的使用示意图;

图2为灌装头的正面局部剖视图;

图3为灌装头中密封圈为椭圆环状的仰视图;

图4为灌装头中的密封圈被推块撑开呈圆环状的仰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药液真空灌装装置,包括灌装头1,所述灌装头1包括基座11,所述基座11上沿竖向穿设有灌液管12和排液管13,排液管13的输出端依次连接有安全瓶2和真空泵3,灌液管12的输出端和排液管13的输入端均位于基座11的下方,基座11的下部、位于灌液管12输出端和排液管13输入端的外侧设有竖直布置且水平截面为椭圆环状的密封圈14,所述密封圈14为弹性结构,基座11上设有能让密封圈14的水平截面向外扩展成圆环状的扩展装置。灌装头1插在药液瓶6的瓶口处,其中,灌液管12的输出端、排液管13的输入端和密封圈14均位于药液瓶6的瓶口内。

所述扩展装置包括绕密封圈14竖直中线对称布置的两个推块16和两个支撑块15,两个推块16的中心连线和两个支撑块15的中心连线相互垂直,两个支撑块15分别固设在所述椭圆环状的密封圈14内侧的长轴两端,推块16与所述基座11连接且位于密封圈14的内侧,两个推块16的移动方向与椭圆环状的密封圈14内侧的短轴延伸方向相同。

所述推块16的外侧壁为第一弧面,所述第一弧面的半径等于所述椭圆环状的密封圈14内侧长轴长度的一半,从而当密封圈14外侧均与药液瓶6瓶口内侧接触时,第一弧面上所有点均压在密封圈14内侧,密封圈14受力面最大化,密封效果更好。

所述基座11上设有一条与驱动机构18连接、绕其中心旋转的旋转臂17,旋转臂17位于所述两个推块16之间且其旋转中心轴与密封圈14的竖直中轴线重合,推块16的内侧壁为第二弧面,第二弧面的半径大于旋转臂17的旋转半径,旋转臂17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推块16上的第二弧面接触。推块16的内侧壁做成第二弧面,当旋转臂17两端在第二弧面上靠近其两侧边缘移动时,所受阻力较小,对驱动机构18的负荷更小,达到省力的目的。

所述灌液管12和排液管13分别位于所述旋转臂17的两侧。

所述驱动机构18为电机或旋转手柄。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18为电机。

所述排液管13的输出端与所述安全瓶2之间通过第一管道4连接,安全瓶2与所述真空泵3之间通过第二管道5连接,所述第一管道4的输出端和第二管道5的输入端均位于安全瓶2内腔的上部。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