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雷达天线测试的载运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11737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雷达天线测试的载运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电天线测试领域,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雷达天线测试的载运平台。



背景技术:

目前雷达天线形式多样,绝大部分雷达天线在生产制造完成后都要在微波暗室内进行测试,天线测试需要调平,有的天线还需要进行多角度测试,这些动作都需要在天线测试载运平台上完成。现有的天线测试载运设备结构包括载车、支腿、测试架,载车自身无动力设备,需外置动力牵引,使用不便。载车调平需要借助外部激光测距仪等设备进行,自身无法实现自动或手动调平,且现有天线测试运载工具难以实现天线设备的转动和俯仰动作,进而难以进行多角度测试,如需进行多角度测试,须多次挪动电动载车至合适角度位置,待重新调平后再进行测试,整个过程耗时耗力,且操作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雷达天线测试的载运平台。

一种用于雷达天线测试的载运平台,所述载运平台包括电动载车1、运载平台2、转台5、测试架6和吸波板7。

所述电动载车1包括驾驶室、电动驱动系统、操控系统和蓄电池组11,所述电动驱动系统、操控系统和驾驶室合成一体,蓄电池组11作为电动载车1的动力源。

所述运载平台2的前部连接着驾驶室,运载平台2的工作面为钢板;运载平台2前部的一侧设有调平控制器21和转台控制箱22;运载平台2工作面的四周分别设有一个调平传感器23;运载平台2后部设有转台5;所述转台5上设有测试架6;与测试架6对应的运载平台2后端设有吸波板7;吸波板7遮挡电动载车1、运载平台2、转台5及测试架6的金属裸露部分,防止其产生回波反射,同时能够吸收天线回波,防止回波对雷达天线测试产生影响。

运载平台2长度方向两侧的两端分别设有调平支腿3;四个调平支腿3实现对运载平台2进行调平。

工作时,将需要测试的雷达天线安装在测试架6上,转台5带动测试架6实现水平旋转或前倾或后仰,实现雷达天线的多方位的测试。

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如下:

运载平台2和转台5之间设有转台接口25,所述转台接口25包括底板251和支撑板252。所述底板251为一块正方形钢板,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圆孔,四条边的边缘处均设有八个安装孔;所述支撑板252由四根短铁条和四根长铁条连接成的米字形,且焊接在底板251的底面,底板251通过支撑板252固定在运载平台2上。

所述调平支腿3包括方箱30、摇把31、地脚32、第一电机33、第一减速机34、主动齿轮35、大锥齿轮36、传动轴37、切换器38和从动齿轮39;

所述方箱30为六面体方箱结构,方箱30的内部设有第一电机33、第一减速机34、主动齿轮35、大锥齿轮36、传动轴37和切换器38,方箱30的前侧板上设有摇把31,所述摇把31的一端设有与大锥齿轮36啮合的小锥齿轮311;方箱30的右侧板上设有切换器导槽302;方箱30的后侧板的左、右两侧边缘超出左、右侧板,且在左、右两侧边缘处分别设有3个安装孔301,所述安装孔301通过螺栓将调平支腿3安装到运载平台2上;所述地脚32位于方箱30的下方,且通过地脚32上的丝杠螺母321和传动轴37上的丝杠相连接。

工作时,切换器38下移并固定于切换器导槽302的下端位置,切换到自动模式,第一电机33接受调平控制器21发来的左转或右转信号后,驱动主动齿轮35旋转,主动齿轮35带动从动齿轮39旋转,从动齿轮39带动切换器38旋转,切换器38带动传动轴37旋转,从而驱动地脚32伸缩,实现自动调平的目的;所述调平支腿3内设有限位开关,控制伸缩量极限,保证系统安全性。

切换器38上移并固定于切换器导槽302上端位置时,切换到手动模式,通过摇动摇把31,小锥齿轮311带动大锥齿轮36旋转,大锥齿轮36带动切换器38旋转,切换器38带动传动轴37旋转,从而驱动地脚32伸缩,在十字气泡仪24配合下实现手动调平的目的。

所述切换器38包括内圈、外圈和把手382,所述内圈为圆饼状,内圈的中心设有带有键槽的圆孔,该圆孔和带有平键的光轴之间为动配合,内圈的上、下两个端面分别设有一圈啮合凸台381,啮合凸台381的数量为八个,且在所在的节圆上均匀分布。所述外圈上连接把手382,外圈和内圈之间设有钢珠,外圈固定后,内圈可以自由旋转。切换器38切换到手动模式,切换器38上端面的啮合凸台381和大锥齿轮36的下端面的一圈方形凸起相啮合;切换器38切换到自动模式,切换器38下端面的啮合凸台381和从动齿轮39的上端面的一圈方形凸起相啮合。

所述运载平台2为用槽钢焊接的长方形框架结构,包括左槽钢和右槽钢;左槽钢两端紧邻调平支腿3处和右槽钢两端两端紧邻调平支腿3处分别设有辅助支腿4,共四条辅助支腿4。

所述辅助支腿4包括横梁41、铰链42、法兰43、摇把44、丝杆45、丝杆螺母46和支脚47。所述横梁41为一段轻型工字钢,它的一端连接铰链42的铰链套,铰链42的铰链轴连接在法兰43上;它的另一端连接丝杆螺母46。所述丝杆45上端为矩形状,便于摇把44插入,下端为丝杆,丝杆45安装于丝杆螺母46上,丝杆45的下方连接支脚47,丝杆45和支脚47之间为活络连接,丝杆45旋转时,支脚47不旋转。所述法兰43焊接于运载平台2框架的左、右侧槽钢的两端,横梁41与运载平台2上平面形成向下倾斜状。所述辅助支腿4增加运载平台2的稳定性,辅助支腿4通过铰链42展开,支腿升降采用丝杆螺母结构,支腿的展开和升降采用人工调节;非工作状态下,支腿可收起合拢于运载平台两侧,辅助支腿4收起时支脚47离地高度大于150mm;工作状态下,辅助支腿展开,展开角度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所述辅助支腿4展开的角度为0°~135°,展开半径为1500mm。

所述转台5包括圆板51、旋转机构52、俯仰机构53和底座54。所述底座54设有一块正方形的底座板,所述底座板的四条边的边缘处均设有八个安装孔,且和底板251的安装孔相对应,所述底座板的相对平行的两条边上设有垂直于底座板的竖直框架,两竖直框架和底座板构成U状结构,竖直框架上端设有轴承座,两个轴承座连接俯仰机构53。所述俯仰机构53设有第二电机减速机机构和半圆形齿轮机构,所述半圆形齿轮由第二电机减速机机构输出轴上的小齿轮驱动,实现俯仰动作;所述旋转机构52设有第三电机减速机机构,所述旋转机构52的上端设有圆板51,所述圆板51上设有与测试架6底部配合的安装孔,所述第三电机减速机机构驱动圆板51实现旋转动作。

所述测试架6包括爬梯61、星孔板62、侧装板63、中间架64和圆孔板65。所述中间架64包括正五星状分布的五根圆管641,五根圆管641等长且相互平行;相邻圆管641之间用小圆管连接成五棱柱状桁架结构,其中的两根圆管641之间仅在管端处连接小圆管,中间敞开作为人进出的人孔门。所述中间架64的一端连接圆孔板65,所述圆孔板65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转台5上端圆板的安装孔相对应;所述中间架64的另一端连接星孔板62,所述星孔板62设有连接孔,且与被测试的顶置式雷达天线底座上的安装孔相对应;中间架64上与所述人孔门不相邻的两棱柱的外侧连接侧装板63,所述侧装板63上设有安装孔,且与被测试的侧置式雷达天线底座上的安装孔相对应;中间架64上与所述人孔门不相邻的另两棱柱的内侧连接爬梯61。

所述吸波板7包括吸波模块71和三角支架72。所述吸波模块71包括吸波角锥711、基板712和方框713,所述方框713为条形铝板制作的1000mm×1000mm的正方形边框,所述正方形边框的四条边上均匀分布连接孔,所述基板712为1000mm×1000mm×2mm的铝板,它的四边和方框713的一侧焊接连接,所述吸波角锥711为聚氨酯泡沫吸波材料制成的正四棱锥体,所述正四棱锥体底面为100mm×100mm,基板712上粘接十行吸波角锥711,每行为十个吸波角锥711。所述吸波板7是由吸波模块71拼接而成的矩形吸波板。三角支架72为两个三角架中间连接一根连接梁,用三角支架72将吸波板7固定于运载平台2的后端。

所述调平传感器23为电压型倾角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载运平台自动调平,提高了工作效率;

(2)本实用新型能够搭载多型天线设备进行多角度测试,使用简单方便,易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拆去转台后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转台接口示意图。

图4(a)是本实用新型调平支腿结构示意图。

图4(b)是本实用新型调平支腿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4(b)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切换器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辅助支腿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转台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测试架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吸波模块结构示意图。

图11(a)是本实用新型六块吸波模块拼接的吸波板结构示意图。

图11(b)是本实用新型四块吸波模块拼接的吸波板结构示意图。

图12(a)是本实用新型雷达天线的0°测试状态示意图。

图12(b)是本实用新型雷达天线的30°测试状态示意图。

图中序号:1.电动载车、11.电池组、2.运载平台、21.调平控制器、22.转台控制箱、23.调平传感器、24.十字气泡仪、25.转台接口、251.底板、252.支撑板、3.调平支腿、30.方箱、301.安装孔、302.切换器导槽、303.护罩、31.摇把、311.小锥齿轮、32. 地脚、321.丝杠螺母、322.方管、323.底座、33.第一电机、34.第一减速机、35.主动齿轮、36.大锥齿轮、37.传动轴、38.切换器、381.啮合凸台、382.把手、39. 从动齿轮、4.辅助支腿、41.横梁、42.铰链、43.法兰、44.摇把、45.丝杆、46.丝杆螺母、47.支脚、5.转台、51.圆板、52.旋转机构、53.俯仰机构、54.底座、6.测试架、61.爬梯、62.星孔板、63.侧装板、64.中间架、641. 圆管、65.圆孔板、7. 吸波板、71.吸波模块、711. 吸波角锥、712.基板、713.方框、72.三角支架、8.雷达天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参看图1和图2,一种用于雷达天线测试的载运平台,包括电动载车1、运载平台2、调平支腿3、辅助支腿4、转台5、测试架6和吸波板7。

所述电动载车1包括驾驶室、电动驱动系统、操控系统和蓄电池组11,所述电动驱动系统、操控系统和驾驶室合成一体,所述驾驶室下方两侧各设有一只防爆实心轮胎。所述运载平台2为用槽钢焊接的长方形框架结构,包括左槽钢和右槽钢,所述长方形框架上侧铺设一张钢板,所述长方形框架下侧的前端设有蓄电池组11,作为电动载车1的动力源,同时又为调平系统提供动力源。

所述运载平台2下侧的后端设有两根平行的支撑轮轴,每根支撑轮轴的两端各设一只防爆实心轮胎,所述运载平台2的前端连接在驾驶室后侧。

所述运载平台2设有四个调平支腿3,所述左槽钢和右槽钢两端分别设有一件调平支腿3,四个调平支腿3沿运载平台2的纵横轴线对称矩形分布。左槽钢两端紧邻调平支腿3处和右槽钢两端两端紧邻调平支腿3处分别设有辅助支腿4,共四条辅助支腿4。

所述运载平台2上平面的四条边的中间位置均设有一个调平传感器23,所述调平传感器23为电压型倾角传感器。所述运载平台2的对角线交叉点位置设有一个十字气泡仪24,所述运载平台2的前端的左侧的位置设有调平控制器21和转台控制箱22。

参见图2和图3,所述运载平台2的上平面后部位置设有转台接口25,所述转台接口25包括底板251和支撑板252。所述底板251为一块正方形钢板,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圆孔,四条边的边缘处均设有八个安装孔。所述支撑板252由四根短铁条和四根长铁条连接成的米字形,且焊接在底板251的底面,底板251通过支撑板252固定在运载平台2上。

参见图4(a)、图4(b)、图5、图6,所述调平支腿3包括方箱30、摇把31、地脚32、第一电机33、第一减速机34、主动齿轮35、大锥齿轮36、传动轴37、切换器38和从动齿轮39。

所述地脚32包括丝杠螺母321、方管322和底座323,所述丝杠螺母321连接在方管322的上端,方管322的下端连接底座323。

所述方箱30为六面体箱体结构,方箱30的后侧板的左、右两侧边缘超出左、右侧板,且在左、右两侧边缘处分别设有3个安装孔301。方箱30的前侧板上部连接摇把31,所述摇把31的端部设有小锥齿轮311。方箱30的下侧板设有护罩303,所述护罩303为方形管结构,其内壁与方管322的外壁为滑动配合。方箱30的右侧板上设有切换器导槽302。所述第一电机33竖直安装在所述后侧板的左上方位置,所述第一电机33的输出端向下,在其输出端连接第一减速机34,第一减速机34的输出端连接主动齿轮35。所述安装孔301通过螺栓将调平支腿3安装到运载平台2上。

所述传动轴37的结构是上部分是带有平键的光轴,下部分是丝杠,中间设有一圆轴段,所述圆轴段下侧通过轴套固定在方箱30的下侧板上,圆轴段上侧设有轴承,轴承的外圆上安装从动齿轮39,所述从动齿轮39的上端面设有一圈方形凸起,方形凸起的数量为八个,且在所在的节圆上均匀分布。所述丝杠安装于丝杠螺母321上。

参见图5和图6,所述带有平键的光轴上设有切换器38,所述切换器38包括内圈、外圈和把手382,所述内圈为圆饼状,它的中心设有带有键槽的圆孔,该圆孔和带有平键的光轴之间为动配合,它的上、下两个端面分别设有一圈啮合凸台381,啮合凸台381的数量为八个,且在所在的节圆上均匀分布。所述外圈上连接把手382,外圈和内圈之间设有钢珠,外圈固定后,内圈可以自由旋转。

所述传动轴37的上端端部设有轴承,该轴承外圆上连接大锥齿轮36,所述大锥齿轮36的下端面设有一圈方形凸起,方形凸起的数量为八个,且在所在的节圆上均匀分布。

工作时,把手382沿切换器导槽302向下拉动,并固定于切换器导槽302的下端位置,切换到自动模式,此时切换器38下端面的啮合凸台381和从动齿轮39的上端面的一圈方形凸起相啮合,第一电机33接受调平控制器21发来的左转或右转信号后,驱动主动齿轮35旋转,主动齿轮35带动从动齿轮39旋转,从动齿轮39带动切换器38旋转,切换器38带动带有平键的光轴和它下方的丝杠旋转,从而驱动地脚32伸缩,实现自动调平的目的。所述调平支腿3内设有限位开关,控制伸缩量极限,保证系统安全性。

把手382沿切换器导槽302向上拉动,并固定于切换器导槽302的上端位置,切换到手动模式,此时切换器38上端面的啮合凸台381和大锥齿轮36的下端面的一圈方形凸起相啮合,通过摇动摇把31,小锥齿轮311带动大锥齿轮36旋转,大锥齿轮36带动切换器38旋转,切换器38带动带有平键的光轴和它下方的丝杠旋转,从而驱动地脚32伸缩,在十字气泡仪24配合下实现手动调平的目的。

参见图7,所述辅助支腿4包括横梁41、铰链42、法兰43、摇把44、丝杆45、丝杆螺母46和支脚47。所述横梁41为一段轻型工字钢,它的一端连接铰链42的铰链套,铰链42的铰链轴连接在法兰43上。它的另一端连接丝杆螺母46。所述丝杆45上端为矩形状,便于摇把44插入,下端为丝杆,丝杆45安装于丝杆螺母46上,丝杆45的下方连接支脚47,丝杆45和支脚47之间为活络连接,丝杆45旋转时,支脚47不旋转。所述法兰43焊接于运载平台2框架的左、右侧槽钢的两端,横梁41与运载平台2上平面形成向下倾斜状。所述辅助支腿4增加运载平台2的稳定性,辅助支腿4通过铰链42展开,展开角度0°~135°,展开半径为1500mm,支腿升降采用丝杆螺母结构,支腿的展开和升降采用人工调节。非工作状态下,支腿可收起合拢于运载平台两侧,辅助支腿4收起时支脚47离地高度大于150mm。工作状态下,辅助支撑腿展开,展开角度根据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参见图8,所述转台5包括圆板51、旋转机构52、俯仰机构53和底座54。所述底座54设有一块正方形的底座板,所述底座板的四条边的边缘处均设有八个安装孔,且和底板251的安装孔相对应,所述底座板的相对平行的两条边上设有垂直于底座板的竖直框架,两块竖直框架和底座板构成U状结构,竖直框架上端设有轴承座,两个轴承座连接俯仰机构53。所述俯仰机构53设有第二电机减速机机构和半圆形齿轮机构,所述半圆形齿轮由第二电机减速机机构输出轴上的小齿轮驱动,实现俯仰动作。所述旋转机构52设有第三电机减速机机构,所述旋转机构52的上端设有圆板51,所述圆板51上设有与测试架6底部配合的安装孔,所述第三电机减速机机构驱动圆板51实现旋转动作。

参见图9,所述测试架6包括爬梯61、星孔板62、侧装板63、中间架64和圆孔板65。所述中间架64包括正五星状分布的五根圆管641,五根圆管641等长且相互平行;相邻圆管641之间用小圆管连接成五棱柱状桁架结构,其中的两根圆管641之间仅在管端处连接小圆管,中间敞开作为人进出的人孔门。所述中间架64的一端连接圆孔板65,所述圆孔板65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与转台5上端圆板的安装孔相对应;所述中间架64的另一端连接星孔板62,所述星孔板62设有连接孔,且与被测试的顶置式雷达天线底座上的安装孔相对应。中间架64上与所述人孔门不相邻的两棱柱的外侧连接侧装板63,所述侧装板63上设有安装孔,且与被测试的侧置式雷达天线底座上的安装孔相对应。中间架64上与所述人孔门不相邻的另两棱柱的内侧连接爬梯61。

参见图10、图11(a)、图11(b),所述吸波板7包括吸波模块71和三角支架72。所述吸波模块71包括吸波角锥711、基板712和方框713,所述方框713为条形铝板制作的1000mm×1000mm的正方形边框,所述正方形边框的四条边上均匀分布连接孔,所述基板712为1000mm×1000mm×2mm的铝板,它的四边和方框713的一侧焊接连接,所述吸波角锥711为聚氨酯泡沫吸波材料制成的正四棱锥体,所述正四棱锥体底面为100mm×100mm,基板712上粘接十行吸波角锥711,每行为十个吸波角锥711。所述吸波板7是由吸波模块71拼接而成的矩形吸波板。三角支架72为两个三角架中间连接一根连接梁,用三角支架72将吸波板7固定于运载平台2的后端,所述吸波板7连接在运载平台2后端的框架槽钢上,且与运载平台2的上平面相垂直。图11(a)是六块吸波模块71拼接的吸波板7的结构。图11(b)是四块吸波模块71拼接的吸波板7的结构。

所述吸波板7遮挡电动载车1、运载平台2、转台5及测试架6的金属裸露部分,防止其产生回波反射,同时能够吸收天线回波,防止回波对雷达天线测试产生影响。

参见图12(a)、图12(b),本实用新型工作时,调平传感器23将感应的数据传到调平控制器21,调平控制器21将数据进行处理,调平控制器21的输入端与调平传感器23的输出端连接,调平控制器21的输出端与调平支腿3的第一电机33输入端连接,调平传感器23两两一组,分别用来感应运载平台2的纵向、横向的倾斜度,调平控制器21根据调平传感器23反馈的倾斜度数据进行处理,进而分别驱动四个调平支腿3,配合运载平台2进行自动调平。或者利用四个调平支腿3配合十字气泡仪24对运载平台2进行手动调平。

将需要测试的雷达天线8连接在测试架6上,转台控制箱22根据测试需要传给转台5信号,转台5收到指令信号后水平旋转或前后倾仰,由测试架6带动雷达天线8完成多方位的测试。

图12(a)是本实用新型雷达天线8的0°测试状态。图12(b)是本实用新型雷达天线8的30°测试状态。

以上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