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备精准识别正常细胞与癌细胞间微细差异抗体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746808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1.1.世界有关“天然免疫耐受”的研究现状

最近“人猪嵌合胚胎”的新闻轰动世界,但本发明认为该技术路线不可行。

曾溢滔院士和黄淑帧教授课题组:首次将人的造血干细胞移植到山羊身上,登上2006年美国科学院报(PNAS同《科学》和《自然》杂志齐名)。据课题组介绍,美国科学家将人胎肝造血干细胞通过开腹后宫内移植方法,移植到胎龄为49~54天的胎绵羊体内,建立了人/绵羊异种移植嵌合体,移植的干细胞可以在山羊体内存活2年之久。也有科研人员将人可无限增值的癌细胞已同样方法试验,但随着动物免疫系统逐渐完善,癌细胞全部死亡。

本人也曾在90年代从事了先天免疫耐受的实验,并试图以此方法识别(分辨)正常细胞与癌细胞之间的微细差异,从而获取特异性抗癌抗体。曾经申请过的专利说明书中有这样一段话……以求形成彻底的天然免疫耐受,导入兔子胚胎的正常细胞悬液可采用微型注射器,并在B超的监视下进行。我这段话的目的在告诉从事胚胎期先天免疫耐受的科研工作者,我们都犯了一个大错误,异种细胞或异种抗原是不可能在羊或猪的胚胎内建立起真正的天然免疫耐受机制的。

理论和实践显示外来抗原在动物胚胎期有的能够建立天然免疫耐受,有的则不能。似乎与动物胚胎“自我”抗原的模拟度有关。为此早在2001年我就与所崇敬的知识渊博的著名老一辈免疫学家余传霖老师通过书信往来,在余老师铁血的事实根据面前,最终确认动物胚胎期摄取动物胚胎“自身”抗原的APC细胞,存在着“自我”识别受体这一事实,这一发现表明动物胚胎期“自我”识别机制的建立,是通过“自我”识别受体的功能完成对“自身”抗原的检测和呈递,完成天然免疫耐受的。异种抗原不能通过“自我”识别受体被动物胚胎期APC细胞所摄取和呈递的。也就是说外来抗原是不能在动物体内建立类似“自我”天然免疫耐受的。遗憾的是有关动物胚胎期建立天然免疫耐受途径,这一有重大缺陷的理论一直应用和影响到今天,这说明理论研究的滞后对科研研究的影响。

1.1.1.结论:

(1).本发明认为理论和实验表明“种抗原”是“天然免疫耐受”的分界线。

(2).跨种抗原必须转化为同种“自身抗原”抗原,如本发明将人呼吸道正常上皮细胞抗原在母羊胚胎转变为羊的“自身抗原”--“Ab2β抗体”,才能完成异种抗原在羊胚胎期的天然免疫耐受,实现“自我与非我”识别。

1.2.本发明理论依据:

1.2.1.天然免疫耐受理论

1.2.2.1.在免疫系统发育成熟前如胚胎期接触某种抗原,出生后当再次遇到相同抗原时,表现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无反应性,称天然免疫耐受。其中中枢耐受:指胚胎期及出生后,T和B细胞未成熟时遇到自身抗原所形成的耐受。

1.2.2.2.在免疫系统的胚胎发育期,AId就能引起免疫耐受,新生期的AId也能引起较为持久的Id抑制。成年期独特型抑制需要AId剂量较大,抑制却较短暂。

1.2.2.3.大量试验证明同种外来抗原在动物胚胎期能够建立天然免疫耐受(即“自我与非我”识别系统),原因存在种抗原的“自我识别受体”。

1.2.2.抗体独特型与抗独特型抗体模拟抗原理论

数字庞大的Id或AId抗体可以摸拟整个外来抗原世界。利用这一理论,特别是通过创造性应用相关理论和免疫学实验技术,就可以制备模拟人呼吸道“正常上皮细胞细胞”膜表面抗原分子的Ab2β抗体,并以此区分相应癌细胞膜表面特异抗原分子。

1.2.3多态性MHC免疫识别理论

多态性MHC的生物学功能和意义,决定了同种动物不同品系特别是某些品系动物具有更广和更深的免疫识别功能,应用多态性MHC免疫识别理论,就是为最大限度增加免疫识别能力。

1.2.4.模拟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细胞膜表面抗原分子所需要的“Ab2β抗体”

1.2.4.1.本发明相对于人民卫生出版社教科书《天然自身抗体》所阐述:“现代研究库容量10的7次方可覆盖百分之99%自身抗原决定基,库容量超过10的8次方可得到相对亲和力较高自身抗体”。可作为实验参考。

1.2.4.2.如果实验动物本身有可能不存在一些能够识别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细胞膜表面抗原的抗体,则所需要的“Ab2β抗体”也相应减少。反之则亦然。

1.2.5.不同分子生态环境对同一个体或不同个体免疫系统的影响

提出这个理论旨在说明仅与本发明相关的认识,即经过特定抗原免疫和未经过特定抗原免疫的同一个体或同一品系动物,除反应性和亲和力以及抗体效价区别之外,未必经过特定抗原免疫的抗血清就是所需抗特定抗原特定表位的抗体(如肿瘤细胞免疫),而且识别抗原表位有限,原因在于优势克隆(多为MHC抗原)的作用。那么未经过特定抗原免疫的同一个体或同一品系动物的天然血清抗体,则可能识别更多抗原表位这也是区别。那么不同分子生态环境针对不同个体免疫系统的影响则更大。其理论丰富而复杂,但其相互作用机制都遵循和符合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大自然演化规律如各种物质(包括人)之间相互作用机制。这就是本发明即采用经过免疫的抗血清又采用未经过免疫的血清的原因。

1.2.6.有关本发明自命标题“Ab2β抗体库”的相关理论问题

本发明提出这个理论问题的目的在于,(1).有的教科书根据Id与抗Id的血清学反应和Ab2功能把Ab2分为α、β、γ和ε四种;也有的教科书直接把Ab2分为Ab2α和Ab2β两种。本发明采用后一种教科书Ab2分型模式,即抗Ab1V区抗原结合部位即互不决定区(CDR)的抗体统称Ab2β抗体,实际包括Ab2β抗体和Ab2γ抗体,原因在于这样可以使本发明说明书标题和内容简单化,易理解不易混淆而且更加说明问题。(2).抗Id抗体模拟抗原的模式包括:高变抗Id区与抗原间的同源性和基于拓扑相似性的模拟。而且结构上的模拟与功能模拟是一致的,如Ab1的相同表面可与两种无关的结构结合,另外模拟的程度也有完全性模拟和部分模拟之分别。(3).针对抗原结合部位的AId抗体称为Ab2γ型,其中有一类抗体能模拟外来抗原(内在影像)称为Ab2β型。(4).Ab2γ型和Ab2β型都能抑制抗原与抗原受体的结合。

1.2.7.最关键理论:在免疫系统的胚胎发育期,AId就能引起免疫耐受《抗体分子与肿瘤》71页……。

1.3.实验方案

1.3.1.第一阶段试验

1.3.1.1.选择不同品系母羊制备抗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细胞膜表面不同抗原表位的Ab1抗体。通过如下三种技术路线途径:

1.3.1.1.1.第一种途径:

应用保有天然正确空间结构的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分别免疫不同品系母羊,从中分别提取抗人血清和其纯化的总抗体。然后应用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分别与不同品系母羊的抗人血清和其纯化的总抗体相互作用,接着以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其中抗体,即抗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抗体,并采用常规免疫学实验技术或新方法提取和纯化这些抗体,本发明把这些专一抗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细胞的抗体称免疫“Ab1抗体”(该途径在较少地方如天津等大城市采用)。

1.3.1.1.2.第二种途径:

应用保有天然正确空间结构的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细胞分别与上述未经免疫的不同品系母羊(注:指天然母羊)的血清和其血清中提取纯化的总抗体相互作用,接着以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其中抗体,即抗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细胞的抗体,并采用常规免疫学实验技术或新方法提取和纯化这些抗体,本发明把这些专一抗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细胞的抗体称天然“Ab1抗体”。

1.3.1.1.3.第三种途径:

应用保有天然正确空间结构的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与第二种途径获得的所有血清中提取纯化的混合的总抗体相互作用,接着以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其中抗体,即抗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抗体,并采用常规免疫学实验技术或新方法提取和纯化这些抗体,本发明把这些专一抗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抗体称混合天然“Ab1抗体”。

1.3.1.2.最后特别指出:将经历了三种途径筛选Ab1抗体”后,关键是剩余的所有来自不同品系羊的总抗体(注:不结合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抗体,内含有Ab2抗体),将直接用于第二阶段试验。

1.3.2.第二阶段试验

1.3.2.1.构建模拟人呼吸道上皮细胞细胞不同抗原表位的“Ab2β抗体库”

1.3.2.1.1.试验步骤

(1).应用常规免疫学实验技术,分别提取纯化大量同种不同品系羊的总B细胞。

(2).将提取的羊总B细胞与第一阶段试验获得的“Ab1抗体”混合,再通过流式细胞术(FCM)或免疫磁珠技术,筛选出专一结合“Ab1抗体”的B细胞,即本发明所需的“Ab2β抗体”产生细胞。

(3).如果真正需要的话,通过本发明简单的、独创性免疫学新试验技术,可以完全清除掉与“Ab1抗体”本身的抗原结合部位不能结合的任何无关的B细胞,专一筛选结合“Ab1抗体”的不同品系的母羊“Ab2β抗体”产生细胞。

1.3.2.1.2.制备“Ab2β抗体库”的三条途径

(1)第一条途径:

应用常规免疫学实验技术,将经历了第一阶段三种途径筛选Ab1抗体”后,剩余的所有来自不同品系羊的总抗体(注:内有Ab2抗体),分别与第一阶段第二种途径“天然Ab1抗体”和第三种途径的“混合天然Ab1抗体”相互作用,从中筛选相结合的Ab2β抗体,制备和构建成模拟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膜表面抗原---即获得来自羊源的Ab2β抗体库(包含Ab2γ抗体)。

(2)第二条途径:

.应用常规免疫学实验技术,分别提取纯化同种大量不同品系羊的总B细胞,将能够与Ab1抗体结合的B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特定的不同时间内,将体外培养的B细胞,通过体外培养B细胞技术,制备和构建成模拟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膜表面抗原----即获得来自羊源分泌性“Ab2β抗体库”(包含Ab2γ抗体)。

(3)第三条途径:

应用常规免疫学实验技术,分别提取纯化同种大量不同品系羊的总B细胞,将能够与Ab1抗体抗原结合部位结合的B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在特定的不同时间内,将体外培养的B细胞,通过基因工程抗体技术如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制备和构建成模拟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膜表面抗原---即获得来自羊源的噬菌体“Ab2β抗体库”(包含Ab2γ抗体)。特别指出:由于母羊胚胎不大,因此所需“Ab2β抗体”量不会很大,因此相对复杂的第三条途径只是一个备用途径。

以上三条途径尽可能获得不同品系羊免疫系统模拟人呼吸道上皮细胞膜表面不同表位的“Ab2β抗体″,并以此构建初级“Ab2β抗体库″。

1.3.2.2.验证初级“Ab2β抗体库″的功能和效果

利用竞争性抑制试验:如ELISA和流式细胞术等试验,通过观察Ab2β抗体竞争性抑制人呼吸道上皮细胞与Ab1抗体结合的能力来进行验证。

1.3.3.第三阶段试验

1.3.3.1.理论和实践证明:在免疫系统的胚胎发育期,AId就能引起免疫耐受。

1.3.3.2.应用上述选择的特定品系已经怀孕母羊,在其胚胎特定时间里,将获得的“Ab2β抗体”,通过如下两条途径导入母羊胚胎:

(1)第一条途径:在羊母体胚胎,特定时间妊娠内,在B超监视下,将混合Ab2β抗体的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注射到胚胎腹腔内。

(2)第二条途径:将获得的“Ab2β抗体”,注射到特定品系已经怀孕的母羊血管内,“Ab2β抗体”将通过母体胎盘进入母体胚胎。

(3)第三条途径:剖腹产将混合Ab2β抗体的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注射到胚胎大血管。

1.3.4.第四阶段试验

待上述对人呼吸道上皮细胞建立天然免疫耐受的母羊胎儿出生,并进入青春期免疫功能强大时,将相应人肺癌细胞多次免疫该羊。由于能够识别人正常呼吸道上皮细胞的“Ab1抗体”已经在该羊胚胎期被克隆清除,因此羊的免疫系统仅对人肺癌细胞膜表面特异性抗原(注:与正常呼吸道上皮细胞仅有微小差异)加以精准识别,并产生特异性羊抗人肺癌抗体---特异性抗癌抗体。

1.4.预期成果:

1.4.1.获得羊等动物源抗人肺恶性肿瘤抗体。

1.4.2.通过本发明独创性技术和基因工程抗体技术的结合,可以将羊等动物源抗人肺恶性肿瘤抗体,转化并大量制备成人源或全人源抗人肺癌抗体。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