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筋条为正弦结构的铅酸蓄电池正极板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9292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筋条为正弦结构的铅酸蓄电池正极板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筋条为正弦结构的铅酸蓄电池正极板栅。



背景技术:

中国电动车1985年诞生,2003年开始快速发展,经过五年的提速,产业规模和产销量每年均保持50%以上的增长,特别是2005年、2006年两年间,电动车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井喷时期。

铅酸电池是将正、负极板交错叠放排列在电池盒内,正、负极板之间用绝缘隔板进行隔离。当电解液充入电池盒内,电解液与正、负极板上的铅膏进行化学反应,当电池充电时,正板铅膏转化成二氧化铅,负板上的铅膏转化成海绵状铅,铅膏中的硫酸成分释放到电解液中,电解液中的硫酸浓度不断增加,电池电压上升,积蓄能量;当电池放电时,正板活性物质转化成硫酸铅,负板活性物质也转化成硫酸铅,并吸收电解液中的硫酸,电解液中的硫酸浓度不断降低,电池电压下降,电池对外输出能量。故电池的循环充放电是电能与化学能不断转换的一个过程,最终实现能量的存储和释放。

目前动力铅酸蓄电池极板用的板栅一般均为重力浇铸成型,板栅内筋条一般为菱形结构,极板活性物质从两面包裹住筋条,极板表面的活性物质与板栅之间距离比较大,而铅酸蓄电池在使用时,主要表面的活性物质利用率高,从而导致铅酸蓄电池充电接受能力低,尤其是低温充电接受能力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筋条为正弦结构的铅酸蓄电池正极板栅。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筋条为正弦结构的铅酸蓄电池正极板栅,包括:边框、横筋条、竖筋条和极耳,所述横筋条和竖筋条垂直交叉位于边框内,横筋条和竖筋条之间形成方形网格,所述极耳位于边框上部,所述极耳与边框的接触部位采用倒角处理,所述横筋条和竖筋条均为波浪形结构(正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筋条和竖筋条的正反面设有针孔,所述针孔的孔径为0.01-0.1mm;所述针孔成规则或不规则的方式布置在横筋条和竖筋条上。通过在筋条表面设置针孔,能够使活性物质牢固的贴合在板栅表面,降低活性物质脱落的概率。

所述边框的正反面设有针孔,所述针孔的孔径为0.01-0.1mm。所述针孔成规则或不规则的方式布置在边框上。

所述边框、横筋条、竖筋条和极耳为一体压铸成型。

所述极耳下方的网格中设置有十字形的加强筋,目的是增强极耳与边框接触部位的机械强度。

所述网格为正方形结构,边长为8.2-8.5mm,该结构的网格能够承载更多的活性物质,且确保不脱落。

所述横筋条和竖筋条的波峰与波谷间距在1.4~3.2mm之间,具体尺寸依据极板的厚度而具体确定。

所述边框为长方形结构,四个拐角采用倒角处理,总长度为149mm,总宽度66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新颖,实用性强,通过在板栅表面设置针孔,增大板栅与活性物质接触牢度,降低活性物质脱落率,提高电池的循环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筋条为正弦结构的铅酸蓄电池正极板栅,包括:边框1、横筋条2、竖筋条3和极耳4,边框1、横筋条2、竖筋条3和极耳4为一体压铸成型。横筋条2和竖筋条3垂直交叉位于边框1内,横筋条2和竖筋条3之间形成方形网格6,极耳4位于边框1上部,极耳4与边框1的接触部位采用倒角处理,横筋条2和竖筋条3均为波浪形结构(正弦结构),横筋条2和竖筋条3的正反面设有针孔7,针孔7的孔径为0.01-0.1mm;通过在筋条表面设置针孔7,能够使活性物质牢固的贴合在板栅表面,降低活性物质脱落的概率。极耳4下方的网格6中设置有十字形的加强筋5,目的是增强极耳4与边框1接触部位的机械强度。网格6为正方形结构,边长为8.2-8.5mm,该结构的网格能够承载更多的活性物质,且确保不脱落。横筋条2和竖筋条3的波峰与波谷间距在1.4~3.2mm之间,具体尺寸依据极板的厚度而具体确定。边框1为长方形结构,四个拐角采用倒角处理,总长度为149mm,总宽度66mm。

实施例2

如图1所示,一种筋条为正弦结构的铅酸蓄电池正极板栅,包括:边框1、横筋条2、竖筋条3和极耳4,边框1、横筋条2、竖筋条3和极耳4为一体压铸成型。横筋条2和竖筋条3垂直交叉位于边框1内,横筋条2和竖筋条3之间形成方形网格6,极耳4位于边框1上部,极耳4与边框1的接触部位采用倒角处理,横筋条2和竖筋条3均为波浪形结构(正弦结构),横筋条2和竖筋条3的正反面设有针孔,针孔的孔径为0.01-0.1mm;通过在筋条表面设置针孔,能够使活性物质牢固的贴合在板栅表面,降低活性物质脱落的概率。边框1的正反面设有针孔,针孔的孔径为0.01-0.1mm。极耳4下方的网格6中设置有十字形的加强筋5,目的是增强极耳4与边框1接触部位的机械强度。网格6为正方形结构,边长为8.2-8.5mm,该结构的网格能够承载更多的活性物质,且确保不脱落。横筋条2和竖筋条3的波峰与波谷间距在1.4~3.2mm之间,具体尺寸依据极板的厚度而具体确定。边框1为长方形结构,四个拐角采用倒角处理,总长度为149mm,总宽度66mm。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