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样品分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47416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样品分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样品分样装置,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气动物流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力系统大部分火电企业在电煤计量、采制样、化验、煤场管理等环节智能化程度较低,很多工作还是靠人工完成。各地电厂的原煤样传统的转动模式如下:入厂入炉原煤样,经集样桶分样后由打包机打包,然后通过人工+小车转运到制样机人工入料口,最后制样机制样,由于路途较远,现有“人员传送队伍+手推车”模式,一天递送次数多,工作强度大、效率低、占用大量人力资源,且不符合“人样分离”的煤样管理安全原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样品分样装置,通过自动分样与气动系统结合,使转运样品变得高效快捷,同时样品瓶盖不分离,提高样品的可靠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样品分样装置,包括机架,机架一端设有分样漏斗,分样漏斗下面为分样工位,机架另一端设有收发样品瓶模组,收发样品瓶模组与气动物流管道接口配合实现样品瓶接收和发送,机架内设有平行布置的空瓶缓冲线和满瓶缓冲线,空瓶缓冲线用于承接收发样品瓶模组上的样品瓶并往分样工位推送,机架的分样工位一侧设有开合盖机构,开合盖机构与移瓶气缸配合,移瓶气缸的夹爪夹持样品瓶横向移位进行分样、开合盖及转移到满瓶缓冲线上,满瓶缓冲线推送样品瓶至收发样品瓶模组并发送。

进一步,所述分样漏斗下面连接灌装螺旋器,灌装螺旋器内设有螺旋丝杆,灌装螺旋器的出口设有密封气缸。

进一步,所述收发样品瓶模组包括密封托盘、导轨及管道接头,密封托盘设置有导轨上并能沿导轨上下移动,管道接头设置于导轨顶部,管道接头具有密封导向部。

进一步,所述开合盖机构包括支架、电磁铁及瓶盖定位气缸,电磁铁安装于支架顶部,电磁铁连接吸头部,吸头部两侧各设有瓶盖定位气缸,支架上还设有横移滑轨,横移滑轨上设置移瓶气缸。

进一步,所述空瓶缓冲线或满瓶缓冲线均包括卡瓶连板及控制卡瓶连板移位的纵向气缸和前后气缸,卡瓶连板上设有两个以上的卡口用于卡住瓶身,纵向气缸带动卡瓶连板沿缓冲方向移位,前后气缸控制卡瓶连板在缓冲线的垂直方向动作并与纵向气缸配合实现卡瓶连板顺序推送样品瓶。

进一步,所述机架内的分样工位设有称重器,收发样品瓶模组一侧设有取瓶机构用于将样品瓶转移到空瓶缓冲线工作区。

本实用新型样品分样装置是自动分样装置,集自动空瓶接收、自动空瓶缓冲排队、自动拆盖、自动分样灌装称重、自动封装写码、自动满瓶缓冲排队、自动发送于一体,配合气动物流管道实现样品分样及发送,具有如下优点:

1、人样分离,省人省时,原样分瓶直传,快捷方便;

2、功能集成度高、全程自动化,设备体积小、安装空间要求低。

本实用新型样品分样装置实现样品采集、传送的自动化、智能化,全程人样分离,杜绝人为干扰因素;同时高效、智能、快捷的气动转运模式,有效降低客户运营成本、节约人力资源;同时大幅降低人员劳动强度,避免了人员的路途奔波,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样品的安全传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结构另一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灌装部分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收发部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收发部分侧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开合盖机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B-B剖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缓冲线俯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缓冲线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10,一种样品分样装置,包括机架1,机架1一端设有分样漏斗2,分样漏斗2下面为分样工位,机架1另一端设有收发样品瓶模组3,收发样品瓶模组3与气动物流管道4接口配合实现样品瓶M接收和发送,机架1内设有平行布置的空瓶缓冲线51和满瓶缓冲线52,空瓶缓冲线51用于承接收发样品瓶模组上的样品瓶并往分样工位推送,机架1的分样工位一侧设有开合盖机构6,开合盖机构6与移瓶气缸7配合,移瓶气缸7的夹爪夹持样品瓶横向移位进行分样、开合盖及转移到满瓶缓冲线52工作区上,满瓶缓冲线推送样品瓶至收发样品瓶模组3并发送。本实用新型分样漏斗2下面连接灌装螺旋器21,灌装螺旋器内设有螺旋丝杆211及相配合的灌装电机212,灌装螺旋器的出口设有密封气缸201。本实用新型的收发样品瓶模组3包括密封托盘31、导轨32及管道接头33,密封托盘31设置有导轨上32并能沿导轨上下移动,管道接头33设置于导轨顶部,管道接头33具有密封导向部330。本实用新型开合盖机构6包括支架61、电磁铁62及瓶盖定位气缸63,电磁铁62安装于支架顶部,电磁铁连接吸头部620,吸头部620两侧各设有瓶盖定位气缸63,支架上还设有横移滑轨71,横移滑轨上设置移瓶气缸7。本实用新型中空瓶缓冲线51或满瓶缓冲线52均包括卡瓶连板501及控制卡瓶连板移位的纵向气缸502和前后气缸503,卡瓶连板501上设有两个以上的卡口500用于卡住样品瓶的瓶身,纵向气缸502带动卡瓶连板沿缓冲方向移位,前后气缸控制卡瓶连板在缓冲线的垂直方向动作并与纵向气缸配合实现卡瓶连板顺序推送样品瓶。在机架内的分样工位设有称重器,收发样品瓶模组3一侧设有取瓶机构8用于将样品瓶转移到空瓶缓冲线51工作区。

本实用新型的样品可以是火电企业用于的原煤样,也可以是其他样品。

前端采样机采集的原煤样经集样桶倒入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分样装置漏斗内,经自动分样装置自动拆分分样称重、封装写码后,自动发送到位于自动制样间内的自动合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特点:分样、称重写码一体式,集成度高,设备体积小,占地面积省;自锁式开合瓶盖,安全性高;空瓶接收和满瓶发送双流水线工作,互不影响;自动收发瓶,自动缓冲排队。

本实用新型工作流程:

1、自动收发瓶:自动根据转运系统指令接收空瓶和发送原煤样满瓶;

2、空瓶推送:空瓶接收后自动推送到缓冲排队工位,分样时依次推入到开合盖工位;

3、开合瓶盖:利用机械装置开启并提起瓶盖,待煤样瓶灌满返回后,再下落合上瓶盖;

4、分样称重写码:煤样瓶推送到此工位后,边分样边称重;称重达到设定值后,停止灌煤样。写入煤样信息码;分样指令和煤样编码信息来自于管控中心下达,一个批次煤样分样完成后自动上报分样瓶数和最后一瓶结束编码;

5、满瓶推送:分样后的煤样瓶推送到满瓶工位区,并顺序推送到收发工位进行气动传输发送。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