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高功率放电用板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19290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铅酸蓄电池高功率放电用板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高功率放电用板栅。



背景技术:

摩托车启动用铅酸蓄电池板栅在铅酸蓄电池中起着承载活性物质和传导电流的双重作用,摩托车在启动时其启动电流可能为电池额定容量的十倍左右,因此要求极栅需具有良好的导电能力。

传统摩托车启动用铅酸蓄电池板栅主要部分由周围边框、极耳、横筋条、竖筋条等构成。传统的铅酸蓄电池板栅的设计,其横、竖筋条分别呈均匀的间距性分布纵横相交,与周边边框一起形成长方型网格以支撑活性物质和导电作用,极耳作为整片极板电流的最终输出部位。横、竖筋条均匀分布的设计,使电流的分布极不均衡,在极耳区具有较大的电压降损失,不利于电池大电流放电,在10倍额定容量的大电流放电时,靠近极耳部位的电流密度相当大,而远离极耳部位的电流密度较小,这种传统的横、竖筋条均匀分布的设计使得近极耳部位筋条负荷的电流大,导电能力不足,压降快,电池很快放不出电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改进,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高功率放电用板栅。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在于:一种铅酸蓄电池高功率放电用板栅,包括框体,所述框体上部设置有极耳,所述框体内以极耳为中心径向放射有若干放射型筋条,放射型筋条所在区域至少占框体面积的1/4,所述框体内在设置放射型筋条以外的区域均布有竖筋,所述框体内均布有横筋,所述放射型筋条横筋相交,横筋、竖筋分别呈均匀的间距性分布纵横相交。

进一步的,所述放射型筋条的截面面积由近极耳的头端至远极耳的尾端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放射型筋条头端的截面面积是尾端的截面面积的1.20-1.30倍。

进一步的,相邻的放射型筋条的近极耳端之间的距离为相邻的竖筋之间的距离的一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改善电池大电流放电性能,在同等条件情况下,比传统板栅电池的大电流放电要高1.2倍左右,且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也得到改善。

附图说明

图1为传统摩托车启动用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框体;2-极耳;3-横筋;4-竖筋;5-极耳区;6-放射型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此。

如图2所示,一种铅酸蓄电池高功率放电用板栅,包括框体1,所述框体1上部设置有极耳2,所述框体1内以极耳2为中心径向放射有若干放射型筋条6,放射型筋条6所在区域至少占框体1面积的1/4,这种设计可以提高极板在大电流下的放电性能,尤其在低温冷起动能力方面,所述框体1内在设置放射型筋条6以外的区域均布有竖筋4,所述框体1内均布有横筋3,所述放射型筋条6横筋3相交,横筋3、竖筋4分别呈均匀的间距性分布纵横相交,以支撑活性物质和导电作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放射型筋条6的截面面积由近极耳2的头端至远极耳2的尾端逐渐减小。

在本实施例中,放射型筋条6呈头粗尾细形状,所述放射型筋条6头端的截面面积是尾端的截面面积的1.20-1.30倍,可以有效减小电池内阻,减小电压降损失,在大电流放电时有明显效果,此外电池的充电接受能力也得到改善。

在本实施例中,相邻的放射型筋条6的近极耳2端之间的距离为相邻的竖筋4之间的距离的一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