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摆正的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992654阅读:32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用于汽车摆正的传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前照灯检测领域,具体是用于汽车摆正的传动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检测技术是从汽车维修技术衍生出来,由汽车维修伴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汽车检测是为确定汽车技术状况或工作能力而进行的检查,汽车 在使用过程中,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其零件逐渐磨损、腐蚀、变形、老化以及润滑油变质等,致使配合副间隙变大,引起运动松旷、振动、发响、漏气、漏水、漏油等,造成汽车技术性能下降。为了保证汽车夜间行驶的安全,汽车前照灯除了必须要有足够的光照度外,对前照灯光轴偏移量的限值也有要求。通过理论计算可知,车辆纵向轴线与前照灯检测仪导轨不垂直时,偏移2°,会使光束在IOm时的光轴偏移量达到350mm,因此实际检测时一定要尽可能地使车辆纵向轴线与前照灯检测仪导轨垂直。由于汽车检测站基本上都是自动控制各工位的检测过程,而就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前照灯检测仪尚不能对被检汽车停放位置进行感知,从而不能对汽车停放不正进行自动补偿。因此,汽车停放不正而带来的前照灯光束照射位置的测量误差在所难免。目前,为了使汽车的位置准确,引入了汽车摆正器,汽车摆正器主要是通过左右两块推板将汽车的位置调整到前照灯检测所需的准确位置。传统的摆正器采用液压缸作为传动装置,由于是采用两个以上的液压缸分别对推板做功,因此不能准确判断两块推板是否做功一样,只能凭肉眼判断汽车的纵向轴线是否与基准线一致,因此存在一定的主观性,不利于获得较为精确的位置。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用于汽车摆正的传动结构,解决了以往汽车摆正过程中,不能较为客观地判断汽车的纵向轴线是否与基准线一致,不利于获得较为精确的位置,从而很可能影响前照灯检测结果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为解决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汽车摆正的传动结构,包括电机以及分别设置在电机两侧的左推板和右推板,所述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旋杆,所述旋杆的一端通过左连杆与左推板连接,旋杆的另一端通过右连杆与右推板连接。旋杆的转动平面与电机的转轴垂直,旋杆带动连杆来回运动,进而使左右推板运动,对汽车的位置进行调整。所述左推板与右推板的长度相等,且左推板与右推板关于电机对称。所述左连杆与右连杆的长度相等,左连杆与右连杆分别连接在左推板与右推板的中点处。所述旋杆的中点处固定在电机的转轴上。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电机带动旋杆转动,进而带动左右连杆、左右推板运动,由于左右连杆的长度相等、左右推板的长度也相等,因此左右推板向外运动的距离始终相等,只要选择电机为中心点,当左右推板都与车轮接触时,就能保证汽车处于前照灯检测的标准位置。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包括电机I以及分别设置在电机I两侧的左推板2和右推板3,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左推板2与右推板3的长度相等,且左推板2与右推板3关于电 机I对称。本实施例的电机I的转轴上固定有旋杆4,旋杆4的一端通过左连杆5与左推板2连接,旋杆4的另一端通过右连杆6与右推板3连接。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左连杆5与右连杆6的长度相等,左连杆5与右连杆6分别连接在左推板2与右推板3的中点处。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旋杆4的中点处固定在电机I的转轴上。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电机I开始工作,带动旋杆4转动,进而带动左连杆5、右连杆6运动,使左推板2和右推板3分别向左、向右运动,即朝相背离的方向运动,当左推板2和右推板3均与汽车前轮接触时,汽车的位置即调节好。
权利要求1.用于汽车摆正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机(I)以及分别设置在电机(I)两侧的左推板(2)和右推板(3),所述电机(I)的转轴上固定有旋杆(4),所述旋杆(4)的一端通过左连杆(5 )与左推板(2 )连接,旋杆(4 )的另一端通过右连杆(6 )与右推板(3 )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汽车摆正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推板(2)与右推板(3)的长度相等,且左推板(2)与右推板(3)关于电机(I)对称。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汽车摆正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连杆(5)与右连杆(6)的长度相等,左连杆(5)与右连杆(6)分别连接在左推板(2)与右推板(3)的中点处。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汽车摆正的传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旋杆(4)的中点处固定在电机(I)的转轴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汽车摆正的传动结构,包括电机以及分别设置在电机两侧的左推板和右推板,所述电机的转轴上固定有旋杆,旋杆的一端通过左连杆与左推板连接,旋杆的另一端通过右连杆与右推板连接,左推板与右推板的长度相等,且左推板与右推板关于电机对称,左连杆与右连杆的长度相等,左连杆与右连杆分别连接在左推板与右推板的中点处。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在汽车摆正过程中,能较为客观地判断汽车的纵向轴线是否与基准线一致,有利于获得较为精确的位置,从而保证前照灯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文档编号G01M11/00GK202710285SQ20122044008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31日
发明者林涛, 傅明才, 蔡洪诗, 徐滨 申请人:弥荣(成都)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