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电路及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3734699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检测电路及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电子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检测电路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情况下,设备所使用的电能都是由配电系统提供的,该配电系统可以包括it系统、tt系统和tn系统。由于配电系统中任何一根火线对大地的电压都超过了安全特低电压(safetyextra-lowvoltage,selv),因此,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如果火线由于绝缘皮被过电压击穿、绝缘皮老化、绝缘皮破损等原因而使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设备的设备外壳上,则可能会导致设备外壳带上危险电压,从而对用户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的威胁。所以,为了使用户可以及时获知设备外壳是否带上了危险电压,可以对设备外壳进行带电检测。

目前,提供了一种检测电路,如图1所示,该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硅整流二级管d、发光二级管led、稳压二级管dw、电解电容c和蜂鸣器ha。电阻r的一端与设备的设备外壳连接,电阻r的另一端与硅整流二级管d的正极连接,硅整流二级管d的负极与发光二级管led的正极连接,发光二级管led的负极与稳压二级管dw的负极连接,稳压二级管dw的正极与零线连接,电解电容c和蜂鸣器ha分别与稳压二级管dw并联连接。

当通过该检测电路进行检测时,如果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设备外壳上导致设备外壳带电,则此时火线、设备外壳、该检测电路与零线会构成电流回路,火线中的电流通过设备外壳流经该检测电路时,发光二级管led会被点亮,蜂鸣器ha会发出声音,从而实现设备外壳带电告警。

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当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时,如果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设备外壳上导致设备外壳带电,则此时火线中的电流通过设备外壳流经该检测电路后会流回该火线,也即是此时火线、设备外壳、该检测电路与零线无法构成电流回路,从而无法进行有效的设备外壳带电告警。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相关技术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检测电路及其检测方法。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用于对设备进行检测,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一隔离模块、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第一隔离模块包括第一隔离单元和第二隔离单元,且所述第一隔离单元与所述第二隔离单元的阻值相等,所述第一隔离单元的一端与目标线连接,所述第二隔离单元的一端与设备外壳连接,所述第一隔离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线和所述设备外壳进行隔离,且用于对一次电路和二次电路进行隔离,所述一次电路包括所述目标线和所述设备的供电电源,所述二次电路包括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所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和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目标线用于对所述设备进行供电,且所述目标线为火线或零线;所述设备外壳为所述设备的外壳;

所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隔离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隔离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另一端分别与参考地连接,所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接地端与所述参考地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用于分压,且所述第一电阻的阻值与所述第二电阻的阻值相等;所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用于分别采集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和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并将采集到的所述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确定为第一电压,将采集到的所述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确定为第二电压,将所述第一电压与所述第二电压之间的电压差与指定比例相乘,以得到在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检测范围内的第三电压,将所述第三电压输入到所述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隔离模块、所述第一电阻、所述第二电阻和所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对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的处理过程,对所述第三电压进行反处理,以得到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时,确定所述设备发生故障,所述指定条件用于指示所述设备发生故障,所述故障包括所述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所述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和所述设备外壳带电中的至少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基于第三电压确定得到的,第三电压是将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间的电压差与指定比例相乘后得到的,所以,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实际上是基于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确定得到的。又由于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均是相对于参考地确定得到的,因此,参考地与设备外壳之间连接或者不连接均不会影响对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的确定,也即是,本发明实施例在参考地与设备外壳之间连接或者不连接时均可以实现对设备的故障检测。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可以采集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并将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间的电压差与指定比例相乘,以得到在信号处理模块的检测范围内的第三电压,之后,将第三电压输入到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可以根据第一隔离模块、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对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的处理过程,对第三电压进行反处理,以得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当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时,确定设备发生故障。由于目标线既可以为火线,也可以为零线,因此,无论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是正接还是反接,均可以进行故障检测。

结合第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信号调理模块,所述信号调理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调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信号调理模块用于将从所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三电压调理为在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接受范围内的电压,并将调理后的所述第三电压输入到所述信号处理模块。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隔离单元包括n个串联的电阻,所述n个串联的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或等于指定阻值,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所述指定阻值为满足安全标准中所要求的加强绝缘的阻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由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隔离单元和第二隔离单元组成,且由于第一隔离单元和第二隔离单元的阻值相等,因此,当第一隔离单元包括的n个串联的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或等于指定阻值时,可以保证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满足安全标准中所要求的加强绝缘,从而可以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

另外,由于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被第一隔离模块所隔离,且由于第一隔离单元和第二隔离单元的阻值相等,因此,当第一隔离单元包括的n个串联的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或等于指定阻值时,可以保证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之间的隔离满足安全标准中所要求的加强绝缘,从而可以保证二次电路中的电子元件不被一次电路中的高电压所损坏。

结合第一方面或第一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隔离单元包括m个串联的电阻,所述m个串联的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或等于所述指定阻值,所述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所述指定阻值为满足安全标准中所要求的加强绝缘的阻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由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一隔离单元和第二隔离单元组成,且由于第一隔离单元和第二隔离单元的阻值相等,因此,当第二隔离单元包括的m个串联的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或等于指定阻值时,可以保证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满足安全标准中所要求的加强绝缘,从而可以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

另外,由于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被第一隔离模块所隔离,且由于第一隔离单元和第二隔离单元的阻值相等,因此,当第二隔离单元包括的m个串联的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或等于指定阻值时,可以保证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之间的隔离满足安全标准中所要求的加强绝缘,从而可以保证二次电路中的电子元件不被一次电路中的高电压所损坏。

结合第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所述第一指定电压为当所述设备外壳正常接地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零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

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指定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并确定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所述指定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指定电压接近0v(伏特)。实际应用中,第一指定电压可以为第一预设电压与第二预设电压中较小的一个,第一预设电压可以为当设备外壳正常接地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多次测量到的零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的平均值,第二预设电压可以为预设数值与设备的供电电压的乘积,该预设数值可以预先设置,如该预设数值可以大于0.01且小于0.1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另外,由于第一指定电压可以基于第一预设电压和第二预设电压进行设置,所以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基于不同的用电场景灵活选择第一指定电压,以保证第一指定电压满足检测需求。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处理模块可以基于第一指定电压快速而准确判断出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是否反接,该判断过程较为简单,判断效率较高。

结合第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大于第一指定电压且小于第二指定电压,所述第二指定电压为所述设备的供电电压减去所述第一指定电压所得的电压,所述第一指定电压小于所述第二指定电压;

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指定电压且小于所述第二指定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并确定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所述指定条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第一指定电压和第二指定电压快速而准确判断出设备外壳是否未正常接地,该判断过程较为简单,判断效率较高。

结合第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所述目标线是火线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所述第一搭接电压为当所述目标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所述第一搭接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外壳带电,并确定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所述指定条件;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所述目标线是零线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二搭接电压,所述第二搭接电压为当除所述目标线之外的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所述第二搭接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外壳带电,并确定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所述指定条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时,如果目标线是火线,则可以基于第一搭接电压来判断设备外壳是否带电,如果目标线是零线,则可以基于第二搭接电压来判断设备外壳是否带电,从而可以准确实现对设备外壳的带电检测,且该检测操作简单易行,检测效率较高。

结合第一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还用于:

当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如果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则确定所述目标线是零线;

当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如果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则确定所述目标线是火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判断目标线是火线还是零线的过程即是判断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是正接还是反接的过程,也即是,当目标线为火线时,可以确定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正接,当目标线为零线,可以确定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第一指定电压和第二指定电压快速而准确判断出目标线是火线还是零线,该判断过程较为简单,判断效率较高。

结合第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双火线供电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二搭接电压;

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所述第一搭接电压或所述第二搭接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外壳带电,并确定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所述指定条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双火线供电时,可以基于第一搭接电压和第二搭接电压来判断设备外壳是否带电,从而可以准确实现对设备外壳的带电检测,且该检测操作简单易行,检测效率较高。

结合第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三相供电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三搭接电压,所述第三搭接电压为当除所述目标线之外的任一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

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所述第一搭接电压或所述第三搭接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外壳带电,并确定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所述指定条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三相供电时,可以基于第一搭接电压和第三搭接电压来判断设备外壳是否带电,从而可以准确实现对设备外壳的带电检测,且该检测操作简单易行,检测效率较高。

结合第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第十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

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外壳正常接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基于第一指定电压和第二指定电压快速而准确判断出设备外壳是否正常接地,该判断过程较为简单,判断效率较高。

结合第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采集模块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第三运算放大器、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和第六电阻;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和所述第一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隔离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所述第三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和所述第二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隔离单元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所述第四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与所述第三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还与所述第五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所述参考地连接,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还与所述第六电阻的一端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信号调理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三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运算放大器、第二运算放大器和第三运算放大器组成差分放大电路,具体地,第一运算放大器用于采集第一电阻两端的电压,第二运算放大器用于采集第二电阻两端的电压,第三运算放大器用于基于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间的电压差确定第三电压。

结合第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调理模块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调理电源、第一二级管和第二二级管;

所述第七电阻的一端与所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一端、所述第一二级管的正极、所述第二二级管的负极和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一二级管的负极分别与所述调理电源连接,所述第二二级管的正极与所述参考地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信号调理模块可以通过调理电源、第七电阻和第八电阻将第三电压抬升倍的调理电压,且将第三电压抬升倍的调理电压后,还可以通过调理电源、第一二级管和第二二级管将抬升后的第三电压钳制在ucc+ud与-ud之间,以将第三电压调理为在信号处理模块的接受范围内的电压,从而可以保证信号处理模块中的电子元件不被过电压或负电压所损坏。其中,r7为第七电阻的阻值,r8为第八电阻的阻值,ucc为调理电压,且调理电压为调理电源的输出电压,ud为第一二级管或者第二二级管的导通电压,且第一二级管与第二二级管的导通电压相等。

结合第一方面,在上述第一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模数转换器和控制器;

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与所述信号调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模块转换器的接地端和所述控制器的接地端分别与所述参考地连接。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模数转换器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三电压的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并将第三电压的数字量发送给控制器;控制器用于基于第三电压,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

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检测电路,所述检测电路用于对设备进行检测,所述检测电路包括:第二隔离模块、第十电阻、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和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第二隔离模块的一端与目标线连接,所述第二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入端和所述第十电阻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二隔离模块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另一端与参考地连接,所述参考地与设备外壳连接,所述第二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接地端与所述参考地连接;

其中,所述目标线用于对所述设备进行供电,所述目标线为火线或零线;所述设备外壳为所述设备的外壳;所述第十电阻用于分压;所述第二隔离模块用于对所述目标线和所述设备外壳进行隔离,且用于对一次电路和二次电路进行隔离,所述一次电路包括所述目标线和所述设备的供电电源,所述二次电路包括所述第十电阻、所述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和所述信号处理模块;所述第二信号采集模块用于采集所述第十电阻两端的电压,并将采集到的所述第十电阻两端的电压确定为第四电压,将所述第四电压输入到所述信号处理模块;

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第二隔离模块、所述第十电阻和所述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对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的处理过程,对所述第四电压进行反处理,以得到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时,确定所述设备发生故障,所述指定条件用于指示所述设备发生故障,所述故障包括所述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所述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和所述设备外壳带电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可以采集第四电压,并将第四电压输入到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可以根据第二隔离模块、第十电阻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对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的处理过程,对第四电压进行反处理,以得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当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时,确定设备发生故障。由于目标线既可以为火线,也可以为零线,因此,无论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是正接还是反接,均可以进行故障检测。

结合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检测电路还包括信号调理模块,所述信号调理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信号调理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

所述信号调理模块用于将从所述第二信号采集模块接收到的所述第四电压调理为在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的接受范围内的电压,并将调理后的所述第四电压输入到所述信号处理模块。

结合第二方面或第二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上述第二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隔离模块包括n个串联的电阻,所述n个串联的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或等于指定阻值,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所述指定阻值为满足安全标准中所要求的加强绝缘的阻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由第十电阻和第二隔离模块组成,因此,当第二隔离模块包括的n个串联的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或等于指定阻值时,可以保证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满足安全标准中所要求的加强绝缘,从而可以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

另外,由于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被第二隔离模块所隔离,因此,当第二隔离单元包括的n个串联的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或等于指定阻值时,可以保证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之间的隔离满足安全标准中所要求的加强绝缘,从而可以保证二次电路中的电子元件不被一次电路中的高电压所损坏。

结合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二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所述第一指定电压为当所述设备外壳正常接地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零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

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指定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并确定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所述指定条件。

结合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二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大于第一指定电压且小于第二指定电压,所述第二指定电压为所述设备的供电电压减去所述第一指定电压所得的电压,所述第一指定电压小于所述第二指定电压;

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指定电压且小于所述第二指定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并确定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所述指定条件。

结合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所述目标线是火线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所述第一搭接电压为当所述目标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所述第一搭接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外壳带电,并确定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所述指定条件;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所述目标线是零线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二搭接电压,所述第二搭接电压为当除所述目标线之外的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所述第二搭接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外壳带电,并确定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所述指定条件。

结合第二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上述第二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还用于:

当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如果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则确定所述目标线是零线;

当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如果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则确定所述目标线是火线。

结合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二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双火线供电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二搭接电压;

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所述第一搭接电压或所述第二搭接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外壳带电,并确定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所述指定条件。

结合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二方面的第八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用于: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三相供电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三搭接电压,所述第三搭接电压为当除所述目标线之外的任一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

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所述第一搭接电压或所述第三搭接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外壳带电,并确定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所述指定条件。

结合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二方面的第九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信号处理模块,还用于: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

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外壳正常接地。

结合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包括第四运算放大器;

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同相输入端和第十电阻的一端分别与第二隔离模块的另一端连接,第四运算放大器的反相输入端和第四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调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其中,第四运算放大器用于采集第十电阻两端的电压。

结合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调理模块包括:第七电阻、第八电阻、调理电源、第一二级管和第二二级管;

第七电阻的一端与第二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第八电阻的一端、第一二级管的正极、第二二级管的负极和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第七电阻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的另一端和第一二级管的负极分别与调理电源连接,第二二级管的正极与参考地连接。

结合第二方面,在上述第二方面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信号处理模块包括:模数转换器和控制器;

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与信号调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模块转换器的接地端和控制器的接地端分别与参考地连接。

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一种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用于对设备进行检测,所述方法包括:

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所述目标线用于对所述设备进行供电,且所述目标线为火线或零线,所述设备外壳为所述设备的外壳;

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满足指定条件,所述指定条件用于指示所述设备发生故障,所述故障包括所述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所述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和所述设备外壳带电中的至少一种;

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所述指定条件时,确定所述设备发生故障。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满足指定条件,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时,确定设备发生故障。由于目标线既可以为火线,也可以为零线,因此,无论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是正接还是反接,均可以进行故障检测。

结合第三方面,在上述第三方面的第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满足指定条件,包括: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所述第一指定电压为当所述设备外壳正常接地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零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

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指定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并确定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所述指定条件。

结合第三方面,在上述第三方面的第二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满足指定条件,包括: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大于第一指定电压且小于第二指定电压,所述第二指定电压为所述设备的供电电压减去所述第一指定电压所得的电压,所述第一指定电压小于所述第二指定电压;

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大于所述第一指定电压且小于所述第二指定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并确定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所述指定条件。

结合第三方面,在上述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满足指定条件,包括: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所述目标线是火线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所述第一搭接电压为当所述目标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所述第一搭接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外壳带电,并确定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所述指定条件;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所述目标线是零线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二搭接电压,所述第二搭接电压为当除所述目标线之外的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所述第二搭接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外壳带电,并确定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所述指定条件。

结合第三方面的第三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上述第三方面的第四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满足指定条件之前,还包括:

当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如果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则确定所述目标线是零线;

当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如果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则确定所述目标线是火线。

结合第三方面,在上述第三方面的第五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满足指定条件,包括: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双火线供电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二搭接电压;

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所述第一搭接电压或所述第二搭接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外壳带电,并确定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所述指定条件。

结合第三方面,在上述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满足指定条件,包括: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三相供电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三搭接电压,所述第三搭接电压为当除所述目标线之外的任一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

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所述第一搭接电压或所述第三搭接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外壳带电,并确定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所述指定条件。

结合第三方面至第三方面的第六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可能的实现方式,在上述第三方面的第七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所述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所述设备外壳上时,判断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

当所述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时,确定所述设备外壳正常接地。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可以采集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并将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间的电压差与指定比例相乘,以得到在信号处理模块的检测范围内的第三电压,之后,将第三电压输入到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可以根据第一隔离模块、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对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的处理过程,对第三电压进行反处理,以得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当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时,确定设备发生故障。由于目标线既可以为火线,也可以为零线,因此,无论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是正接还是反接,均可以对设备进行故障检测。另外,由于指定条件用于指示设备发生故障,且该故障包括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和设备外壳带电中的至少一种,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同时进行三种类型的故障检测,故障检测能力较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相关技术提供的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四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五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六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七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八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九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十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二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十三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附图标记:

相关技术:

r:电阻;d:硅整流二级管;led:发光二级管;dw:稳压二级管;c:电解电容;ha:蜂鸣器。

本发明实施例:

x:目标线;e:设备外壳;gnd:参考地;r1:第一电阻;r2:第二电阻;

1:第一隔离模块;1a:第一隔离单元;1b:第二隔离单元;

2:信号采集模块;2a:信号采集模块的第一输入端;2b:信号采集模块的第二输入端;2c: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opa1:第一运算放大器;opa2:第二运算放大器;opa3:第三运算放大器;r3:第三电阻;r4:第四电阻;r5:第五电阻;r6:第六电阻;

3:信号处理模块;3a:信号处理模块的输入端;3b:信号处理模块的接地端;ad:模数转换器;aa:模数转换器的输入端;ab:模数转换器的输出端;ac:模数转换器的接地端;mcu:控制器;ma:控制器的输入端;mb:控制器的接地端;

4:信号调理模块;4a:信号调理模块的输入端;4b:信号调理模块的输出端;r7:第七电阻;r8:第八电阻;d1:第一二极管;d2:第二二级管;

r10:第十电阻;5:第二隔离模块;6:第二信号采集模块;6a:第二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入端;6b:第二信号采集模块的输出端;opa4:第四运算放大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检测电路用于对设备进行检测,参见图2,该检测电路包括:第一隔离模块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信号采集模块2和信号处理模块3;

第一隔离模块1包括第一隔离单元1a和第二隔离单元1b,且第一隔离单元1a与第二隔离单元1b的阻值相等,第一隔离单元1a的一端与目标线x连接,第二隔离单元1b的一端与设备外壳e连接;第一信号采集模块2的第一输入端2a和第一电阻r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隔离单元1a的另一端连接,第一信号采集模块2的第二输入端2b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分别与第二隔离单元1b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另一端和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分别与参考地gnd连接;第一信号采集模块2的输出端2c与信号处理模块3的输入端3a连接,信号处理模块3的接地端3b与参考地gnd连接。

其中,第一隔离模块1用于对目标线x和设备外壳e进行隔离,且用于对一次电路和二次电路进行隔离,一次电路包括目标线x和设备的供电电源,二次电路包括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信号采集模块2和信号处理模块3;目标线x用于对设备进行供电,且目标线x为火线或零线;设备外壳e为设备的外壳;

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用于分压,且第一电阻r1的阻值与第二电阻r2的阻值相等;第一信号采集模块2用于分别采集第一电阻r1两端的电压和第二电阻r2两端的电压,并将采集到的第一电阻r1两端的电压确定为第一电压,将采集到的第二电阻r2两端的电压确定为第二电压,将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间的电压差与指定比例相乘,以得到在信号处理模块3的检测范围内的第三电压,将第三电压输入到信号处理模块3;

信号处理模块3用于根据第一隔离模块1、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和第一信号采集模块2对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的处理过程,对第三电压进行反处理,以得到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当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时,确定设备发生故障,指定条件用于指示设备发生故障,该故障包括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和设备外壳带电中的至少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ux-gnd为目标线x与参考地gnd之间的电压,r1为第一电阻r1的阻值,r1a为第一隔离单元1a的阻值。也即是,第一电压为目标线x与参考地gnd之间的电压ux-gnd按第一比例缩小后的电压,第一比例为

另外,其中,ue-gnd为设备外壳e与参考地gnd之间的电压,r2为第二电阻r2的阻值,r1b为第二隔离单元1b的阻值。也即是,第二电压为设备外壳e与参考地gnd之间的电压ue-gnd按第二比例缩小后的电压,第二比例为

再者,由于第一电阻r1的阻值r1与第二电阻r2的阻值r2相等,第一隔离单元1a的阻值r1a与第二隔离单元1b的阻值r1b相等,所以第一比例与第二比例相等。由于第一电压为目标线x与参考地gnd之间的电压按第一比例缩小后的电压,第二电压为设备外壳e与参考地gnd之间的电压按第二比例缩小后的电压,且第一比例与第二比例相等,所以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间的电压差为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按第一比例或第二比例缩小后的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是基于第三电压确定得到的,第三电压是将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间的电压差与指定比例相乘后得到的,所以,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是实际上是基于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确定得到的。又由于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均是相对于参考地gnd确定得到的,因此,参考地gnd与设备外壳e之间连接或者不连接均不会影响对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的确定,也即是,本发明实施例在参考地gnd与设备外壳e之间连接或者不连接时均可以实现对设备的故障检测。

其中,信号处理模块3在得到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后,可以判断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是否满足指定条件,以判断设备是否发生故障,且信号处理模块3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满足指定条件的操作可以包括如下五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时,确定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并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且此时可以确定设备发生的故障为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在此情况下可以生成第一提示消息,该第一提示消息用于提示用户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从而可以使用户及时获知火线与零线的接线状况,该接线状况是指火线与零线是正接还是反接。

另外,第一指定电压为当设备外壳正常接地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零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第一指定电压接近0v。实际应用中,第一指定电压可以为第一预设电压与第二预设电压中较小的一个,第一预设电压可以为当设备外壳正常接地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多次测量到的零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的平均值,第二预设电压可以为预设数值与设备的供电电压的乘积,该预设数值可以预先设置,如该预设数值可以大于0.01且小于0.1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另外,由于第一指定电压可以基于第一预设电压和第二预设电压进行设置,所以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基于不同的用电场景灵活选择第一指定电压,以保证第一指定电压满足检测需求。

由于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很小且接近0伏,因此,在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为零线,也即是,可以确定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例如,第一指定电压为5v,假设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3v,由于3v小于5v,则可以确定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

第二种方式: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大于第一指定电压且小于第二指定电压;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大于第一指定电压且小于第二指定电压时,确定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并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且此时可以确定设备发生的故障为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在此情况下可以生成第二提示消息,该第二提示消息用于提示用户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从而可以使用户及时获知设备外壳的接地状况,该接地状况是指设备外壳是否正常接地。

另外,第二指定电压为该供电电压减去第一指定电压所得的电压,第一指定电压小于第二指定电压,第二指定电压接近该供电电压。

由于当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如果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则火线或者零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均应在倍的该供电电压附近,所以,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大于第一指定电压且小于第二指定电压时,可以确定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例如,供电电压为220v,第一指定电压为5v,第二指定电压为215v,假设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210v,由于210v大于5v且小于215v,则可以确定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

进一步地,还可以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时,确定设备外壳正常接地。

当设备外壳正常接地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如果目标线为零线,则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如果目标线为火线,则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所以,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时,可以确定设备外壳正常接地。例如,供电电压为220v,第一指定电压为5v,第二指定电压为215v,假设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3v,由于3v小于5v,则可以确定设备外壳正常接地。

第三种方式: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目标线是火线时,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第一搭接电压为当目标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时,确定设备外壳带电,并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目标线是零线时,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二搭接电压,第二搭接电压为当除目标线之外的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二搭接电压时,确定设备外壳带电,并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设备外壳带电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且此时可以确定设备发生的故障为设备外壳带电,在此情况下可以生成第三提示消息,该第三提示消息用于提示用户设备外壳带电,从而可以使用户及时获知设备外壳的带电状况,该带电状况是指设备外壳是否带电。

另外,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目标线为火线时,如果目标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设备外壳上导致设备外壳带电,则设备外壳与目标线的电位相近,此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在0v附近,也即是,第一搭接电压可以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第三预设电压。其中,第三预设电压可以预先设置,如第三预设电压可以为0.2v、0.3v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再者,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目标线为零线时,如果除目标线之外的火线搭接到设备外壳上导致设备外壳带电,则设备外壳与该火线的电位相近,此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在该供电电压附近,也即是,第二搭接电压可以大于第四预设电压且小于或等于该供电电压。其中,第四预设电压可以预先设置,如当该供电电压为220v时,第四预设电压可以为119v、119.5v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目标线为火线,第一搭接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假设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0.2v,则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可以确定设备外壳带电。

再例如,目标线为零线,供电电压为220v,第二搭接电压大于119v且小于或等于220v,假设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119.5v,则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二搭接电压,可以确定设备外壳带电。

需要说明的是,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时,在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满足指定条件之前,还可以判断目标线是火线还是零线,且判断目标线是火线还是零线的操作可以为:当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如果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则确定目标线是零线;当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如果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则确定目标线是火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判断目标线是火线还是零线的过程即是判断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是正接还是反接的过程,也即是,当目标线为火线时,可以确定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正接,当目标线为零线,可以确定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

由于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时,当前时间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很小且接近0伏,因此,在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为零线。而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很大且接近该供电电压,因此,在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为火线。

例如,供电电压为220v,第一指定电压为5v,第二指定电压为215v,假设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3v,由于3v小于5v,则可以确定目标线是零线。

再例如,供电电压为220v,第一指定电压为5v,第二指定电压为215v,假设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217v,由于217v大于215v,则可以确定目标线是火线。

由于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时,目标线是火线和目标线是零线时,对设备进行故障检测中的设备外壳带电检测的操作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设备外壳带电检测之前,需要先确定目标线是火线还是零线。又由于仅当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且设备外壳正常接地时,才可以判断出目标线是火线还是零线,因此,实际应用中,可以在设备初次安装、初次上电或断电后第一次上电时,确保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且确保设备外壳正常接地,从而在设备初次安装、初次上电或断电后第一次上电时,就可以判断出目标线是火线还是零线,进而保证后续可以进行有效地设备外壳带电检测。另外,由于一般情况下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零线与火线的接线状况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可以仅在设备初次安装、初次上电或断电后第一次上电时对目标线是火线还是零线进行判断,而在后续的检测过程中无需再次判断,从而可以节省处理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三种方式中当目标线是火线时,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的操作可以通过标志位来实现,具体地,当目标线是火线时,如果检测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发生跳变,则获取发生跳变之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一标志位;获取发生跳变之后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二标志位;当第一标志位与第二标志位满足第一条件时,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

其中,获取发生跳变之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一标志位时,如果获取的电压为第一正常电压,则将第一标志位设置为0,如果获取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则将第一标志位设置为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正常电压为当目标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且当设备外壳正常接地时,该第一正常电压可以大于第四预设电压且小于或等于该供电电压,当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时,该第一正常电压可以大于第五预设电压且小于或等于倍的该供电电压。其中,第五预设电压可以预先设置,如当该供电电压为220v时,倍的该供电电压为110v,则该第五预设电压可以为108v、109v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目标线为火线,供电电压为220v,第一正常电压大于119v且小于或等于220v,或者第一正常电压大于108v且小于或等于110v,第一搭接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假设获取的发生跳变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119.5v,则获取的电压为第一正常电压,此时可以将第一标志位设置为0。

再例如,目标线为火线,供电电压为220v,第一正常电压大于119v且小于或等于220v,或者第一正常电压大于108v且小于或等于110v,第一搭接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假设获取的发生跳变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0.2v,则获取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此时可以将第一标志位设置为1。

其中,获取发生跳变之后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二标志位的操作与上述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一标志位的操作相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条件用于指示设备外壳由不带电状态跳变到带电状态,如第一条件可以为第一标志位为0且第二标志位为1。由于当第一标志位为0且第二标志位为1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由第一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一搭接电压,因此,此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

还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三种方式中当目标线是零线时,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二搭接电压的操作可以通过标志位来实现,具体地,当目标线是零线时,如果检测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发生跳变,则获取发生跳变之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三标志位;获取发生跳变之后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四标志位;当第三标志位与第四标志位满足第二条件时,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二搭接电压。

其中,获取发生跳变之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三标志位时,如果获取的电压为第二正常电压时,则将第三标志位设置为0,如果获取的电压为第二搭接电压,则将第三标志位设置为1。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正常电压为当除目标线之外的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且当设备外壳正常接地时,该第二正常电压可以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第三预设电压,当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时,该第二正常电压可以大于第五预设电压且小于或等于倍的该供电电压。

例如,目标线为零线,供电电压为220v,第二正常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或者第二正常电压大于108v且小于或等于110v,第二搭接电压大于119v且小于或等于220v,假设获取的发生跳变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0.2v,则获取的电压为第二正常电压,此时可以将第三标志位设置为0。

再例如,目标线为零线,供电电压为220v,第二正常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或者第二正常电压大于108v且小于或等于110v,第二搭接电压大于119v且小于或等于220v,假设获取的发生跳变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119.5v,则获取的电压为第二搭接电压,此时可以将第三标志位设置为1。

其中,获取发生跳变之后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四标志位的操作与上述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三标志位的操作相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条件用于指示设备外壳由不带电状态跳变到带电状态,如第二条件可以为第三标志位为0且第四标志位为1。由于当第三标志位为0且第四标志位为1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由第二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二搭接电压,因此,此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二搭接电压。

第四种方式: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双火线供电时,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二搭接电压;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二搭接电压时,确定设备外壳带电,并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设备外壳带电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且此时可以确定设备发生的故障为设备外壳带电,在此情况下可以生成第三提示消息,该第三提示消息用于提示用户设备外壳带电,从而可以使用户及时获知设备外壳的带电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双火线供电时,如果目标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设备外壳上导致设备外壳带电,则设备外壳与目标线的电位相近,此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在0v附近,也即是,此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为第一搭接电压。如果除目标线之外的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设备外壳上导致设备外壳带电,则设备外壳与该火线的电位相近,此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在该供电电压附近,也即是,此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为第二搭接电压。所以,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或者第二搭接电压时,可以确定设备外壳带电。

例如,供电电压为220v,第一搭接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第二搭接电压大于119v且小于或等于220v,假设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0.2v,则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确定设备外壳带电。

还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上述第四种方式中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二搭接电压的操作可以通过标志位来实现,具体地,如果检测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发生跳变,则获取发生跳变之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五标志位;获取发生跳变之后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六标志位;当第五标志位与第六标志位满足第三条件时,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二搭接电压。

其中,获取发生跳变之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五标志位时,如果获取的电压为第三正常电压,则将第五标志位设置为0,如果获取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二搭接电压,则将第五标志位设置为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正常电压为当目标线和除目标线之外的火线中的金属芯线均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且该第三正常电压可以大于第五预设电压且小于或等于倍的该供电电压。

例如,供电电压为220v,第三正常电压大于108v且小于或等于110v,第一搭接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第二搭接电压大于119v且小于或等于220v,假设获取的发生跳变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109v,则获取的电压为第三正常电压,此时可以将第五标志位设置为0。

例如,供电电压为220v,第三正常电压大于108v且小于或等于110v,第一搭接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第二搭接电压大于119v且小于或等于220v,假设获取的发生跳变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0.2v,则获取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此时可以将第五标志位设置为1。

其中,获取发生跳变之后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六标志位的操作与上述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五标志位的操作相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条件用于指示设备外壳由不带电状态跳变到带电状态,如第三条件可以为第五标志位为0且第六标志位为1。由于当第五标志位为0且第六标志位为1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由第三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一搭接电压,或者由第三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二搭接电压,因此,此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二搭接电压。

第五种方式: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三相供电时,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三搭接电压,第三搭接电压为当除目标线之外的任一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三搭接电压时,确定设备外壳带电,并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设备外壳带电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且此时可以确定设备发生的故障为设备外壳带电,在此情况下可以生成第三提示消息,该第三提示消息用于提示用户设备外壳带电,从而可以使用户及时获知设备外壳的带电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三相供电时,如果目标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设备外壳上导致设备外壳带电,则设备外壳与目标线的电位相近,此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在0v附近,也即是,此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为第一搭接电压。如果除目标线之外的任一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设备外壳上导致设备外壳带电,则设备外壳与该火线的电位相近,此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在倍的该供电电压附近,也即是,第三搭接电压可以大于第六预设电压且小于或等于倍的供电电压。其中,第六预设电压可以预先设置,如当该供电电压为220v时,该第六预设电压可以为373v、374v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供电电压为220v,第一搭接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第三搭接电压大于373v且小于或等于假设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0.2v,则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确定设备外壳带电。

还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五种方式中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三搭接电压的操作可以通过标志位来实现,具体地,如果检测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发生跳变,则获取发生跳变之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七标志位;获取发生跳变之后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八标志位;当第七标志位与第八标志位满足第四条件时,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三搭接电压。

其中,获取发生跳变之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七标志位时,如果获取的电压为第四正常电压,则将第七标志位设置为0,如果获取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三搭接电压,则将第七标志位设置为1。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正常电压为当目标线和除目标线之外的火线中的金属芯线均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且当设备正常接地时,该第四正常电压可以大于第四预设电压且小于或等于该供电电压,当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时,该第四正常电压可以大于第五预设电压且小于或等于倍的该供电电压。

例如,供电电压为220v,第四正常电压大于119v且小于或等于220v,或者第四正常电压大于108v且小于或等于110v,第一搭接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第三搭接电压大于373v且小于或等于假设获取的发生跳变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119.5v,则获取的电压为第四正常电压,此时可以将第七标志位设置为0。

例如,供电电压为220v,第四正常电压大于119v且小于或等于220v,或者第四正常电压大于108v且小于或等于110v,第一搭接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第三搭接电压大于373v且小于或等于假设获取的发生跳变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0.2v,则获取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此时可以将第七标志位设置为1。

其中,获取发生跳变之后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八标志位的操作与上述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七标志位的操作相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条件用于指示设备外壳由不带电状态跳变到带电状态,如第四条件可以为第七标志位为0且第八标志位为1。由于当第七标志位为0且第八标志位为1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由第四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一搭接电压,或者由第四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三搭接电压,因此,此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三搭接电压。

进一步地,结合表1所示的逻辑判断列表来对上述第三种方式、第四种方式和第五种方式中的故障检测操作进行整体说明。其中,ux-e为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

表1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上述表1所示的逻辑判断表为例进行说明,上述表1并不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限定。

如上表1所示,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当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正接时,如果检测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由第一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一搭接电压,则可以确定设备外壳带电。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当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时,如果检测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由第二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二搭接电压,则可以确定设备外壳带电。

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双火线供电时,如果检测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由第三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一搭接电压,或者检测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由第三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二搭接电压,则可以确定设备外壳带电。

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三相供电时,如果检测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由第四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一搭接电压,或者检测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由第四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三搭接电压,则可以确定设备外壳带电。

参见图3,该检测电路还包括信号调理模块4,信号调理模块4的输入端4a与第一信号采集模块2的输出端2c连接,信号调理模块4的输出端4b与信号处理模块3的输入端3a连接。

其中,信号调理模块4用于将从第一信号采集模块2接收到的第三电压调理为在信号处理模块3的接受范围内的电压,并将调理后的第三电压输入到信号处理模块3。

参见图4,第一隔离单元1a包括n个串联的电阻,该n个串联的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或等于指定阻值,n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指定阻值为满足安全标准中所要求的加强绝缘的阻值。

需要说明的是,指定阻值可以预先设置,如该指定阻值可以为安全标准iec60065中所要求的加强绝缘4mohm(兆欧姆)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绝缘电阻由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隔离单元1a和第二隔离单元1b组成,且由于第一隔离单元1a和第二隔离单元1b的阻值相等,因此,当第一隔离单元1a包括的n个串联的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或等于指定阻值时,可以保证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绝缘电阻满足安全标准中所要求的加强绝缘,从而可以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

另外,由于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被第一隔离模块1所隔离,且由于第一隔离单元1a和第二隔离单元1b的阻值相等,因此,当第一隔离单元1a包括的n个串联的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或等于指定阻值时,可以保证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之间的隔离满足安全标准中所要求的加强绝缘,从而可以保证二次电路中的电子元件不被一次电路中的高电压所损坏。

再者,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该n个串联的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指定阻值时,该n个串联的电阻中的任意n-1个电阻的总阻值将大于或等于指定阻值,从而可以保证在该n个串联的电阻中的任一电阻短路的情况下,第一隔离单元1a依旧可以满足隔离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隔离单元1a以图4所示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由其它电子元件组成的其它结构来实现第一隔离单元1a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5,第二隔离单元1b包括m个串联的电阻,该m个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或等于指定阻值,m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指定阻值为满足安全标准中所要求的加强绝缘的阻值。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绝缘电阻由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隔离单元1a和第二隔离单元1b组成,且由于第一隔离单元1a和第二隔离单元1b的阻值相等,因此,当第二隔离单元1b包括的m个串联的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或等于指定阻值时,可以保证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绝缘电阻满足安全标准中所要求的加强绝缘,从而可以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

另外,由于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被第一隔离模块1所隔离,且由于第一隔离单元1a和第二隔离单元1b的阻值相等,因此,当第二隔离单元1b包括的m个串联的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或等于指定阻值时,可以保证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之间的隔离满足安全标准中所要求的加强绝缘,从而可以保证二次电路中的电子元件不被一次电路中的高电压所损坏。

再者,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该m个串联的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指定阻值时,该m个串联的电阻中的任意m-1个电阻的总阻值将大于或等于指定阻值,从而可以保证在该m个串联的电阻中的任一电阻短路的情况下,第二隔离单元1b依旧可以满足隔离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隔离单元1b以图5所示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由其它电子元件组成的其它结构来实现第二隔离单元1b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6,第一信号采集模块2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opa1、第二运算放大器opa2、第三运算放大器opa3、第三电阻r3、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六电阻r6;

第一运算放大器opa1的同相输入端和第一电阻r1的一端分别与第一隔离单元1a的另一端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opa1的反相输入端和第三电阻r3的一端分别与第一运算放大器opa1的输出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opa2的同相输入端和第二电阻r2的一端分别与第二隔离单元2b的另一端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opa2的反相输入端和第四电阻r4的一端分别与第二运算放大器opa2的输出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opa3的同相输入端与第三电阻r3的另一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opa3的同相输入端还与第五电阻r5的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参考地gnd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opa3的反相输入端与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连接,第三运算放大器opa3的反相输入端还与第六电阻r6的一端连接,第六电阻r6的另一端和信号调理模块4的输入端4a分别与第三运算放大器opa3的输出端连接。

其中,第一运算放大器opa1、第二运算放大器opa2和第三运算放大器opa3组成差分放大电路,具体地,第一运算放大器opa1用于采集第一电阻r1两端的电压,第二运算放大器opa2用于采集第二电阻r2两端的电压,第三运算放大器opa3用于基于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间的电压差确定第三电压。

其中,第三运算放大器opa3基于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间的电压差确定第三电压时,可以通过公式确定第三电压,其中,u3为第三电压,r6为第六电阻的阻值,r4为第四电阻的阻值,u1为第一电压,u2为第二电压。也即是,第三电压为将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间的电压差与指定比例相乘后的电压,指定比例为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一信号采集模块2以图6所示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由其它电子元件组成的差分放大电路来实现第一信号采集模块2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7,信号调理模块4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调理电源、第一二级管d1和第二二级管d2;

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第一信号采集模块2的输出端2c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一二级管d1的正极、第二二级管d2的负极和信号处理模块3的输入端3a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和第一二级管d1的负极分别与调理电源连接,第二二级管d2的正极与参考地gnd连接。

其中,信号调理模块4在对从第一信号采集模块2接收到的第三电压进行调理时,可以通过调理电源、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将第三电压抬升倍的调理电压,且将第三电压抬升倍的调理电压后,还可以通过调理电源、第一二级管d1和第二二级管d2将抬升后的第三电压钳制在ucc+ud与-ud之间,以将第三电压调理为在信号处理模块3的接受范围内的电压,从而可以保证信号处理模块3中的电子元件不被过电压或负电压所损坏。其中,r7为第七电阻r7的阻值,r8为第八电阻r8的阻值,ucc为调理电压,且调理电压为调理电源的输出电压,ud为第一二级管d1或者第二二级管d2的导通电压,第一二级管d1与第二二级管d2的导通电压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调理电压ucc可以为3.3v、5v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另外,第一二级管d1或者第二二级管d2的导通电压ud可以为0.5v、0.7v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号调理模块4以图7所示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由其它电子元件组成的其它结构来实现信号调理模块4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8,信号处理模块3包括:模数转换器ad和控制器mcu;

模数转换器ad的输入端aa与信号调理模块4的输出端4b连接,模数转换器ad的输出端ab与控制器mcu的输入端ma连接,模块转换器ad的接地端ac和控制器mcu的接地端mb分别与参考地gnd连接。

其中,模数转换器ad用于将接收到的第三电压的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并将第三电压的数字量发送给控制器mcu;控制器mcu用于基于第三电压,确定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

其中,控制器mcu基于第三电压,确定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时,如果该检测电路中不包括信号调理模块4,则可以基于第一比例和指定比例进行确定,具体地,可以将第三电压与指定比例的倒数相乘,以及与第一比例的倒数相乘,即可得到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如果该检测电路中包括信号调理模块4,则可以基于第一比例、指定比例和调理电压进行确定,具体地,可以先将第三电压降低倍的调理电压,再将降低后的第三电压与指定比例的倒数相乘,以及与第一比例的倒数相乘,即可得到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号处理模块3以图8所示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由其它电子元件组成的其它结构来实现信号处理模块3的功能,如信号处理模块3中可以仅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中可以集成有模数转换模块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半导体器件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温度漂移的问题,该温度漂移是指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半导体器件参数的变化,由于当该半导体器件出现温度漂移时,会导致该半导体器件的输出电压不准确,因此,当该检测电路中包括的半导体器件,如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运算放大器opa1、第二运算放大器opa2等出现温度漂移时,需要对该半导体器件的输出电压进行修正,以保证该半导体器件的输出电压的准确性。且对该半导体器件的输出电压进行修正时,可以采用温度补偿的方式来进行修正,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来进行修正,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采用温度补偿的方式来进行修正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详细阐述。

另外,半导体器件在使用过程中也极易因为恶劣环境而受到污染,该污染会对该半导体器件的电阻率造成影响,因此,为了避免该检测电路中包括的半导体器件,如第一电阻r1、第二电阻r2、第一运算放大器opa1、第二运算放大器opa2等受到污染,需要将该半导体器件与环境进行隔离。且将该半导体器件与环境进行隔离时,可以采用涂覆或灌封的方式来进行隔离,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来进行隔离,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采用涂覆或灌封的方式来进行隔离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详细阐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可以采集第一电压和第二电压,并将第一电压与第二电压之间的电压差与指定比例相乘,以得到在信号处理模块的检测范围内的第三电压,之后,将第三电压输入到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可以根据第一隔离模块、第一电阻、第二电阻和第一信号采集模块对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的处理过程,对第三电压进行反处理,以得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当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时,确定设备发生故障。由于目标线既可以为火线,也可以为零线,因此,无论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是正接还是反接,均可以对设备进行故障检测。另外,由于指定条件用于指示设备发生故障,且该故障包括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和设备外壳带电中的至少一种,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同时进行三种类型的故障检测,故障检测能力较强。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电路的结构示意图,该检测电路用于对设备进行检测,参见图9,该检测电路包括:第二隔离模块5、第十电阻r10、第二信号采集模块6和信号处理模块3;

第二隔离模块5的一端与目标线x连接,第二信号采集模块6的输入端6a和第十电阻r10的一端分别与第二隔离模块5的另一端连接,第十电阻r10的另一端与参考地gnd连接,参考地gnd与设备外壳e连接,第二信号采集模块6的输出端6b与信号处理模块3的输入端3a连接,信号处理模块3的接地端3b与参考地gnd连接。

其中,目标线x用于对设备进行供电,目标线x为火线或零线;设备外壳e为设备的外壳;第十电阻r10用于分压;第二隔离模块5用于对目标线x和设备外壳e进行隔离,且用于对一次电路和二次电路进行隔离,一次电路包括目标线x和设备的供电电源,二次电路包括第十电阻r10、第二信号采集模块6和信号处理模块3;第二信号采集模块6用于采集第十电阻r10两端的电压,并将采集到的第十电阻r10两端的电压确定为第四电压,将第四电压输入到信号处理模块3;

信号处理模块3用于根据第二隔离模块5、第十电阻r10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6对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的处理过程,对第四电压进行反处理,以得到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当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时,确定设备发生故障,指定条件用于指示设备发生故障,该故障包括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和设备外壳带电中的至少一种。

需要说明的是,其中,ux-e为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r10为第十电阻r10的阻值,r5为第二隔离模块5的阻值。也即是,第四电压为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ux-e按第三比例缩小后的电压,第三比例为

其中,信号处理模块3在得到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后,可以判断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是否满足指定条件,以判断设备是否发生故障,且信号处理模块3判断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是否满足指定条件的操作与上述检测电路实施例中的判断操作相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参见图10,检测电路还包括信号调理模块4,信号调理模块4的输入端4a与第二信号采集模块6的输出端6b连接,信号调理模块4的输出端4b与信号处理模块3的输入端3a连接。

信号调理模块4用于将从第二信号采集模块6接收到的第四电压调理为在信号处理模块3的接受范围内的电压,并将调理后的第四电压输入到信号处理模块3。

参见图11,第二隔离模块5包括n个串联的电阻,n个串联的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或等于指定阻值,n为大于或等于1的自然数,指定阻值为满足安全标准中所要求的加强绝缘的阻值。

需要说明的是,指定阻值可以预先设置,如该指定阻值可以为安全标准iec60065中所要求的加强绝缘4mohm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绝缘电阻由第十电阻r10和第二隔离模块5组成,因此,当第二隔离模块5包括的n个串联的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或等于指定阻值时,可以保证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绝缘电阻满足安全标准中所要求的加强绝缘,从而可以保证用户的用电安全。

另外,由于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被第二隔离模块5所隔离,因此,当第二隔离单元5包括的n个串联的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或等于指定阻值时,可以保证一次电路与二次电路之间的隔离满足安全标准中所要求的加强绝缘,从而可以保证二次电路中的电子元件不被一次电路中的高电压所损坏。

再者,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该n个串联的电阻的总阻值大于指定阻值时,该n个串联的电阻中的任意n-1个电阻的总阻值将大于或等于指定阻值,从而可以保证在该n个串联的电阻中的任一电阻短路的情况下,第二隔离模块5依旧可以满足隔离需求。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隔离模块5以图11所示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由其它电子元件组成的其它结构来实现第二隔离模块5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12,第二信号采集模块6包括第四运算放大器opa4;第四运算放大器opa4的同相输入端和第十电阻r10的一端分别与第二隔离模块5的另一端连接,第四运算放大器opa4的反相输入端和第四运算放大器opa4的输出端分别与信号调理模块4的输入端4a连接。其中,第四运算放大器opa4用于采集第十电阻r10两端的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信号采集模块6以图12所示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由其它电子元件组成的其它结构来实现第二信号采集模块6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13,信号调理模块4包括:第七电阻r7、第八电阻r8、调理电源、第一二级管d1和第二二级管d2;

第七电阻r7的一端与第二信号采集模块6的输出端6b连接,第八电阻r8的一端、第一二级管d1的正极、第二二级管d2的负极和信号处理模块3的输入端3a分别与第七电阻r7的另一端连接,第八电阻r8的另一端和第一二级管d1的负极分别与调理电源连接,第二二级管d2的正极与参考地gnd连接。

其中,信号调理模块4在对从第二信号采集模块6接收到的第四电压进行调理时,可以通过调理电源、第七电阻r7和第八电阻r8将第四电压抬升倍的调理电压,且将第四电压抬升倍的调理电压后,还可以通过调理电源、第一二级管d1和第二二级管d2将抬升后的第四电压钳制在ucc+ud与-ud之间,以将第四电压调理为在信号处理模块3的接受范围内的电压,从而可以保证信号处理模块3中的电子元件不被过电压或负电压所损坏。其中,r7为第七电阻r7的阻值,r8为第八电阻r8的阻值,ucc为调理电压,且调理电压为调理电源的输出电压,ud为第一二级管d1或者第二二级管d2的导通电压,第一二级管d1与第二二级管d2的导通电压相等。

需要说明的是,调理电压ucc可以为3.3v、5v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另外,第一二级管d1或者第二二级管d2的导通电压ud可以为0.5v、0.7v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号调理模块4以图13所示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由其它电子元件组成的其它结构来实现信号调理模块4的功能,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参见图14,信号处理模块3包括:模数转换器ad和控制器mcu;

模数转换器ad的输入端aa与信号调理模块4的输出端4b连接,模数转换器ad的输出端ab与控制器mcu的输入端ma连接,模块转换器ad的接地端ac和控制器mcu的接地端mb分别与参考地gnd连接。

其中,模数转换器ad用于将接收到的第四电压的模拟量转换成数字量,并将第四电压的数字量发送给控制器mcu;控制器mcu用于基于第四电压,确定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

其中,控制器mcu基于第四电压,确定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时,如果该检测电路中不包括信号调理模块4,则可以基于第三比例进行确定,具体地,可以将第四电压与第三比例的倒数相乘,即可得到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如果该检测电路中包括信号调理模块4,则可以基于第三比例和调理电压进行确定,具体地,可以先将第四电压降低倍的调理电压,再将降低后的第四电压与第三比例的倒数相乘,即可得到目标线x与设备外壳e之间的电压。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信号处理模块3以图14所示的结构为例进行说明,实际应用中,也可以由其它电子元件组成的其它结构来实现信号处理模块3的功能,如信号处理模块3中可以仅包括控制器,该控制器中可以集成有模数转换模块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半导体器件在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温度漂移的问题,该温度漂移是指温度变化所引起的半导体器件参数的变化,由于当该半导体器件出现温度漂移时,会导致该半导体器件的输出电压不准确,因此,当该检测电路中包括的半导体器件,如第十电阻r10、第四运算放大器opa4等出现温度漂移时,需要对该半导体器件的输出电压进行修正,以保证该半导体器件的输出电压的准确性。且对该半导体器件的输出电压进行修正时,可以采用温度补偿的方式来进行修正,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来进行修正,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采用温度补偿的方式来进行修正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详细阐述。

另外,半导体器件在使用过程中也极易因为恶劣环境而受到污染,该污染会对该半导体器件的电阻率造成影响,因此,为了避免该检测电路中包括的半导体器件,如第十电阻r10、第四运算放大器opa4等受到污染,需要将该半导体器件与环境进行隔离。且将该半导体器件与环境进行隔离时,可以采用涂覆或灌封的方式来进行隔离,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采用其它方式来进行隔离,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采用涂覆或灌封的方式来进行隔离的具体操作可以参考相关技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进行详细阐述。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可以采集第四电压,并将第四电压输入到信号处理模块,信号处理模块可以根据第二隔离模块、第十电阻和第二信号采集模块对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的处理过程,对第四电压进行反处理,以得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当目标线与所述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时,确定设备发生故障。由于目标线既可以为火线,也可以为零线,因此,无论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是正接还是反接,均可以对设备进行故障检测。另外,由于指定条件用于指示设备发生故障,且该故障包括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和设备外壳带电中的至少一种,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同时进行三种类型的故障检测,故障检测能力较强。

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检测方法,该方法用于对设备进行检测,该方法包括:

步骤1501: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目标线用于对设备进行供电,且目标线为火线或零线,设备外壳为设备的外壳。

需要说明的是,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时,可以通过上述两种检测电路中的任一检测电路进行确定,当然,实际应用中,也可以通过其它方式进行确定,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另外,通过上述两种检测电路中的任一检测电路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的操作已在上述两种检测电路实施例的相关部分进行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步骤1502: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满足指定条件,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时,确定设备发生故障,指定条件用于指示设备发生故障,该故障包括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和设备外壳带电中的至少一种。

其中,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满足指定条件的操作可以包括如下五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时,确定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并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且此时可以确定设备发生的故障为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在此情况下可以生成第一提示消息,该第一提示消息用于提示用户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从而可以使用户及时获知火线与零线的接线状况,该接线状况是指火线与零线是正接还是反接。

另外,第一指定电压为当设备外壳正常接地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零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第一指定电压接近0v。实际应用中,第一指定电压可以为第一预设电压与第二预设电压中较小的一个,第一预设电压可以为当设备外壳正常接地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多次测量到的零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的平均值,第二预设电压可以为预设数值与设备的供电电压的乘积,该预设数值可以预先设置,如该预设数值可以大于0.01且小于0.1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另外,由于第一指定电压可以基于第一预设电压和第二预设电压进行设置,所以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基于不同的用电场景灵活选择第一指定电压,以保证第一指定电压满足检测需求。

由于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很小且接近0伏,因此,在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为零线,也即是,可以确定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例如,第一指定电压为5v,假设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3v,由于3v小于5v,则可以确定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

第二种方式: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大于第一指定电压且小于第二指定电压;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大于第一指定电压且小于第二指定电压时,确定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并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且此时可以确定设备发生的故障为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在此情况下可以生成第二提示消息,该第二提示消息用于提示用户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从而可以使用户及时获知设备外壳的接地状况,该接地状况是指设备外壳是否正常接地。

另外,第二指定电压为该供电电压减去第一指定电压所得的电压,第一指定电压小于第二指定电压,第二指定电压接近该供电电压。

由于当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如果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则火线或者零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均应在倍的该供电电压附近,所以,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大于第一指定电压且小于第二指定电压时,可以确定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例如,供电电压为220v,第一指定电压为5v,第二指定电压为215v,假设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210v,由于210v大于5v且小于215v,则可以确定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

进一步地,还可以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时,确定设备外壳正常接地。

当设备外壳正常接地且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如果目标线为零线,则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如果目标线为火线,则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所以,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或者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时,可以确定设备外壳正常接地。例如,供电电压为220v,第一指定电压为5v,第二指定电压为215v,假设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3v,由于3v小于5v,则可以确定设备外壳正常接地。

第三种方式: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目标线是火线时,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第一搭接电压为当目标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时,确定设备外壳带电,并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目标线是零线时,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二搭接电压,第二搭接电压为当除目标线之外的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二搭接电压时,确定设备外壳带电,并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设备外壳带电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且此时可以确定设备发生的故障为设备外壳带电,在此情况下可以生成第三提示消息,该第三提示消息用于提示用户设备外壳带电,从而可以使用户及时获知设备外壳的带电状况,该带电状况是指设备外壳是否带电。

另外,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目标线为火线时,如果目标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设备外壳上导致设备外壳带电,则设备外壳与目标线的电位相近,此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在0v附近,也即是,第一搭接电压可以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第三预设电压。其中,第三预设电压可以预先设置,如第三预设电压可以为0.2v、0.3v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再者,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目标线为零线时,如果除目标线之外的火线搭接到设备外壳上导致设备外壳带电,则设备外壳与该火线的电位相近,此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在该供电电压附近,也即是,第二搭接电压可以大于第四预设电压且小于或等于该供电电压。其中,第四预设电压可以预先设置,如当该供电电压为220v时,第四预设电压可以为119v、119.5v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目标线为火线,第一搭接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假设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0.2v,则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可以确定设备外壳带电。

再例如,目标线为零线,供电电压为220v,第二搭接电压大于119v且小于或等于220v,假设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119.5v,则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二搭接电压,可以确定设备外壳带电。

需要说明的是,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时,在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满足指定条件之前,还可以判断目标线是火线还是零线,且判断目标线是火线还是零线的操作可以为:当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如果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则确定目标线是零线;当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如果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则确定目标线是火线。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判断目标线是火线还是零线的过程即是判断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是正接还是反接的过程,也即是,当目标线为火线时,可以确定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正接,当目标线为零线,可以确定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

由于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小于或等于第一指定电压时,当前时间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很小且接近0伏,因此,在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为零线。而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大于或等于第二指定电压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很大且接近该供电电压,因此,在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为火线。

例如,供电电压为220v,第一指定电压为5v,第二指定电压为215v,假设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3v,由于3v小于5v,则可以确定目标线是零线。

再例如,供电电压为220v,第一指定电压为5v,第二指定电压为215v,假设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217v,由于217v大于215v,则可以确定目标线是火线。

由于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时,目标线是火线和目标线是零线时,对设备进行故障检测中的设备外壳带电检测的操作有所不同,因此,在进行设备外壳带电检测之前,需要先确定目标线是火线还是零线。又由于仅当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且设备外壳正常接地时,才可以判断出目标线是火线还是零线,因此,实际应用中,可以在设备初次安装、初次上电或断电后第一次上电时,确保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且确保设备外壳正常接地,从而在设备初次安装、初次上电或断电后第一次上电时,就可以判断出目标线是火线还是零线,进而保证后续可以进行有效地设备外壳带电检测。另外,由于一般情况下在设备的运行过程中,零线与火线的接线状况不会发生变化,所以可以仅在设备初次安装、初次上电或断电后第一次上电时对目标线是火线还是零线进行判断,而在后续的检测过程中无需再次判断,从而可以节省处理资源。

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三种方式中当目标线是火线时,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的操作可以通过标志位来实现,具体地,当目标线是火线时,如果检测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发生跳变,则获取发生跳变之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一标志位;获取发生跳变之后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二标志位;当第一标志位与第二标志位满足第一条件时,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

其中,获取发生跳变之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一标志位时,如果获取的电压为第一正常电压,则将第一标志位设置为0,如果获取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则将第一标志位设置为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正常电压为当目标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且当设备外壳正常接地时,该第一正常电压可以大于第四预设电压且小于或等于该供电电压,当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时,该第一正常电压可以大于第五预设电压且小于或等于倍的该供电电压。其中,第五预设电压可以预先设置,如当该供电电压为220v时,倍的该供电电压为110v,则该第五预设电压可以为108v、109v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目标线为火线,供电电压为220v,第一正常电压大于119v且小于或等于220v,或者第一正常电压大于108v且小于或等于110v,第一搭接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假设获取的发生跳变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119.5v,则获取的电压为第一正常电压,此时可以将第一标志位设置为0。

再例如,目标线为火线,供电电压为220v,第一正常电压大于119v且小于或等于220v,或者第一正常电压大于108v且小于或等于110v,第一搭接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假设获取的发生跳变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0.2v,则获取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此时可以将第一标志位设置为1。

其中,获取发生跳变之后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二标志位的操作与上述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一标志位的操作相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条件用于指示设备外壳由不带电状态跳变到带电状态,如第一条件可以为第一标志位为0且第二标志位为1。由于当第一标志位为0且第二标志位为1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由第一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一搭接电压,因此,此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

还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三种方式中当目标线是零线时,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二搭接电压的操作可以通过标志位来实现,具体地,当目标线是零线时,如果检测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发生跳变,则获取发生跳变之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三标志位;获取发生跳变之后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四标志位;当第三标志位与第四标志位满足第二条件时,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二搭接电压。

其中,获取发生跳变之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三标志位时,如果获取的电压为第二正常电压时,则将第三标志位设置为0,如果获取的电压为第二搭接电压,则将第三标志位设置为1。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正常电压为当除目标线之外的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且当设备外壳正常接地时,该第二正常电压可以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第三预设电压,当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时,该第二正常电压可以大于第五预设电压且小于或等于倍的该供电电压。

例如,目标线为零线,供电电压为220v,第二正常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或者第二正常电压大于108v且小于或等于110v,第二搭接电压大于119v且小于或等于220v,假设获取的发生跳变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0.2v,则获取的电压为第二正常电压,此时可以将第三标志位设置为0。

再例如,目标线为零线,供电电压为220v,第二正常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或者第二正常电压大于108v且小于或等于110v,第二搭接电压大于119v且小于或等于220v,假设获取的发生跳变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119.5v,则获取的电压为第二搭接电压,此时可以将第三标志位设置为1。

其中,获取发生跳变之后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四标志位的操作与上述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三标志位的操作相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条件用于指示设备外壳由不带电状态跳变到带电状态,如第二条件可以为第三标志位为0且第四标志位为1。由于当第三标志位为0且第四标志位为1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由第二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二搭接电压,因此,此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二搭接电压。

第四种方式: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双火线供电时,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二搭接电压;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二搭接电压时,确定设备外壳带电,并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设备外壳带电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且此时可以确定设备发生的故障为设备外壳带电,在此情况下可以生成第三提示消息,该第三提示消息用于提示用户设备外壳带电,从而可以使用户及时获知设备外壳的带电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双火线供电时,如果目标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设备外壳上导致设备外壳带电,则设备外壳与目标线的电位相近,此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在0v附近,也即是,此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为第一搭接电压。如果除目标线之外的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设备外壳上导致设备外壳带电,则设备外壳与该火线的电位相近,此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在该供电电压附近,也即是,此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为第二搭接电压。所以,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或者第二搭接电压时,可以确定设备外壳带电。

例如,供电电压为220v,第一搭接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第二搭接电压大于119v且小于或等于220v,假设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0.2v,则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确定设备外壳带电。

还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上述第四种方式中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二搭接电压的操作可以通过标志位来实现,具体地,如果检测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发生跳变,则获取发生跳变之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五标志位;获取发生跳变之后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六标志位;当第五标志位与第六标志位满足第三条件时,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二搭接电压。

其中,获取发生跳变之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五标志位时,如果获取的电压为第三正常电压,则将第五标志位设置为0,如果获取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二搭接电压,则将第五标志位设置为1。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正常电压为当目标线和除目标线之外的火线中的金属芯线均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且该第三正常电压可以大于第五预设电压且小于或等于倍的该供电电压。

例如,供电电压为220v,第三正常电压大于108v且小于或等于110v,第一搭接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第二搭接电压大于119v且小于或等于220v,假设获取的发生跳变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109v,则获取的电压为第三正常电压,此时可以将第五标志位设置为0。

例如,供电电压为220v,第三正常电压大于108v且小于或等于110v,第一搭接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第二搭接电压大于119v且小于或等于220v,假设获取的发生跳变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0.2v,则获取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此时可以将第五标志位设置为1。

其中,获取发生跳变之后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六标志位的操作与上述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五标志位的操作相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三条件用于指示设备外壳由不带电状态跳变到带电状态,如第三条件可以为第五标志位为0且第六标志位为1。由于当第五标志位为0且第六标志位为1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由第三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一搭接电压,或者由第三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二搭接电压,因此,此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二搭接电压。

第五种方式: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三相供电时,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三搭接电压,第三搭接电压为当除目标线之外的任一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三搭接电压时,确定设备外壳带电,并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当设备外壳带电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且此时可以确定设备发生的故障为设备外壳带电,在此情况下可以生成第三提示消息,该第三提示消息用于提示用户设备外壳带电,从而可以使用户及时获知设备外壳的带电状况。

需要说明的是,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三相供电时,如果目标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设备外壳上导致设备外壳带电,则设备外壳与目标线的电位相近,此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在0v附近,也即是,此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为第一搭接电压。如果除目标线之外的任一火线中的金属芯线搭接到设备外壳上导致设备外壳带电,则设备外壳与该火线的电位相近,此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应该在倍的该供电电压附近,也即是,第三搭接电压可以大于第六预设电压且小于或等于倍的供电电压。其中,第六预设电压可以预先设置,如当该供电电压为220v时,该第六预设电压可以为373v、374v等,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例如,供电电压为220v,第一搭接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第三搭接电压大于373v且小于或等于假设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0.2v,则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确定设备外壳带电。

还需要说明的是,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五种方式中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三搭接电压的操作可以通过标志位来实现,具体地,如果检测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发生跳变,则获取发生跳变之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七标志位;获取发生跳变之后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八标志位;当第七标志位与第八标志位满足第四条件时,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三搭接电压。

其中,获取发生跳变之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七标志位时,如果获取的电压为第四正常电压,则将第七标志位设置为0,如果获取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三搭接电压,则将第七标志位设置为1。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正常电压为当目标线和除目标线之外的火线中的金属芯线均未搭接到设备外壳上时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且当设备正常接地时,该第四正常电压可以大于第四预设电压且小于或等于该供电电压,当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时,该第四正常电压可以大于第五预设电压且小于或等于倍的该供电电压。

例如,供电电压为220v,第四正常电压大于119v且小于或等于220v,或者第四正常电压大于108v且小于或等于110v,第一搭接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第三搭接电压大于373v且小于或等于假设获取的发生跳变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119.5v,则获取的电压为第四正常电压,此时可以将第七标志位设置为0。

例如,供电电压为220v,第四正常电压大于119v且小于或等于220v,或者第四正常电压大于108v且小于或等于110v,第一搭接电压大于或等于0v且小于0.3v,第三搭接电压大于373v且小于或等于假设获取的发生跳变前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0.2v,则获取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此时可以将第七标志位设置为1。

其中,获取发生跳变之后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并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八标志位的操作与上述基于获取的电压确定第七标志位的操作相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第四条件用于指示设备外壳由不带电状态跳变到带电状态,如第四条件可以为第七标志位为0且第八标志位为1。由于当第七标志位为0且第八标志位为1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由第四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一搭接电压,或者由第四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三搭接电压,因此,此时可以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为第一搭接电压或第三搭接电压。

进一步地,结合表2所示的逻辑判断列表来对上述第三种方式、第四种方式和第五种方式中的故障检测操作进行整体说明。其中,ux-e为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

表2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实施例中,仅以上述表2所示的逻辑判断表为例进行说明,上述表2并不对本发明实施例构成限定。

如上表2所示,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当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正接时,如果检测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由第一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一搭接电压,则可以确定设备外壳带电。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单相供电且当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时,如果检测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由第二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二搭接电压,则可以确定设备外壳带电。

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双火线供电时,如果检测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由第三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一搭接电压,或者检测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由第三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二搭接电压,则可以确定设备外壳带电。

当设备的供电方式为三相供电时,如果检测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由第四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一搭接电压,或者检测到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由第四正常电压跳变到第三搭接电压,则可以确定设备外壳带电。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确定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判断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是否满足指定条件,当目标线与设备外壳之间的电压满足指定条件时,确定设备发生故障。由于目标线既可以为火线,也可以为零线,因此,无论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是正接还是反接,均可以对设备进行故障检测。另外,由于指定条件用于指示设备发生故障,且该故障包括设备接入的火线与零线反接、设备外壳未正常接地和设备外壳带电中的至少一种,因此,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同时进行三种类型的故障检测,故障检测能力较强。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步骤可以通过硬件来完成,也可以通过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完成,所述的程序可以存储于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上述提到的存储介质可以是只读存储器,磁盘或光盘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