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铕配合物的单线态氧荧光探针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02865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基于铕配合物的单线态氧荧光探针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细胞中单线态氧的测定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可用于活细胞中单线态氧成像测定的铕配合物荧光探针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单线态氧(1O2)是氧分子一种不稳定的处于高能量激发态的存在形式。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在许多光化学和光生物反应过程,如光降解、污染物的光转化、化学发光、生物体氧化老化、甚至是光致癌作用等过程中,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单线态氧在有机合成方面的应用已经有许多报道,但是它在生物体系中的生理学氧化作用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它蕴涵着对生物及生命体系的重大影响,各种各样的生物分子,包括膜脂质、蛋白质、氨基酸、核苷酸、碳水化合物和硫醇均可被强氧化性的单线态氧所氧化。另一方面,人们也可以利用单线态氧的强氧化性质去杀死恶性肿瘤细胞或组织,达到治愈癌症的目的,被称之为光能疗法(photodynamictherapy,PDT)。
由于1O2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检测1O2、特别是生物体系中的1O2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到现在,1O2的检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利用1O2自身淬灭1Δg→3∑g-产生的磷光来检测1O2(文献1A.A.,Jr.Krasnovsky,Biofzika,1976,21,748)。该方法专一性很高,但灵敏度底、检出信号弱,无法用于低浓度1O2的检测。目前,随着检测仪器性能的提高,该方法已经被用于某些生物体系中1O2的产生、生理作用和空间分布的研究(文献2C.Kiryu,M.Makiuchi,J.Miyazaki,T.Fujinaga,K.Kakinuma,FEBS Lett.1999,443,154;文献3S.Oelckers,T.Ziegler,I.Michler,B.Rder,J.Photochem.Photobiol.BBiol.1999,53,121;文献4L.K.Andersen,P.R.Ogilby,Photochem.Photobiol.2001,73,489;文献5L K.Andersen,Z.Gao,P.R.Ogilby,L.Poulsen,I.Zebger,J.Phys.Chem.A 2002,106,8488)。(2)利用1O2与带有蒽环的荧光素类探针分子专一性反应,使得探针由原来的非荧光性分子变为强荧光性分子,从而用于1O2的检测(文献6N.Umezawa,K.Tanaka,Y.Urano,K.Kikuchi,T.Higuchi,T.Nagano,Angew.Chem.Int.Ed.Engl.1999,38,2899;文献7K.Tanaka,T.Miura,N.Umezawa,Y.Urano,K.Kikuchi,T.Higuchi,T.Nagano,J.Am.Chem.Soc.2001,123,2530)。该方法检测时间短、灵敏度高,但不适用于低pH值环境和实时检测。(3)利用9,10-二苯基蒽(DPA)与1O2的特征性反应生成稳定的内氧化物,通过测定DPA吸收光谱的改变来测量1O2(文献8M.J.Stenbeck,A.U.Khan,M.J.Kamovsy,J.Biol.Chem.1992,267,13425;文献9M.J.Stenbeck,A.U.Khan,M.J.Kamovsy,J.Biol.Chem.1993,268,15649)。该方法已经被用于测定吞噬细胞中产生的1O2,但由于检测基于吸收光谱,所以灵敏度较低。(4)利用1O2与探针分子之间的能量传递,激发探针分子发出强的迟滞荧光,进而用于1O2的检测(文献10A.A.Jr.Krasnovsky,C.Schweitzer,H.Lesmann,C.Tanielian,E.A.Luk’yanets,Quantum Electron.2000,30,445;文献11A.A.Jr.Krasnovsky,M.E.Bashtanov,N.N.Drozdova,O.A.Yuzhakova,E.A.Luk’yanets,QuantumElectron.2002,32,83)。该方法适用于多种体系,且发光量子产率是1O2磷光的3-5倍。但检测所用的探针同时敏化1O2的生成,使测定结果产生偏差。
(5)利用化学发光探针法检测1O2(文献12X.H.Li,G.X.Zhang,H.M.Ma.D.Q.Zhang,J.Li,D.B.Zhu,J.Am.Chem.Soc.2004,126,11543;文献13L.A.MacManus-Spencer,D.E.Latch,K.M.Kroncke,K.McNeill,Anal.Chem.2005,77,1200)。该方法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检测迅速,但探针水溶性差,不利于生物体系中1O2的测定。
上述各种测定方法虽然已经在1O2的测定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但由于细胞中各种成分对光学测定方法的严重干扰,导致这些方法还不能用于活细胞中1O2的实时测定。基于稀土荧光配合物的长寿命荧光特征而发展起来的时间分辨荧光检测技术可非常有效地消除短寿命的样品本底荧光对测定的干扰,而极大地提高测定灵敏度,近年来在高灵敏度生物检测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文献14J.Yuan,K.Matsumoto,H.Kimura,Anal.Chem.,1998,70,596-601;文献15I.Hemmil,V.-M.Mukkala,Crit.Rev.Clin.Lab.Sci.,2001,38,441-519)。
本发明在我们最近成功地研制出两种基于稀土配合物的1O2荧光探针的基础上(文献16袁景利,宋波,王桂兰,一种单线态氧铕配合物荧光探针及其应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045768.1;文献17袁景利,谭明乾,王桂兰,一种铽配合物单线态氧荧光探针及其应用,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号200510045767.7),通过对配位体的结构进行改良制备出一种可用于活细胞中1O2荧光成像测定的铕配合物荧光探针,利用该荧光探针结合时间分辨荧光成像测定技术建立了一种活细胞中1O2的实时测定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及水溶性好、适用范围广、可用于活细胞中1O2成像测定的新型铕配合物荧光探针及应用,将时间分辨荧光成像测定技术应用于活细胞中1O2的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以三价铕离子Eu3+与配位体[4’-(10-甲基-9-蒽基)-2,2’6’2”-联三吡啶-6,6”-二甲胺]四乙酸(简称MTTA)形成的配合物(简称MTTA-Eu3+)为荧光探针,其中所述配位体结构式为
所述基于铕配合物的单线态氧荧光探针的应用过程为在各类生物及非生物环境中,利用所述的铕配合物荧光探针捕获体系中的1O2,使得探针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然后通过荧光测定法来确定1O2的产生及生成量。所述荧光测定法除了常规的荧光测定法外,还包括时间分辨荧光测定法及时间分辨荧光显微镜成像测定法。
所述单线态氧铕配合物荧光探针可用于含有其组份的测定试剂盒及相关试剂中。
本发明的荧光探针具有如下优点1.具有很好的水溶性,适用于生物体系中1O2的测定。
2.稳定性高,能长期保存使用,适用于弱酸性、中性及碱性等多种环境。
3.具有极高的1O2测定灵敏度,其最低检测下限为3.8 nmol/L。
4.对1O2有很好的选择性,与其他的活性氧物种作用荧光信号几乎无变化。
5.在捕获1O2后不仅可导致荧光增强15倍,而且产物的荧光寿命达到1.29ms,可用于数百微秒级的时间分辨荧光测定。
6.在光敏化试剂共存下可简单地进入活细胞,特异性地俘获细胞中的单线态氧,导致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进而用于活细胞中单线态氧的时间分辨荧光测定。


图1是配位体MTTA的合成路线。
图2是MTTA-Eu3+(实线,1.0μmol/L)和EP-MTTA-Eu3+(虚线,1.0μmol/L)在pH值9.1的0.05mol/L硼酸缓冲溶液中的荧光光谱。
图3是EP-MTTA-Eu3+(1.0μmol/L)在不同pH值的0.05mol/L Tris-HCl缓冲溶液中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
图4是MTTA-Eu3+与各种活性氧物种反应产物的荧光强度比较。
图5是MTTA-Eu3+与不同浓度1O2反应后其产物荧光光谱的变化情况。(A)激发光谱,(B)发射光谱。
图6是使用MTTA-Eu3+检测Na2MoO4/H2O2体系中定量产生的1O2的工作曲线。
图7是MTTA-Eu3+用于中性水溶液中由光敏化试剂TMPyP在光照射下产生1O2的测定结果。
图8是TMPyP与MTTA-Eu3+同时标记的Hela细胞在100瓦汞灯(使用波长450-490nm)照射过程中产生的1O2的实时时间分辨荧光成像测定结果。
图9是图8中3个TMPyP与MTTA-Eu3+同时标记的Hela细胞及一个空白区域在100瓦汞灯照射过程中荧光强度与照射时间的依存关系曲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配位体[4’-(10-甲基-9-蒽基)-2,2’6’2”-联三吡啶-6,6”-二甲胺]四乙酸(简称MTTA)的合成。
合成路线如图1所示,基体操作过程如下。
(1)(E)-3-(10-甲基-9-蒽基)-1-(2’-吡啶基)-2-丙烯酮(化合物1)的合成将11.01克10-甲基-9-蒽醛(50mmol)和2.81克KOH(50mmol)混合溶于150ml甲醇与30ml水组成的混合溶液中后,缓慢滴加6.06克2-乙酰基吡啶(50mmol)于反应体系中,室温下搅拌24小时。过滤收集沉淀,用乙醇充分洗涤后真空干燥得目标化合物13.19克,产率81.6%。1HNMR(CDCl3)测定结果δ=3.15(s,3H);7.48-7.57(m,5H);7.92(m,1H);8.23(d,1H);8.30(d,1H);8.34-8.40(m,4H);8.69(d,1H);8.94(d,1H)。
(2)4’-(10-甲基-9-蒽基)-2,2’6’,2”-联三吡啶(化合物2)的合成在100ml干燥四氢呋喃中加入2.8克叔丁醇钾(26mmol)及2.0ml 2-乙酰基吡啶(16.8mmol),室温下搅拌2小时后,加入4克化合物1(12.8mmol)。室温下搅拌14小时后,加入20克干燥的醋酸铵及100ml无水乙醇。反应液回流搅拌4小时。减压蒸除溶剂,粗产品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用2∶1的石油醚-乙酸乙酯做洗脱剂,减压蒸除溶剂,产品用乙腈洗涤,真空干燥,得目标化合物1.58克,产率29.1%。1H NMR(CDCl3)测定结果δ=3.20(s,3H);7.33-7.37(m,4H);7.52(t,2H);7.69(d,2H);7.92(m,2H);8.38(d,2H);8.59(s,2H);8.62(d,2H),8.82(d,2H)。
(3)6,6”-二腈基-4’-(10-甲基-9-蒽基)-2,2’6’,2”-联三吡啶(化合物3)的合成将4.2克化合物2(10.0mmol)和6.9克间氯过氧化苯甲酸(40.0mmol)溶于200ml二氯甲烷中,室温下搅拌24小时。有机相用150ml 10%的Na2CO3溶液洗涤两遍,无水硫酸钠干燥后,减压蒸除溶剂,真空干燥。将上述得到的产品溶于200ml CH2Cl2中,加入7.94克Me3SiCN(80.0mmol),室温下搅拌1小时后,缓慢滴加入7.03克苯甲酰氯(50.0mmol),室温下搅拌24小时。减压蒸除溶剂,加入200ml10%K2CO3溶液,室温下搅拌2小时。过滤收集沉淀,用乙腈洗涤后真空干燥。得目标化合物3.10克,产率65.6%。1H NMR(CDCl3)测定结果δ=3.23(s,3H);7.39(t,2H);7.55(t,2H);7.62(d,2H);7.75(d,2H);8.05-8.09(m,2H);8.42(d,2H);8.72(s,2H);8.99(d,2H)。
(4)4’-(10-甲基-9-蒽基)-2,2’6’,2”-联三吡啶-6,6”-二甲酸二甲酯(化合物4)的合成将2.57克化合物3(5.4mmol)溶于16ml浓硫酸、32ml冰醋酸和8ml水配成的混合溶液中,90℃下搅拌12小时。反应液到入400ml冰水中,过滤收集沉淀,水洗后真空干燥。
将6.04克SOCl2(50.8mmol)在冰浴下缓慢加入到200ml干燥的甲醇中,搅拌30分钟后,加入上述水解产物,搅拌回流24小时。减压蒸除溶剂,加入饱和的NaHCO3溶液中和,过滤收集沉淀,真空干燥。粗产品用硅胶柱层析分离,用95∶5的氯仿-甲醇洗脱,得目标化合物1.96克,产率67.2%。1H NMR(CDCl3)测定结果δ=3.23(s,3H);3.88(s,6H);7.35(t,2H);7.54(t,2H);7.67(d,2H);8.07(t,2H);8.18(d,2H);8.41(d,2H);8.72(s,2H);8.99(d,2H)。
(5)6,6”-二羟甲基-4’-(10-甲基-9-蒽基)-2,2’6’,2”-联三吡啶(化合物5)的合成将1.58克化合物4(2.9mmol)溶于48ml无水乙醇中,搅拌形成悬浊液。加入0.44克NaBH4(11.6mmol)室温下搅拌2小时,再回流搅拌6小时。减压蒸除溶剂,加入8ml饱和NaHCO3溶液加热至沸。冷却后加入60ml水,反应液冰箱中(~4℃)放置过夜,过滤收集沉淀,粗产品用水和乙腈洗涤,真空干燥。得目标化合物0.98克,产率68.9%。1H NMR(CDCl3)测定结果δ=3.23(s,3H);4.75(s,4H);7.24(d,2H);7.36(t,2H);7.54(t,2H);7.67(d,2H);7.92(t,2H);8.41(d,2H);8.59(s,2H);8.71(d,2H)。
(6)6,6”-二溴甲基-4’-(10-甲基-9-蒽基)-2,2’6’,2”-联三吡啶(化合物6)的合成在70ml无水DMF中加入1.90克PBr3(7.0mmol),室温下搅拌15分钟后加入1.36克化合物5(2.8mmol),继续搅拌24小时。反应结束后加入饱和NaHCO3溶液中和,过滤收集沉淀,粗产品用水和乙腈洗涤,真空干燥。得目标化合物1.30克,产率75.9%。1H NMR(CDCl3)测定结果δ=3.23(s,3H);4.51(s,4H);7.38(t,2H);7.49-7.56(m,4H);7.70(d,2H);7.91(t,2H);8.41(d,2H);8.64(s,2H);8.70(d,2H)。
(7)4’-(10-甲基-9-蒽基)-2,2’6’,2”-联三吡啶-6,6”-二甲胺四乙酸乙酯(化合物7)的合成将1.04克化合物6(1.7mmol)、0.71克二乙酸乙酯基胺(3.7mmol)和2.36克无水K2CO3(17mmo1)加入120ml干燥的乙腈和36ml干燥的四氢呋喃配成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回流24小时。过滤除去不溶物,减压蒸除溶剂。将生成物溶于80ml氯仿中,用相同体积的饱和NaHCO3及水洗涤。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减压蒸除溶剂后用硅胶柱层析分离,淋洗剂为15∶5∶2的石油醚-乙酸乙酯-三乙胺,减压蒸除溶剂后产品用少量石油醚洗涤,真空干燥。得目标化合物1.02克,产率72.6%。1H NMR(CDCl3)测定结果δ=1.07(t,12H);3.23(s,3H);3.58(s,8H);3.99(q,8H);4.03(s,4H);7.36(t,2H);7.53(t,2H);7.65(d,2H);7.72(d,2H);7.91(t,2H);8.39(d,2H);8.55(s,3H);8.67(d,2H)。
(8)[4’-(10-甲基-9-蒽基)-2,2’6’,2”-联三吡啶-6,6”-二甲胺]四乙酸(MTTA)的合成将1.19克化合物7(1.44mmol)溶于48ml乙醇和4ml水配成的混合溶液中,再加入1.84克KOH(33mmol),回流搅拌2小时。减压蒸除溶剂后,产物溶于16ml水中,用1mol/L的盐酸调pH值至2左右,室温下搅拌过夜。过滤收集沉淀,用水洗涤。真空干燥后将产品加入50ml乙腈中,搅拌回流30分钟,过滤收集沉淀,真空干燥后得目标化合物0.84克,产率76.8%。1H NMR(DMSO-d6)测定结果δ=3.21(s,3H);3.45(s,8H);3.96(s,4H);7.46(t,2H);7.60-7.62(m,4H);7.68(d,2H);8.08(t,2H);8.41(s,2H);8.51(d,2H);8.70(d,2H)。元素分析结果,按C40H35N5O8·3H2O计算值C62.57%,H5.38%,N9.12%;实测值C62.35%,H5.02%,N9.10%。MALDI-TOF-MSm/z714[M+H]+。
实施例2.探针MTTA-Eu3+及其与1O2结合生成的内氧化物EP-MTTA-Eu3+的荧光性质测定(1)荧光光谱、荧光强度及荧光寿命用pH值9.1的0.05mol/L硼酸钠缓冲溶液为溶剂测定了MTTA-Eu3+在该溶剂中的紫外可见光谱、荧光光谱、摩尔消光系数(ε)、荧光量子收率(φ)及荧光寿命(τ)。EP-MTTA-Eu3+由MTTA-Eu3+与Na2MoO4/H2O2在pH值10.5的0.1mol/L NaHCO3-NaOH缓冲溶液中制备(产物经质谱验证),再用pH值9.1的0.05mol/L硼酸钠缓冲溶液稀释100倍后,测定其在该溶剂中的荧光性质。紫外可见光谱测定用仪器为Perkin Elmer Lambda35型分光光度计。荧光测定仪器为Perkin Elmer LS 50B荧光分光光度计。荧光量子产率测定使用4’-苯基-2,2’6’,2”-联三吡-6,6”-二甲胺四乙酸铕的配合物作为标准物测得(文献18M.Latva,H.Takalo,V.M.Mukkala,C.Matachescu,J.C.Rodriguez-Ubis,J.Kankare,J.Lumin.,1997,75,149-169),计算式为φ1=I1ε2C2φ2/I2ε1C1,式中I2、ε2、C2、φ2为标准物的荧光强度、摩尔消光系数、浓度和荧光量子收率,I1、ε1、C1、φ1为待测物的荧光强度、摩尔消光系数、浓度和荧光量子产率。测定结果见表1。
表1.MTTA-Eu3+和EP-MTTA-Eu3+在硼酸钠缓冲溶液中的吸收及荧光性质

由表1可见,探针MTTA-Eu3+与1O2反应前后其荧光量子产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MTTA-Eu3+荧光量子产率只有0.90%,而EP-MTTA-Eu3+的荧光量子产率达到了13.8%,表明探针MTTA-Eu3+与1O2反应后其荧光强度可增加15倍。两种化合物的荧光光谱如图2所示。
(2)溶液pH值对EP-MTTA-Eu3+荧光性质的影响将EP-MTTA-Eu3+用不同pH值的0.05mol/L Tris-HCl缓冲溶液溶解,测定其在不同pH值下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其结果见图3。由图可见,在pH值大于3的范围内,EP-MTTA-Eu3+的荧光强度和荧光寿命受pH值的影响不大,表明该探针在弱酸性、中性和弱碱性环境中均可使用。
(3)探针MTTA-Eu3+对1O2选择性分别考察了活性氧物种ONOO-,OH,O2-,H2O2及1O2与MTTA-Eu3+的反应情况,在相同浓度与反应条件(所有反应都在0.05mol/L的pH值10.5的碳酸缓冲溶液中室温下进行,反应时间为4小时,反应浓度为MTTA-Eu3+100nmol/L;1O210μmol/L H2O2+10mmol/L Na2MoO4;OH10μmol/L H2O2+10μmol/L(NH4)2Fe(SO4)2;O2-10μmol/L KO2;H2O210μmol/L H2O2)下5种活性氧物种与MTTA-Eu3+反应产物的荧光强度测定结果如图4所示。由图可见,MTTA-Eu3+与ONOO-,OH,O2-及H2O2反应后不导致MTTA-Eu3+的荧光强度发生明显变化,表明MTTA-Eu3+不与这些活性氧物种发生反应。当MTTA-Eu3+与1O2反应后,由于形成了强荧光性的内氧化物EP-MTTA-Eu3+,导致探针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该结果表明探针MTTA-Eu3+对1O2具有很好的选择性。
实施例3.使用MTTA-Eu3+定量测定Na2MoO4/H2O2体系产生的1O2在pH值10.5的0.1mol/L NaHCO3-NaOH缓冲溶液中分别加入MTTA-Eu3+(1.0μmol/L)、Na2MoO4(1.0mmol/L)和一系列浓度的H2O2(该体系中每2分子的H2O2产生1分子的1O2)。37℃下放置反应后对反应液进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测定。测定用仪器为Perkin Elmer LS 50B荧光分光光度计。
如图5所示,伴随着H2O2浓度(即1O2浓度)的增加,探针的荧光强度也逐渐增加,表明MTTA-Eu3+可用于定量测定溶液中生成的1O2的浓度。图6给出了使用MTTA-Eu3+检测Na2MoO4/H2O2体系中定量产生的1O2的工作曲线。如图所示,1O2的浓度与荧光强度具有很好的线性关系,用本底信号标准偏差的3倍计算最低检出限,得MTTA-Eu3+对1O2的最低检出限为3.8nmol/L,比已报道的化学发光方法的最低检出限低约21倍,表明使用MTTA-Eu3+定量测定1O2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
实施例4.探针MTTA-Eu3+用于中性水溶液中由光敏化剂TMPyP在光照射下产生1O2的测定将含有10μmol/L MTTA-Eu3+及10μM光敏化剂TMPyP(全称5,10,15,20-四(N-甲基-4-吡啶翁基)卟啉四对甲基苯磺酸盐,其溶液在光照射下可产生1O2)的pH值7.4的0.05mol/L Tris-HCl溶液放在100瓦的钨灯下照射,测定不同照射时间下探针的荧光强度变化,从而考察光照过程中1O2的生成情况。如图7所示,随着光照时间的增加,探针的荧光强度明显增加,表明探针MTTA-Eu3+可俘获光照过程中生成的1O2,进而可推算出光照过程中1O2的生成量。
实施例5.探针MTTA-Eu3+用于活细胞中1O2生成的实时时间分辨荧光成像测定将含有0.4mmol/L MTTA-Eu3+及10μmol/L TMPyP的生理食盐水溶液加入到培养的Hela细胞中,在5%CO2培养箱中37℃下培养5小时后,用生理食盐水溶液充分洗涤细胞除去未进入细胞的MTTA-Eu3+及TMPyP,将细胞加入生理食盐水中,然后用100瓦的汞灯照射细胞(照射光波长450-490nm),用时间分辨荧光显微镜对照射过程中的细胞进行时间分辨荧光成像测定,从而对照射过程中在细胞内产生的1O2进行实时的监控和测定。该测定在时间分辨荧光显微镜上进行。
图8给出了在不同照射时间下的MTTA-Eu3+及TMPyP标记细胞的时间分辨荧光成像测定结果,由图可见,伴随着照射时间的增加,细胞发出的荧光强度也明显增强,表明MTTA-Eu3+可俘获光照过程中在细胞内生成的1O2。通过对单个细胞的荧光强度分布进行分析,发现细胞中心区域的荧光强度要明显高于细胞的边缘区域,表明MTTA-Eu3+及TMPyP主要集中在细胞核内,这与TMPyP与DNA有较强的结合作用的性质相符。图9是图8中3个选择细胞区域及一个空白区域在100瓦汞灯照射过程中荧光强度与照射时间的依存关系曲线,可见使用MTTA-Eu3+探针可以对每个单细胞的光诱导1O2形成进行实时和定量的监控和测定,也表明每个单细胞的光诱导1O2形成能力有一定的区别。
权利要求
1.一种基于铕配合物的单线态氧荧光探针,其特征在于是以三价铕离子Eu3+与配位体[4’-(10-甲基-9-蒽基)-2,2’:6’2”-联三吡啶-6,6”-二甲胺]四乙酸形成的配合物,其中所述配位体结构式为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铕配合物的单线态氧荧光探针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在各类生物及非生物环境中,利用所述的铕配合物荧光探针捕获体系中的1O2,使得探针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然后通过荧光测定法来确定1O2的产生及生成量。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铕配合物的单线态氧荧光探针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荧光测定法除了常规的荧光测定法外,还包括时间分辨荧光测定法及时间分辨荧光显微镜成像测定法。
4.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铕配合物的单线态氧荧光探针的测定试剂盒及相关试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用于活细胞中单线态氧成像测定的新型铕配合物荧光探针及其应用。该荧光探针是三价铕离子Eu
文档编号G01N21/64GK1986550SQ20051013085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2月23日 优先权日2005年12月23日
发明者袁景利, 宋波, 王桂兰, 谭明乾 申请人: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