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零件气味试验排水法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23375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零件气味试验排水法取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采用排水法的取样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汽车零件气味试验的排水法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内非金属材料气味评价试验中,对于一些不规则样品如密封条等部位的取样操作难以以尺寸直接计算其体积,因此一般采用的排水法进行取样。目前排水法取样一般使用的是烧杯或者量筒,量筒读数方便但内径小,导致取样体积有限,烧杯容积大但因为口径过大,液面上升不明显,且表层液面的面积大,刻度读取容易产生偏差,造成取样不准确。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的排水取样容器一般采用量筒或烧杯不能同时满足精度和体积要求的问题,提供一种即具备较大容积,又能准确读数的汽车零件气味试验排水法取样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零件气味试验排水法取样装置,包括取样容器,所述取样容器从底部向顶部内径逐渐减小,所述取样容器外壁上设有连通取样容器顶部和底部的透明空心的连通管,连通管管壁上刻有用于读取的刻度。 取样容器底部内径大而顶部内径小,使取样容器内部具有较大的容积空间,满足取样容积要求;而同时取样过程液面上升到取样容器顶部时,液面变化明显,灵敏度高,读数时采用外置的连通管,连通管液面与取样容器的液面平齐,而连通管管径小,连通管液面表面面积小,读数时产生的偏差也小,取样更精确。作为优选,所述连通管为倒L形,倒L形连通管的直边与取样容器的底面垂直,刻度位于连通管的直边。倒L形连通管的横边端部与取样容器的顶部侧壁连通,由于取样容器下大上小,倒L形连通管的直边底端可以直接连接到取样容器的底部外壁上,连通管的直边上标示刻度,当取样容器水平放置时,连通管的直边竖直,便于读数。作为优选,所述取样容器为玻璃容器。试验人员可以方便观察取样材料浸没情况, 避免材料高于液面导致取样不准。作为优选,所述连通管为玻璃管。作为优选,所述取样容器从底部向顶部内径平滑过渡,取样容器从底部向顶部内径变化率逐渐减小。取样容器整体上呈收腹式结构,方便取样材料的取出,同时,便于连通管的设置,使连通管直边与取样容器连接点更靠近取样容器的底部,增加连通管直边的可设置长度,增大读数范围。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大上小的取样容器配合连通管读数的结构,即保证了取样容器的容积、又使液面上升后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保证了读数的精确性。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结构示意图。图中1.取样容器顶部,2.取样容器底部,3.连通管,4.初始液面,5.取样液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实施例一种汽车零件气味试验排水法取样装置,如图1所示。本装置包括一个取样容器,取样容器顶部1的内径小于取样容器底部2的内径,取样容器的内径从上到下平滑增大,越靠近底部,取样容器的内径增大越快,使取样容器整体呈收腹式的结构,在取样容器的外壁设有连通与取样容器底部2和取样容器顶部1倒L形连通管3。连通管3的横边水平、端部径向连接在取样容器顶部1外壁上,连通管3直边竖直并垂直于取样容器的底面、底端与取样容器底部2的外壁连通。连通管3为空心管,连通管3管壁上设有读取容量的刻度。取样容器和连通管3均为透明玻璃制成。使用时,先往取样容器内注入液体,液体一般采用水,使初始液面4靠近取样容器的底部,并保证初始液面高度高于连通管的最低刻度并记录读数,计算取样体积确定需要达到的取样液面高度,往取样容器中添加取样材料,直至取样液面5的读数达到目标完成取样。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零件气味试验排水法取样装置,包括取样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容器从底部向顶部内径逐渐减小,所述取样容器外壁上设有连通取样容器顶部和底部的透明空心的连通管,连通管管壁上刻有用于读取的刻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件气味试验排水法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管为倒L形,倒L形连通管的直边与取样容器的底面垂直,刻度位于连通管的直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零件气味试验排水法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容器为玻璃容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零件气味试验排水法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通管为玻璃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汽车零件气味试验排水法取样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取样容器从底部向顶部内径平滑过渡,取样容器从底部向顶部内径变化率逐渐减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零件气味试验的排水法取样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排水取样容器一般采用量筒或烧杯不能同时满足精度和体积要求的问题,本装置包括取样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样容器从底部向顶部内径逐渐减小,所述取样容器外壁上设有连通取样容器顶部和底部的透明空心的连通管,连通管管壁上刻有用于读取的刻度。本实用新型即保证了取样容器的容积、又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同时保证了读数的精确性。
文档编号G01N1/02GK202284985SQ20112033133
公开日2012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6日
发明者何后裔, 朱圣宽, 杨国斌, 赵福全, 陈发达, 马芳武 申请人: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