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组同轴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36951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齿轮组同轴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组同轴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齿轮轮缘上有齿能连续啮合传递运动和动力的机械元件,现有的齿轮通过齿轮检测装置对其齿轮进行检测,现有的检测装置为铸件,铸件上加工出与被检齿轮配合的内齿轮,由于存在加工误差,易造成内齿轮之间同轴度不精确,使用效果不好,造成齿轮在检测中出现错误,影响齿轮的检测,加工麻烦,加工成本过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检测装置存在同轴度不精确,造成齿轮检测出错,使用效果不好,从而提供齿轮组同轴度检测装置。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齿轮组同轴度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挡圈、第二挡圈,所述第一挡圈上设有第一检测内齿轮,所述第二挡圈上设有第二检测内齿轮,所述第一挡圈与第二挡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内齿轮的轴线与第二检测内齿轮的轴线重合。优选的,所述第一挡圈上设有卡槽I,第二挡圈上设有与卡槽I相配合的卡块I,通过卡槽I与卡块I配合,简单实用,连接方便,安全可靠。优选的,所述第一挡圈上设有卡块II,第二挡圈上设有与卡块II相配合的卡槽II,通过卡槽II与卡块II配合,简单实用,连接方便,安全可靠。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设置在第一挡圈上的第一检测内齿轮的轴线与设置在第二挡圈上的第二检测内齿轮的轴线重合设置,使齿轮在检测过程中不易出现误差,提高了齿轮检测的成品率,提高了使用效果,加工简单,减少了加工成本。
以下结合附图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如图I所示,齿轮组同轴度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挡圈I、第二挡圈2,所述第一挡圈I上设有第一检测内齿轮3,所述第二挡圈2上设有第二检测内齿轮4,所述第一挡圈I与第二挡圈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内齿轮3的轴线与第二检测内齿轮4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一挡圈I上设有卡槽I 5,第二挡圈2上设有与卡槽I 5相配合的卡块I 6,通过卡槽I 5与卡块I 6配合,简单实用,连接方便,安全可靠。[0013]将设置在第一挡圈I上的卡槽I 5与设置在第二挡圈2上的卡块I 6配合后,将被检齿轮放置于设置在第一挡圈I的第一检测内齿轮3,第二挡圈2上的第二检测内齿轮4内,使被检齿轮与第一检测内齿轮3、第二内检测齿轮4配合检测。实施例二 如实施例一所述的齿轮组同轴度检测装置,本实施例具有以下不同之处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挡圈I上设有卡块117,第二挡圈2上设有与卡块117相配合的卡槽118,通过卡槽Π8与卡块117配合,简单实用,连接方便,安全可靠。将设置在第一挡圈I上的卡块117与设置在第二挡圈2上的卡槽118配合后,将被检齿轮放置于设置在第一挡圈I的第一检测内齿轮3,第二挡圈2上的第二检测内齿轮4内,使被检齿轮与第一检测内齿轮3、第二检测内齿轮4配合检测。通过设置在第一挡圈上的第一检测内齿轮的轴线与设置在第二挡圈上的第二检测内齿轮的轴线重合设置,使齿轮在检测过程中不易出现误差,提高了齿轮检测的成品率,提高了使用效果,加工简单,减少了加工成本。
权利要求1.齿轮组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挡圈(I)、第二挡圈(2),所述第一挡圈(I)上设有第一检测内齿轮(3),所述第二挡圈(2)上设有第二检测内齿轮(4),所述第一挡圈(I)与第二挡圈(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内齿轮(3)的轴线与第二检测内齿轮 (4)的轴线重合。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齿轮组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圈(I)上设有卡槽I (5),第二挡圈(2)上设有与卡槽I (5)相配合的卡块I (6)。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齿轮组同轴度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挡圈(I)上设有卡块II (7),第二挡圈(2)上设有与卡块II (7)相配合的卡槽II (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齿轮组同轴度检测装置,包括第一挡圈、第二挡圈,所述第一挡圈上设有第一检测内齿轮,所述第二挡圈上设有第二检测内齿轮,所述第一挡圈与第二挡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检测内齿轮的轴线与第二检测内齿轮的轴线重合;本实用新型的优点通过设置在第一挡圈上的第一检测内齿轮的轴线与设置在第二挡圈上的第二检测内齿轮的轴线重合设置,使齿轮在检测过程中不易出现误差,提高了齿轮检测的成品率,提高了使用效果,加工简单,减少了加工成本。
文档编号G01B5/252GK202372129SQ201120571080
公开日2012年8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31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31日
发明者屠洛滨 申请人:许晓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