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压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9291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压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压检测装置,特别涉及对具有直流电压输入、直流电压输出的电压同时检测的装置。



背景技术:

现各种设备经过生产制造后,为预防早期的失效,都会进行老化筛选,对于仅在高温时才会表现出的异常现象,而恢复到常温时异常现象又不会呈现出来,此类问题就很难通过常规老化方法进行筛选。

现有老化筛选方法为高温老化,通过检测老化前、后观察产品输入电压是否正常,不能够将检测到的异常进行锁存,在老化过程中,即使产品出现了输出电压异常,也不能够筛选出来。

现有电压检测装置多是只对输出电压进行检测,未同时对输入电压进行检测和对输入电压异常导致的输出电压异常进行排除。因此,现有电压检测装置检测到输出电压掉电也不能够确认是产品异常导致还是供电异常导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如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压检测装置,能够对输入和输出电压同时进行检测,由于供电装置启机过程中被测设备的输出还未建立、或者供电装置断电、异常等导致被测设备掉电时,不会触发报警。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电压检测装置:包括非门、与门1、与门2、延时器、锁存器、报警显示电路,具体原理框图见图1。

供电装置的输出端vin同时连接被测设备的输入端、与门1的一个输入端和延时器的输入端,被测设备的输出端vo接非门输入端;非门的输出端va连接与门1的另一个输入端,与门1的输出端v1连接与门2的一个输入端,延时器的输出端v2连接与门2的另一个输入端,与门2的输出端v3连接锁存器的输入端,锁存器的输出端vl连接报警显示电路的输入端。

供电装置为被测设备供电,被测设备的地与供电装置的地相连;被测设备的输出端vo经过非门后进行高、低电平反相处理;非门的输出端va电压和供电装置的vin电压同时为高电平时,与门1后的输出端v1电压为高电平。

供电装置的vin电压经过延时器进行延时处理,所述延时器的延迟时间大于被测设备的开机延迟时间。

延时器的输出端v2电压和与门1的输出端v1电压同时为高电平时,与门2的输出端v3电压为高电平。

当与门2的输出端v3为高电平时,锁存器将与门2的输出端v3的高电平进行锁存,并且锁存器输出端vl输出为高电平;当锁存器的输出端vl持续保持为高电平时,报警显示电路持续进行报警;当与门2的输出端v3为低电平时,锁存器输出端vl输出为低电平,报警显示电路不报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的效果:

1、能够对输入和输出电压同时进行检测,由于供电装置异常而导致的被测设备异常,不会触发报警,有效避免设备故障的误判。

2、电路实现方式简单、可靠、体积小、成本极低,可大量用于被测设备的老化筛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框图;

图2为本发明的应用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4为第一实施例中电压检测装置各点电压变化时序。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例

图1示出了原理框图,遵循上述初始的技术方案的连接关系,具体的第一实施例中的电压检测装置中各点电压变化时序如图4。

本发明具有以下3个特征:

1、被测设备启机过程,报警显示电路不误报警。

2、供电装置供电后又出现掉电,报警显示电路不误报警。

3、供电装置正常供电后,因被测设备工作异常导致输出电压掉电,此种情况能够才会触发报警。

本发明的非门、与门1、与门2、延时器、锁存器、报警显示电路各电路模块的具体的电路连接关系均属于现有技术,针对每个电路模块,采用以下具体的电路对以上3个特征进行具体说明,并结合附图3对本发明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

本发明所述的非门、与门1包括第一运放ic1a、第一电阻r1和第二电阻r2。所述的第一电阻r1连接于所述的供电装置的输出端vin和所述的第一运放ic1a的8脚供电端vcc之间;所述的第二电阻r2连接于所述的被测设备的地gnd和所述的第一运放ic1a的8脚供电端vcc之间;所述的第一运放ic1a的2脚负相输入端连接所述的被测设备的输出端vo,所述的第一运放ic1a的3脚正相输入端连接基准电压vref1,所述的第一运放ic1a的4脚连接所述的被测设备的地gnd,所述的第一运放ic1a的1脚输出端v1连接所述的与门2的一个输入端。

本发明所述的与门2包括第一二极管d1和第三电阻r3。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连接所述的与门1的输出端v1,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连接所述的锁存器的输入端;所述的第三电阻r3连接于所述的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和所述的延时器的输出端v2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延时器包括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和第一电容c1。所述的第四电阻r4连接于所述的供电装置的输入端vin和所述第一电容c1之间;所述第一电容c1连接于所述的被测设备的地gnd和所述的第四电阻r4之间;所述的第五电阻r5连接于所述的被测设备的地gnd和所述的第四电阻r4之间。

本发明所述的锁存器包括第六电阻r6、第二二极管d2、第三二极管d3和第二运放ic1b。所述的第六电阻r6连接于所述的第二运放ic1b的5脚正相输入端和所述的被测设备的地gnd之间;所述的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连接所述的与门2的输出端v3,所述的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连接所述的第二运放ic1b的5脚正相输入端;所述的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连接所述的第二运放ic1b的7脚输出端vl,所述的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连接所述的第二运放ic1b的5脚正相输入端;所述的第二运放ic1b的6脚连接基准电压vref2,所述的第二运放ic1b的8脚连接所述的第一运放ic1a的供电端vcc,所述的第二运放ic1b的4脚连接所述的被测设备的地gnd,所述的第二运放ic1b的7脚连接所述的报警显示电路的输入端。

本发明所述的报警显示电路包括第七电阻r7和第一发光二极管led。所述的第七电阻r7连接于所述第一发光二极管led的阴极和所述的被测设备的地gnd之间;所述的第一发光二极管led的阳极连接于所述的锁存器的输出端vl和所述的第七电阻r7之间。

特征1被测设备启机过程,报警显示电路不误报警,实现工作原理:

在t0到t1时间段,供电装置的输出端vin电压为低电平,与门1的输出端电压v1为低电平,与门2的输出端电压v3为低电平,锁存器的输出端vl电压为低电平,报警显示电路不报警。

供电装置的输出端vin电压在t1时刻上升为高电平,在t1到t4时间段,保持为高电平。

被测设备的输出端vo电压在t1到t2时间段,为低电平,延迟时间t2-t1后,在t2时刻上升为高电平,在t2到t4时间段,保持为高电平。

与门1的输出端v1电压在t1时刻上升为高电平,在t1到t2时间段保持为高电平,在t2时刻下降为低电平,在t2到t4时间段,保持为低电平。

供电装置的输出端vin电压经过延时器延时后,延时器的输出端电压v2在t1到t3时间段,为低电平,在t3到t4时间段为高电平。电路设计时,要求延迟器的延迟时间t3-t1大于被测设备的输出端vo电压的开机延迟时间t2-t1。

因此,在t1到t2时间段,由于延时器的输出端v2为低电平,与门2的输出端v3为低电平,锁存器的输出端vl电压为低电平,报警显示电路不报警。

在t2到t4时间段,由于与门1的输出端v1为低电平,与门2的输出端v3为低电平,锁存器的输出端vl电压为低电平,报警显示电路不报警。

特征2供电装置供电后又出现掉电,报警显示电路不误报警,实现工作原理:

供电装置的输出端vin电压在t4时刻出现掉电,下降为低电平,在t4到t7时间段保持为低电平。

由于在t4到t7时间段,供电装置的输出端vin电压为低电平,与门1的输出端v1电压为低电平,与门2的输出端v3电压为低电平,锁存器的输出端vl电压为低电平,报警显示电路不报警。

特征3供电装置正常供电后,因被测设备工作异常导致输出电压掉电,此种情况能够才会触发报警,实现工作原理:

供电装置的输出端vin电压在t7时刻上升为高电平,在t7到t11时间段,保持为高电平。

被测设备的输出vo电压在t7到t8时间段,保持为低电平,经过开机延迟时间t8-t7后,在t8时刻上升为高电平段,在t8到t10时间段,保持为高电平,在t10时刻出现掉电,下降为低电平,在t10到t11时间段,保持为低电平。

与门1输出端v1电压在t7时刻上升为高电平,在t7到t8时间段,保持为高电平,在t8时刻下降为低电平,在t8到t10时间段,保持为低电平。在t10时刻上升为高电平,在t10到t11时间段,保持为高电平。

延时器的输出端v2电压在t7时刻逐渐上升,在t7到t9时间段,延时器的输出端v2电压为低电平,在t9到t11时间段,延时器的输出端v2为高电平。

由于在t7到t8时间段,延时器的输出端v2电压为低电平,与门2的输出端v3电压为低电平,锁存器的输出端vl电压为低电平,报警显示电路不报警。

由于在t8到t10时间段,由于与门1的输出端v1电压,与门2的输出端v3为低电平,报警显示电路不报警。

在t10到t11时间段,被测设备的输出为低电平,非门后的输出端va电压为高电平,且被测设备的输入端vin电压为高电平,与门1的输出端v1电压为高电平。在此时间端,延时器的输出端v2电压也为高电平,与门2的输出端v3为高电平,锁存器的输出端vl电压为高电平,报警显示电路进行报警。

因此,可实现供电装置正常供电后,因被测设备工作异常导致输出电压掉电,此种情况能够才会触发报警。

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的是,上述优选实施方式不应视为对本发明的限制,在本发明图1原理框图的基础上,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里不再用实施例赘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