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性能检测对比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30520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发动机性能检测对比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发动机性能检测对比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的性能检测中,将发动机通过中间轴与测功机连接,发动机带动测功机主轴旋转,使得测功机的涡腔中的水产生涡流,测功机的制动器吸收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传递给测功机上的传感器,测功机上装有测速传感器,就可以计算出发动机的在一定转速是的扭矩、功率。

现有技术的技术方案,由于测功机产生的水涡流,水就会发热,将输入的机械能转变为热能,消耗掉一部分输入的功率,因此存在一定的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安装快捷,检测快速、精准的发动机性能检测对比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发动机性能检测对比装置,包括与飞轮同轴连接的并向外输出扭矩的连接组件,所述的连接组件上同轴安装有可传递扭矩的传感器,所述的传感器外围设有与所述传感器相配对的处理装置,在所述传感器的外侧同轴安装有可连接负载的传动轴组件。

进一步的,所述的处理装置包括环绕所述传感器设置的感应线圈,在所述感应线圈外侧环绕设置有一支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连接组件包括在飞轮外侧依次向外同轴安装的并可传递扭矩的连接盘和过渡盘,所述连接盘与飞轮之间、所述连接盘与所述过渡盘之间及所述过渡盘与所述传感器之间分别设有传递扭矩的第一锁紧机构、第二锁紧机构和第三锁紧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一锁紧机构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连接盘的外缘的并与飞轮上的螺纹孔相对应的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二锁紧机构包括在所述连接盘端面上绕所述连接盘的轴心线周向均匀设置的多个第二通孔及相对应的设置在所述过渡盘上的第一螺孔;所述的第三锁紧机构包括在所述过渡盘与所述传感器之间的贴合面上分别设有的相互对应的定位止口,还包括在所述的过渡盘绕所述过渡盘的轴心线周向均匀设置的多个第二螺孔及相对应的设置在所述传感器的第三通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盘的中部设有一定位孔,所述过渡盘的内端面上凸起设有与所述定位孔相适应的定位台阶,所述的第二通孔环绕设置在所述定位孔外侧;所述过渡盘的外端面凸出设有与所述传感器的内端相定位的第一外凸止口,相应的,所述传感器上设有第一内凹止口;所述的第三通孔上设有可容纳螺栓头的容纳腔。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传动轴组件包括同轴安装在所述传感器外端面上的花键套和与花键套相连的花键轴,所述的花键套与所述的传感器之间设有可传递扭矩的第四锁紧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的第四锁紧机构包括在所述花键套一端向外延伸有的与所述传感器外端面相适应的环形凸沿,所述的环形凸沿上设有将所述花键套与所述传感器同轴连接的并周向均匀分布的第四通孔,所述的传感器上设有与所述的第四通孔相对应的第三螺孔。

更进一步的,所述传感器的外端凸出设有与所述花键套的内端相定位的第二外凸止口,相应的,所述花键套上设有第二内凹止口。

作为更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第二螺孔、第三通孔分别设置在所述过渡盘、传感器的外缘;所述的第三螺孔设置在所述传感器的外缘并与所述第三通孔的错开布置。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合理,安装快捷,扭矩传递稳定、可靠,扭矩传递效率高,检测快速、精准,经济实用;还可以通过本装置的测量数据与测功机所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就能得到测功机的数据误差;装置的装配长度小,结构紧凑,有效地节约安装空间,扭矩传递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发动机性能检测对比装置的装配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过度盘的结构主视图;

图3是图2中A-A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图2中B-B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盘的结构主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传感器的结构主视图;

图7是图6中A-A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8是图6中B-B方向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1、飞轮;2、传感器;3、感应线圈;4、支架;5、连接盘;6、过渡盘;7、花键套;8、花键轴;9、第一通孔;10、第二通孔;11、第一螺孔;12、第二螺孔;13、第三通孔;14、环形凸沿;15、第四通孔;16、第三螺孔;17、定位孔;18、定位台阶;19、第一外凸止口;20、第一内凹止口;21、第二外凸止口;22、第二内凹止口;23、容纳腔;24、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有限次的修改,仍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是这样的:参照图1-图8所示,一种发动机性能检测对比装置,包括与飞轮1同轴连接的并向外输出扭矩的连接组件,连接组件上同轴安装有可传递扭矩的传感器2,传感器2外围设有与传感器2相配对的处理装置,在传感器2的外侧同轴安装有可连接负载的传动轴组件通过连接组件将传感器2与发动机飞轮1同轴安装并可输出扭矩,再通过与接入负载的传动轴组件连接,带动负载旋转,传感器2可检测出所受到的扭矩、转速等参数,经处理装置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从而测试出发动机的性能,装置安装快捷,检测快速、精准,经济实用;还可以通过本装置的测量数据与测功机所测量的数据进行对比,就能得到测功机的数据误差。本案中将检测对比装置安装在发动机的输出的负载端测功机的前面,排除掉了测功机的误差即检测的是发动机准确的输出参数。

在本实施例中,处理装置包括环绕传感器2设置的感应线圈3,在感应线圈3外侧环绕设置有一支架4,支架4将感应线圈3固定为圆盘状的传感器2的周围,便于感应线圈3及处理装置的部件接受、处理传感器2所检测的数据,还避免支架4的结构对传感器2的旋转运动产生干涉。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组件包括在飞轮1外侧依次向外同轴安装的并可传递扭矩的连接盘5和过渡盘6,连接盘5与飞轮1之间、连接盘5与过渡盘6之间及过渡盘6与传感器2之间分别设有传递扭矩的第一锁紧机构、第二锁紧机构和第三锁紧机构。

其中,第一锁紧机构包括多个设置在连接盘5的外缘的并与飞轮1上的螺纹孔相对应的第一通孔9;通过螺栓将连接盘5与飞轮1连接,而且螺栓设置连接盘5和飞轮1的外缘,使连接盘5不易发生刚性变形,保证飞轮1与连接盘5之间的扭矩传递,安全可靠,传递稳定。

其中,第二锁紧机构包括在连接盘5端面上绕连接盘5的轴心线周向均匀设置的多个第二通孔10及相对应的设置在过渡盘6上的第一螺孔11,通过螺栓将连接盘5与过度盘6连接,将发动机输出的扭矩传递到过渡盘6,传递稳定可靠,传递效率高;并且,连接盘5的中部设有一定位孔17,过渡盘6的内端面上凸起设有与定位孔17相适应的定位台阶18,通过定位台阶18与定位孔17相适配,便于过渡盘6与连接盘5的定位连接,使安装更加快速,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轻连接螺栓所承受的切应力,保证螺栓的使用寿命,保证连接盘5与过渡盘6连接更加稳定、可靠;而且,第二通孔10环绕设置在定位孔17外侧,螺栓先从连接盘5内侧面依次穿过第二通孔10、第一螺孔11,使螺栓头凸出安置在飞轮1中部的凹槽内,使螺栓头不会对其他部件造成干涉,保证装置的装配更加严密紧凑,设置巧妙,结构紧凑,有效地节约安装空间;

其中,第三锁紧机构包括在过渡盘6与传感器2之间的贴合面上分别设有的相互对应的定位止口,还包括在过渡盘6绕过渡盘6的轴心线周向均匀设置的多个第二螺孔12及相对应的设置在传感器2的第三通孔13,多个第三通孔13上设有可容纳螺栓头的容纳腔23,通过螺栓依次穿过第三通孔13、第二螺孔12将过渡盘6与传感器2牢固连接,并将发动机的扭矩稳定可靠传递到传感器2上,安全可靠,而且连接螺栓的螺栓头安置在容纳腔23内,避免螺栓头向外侧凸出,使保证装置的装配更加严密紧凑,装置的装配长度更短,结构紧凑,有效地节约安装空间,扭矩传递更加稳定。

在本实施例中,过渡盘6的外端面凸出设有与传感器2的内端相定位的第一外凸止口19,传感器2内端设有与第一外凸止口19相适应的第一内凹止口20,通过第一外凸止口19与第一内凹止口20相适配,便于过渡盘6与传感器2的定位连接,使安装更加快速,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减轻连接螺栓所承受的切应力,保证螺栓的使用寿命,保证传感器2与过渡盘6连接更加稳定、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传动轴组件包括同轴安装在过渡盘6外端面上的花键套7和一端与花键套7相连接、另一端可连接负载的花键轴8;花键套7与传感器2之间设有可传递扭矩的第四锁紧机构,第四锁紧机构包括在花键套7一端向外延伸有的与传感器2外端面相适应的环形凸沿14,环形凸沿14上设有将花键套7与传感器2同轴连接的并周向均匀分布的第四通孔15,传感器2上设有与第四通孔15相对应的第三螺孔16,传感器2的外端凸出设有与花键套7的内端相定位的第二外凸止口21,花键套7的内端相对应的设有与第二外凸止口21相适应的第二内凹止口22,花键套7与传感器2紧密贴合,安装紧密,通过螺栓依次穿过第四通孔15、第三螺孔16,将花键套7与传感器2牢固连接,并能有效将扭矩传递到花键套7上,扭矩的传递效率高,传递稳定,安全可靠;

在本实施例中,在花键轴8一端设有与花键套7相适配的外凸花键,通过花键套7与花键轴8的花键连接,扭矩传递稳定可靠,另一端设有与负载连接的接头24,通过接头24与负载连接,负载能轴向对花键轴8进行限位,使花键轴的扭矩更加安全、可靠地传递到负载上,带动负载旋转,从而使传感器2能快速准确地检测出发动机的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螺孔12、第三通孔13分别设置在过渡盘6、传感器2的外缘;第三螺孔16设置在传感器2的外缘并与第三通孔13的错开布置,使传感器2的结构设计更加简单,扭矩的传递更加稳定、可靠。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