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测针座及具有探测线材的探测针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5543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探测针座及具有探测线材的探测针座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探针结构,尤指一种用以侦测同轴连接器讯号的探测针座。



背景技术:

于电子或电器设备上常见于同轴端子设于其中,透过同轴端子与另一对应的端子插设组装,以使两同轴端子分别组接的电子装置可以便利地连结成导通状态,以进行电子讯号的传送或接收。

而该同轴端子的设计虽提供欲进行电性连接的两电子装置相当的便利性,然而,两同轴端子于组接时会因此外力因素而造成二同轴端子无法对接组设或组设后容易松脱等情形,因此,同轴端子于制作完成后需要经过讯号的探测检验,以确保出厂的同轴端子的质量。

已知技术中,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I291269号所提出的一种同轴连接器及测定用同轴探测器,用来侦测其同轴端子的讯号质量;然而此已知结构其中心导体探测器为凸露于外壳,因此当该同轴探测器往下位移,与下方插座对应插设时,若下方插座的中心孔稍有偏斜,则该中心导体探测器便会与其产生冲撞,虽上方设有螺旋弹簧可为其缓冲该撞击力,但由于该中心导体探测器结构强度极低,造成该中心导体探测器受到撞击后即使未产生断裂亦会产生歪斜状况,导致其下次再做探测时的不准确性。

后续已知技术如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443308号所提出一种同轴连接器的探测器结构,用以解决前述技术中该探测器的探针受力冲击损坏的缺失,其方式为于主套筒的套孔内套设有防护套筒,且于主套筒的套孔底端向内成形有抵靠缘,以与防护套筒上端所设止挡缘挡止定位,又于主套筒的套孔上端组设探针,且使该探针穿设藏于防护套筒的套孔中,藉此,将探针隐藏于防护套筒内,待防护套筒接触到欲检测的同轴连接器后,方继续作动使探针凸伸出防护套筒,以对同轴连接器进行检测。

但此已知技术仍存在其问题,该探测器结构为利用主套筒内外增设弹簧组件,透过弹簧组件所产生的弹力来导正探针与同轴端子的相对位置,藉此避免探针的损害;然而其过多的弹簧组件设置,所产生的弹力反而适得其反,造成探针对位的不准确性,因此有必要再进一步的修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探测针座及具有探测线材的探测针座。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探测针座,其特征在于:为包括:

一管体,于该管体外周面位置上设有一环形凸板;

一套筒,为连接于该管体的一端上,与该管体形成连通,于该套筒内为具有一通孔;

一探针,为容设于套孔内,并滑动于该通孔中;

一弹性组件,为套设于该管体外周面上,其上的一端恰抵于该环形凸板;

一接合板,为套设于该管体的另一端外周面上,使该管体相对于该接合板具有滑动作用,并用以压掣该弹性组件;

一缓冲座,为套设于该管体并介于该接合板与管体的套合位置上,用以保持该管体的滑动功能顺畅;

一接合筒,为连接于管体的另一端口上,该接合筒的另一端面上为具有一穿孔;

一导电组件,为设于该管体内,其上分别具有一导接端及一导电端,该导接端为用以穿设于该穿孔内并外露其外;及

一导接组,该导接组更包括一导接弹簧,该导接弹簧分别连接该探针及该导电端并产生电性连接,该导电组件为利用该导接弹簧推移该探针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接合筒的外周面上更套设一连接座,该连接座套设于该接合筒后并同时套设于管体的部份外周面,其中该连接座为具有一开口,用以容设并保护该外露于该穿孔的导接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于该缓冲座底部位置更设有一环型缓冲垫,该缓冲垫套设于该管体1的外周面上,并用与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相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导接组更包括一导筒,该导筒的两端为分别容设该导接组件的导电端及探针,其中该导接弹簧为容设于该导筒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导接弹簧为一导电弹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接合板更具有一套孔,用以套设该管体,其中于套孔两侧更设有复数锁孔。

一种具有探测线材的探测针座,为包括:

一探测针座,该针座更包括:

一管体,于该管体外周面位置上设有一环形凸板;

一套筒,为连接于该管体的一端上,与该管体形成连通,于该套筒内为具有一通孔;

一探针,为容设于套孔内,并滑动于该通孔中;

一接合板,为套设于该管体的另一端外周面上,使该管体于套孔内具有滑动作用;

一缓冲座,为套设于该管体并介于该接合板与管体的套合位置上,用以保持该管体的滑动功能顺畅;

一接合筒,为连接于管体的另一端口上,该接合筒的另一端面上为具有一穿孔;

一导电组件,为设于该管体内,其上分别具有一导接端及一导电端,该导接端为用以穿设于该穿孔内并外露其外;

一导接组,该导接组更包括一导接弹簧,该导接弹簧分别连接该探针及该导电端并产生电性连接,该导电组件为利用该导接弹簧推移该探针位置;

一导接线材,为与该探测针座电性连接,该导接线材更包括一导线,该导线的一端为具有一导接端子,该导接端子为用以连接该导接端并产生电性连接,该导线的另一端为一导接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更包括一弹性组件,为套设于该管体外周面上,其上的一端恰抵于该环形凸板,其另一端为与该接合板连接并利用该接合板压掣该弹性组件。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其中该接合筒的外周面上更套设一连接座,该连接座套设于该接合筒后并同时套设于管体的部份外周面,其中该导线的一端更具有一导接座,该导接座内为容设该导接端子,该导接座为用以直接对应套设于该连接座上,致使该导接线材与探测针座形成电性连接,其中该连接座为具有一开口,用以容设并保护该外露于该穿孔的导接端;

其中于该缓冲座底部位置更设有一环型缓冲垫,该缓冲垫套设于该管体1的外周面上,并用与该弹性组件的另一端相抵;

其中该导接组更包括一导筒,该导筒的两端为分别容设该导接组件的导电端及探针,其中该导接弹簧为容设于该导筒内,其中该导接弹簧为一导电弹簧;

其中该接合板更具有一套孔,用以套设该管体;

其中于套孔两侧更设有复数锁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探测针座透过于管体外周面设置单一弹性组件,以确实导正该针座的位置,有效防止探测针座的探针受力而损坏其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完成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操作示意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线材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线材组合完成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线材组合完成图,

图中标示:1-管体;11-环形凸板;2-套筒;21-通孔;3-弹性组件;4-接合板;41-套孔;42-锁孔;5-缓冲座;6-缓冲垫;7-接合筒;71-穿孔;8-导电组件;81-导接端;82-导电端;9-导接组;91-导接弹簧;92-导筒;10-探针;20-导接线材;201-导线;202-导接端子;203-导接头;204-导接座;300-插座;400-连接座;401-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请参阅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分解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探测针座为主要包括一中空管体1,该管体1的一端为旋接一套筒2,该套筒2为中空状,该套筒2戏与管体1相连通,于该套筒2的另一端面上则具有一通孔21,如图3的结构剖视图所示,另于该管体1邻近连接套筒2的外周面位置上设有一环形凸板11,又于该管体1外周面上为套设一弹性组件3,该弹性组件3于本实施例中为一弹簧,且该弹性组件3套设于该管体1后,其上的一端恰抵于该环形凸板11上,藉此以限制该弹性组件3的伸缩范围,另该管体1的另一端外周面上为套设一接合板4,其中该接合板4为具有一贯穿板体的套孔41,为用以套设该管体1,并使该管体1于套孔41内具有滑动作用,于套孔41的两侧位置上则设有锁孔42,用以穿设固定组件(图未明示),另于套孔41与管体1外周面间为套设一缓冲座5,于本实施例中该缓冲座5为塑料材质所构成,用以保持该管体1的滑动功能顺畅,并减少管体1与套孔41相对的磨损作用,再于该缓冲座5底部位置设有一环型缓冲垫6,该缓冲垫6亦套设于该管体1的外周面上,并用与该弹性组件3的另一端相抵,致使该接合板4产生滑动作用时该缓冲垫6同时压掣该弹性组件3;另于该管体1的另一端口为旋接一接合筒7,其中该接合筒7为一中空筒体,该接合筒7的另一端面上为具有一穿孔71;最后,于该管体1内设有一导电组件8,该导电组件8为一柱体,其上分别具有一导接端81及一导电端82,该导接端81为用以穿设于该穿孔71内并外露其外,而该导电端82为连接一导接组9并与其产生电性连接,该导接组9 更包括一导接弹簧91及一导筒92,于本实施例中该导接弹簧91为一导电弹簧,该导接弹簧91为容设于该导筒92内,该导筒92为容设该导接弹簧91并导正该导接弹簧91的伸缩位置不偏疑外,该导筒92的一端为容设该导电端82,而该导接组9则连接一探针10,该导筒92的另一端为容设该探针10,该探针10与该导接弹簧91产生电性连接,该探针10为容设于该套筒2内并穿设于该通孔21中,如图3的结构剖视图,且该探针10于该通孔21及导筒92内具有滑动作用;其组合完成图如图2所示。

请参阅图4及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示意图及操作示意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探测针座为与一导接线材20电性连接,其中该导接线材20为包括一导线201,该导线201的一端为具有一导接端子202,该导接端子202为用以连接该导接端81并产生电性连接,该导线201的另一端为一导接头203,用以连接讯号装置(图未明示)便以读取讯号;如图5所示,该探测针座为对应插设于一插座300上,而该当该探测针座插设于该插座300后,该探针10受挤压而复回该通孔21(如箭头所示),而后透过该接合板4带动并朝插座300压掣,同时带动内部的导电组件8同步向下移动,此时管体1外周面所套设的弹性组件3亦受到挤压时而产生弹力,并产生导正作用藉以导正该探测针座与插座300的相对位置,以避免伸出的探针10因角度不正或孔位误差产生损坏或侦测不确实的情况发生,而该导电组件8带动向下的同时亦挤压该导接组9的导接弹簧91,该导接弹簧91推移该探针10,使探针10对应伸入该插座300的孔位中,以确实量取讯号并回传。

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中为于该接合筒7的外周面上套设一连接座400,该连接座400为一中空座体,该连接座400套设于该接合筒7后并同时套设于管体1的外周面,将其部分的管体1包覆于其中,藉以固定该连接座400的相对位置,该连接座400为具有一开口401,该开口401为用以容设并保护该外露于该穿孔71的导接端81。

请参阅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线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线材20的导线201一端为连接一导接座204,该导接座204内为容设该导接端子202(图未明示),该导接座204为用以直接对应套设于该连接座400上,致使该线材20与探测针座形成电性连接,藉此组合成该探测线材的结构,如图8的另一线材组合完成图所示;另如图9的又一线材组合完成图所示,该线材亦可如不同需求将其弹性组件3移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