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的套管及外壳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79150阅读:881来源:国知局
传感器的套管及外壳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传感器的套管及外壳组件,特别是关于一种连接于传感器并套设传感器线路的套管及外壳组件。



背景技术:

为了使生活更便利,有许多装置都连接有传感器,侦测环境的变化以做出相应的调整,即成为智能型系统或物联网装置。例如,将灯具连接传感器,可使灯具侦测是否有人接近或侦测环境的亮度,进而启动或调整亮度。目前大部分的灯具原先并无传感器,而为适应节能的需要,往往会事后组装传感器,透过传感器控制灯具而达到节能的效果。因此,是将传感器的外壳由外侧穿设于一设备的壳体上,或穿设于该设备周边的壳体或架体上,并透过螺帽由该设备或设备周边的壳体内侧与传感器的外壳螺合,达到固定传感器的目的。

然而,传感器外壳外的线材未到任何限制,产生容易散乱而难以整理的问题。若为了在多个设备上连接传感器,线路的配置变得很复杂。同样以灯具为例,虽可将线路隐藏在天花板的轻钢架内而看不到杂乱的线路,但在后续维修时便造成相当的麻烦。

有鉴于此,提出一种改善方案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后安装的传感器线路容易散乱、给后续维修增加难度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传感器的套管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套管具有:

一第一端;

一第二端,其相对于该第一端;

一管部,其两端分别连接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以及

一通孔,其贯穿该管部并由该第一端延伸至该第二端;

其中,该第一端的内径对应于该第二端的外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传感器的外壳组件具有:

一外壳,其形成有:

至少一孔洞,其位于该外壳的一侧面;及

一螺纹部,其位于该外壳的另一侧面,并形成有一穿孔;以及

至少一如前所述套管,并与该螺纹部螺合。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外壳组件利用套管与传感器的外壳相螺合,不但可达到固定传感器外壳的目的,还同时能让传感器的线路由套管中通过。藉由线路通过套管,可以拘束线路的位置,不但让线路整齐有秩序,还可使线路沿最佳的路径来连接设备或电源,也便利后续维修工作的进行。

如前所述的传感器的套管更具有多个强化肋,该强化肋形成于该管部的外壁面,并自该第一端延伸至该第二端。

如前所述的传感器的套管中,该管部为L字型。

如前所述的传感器的套管中,该管部为一字型。

如前所述的传感器的套管中,该通孔于该第二端的截面为多边形。

如前所述的传感器的套管中,该第一端具有一内螺纹段,该第二端,具有一外螺纹段;该第一端的内螺纹段的形状大小与该第二端的外螺纹段的形状大小相对应。

如前所述的传感器的外壳组件中,该螺纹部凸出形成于该外壳的该另一侧面,并与该至少一套管螺合。

如前所述的传感器的外壳组件中,该至少一套管的数量为多个套管,且其中一该套管的一端与该外壳的该螺纹部螺合,另一端与其他该套管螺合串接。

如前所述的传感器的外壳组件中,部分的所述套管的管部为L字型,部分的所述套管的管部为一字型。

附图说明

图1为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组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组件的分解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L字型的套管的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字型的套管的剖面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字型的套管的横向平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组件的使用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10 套管 11 第一端

12 第二端 120 外螺纹段

13 管部 14 强化肋

20 外壳 21 孔洞

A 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配合图式及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

首先请参考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传感器的外壳组件,其具有至少一套管10及一外壳20。

套管10可用以容置传感器的线路,如电源线或讯号线等。套管10具有一第一端11、一第二端12、一管部13及多个强化肋14。

第一端11的内径等于第二端12的外径。第一端11具有一内螺纹段110。第二端12相对于第一端11,并具有一外螺纹段120。该外螺纹段120与内螺纹段11匹配,因此,一套管10可以将第一端11与另一套管10的第二端12相螺合,藉此可将两套管10相串接。管部13的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换而言之,管部13位于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间。强化肋14形成于管部10的外壁面,并自第一端11延伸至第二端12,藉此套管10不易被弯折破坏。

请复参阅图3。套管10为中空管体,换而言之,套管10内部形成有一通孔 100,且通孔100由第一端11延伸至第二端12。管部13可为L字型,但不限于 L字型的管体。换言之,套管10可形成一弯折的角度,且其角度不限于90度,还可为45度、60度、120度或135度等。藉此,线路可藉由L字型的套管10 中改变布线的方向。请一并参考图4及图5。管部13还可为一字型的管体,且套管10同样具有通孔100,藉此能在串接后使线路能保持直线状态进行布线。在管部13为一字型的套管10中,通孔100于第二端12的截面可为多边形,例如为六边形,因此可使用六角扳手将一字型的套管10旋紧或拆卸。

请参考图1及图2。外壳20可用以容置一传感器,并形成有至少一孔洞21 及一螺纹部22。

孔洞21位于外壳20的一侧面,例如可为底侧面,并连通外界空间与外壳 20的内部空间。因此,当传感器容置于外壳20的内部空间,可透过孔洞21侦测外界环境的变化。

螺纹部22位于外壳20的另一侧面,例如为横向侧面或顶侧面,并可与至少一前述套管10螺合。螺纹部22形成一套筒状,并形成有一穿孔220,穿孔 220连通于外壳20的内部空间及套管10的内部空间。在本实施例中,螺纹部 22凸出形成于外壳20,且形成有外螺纹,因此能与套管10第一端11的内螺纹段110螺合。且在本实施例中,至少一套管10的数量为多个套管10,因此可以如图6所示,其中一套管10与外壳20螺合后,其他套管10能依序串接于与外壳20螺合的该套管10的第二端12上。此外,套管10并不限于全都是L字型或都是一字型,可为部分的套管10为L字型,而部分的套管10为一字型。

在实际进行传感器的安装时,首先将外壳20拆开,并放入传感器后将外壳 20组装固定,此时传感器的线路穿过螺纹部22的穿孔220。接着,将传感器连同外壳20放置于一板体A的一侧,且外壳20的螺纹部22贯穿板体A而延伸至板体A的另一侧,此时可使用一套管10在套设线路后与外壳20的螺纹部22 螺合,藉此外壳20与套管10可夹固于板体A上。随后,依据默认的布线路径将套管10套设于线路,并将套设于线路上的套管10螺合串接。其中,板体A 可为装置的外壳、天花板轻钢架的板体等。

在其他实施例中,螺纹部22也可改为形成有内螺纹,因此能与套管10第二端12的外螺纹段120螺合,同样可达到让外壳20与套管10螺合的目的。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端11及第二端12可不具有螺纹,而以卡扣或迫紧方式进行固定。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外壳组件利用套管10与传感器的外壳20相螺合,不但可达到固定传感器外壳20的目的,还同时能让传感器的线路由套管10中通过。藉由线路通过套管10,可以限制线路的位置,不但让线路整齐有秩序,还可使线路沿最佳的路径来连接设备或电源,也方便后续维修工作的进行。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